如何计算以前货币的价值
❶ 请问几年前的人民币和现在的对等价值是多少如何算求计算公式
没有公式,只能按当时和现在的购买能力做比交。比如以前一天挣多少钱,能卖多少货,现在一天挣多少钱,能买多少相同的货,一比较就知道了。
❷ 货币价值如何计算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西方的一种汇价学说。两国货币的比价取决于两国货币国内购买力的对比关系。如果1只汉堡在英国价值卖1英镑,同样的汉堡在美国卖1.70美元。我们说汇率为1英镑兑1.70美元。
尽管购买力平价学说并不完美,但是中央银行在计算通货之间的基本比率仍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根据购买力计算出的基础汇率与市场价之间比较,可以判断现行市场汇率于基础汇率的偏离程度,是预测长期汇率的重要手段。
外汇汇率的波动,虽然千变万化,和其它商品一样,归根到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当某种货币的买家多于卖家时,买方争相购买,买方力量大于卖方力量;卖方奇货可居,价格必然上升。反之,当卖家见销路不佳,竞相抛售某种货币,市场卖方力量占了上风,则汇价必须下跌。
❸ 古代50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多少钱
古代有好多朝代的。各个朝代银子的价值也不一样。
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拓展资料
①纵观人类发展史,早在社会开始时,人们就知道如何使用贝壳作为货币交换商品。商代有统一规格的金币。然而,黄金的价值非常昂贵。贵族学者和官僚可以使用黄金,普通人仍然使用铜币。
唐代,随着贞观统治的兴盛,越来越多的进口产品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由于质地坚硬且不易生锈,白银逐渐取代丝绸成为国家货币。到了宋代,白银开始在民间流通,并成为官方支出的主要形式,如月薪、救灾奖励等。此时,白银有单位,小一两个,大一百两个。
明清时期,白银的流通更为广泛。明朝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官员的工资是用银子支付的。在著名的小说《红楼梦》中,贾家的开销经常用两银子来解释。但即使在明清时期,最普通的人手中仍然有铜币。
② 从购买力来看,一到两枚银币相当于人民币多少
很难估计每个朝代的货币价值,但根据购买力来计算要容易得多。在这里,我们将分析历代白银的粮食价格,从而计算出白银的价值。
在唐代,一两块相当于1000块铜板,一石大米(相当于118公斤)只需要50块铜板。这样一来,一两银就相当于5900元。但贞观兴盛后,开元年间,米价翻了一番,50块铜板只能买到5斗米(10斗米等于1石),也就是说,一两块银子已经贬值到2950元。
在宋代,一石米约132公斤。那时候,你可以用一两块银币拿回四到八石大米。我们可以简单地取一个平均值。宋朝的一两枚银币大约是1320元。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只能买两石米,相当于白银再次贬值,价值近950元。
随着清朝的进入,一两枚银币仍然可以带回两石米。然而,清朝的大米价格却意外上涨。从康熙到乾隆短短的一个世纪里,一两枚银币只能买到80公斤大米。光绪年间,它被直接减半。在该区,一两枚银币只能兑换38公斤大米。此时,一两枚银币的价格只有100元。
❹ 15年前的一万元当现在得多少钱
约14700元;主观意义上讲,通过公式,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就可以的计算出通胀率了。按照近15年的CPI累进计算,2006年初的10000元大体相当于2020年初的14716元。客观意义上讲,15年前的1万元还是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元,只不过是当时的购买力和现在的购买力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降价幅度大,而粮食涨价幅度不大。
拓展资料
什么是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或是通膨,意指整体物价水平相对特定数额货币(购买力)持续上升的状态。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因为不同物价影响不同人,通货膨胀有许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见两种衡量指数为衡量帐面消费者物价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衡量新出现的商品和服务的通货膨胀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经济学家对于通货膨胀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为两派,"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是通胀率数值最主要的影响,"凯因斯主义者"相信货币、利率和产出间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响,凯因斯主义者也倾向除了一般标准消费性商品物价通胀外再另附上生产性商品(资本)通胀。其他理论,例如奥地利经济学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导致。
通货膨胀的作用与影响
生产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1) 消极影响: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2)积极影响:
①.可以缓解外来流动性涌入,减轻资产泡沫危机(通胀期的利率较低,外来资金一般不愿流入) ②.使国家减少税收。
❺ 货币的时间价值的计算方式
I:利息,F:终值,P:现值,A:年金,i:利率,折现率,n:计算利息的期数。 F:终值,现在一定量的货币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
P:现值,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量的货币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 现值(本金)和终值(本利和),是一定量货币在前后不同时点上对应的价值,其差额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本金为现值,本利和为终值,利率i为货币货币时间价值具体体现。
复利终值 F=P(1+i)n ,(1+i)n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
2复利现值 P=F/(1+i)n ,1/(1+i)n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
结论:
1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
2复利终值系数(1+i)n和和复利现值系数1/(1+i)n互为倒数1。
拓展资料:
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定义:从量的规定性来看,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在计量货币时间价值时,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因素不应该包括在内。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不产生于生产与制造领域,产生于社会资金的流通领域。
参考资料:网络:货币的时间价值
❻ 贝壳曾经是交易的货币,贝壳的价值是怎么计算的呢
贝壳在之前的确是交易的货币,并且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使用过的。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在当时没有钱就只能用贝壳来做了。也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都可以当作货币的。贝壳在古代也叫货贝,对它的花纹颜色要求都特别严格,不是随便一个贝壳都可以来当作货币,要求贝壳精美,光洁,容易让每个人携带,这样才会更加方便。
贝壳相对于传统的白银黄金青铜这些贵金属货币,更相当于我们的纸币和宋代的交子,它的价值并非是因为它本身的稀有程度,而是因为发行他的大部落的实力决定的,有点类似于国债,更多的是一种依靠信誉存在的东西,因为它被当做货币,仅仅是因为他比较易用于保存。
❼ 古代白银的货币价值怎样计算
白银没有面值,所以作为货币使用时只按重量计算。古代的“两”不是一个很严格的标准单位,有“府平”、“库平”等不同的标准,彼此间有微小的差异。若与现在的重量单位比较,一“两”约等于37.05克。一“斤”为16“两”,约593克左右。
古时用白银购买商品,要根据当时的银、铜间的比价换算成铜钱。这种比价随银、铜产量(供应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一般在1:1000——1:2000间变化。
❽ 关于古代货币换算问题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❾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公式是什么
I:利息,F:终值,P:现值,A:年金,i:利率,折现率,n:计算利息的期数。 F:终值,现在一定量的货币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
P:现值,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量的货币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 现值(本金)和终值(本利和),是一定量货币在前后不同时点上对应的价值,其差额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本金为现值,本利和为终值,利率i为货币货币时间价值具体体现。
复利终值 F=P(1+i)n ,(1+i)n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
2复利现值 P=F/(1+i)n ,1/(1+i)n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
原因分析:
1、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创造出来的将来物质和文化产品构成了将来的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当前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
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价值体现,当前的货币用于支配当前的商品,将来的货币用于支配将来的商品,所以当前货币的价值自然高于未来货币的价值。市场利息率是对平均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源稀缺性的反映,也是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标准。
2、货币时间价值是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货币的固有特征
在当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体系派生存款共同构成,由于信用货币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有货币也总是在价值上高于未来货币。市场利息率是可贷资金状况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货币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的程度。
❿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公式是什么
货币时间价值六个公式分别是复利终值=P×(F/P,i,n),复利现值=F×(P/F,i,n)。普通年金终值=A×(F/A,i,n),普通年金现值=A×(P/A,i,n),预付年金终值=A×(F/A,i,n)×(1+i),预付年金现值=A×(P/A,i,n)×(1+i)。
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从量的规定性来看,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在计量货币时间价值时,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因素不应该包括在内。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不产生于生产与制造领域,产生于社会资金的流通领域。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
在当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体系派生存款共同构成,由于信用货币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有货币也总是在价值上高于未来货币。
市场利息率是可贷资金状况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货币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