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中介指标如何选
⑴ 哪些金融变量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他们的选取标准是什么
哪些金融变量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区别:
⑴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回购协议市场利率、票据市场贴现率等。操作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性,既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直接引起这些指标的变化;二是灵敏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确的作用于操作指标,使其达到目标区。
⑵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汇率。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 ① 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② 可控性,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手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③ 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又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祝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⑵ 试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⑴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回购协议市场利率、票据市场贴现率等。操作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性,既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直接引起这些指标的变化;二是灵敏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确的作用于操作指标,使其达到目标区。
⑵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汇率。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 ① 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② 可控性,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③ 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又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祝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⑶ 应该如何去选定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这个中介目标要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之间具有稳定联系,即具有相关性,此外,还要具有可控性和可测性。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上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保持货币供应量与名义收入成有规则的正比关系,如每年增长6-7 %,可以保证经济在无通货膨胀下按自然率水平稳定增长。因此,许多国家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过对其的调控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上述理论也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家金融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然而,过去的30年左右,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趋势与金融创新的深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下降,货币数量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日益下降。最终,一些发到国家转向以短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如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其日常操作的主要准则和目标,加拿大银行操作的目标则建立在隔夜贷款利率的基础上。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将货币供应量确定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表现只能用一般来形容,因为历年我国狭义货币M1余额和广义货币M2余额的实际增长率对目标增长率都有所偏离,即制定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实现的不理想,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测性与可控性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金融创新、金融电子化趋势等的加快,使货币需求的决定机制变得复杂,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下降。而央行是在对货币需求进行预测的基础上相应的制定货币供应量目标并进行货币供应调控的。也由此,就可以理解其不理想的原因了。
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利率仍属于管制利率,即利率非市场化,因此,其与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并不能体现市场关系,也无从说起相关性和可测性了,所以利率还不具备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比较而言,货币供应量仍是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选择,在一段时期内也不会有所变化。
⑷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主要是依据一国经济金融条件和货币政策操作对经济活动的最终影响确定的。由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特殊的传导机制和调控作用,可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数量化的依据,因此,准确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重要环节。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远期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近期中介目标: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⑸ 如何理解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较强;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缺点: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并不是绝对的;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存在着一定的时滞。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劣,利率指标,利率是影响社会货币供求,调节市场货币供给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当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或通货膨胀时,市场利率趋于升高;反之,当经济衰退或通货紧缩时,利率则呈下降趋势。
(5)货币中介指标如何选扩展阅读
中介目标的选择通常要符合以下标准:
1、中间目标应该具有可测性。一方面,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这些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并且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2、中间目标必须具有可控性。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中央银行必须能够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3、中间目标必须和最终目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必须和最终目标之间存在密切、稳定的相关性,它们的变动能够对最终目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力。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和调节中间目标,从而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
4、另外还要具有抗干扰性,并且要和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⑹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和客观条件有哪些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汇率。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
①
可测性,中央银行能憨讥封客莩九凤循脯末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②
可控性,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③
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又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祝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⑺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如下:
1、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具有较明确的定义,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获取有关变量指标的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2、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够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3、相关性,是指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