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名为五铢的最早货币叫什么

名为五铢的最早货币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1-22 19:57:21

㈠ 五铢钱始于哪个朝代 五铢钱的简介

1、五铢钱始于汉朝。

2、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㈡ 五铢钱始于哪个朝代

五铢钱开始于汉代,汉代五铢钱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并将其发展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五铢钱的通行时限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止,共739年。它的标准重量为四克,钱径为2.5厘米,厚0.12厘米,圆形方孔,内外皆有周郭。五铢钱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独立的货币体系,对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铢钱的优点

一是大小轻重适度。五铢钱轻于秦半两钱而重于汉半两荚钱,这种适中的重量便于携带和计数。

二是形制铸造先进。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圆形方孔的基本形态,并且内外有郭,这样既可以保护币面文字不受磨损,又增加钱币的牢度。

三是铸币权集中于中央朝廷。汉武帝元鼎四年命令上林三官铸造标准五铢钱,“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自西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铸币权都集中于中央。由于五铢钱的制作是由朝廷的专门机构负责的,所以,钱币的质量有保证。

㈢ 五株钱早还是开元通宝早始于哪个朝代

五铢钱早,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开元通宝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取代五铢线。

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 (钟官、辨铜、技巧三官) 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㈣ 五铢钱开始于什么朝代 最具收藏价值五铢钱是什么

五铢钱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始于118 BC,历经约400年,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金属货币。

汉武帝元狩五年,118 BC,开始发行五铢钱,开启了汉朝五铢钱的先河;直到东汉末年,上下400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

五铢钱在中国五千年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五铢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五铢钱用 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重量单位,一铢等于50克的二十四分之一。

来源:五铢钱 - 搜狗网络 http://ke.sogou.com/v62129.htm?fromTitle=%E4%BA%94%E9%93%A2%E9%92%B1

㈤ 五铢钱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的

五铢钱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到唐高祖时废罢,流行了700多年。在此期间,先后有10多个王朝和政权,20多个帝王铸行过五铢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隋文帝受周禅即位建隋后,于581年铸行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文曰“五株”。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铸行五铢钱。隋五铢,史称“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行开元通宝钱,并确立其朝廷铸币的法币地位。五铢钱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而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相似。魏五铢钱钱径2.5厘米,重3.4克至3.5克。钱币上的“五”字交笔弯曲,“朱”字头圆行,外郭宽,字画显得比较肥大。魏明帝时期铸行的五铢钱,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刘备入蜀后铸造直百五铢钱大而厚重,后来铸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面文篆书“直百五铢”4个字,寄廓直读,即价值“100枚五铢钱”。

少数直百五铢背铭篆书“为”字,以示铸地益州犍为郡,这是方孔圆钱中最早刻记的钱。常背铸或背刻阴文和文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工”、“王”、“十三”、“七”等字或四出文。

两晋是我国货币史上唯一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西晋因为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至东晋,大将军王敦手下的一名叫沈充的参军所铸五铢钱,所以,这种钱币又称“沈郎五铢”。沈郎五铢的钱文“五铢”两字横读,有外形。面有外郭。钱的直径大概1.9厘米,重1.15克。此钱制作工艺为模铸,既轻且小,如同柳絮和榆荚。

区区一个小吏,却有铸币行世的权利,不难看出,东晋时期对于货币的管制是十分松弛的,估计自行铸造地方货币的也不止沈充一个。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该时期币制十分混乱,各个地方铸造的五铢钱在形态、重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

南朝宋国铸造了一种大钱,这种大钱被称为“当两五铢钱”。当两五铢钱直径2.7厘米,穿径一厘米,厚肉,重5克,面文“五铢”文字粗壮,面有外郭无内郭,背有内外郭;钱重量均不同两汉五铢钱。

南朝的齐国一直实行货币紧缩的政策,很少铸钱。齐高帝萧道成曾计划铸钱,但没有实行。齐武帝萧颐曾经派人到四川铸铜钱,后来因为成本过高而停止。

南朝的梁国在梁武帝萧衍建国之初即铸行新钱,不仅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当时的币制相当混乱。南朝的陈国铸币不是很多,史载仅铸陈五铢、太货六铢两种钱币。陈五铢也被称为“天嘉五铢”,这种钱币直径约为2.4厘米,重为3.4克左右。

“五铢”两字篆书章法稍异:“五”字交笔平直,形同两个对顶等腰三角形;“铢”头圆折而高出“金”头,外廓较宽。陈五铢后来虽然贬值,但在南朝仍属相对稳定、流通较广的货币。

南朝陈宣帝陈顼铸行一种新的钱币太货六铢,这种钱铜质优良,轮廓整齐,钱文瑰丽匀称,铸造精妙绝伦,居南朝之冠。

北朝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经在洛阳铸行年号钱太和五铢。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

太和五铢的钱体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径两厘米,重2.5克。太和五北魏宣武帝时曾改铸永平五铢。永平钱版式复杂,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朝廷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钱直径一般为2.2厘米至2.5厘米,重2.2克至3.2克;面文“五铢”,横读,制作比较工整。

北魏孝庄帝铸永安五铢,共有3种:一种是永安年间铸行的光背钱;第二种是永熙年间铸行的背“土”字钱;第三种是东魏孝静帝于兴和年间所铸行的背四出文钱。

在这3种永安五铢钱中,以北魏孝武帝铸行的背土字钱最具特色。该钱背部穿孔上方铸有一个“土”字,“土”字与背穿孔相连,正好组成一个“吉”字,所以当时又称吉钱,人人佩戴,以为吉祥。

北周武帝宇文邕曾经3次铸钱。561年铸布泉;574年铸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这三种钱币形制精妙,笔法华美,素有“三大美泉”之称,被誉为六朝钱币之冠,在我国和世界的铸币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北周三种货币均为方孔圆钱,钱文“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均为玉箸篆,笔画肥瘦均匀,末端不出笔锋,就像是用玉石制成的筷子写成的,肥满、圆润、温厚、匀称。

布泉一枚当西魏五铢5枚,五行大布当布泉10枚,永通万国又当五行大布10枚,即一枚永通万国要合500枚五铢钱。

北周静帝铸的永通万国钱,“永通”是永远通行,“万国”表示天下万国。可惜铸行不到四年,就随着北周的灭亡而被销毁。

杨坚于581年在北周称帝,改国号隋,这就是隋文帝。他曾经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并禁止旧钱的流通。隋代的五铢钱与前代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也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隋代五铢面文上的“五”字笔画挺直,与明显的穿廓竖钱,组成一个横写“凶”字形,钱面外轮较汉五铢钱略宽。钱背外轮内廓肉厚,钱文清晰,形制庄重大方,有上承汉五铢,下启唐开元钱币铸造风格。隋代五铢钱币厚薄、轻重、大小差异悬殊极大,有学者曾挑出3枚较为规范的隋五铢作对比,分别为外径1.2厘米,重1.23克;外径2.2厘米,重1.92克;外径2.3厘米,重2.87克。

隋代初期严格铸行足值五铢,反映了隋文帝励精图治、使民休养生息的治国战略,取得了全国经济的较大发展。

隋文帝颁布统一币制,并强制推行。针对私铸滥造钱币情况,一律融化为铜,依法没收。凡查出旧钱使用的地区,县令要受到扣除半年俸禄的处罚。除此之外,隋代初期还严厉打击掺假使劣。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621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确立了朝廷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唐代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

唐代不仅制订了铸币官营、私铸非法的法律,而且实行了由朝廷买断铜、锡等铸币材料,不准私自买卖的政策,并配套出台了禁铜令、禁铸铜器令、禁销钱铸器令等法令。这样,五铢钱从汉武帝铸造直至唐高祖时的621年废罢,流行了700多年。

唐王朝的开元通宝钱

㈥ 查找古代货币“五铢钱”的有关资料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钱文“五铢”二字。又名五铢钱。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铢”。它的标准重量为4克,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了圆形方孔,内外有郭,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自汉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汉末年,币制不复改变。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铸行东汉五铢钱。此钱径2.5厘米,重3.4~3.5克,外郭较窄。灵帝时铸“四出五铢”,即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至外郭,其形制、质量与东汉五铢钱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汉铸直百五铢;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始铸“太和五铢”,宣武帝永平三年(510)铸“永平五铢”,孝庄帝永安二年(529)铸“永安五铢”;西魏文帝大统六年(540)铸“大统五铢”,形制似“永安五铢”。萧梁初期,曾铸“大样五铢”;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铸“常平五铢”。581年,隋统一后,另铸“开皇五铢”,结束了长达一百余年币制混乱的局面。唐武德四年(621)铸“开元通宝钱”,废止五铢钱。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热点内容
高毛利率指数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7-10 20:09:16 浏览:374
股市打新准备多少钱 发布:2025-07-10 19:58:13 浏览:688
消费贷买基金怎么规避 发布:2025-07-10 19:58:01 浏览:417
a股退市股票清单 发布:2025-07-10 19:50:35 浏览:521
股票退市后没卖现有上市的 发布:2025-07-10 19:38:22 浏览:823
tcl科技的股票分析 发布:2025-07-10 19:32:27 浏览:451
京东金融白户可以借多少钱 发布:2025-07-10 18:39:29 浏览:445
基金中海能源策略多少钱 发布:2025-07-10 18:30:58 浏览:4
股票历史信息下载 发布:2025-07-10 18:29:28 浏览:95
余额宝里面哪个基金实力最高 发布:2025-07-10 18:27:58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