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年代兴起货币
『壹』 钱币是从什么时期兴起的它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钱币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兴起了,特别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因为那个时候的商品交易基本上已经非常频繁了,钱币的出现可以进一步促进商品交易的繁荣。
与此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钱币的演化是各不相同,最初的钱币一般是贵金属和贝壳,我们通常所指的钱币也是以黄金和白银为主的货币。在此之后,很多国家的钱币慢慢演化为了纸币,纸币的出现也让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进一步腾飞。
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铜钱便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而广泛应用的货币,清朝末期甚至出现过相应的银币,但银币的数量非常少。
『贰』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
中国最初的货币是原始社会末期使用的海贝。公元前200多年出现了金属货币和铸币。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立后,统一了币制,以黄金和方孔圆形的铜钱流通全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960年-1127年)时期的“交子”。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大钱一千枚重二十五斤,买一匹罗需中钱二万枚,重二百六十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
因而宋真宗时(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
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
民国时期纸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丧权辱国的清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铸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
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1916年停止了兑现承诺,1924年,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履行国家银行职能,发行货币。
此外。经国家核准的普通商业银行也发行了钞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机构也先后发行了地方钞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种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
(2)中国什么年代兴起货币扩展阅读: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首次在欧洲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由瑞典银行发行的,不过那时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开始发行银单。银单最初是手写的,后来才改为印刷品。
世界上共有两百多种纸币,流通于世界193个独立国家和其他地区。作为各国货币主币的纸币,精美、多侧面地反映了该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沟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交往。世界上比较重要的纸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
纸币上的图案大致能够反应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其内容也传递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它是一张国家名片,呈现了这个国家在努力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国家伦理。
『叁』 中国最早的货币出现在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肆』 中国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古代货币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
古代货币的发展: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统一货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钱币改革: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货币兑换:兑换是金、银、钱之间的兑换。唐朝的币制是钱帛本位制,金主要充作保值手段,白银已开始作为货币流通。因此,金、银、钱就有相互兑换的需要,兑换业务便由此产生。
钱庄的兴起: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以此为业,开起钱铺来,这就是最早的钱庄。
票号的产生:票号是清代重要的信用机构,初始以汇兑为主,又为山西人首创,所以又有票庄、山西票庄、山西票号等称谓。
拓展资料
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六次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伍』 中国货币的起源于哪个朝代
历史文献上记载的中国货币起源于夏代,已被考古资料所证实。
《盐铁论错币篇》“夏后以玄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不仅出土货贝,且出现了石贝、骨贝,表明夏代的价值形式已由一般价值形式进入了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正式进入中国的经济生活。贝所以能作为货币,一是因为它本身有使用价值,可作装饰品和象征吉利的护符;二是它以个为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它坚固耐用,便于携带和转让。由于它来之不易,数量不多,因此,中原和某些沿海民族普遍用贝作为货币。
在距今5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是物物交换时期,出现了货币萌芽。
到距今约1000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交换的需要,一般等价物,实物货币逐渐形成。牲畜、龟贝、皮革、布匹、齿角及农具,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因各地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而各自都起过早期实物货币的作用。
(5)中国什么年代兴起货币扩展阅读:
货币的发展史: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春秋时期,黄金已作为货币而出现,如子贡“家累千金”,越大夫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都说明黄金已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出现了。此外,春秋时出现了铜铸币。
春秋时期黄金与铜铸币虽已出现,但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普遍使用的还不够。李剑农先生统计了《左传》中记载:“赏赐、馈赠、献纳、犒聘者二十九,或以器饰,或以车马牲畜,或以璧玉,或以帛锦,或以衣服,以生金者一,无以钱刀者”;
"言掳掠盗窃夺者十四,或禾麦米粟,或木材,或璧玉,或实用之兵器,或马,或钟,夺币者一,不言为钱刀之币"。因此,对春秋时期货币的使用情况不能估计过高。
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普遍使用,但当时处于金属铸币、贵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并用时期。到战国时期,除了黄金是各国的通用货币外,铜铸币是各国民间的通用货币。
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基础。更早的货币形式还未被发现。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
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除了铜币以外,棉布、丝绸、大米等生活物资也曾经作为货币的计算单位(而不是实际的货币)用来支付官僚和军队的薪饷。
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虽然国库和官方银库里的白银按照统一的成色与重量铸造成元宝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银却不是铸币,而是以零碎的块状流通,在市场上使用时要经过计算成色、秤量重量这些繁琐的手续。
中国不使用白银铸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性,官方无法为发行的银币提供担保,同时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经常将白银窖藏起来,导致市场流通额不足以支持银本位货币系统。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但是比起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来,它更象一种汇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纸币,并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的妙法之一。
他们不顾实际的货币流通额和经济水平,发行了大量没有保证的纸币,造成了最早的通货膨胀。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摈弃。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
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单位。
中国大陆的现行法定货币叫做人民币,是由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的主币是元,辅币是角和分。一元为十角,一角为十分。元、角和分有纸币,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铸币。元的票面有1、2、5、10元、20元、50元、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额有1、2、5分。
『陆』 中国出现最早的金属货币是什么来自哪个朝代
黄帝后期。
中国使用货币已有四千年历史,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商周时期,金属货币广泛使用铜贝与铜块;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
(6)中国什么年代兴起货币扩展阅读
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
沿海地区流通的是西班牙银元(Spanish Carolus dollar),又称柱洋、本洋、佛头。系1535-1821年间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铸造的银币。
16世纪末,本洋开始流入我国,但到鸦片战争前,仅作为士大夫阶级的一种玩物或收藏品,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货币。鸦片战争后流通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及河北、广东、福建等地。
墨西哥于1821年独立后,1824年开始铸造墨西哥银元(Mexican Dollar),因币面花纹有鹰鸟,俗称鹰洋,误称为英洋,华北各地又称之为正英。
据1856年伦敦造币厂对中国流通的银币的一次化验,证明墨西哥银元含纯银371.57英厘(grain),值英币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罗拉银元含纯银370.9英厘,值英币50.12便士。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银元取代西班牙银元成为在华主要流通银币。
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几乎以墨币为主币。有人估计到清末民初,流入中国市场的鹰洋在4亿多枚,当时上海金融市场专门开设鹰洋行市。1905年后,墨西哥采用金本位制,停铸鹰洋,鹰洋流入中国渐少,1919年后上海金融市场逐停开鹰洋行市。
晚清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还有:英国贸易银元,因币面铸有一个持杖的不列颠女神站像,俗称人洋或站洋、站人(是英国在印度境内和在香港专为在中国境内流通而铸造的一种银元,背面铸有中国图案花纹及中文“壹圆”两字。
该币由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的英国银行发行,总共发行约1.5亿枚,流行于两广、闽浙、沪宁一带);日本银币,因币面有龙纹,俗称龙洋或龙番;其他尚有美国的贸易银元、法国的安南银元等。
『柒』 最早的货币出自于什么朝代 最早的货币出自于哪个朝代
1、最早的货币出自于商朝。
2、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与“贝”有关。
3、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捌』 中国货币最早起源于何时货币经过了哪几种形式的变化呢
最早起源于商朝,从贝币到布币,然后是刀币,最后是圜钱和纸币。
贝是最早的货币。
最早的货币都是实体事物货币,任何实体事物都可作为货币使用,多以物易物。贝币就是公认且广泛使用的最早的一类货币。随着朝代的发展,各个朝代和国家就有了不同的货币体系,这也就是后来的刀币布币圜钱的出现。而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就废除原有各国货币,实现了货币的统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货币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从各类实体事物转换为货币,到慢慢成型定向,这个发展过程还是比较长的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