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乘数逆势上扬是什么原因
① 简述决定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
1.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
2.超额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1)货币乘数逆势上扬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高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减小。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比率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货币乘数
② 货币政策作用与原理
货币政策及其作用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控,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当总需求膨胀导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增力呛币供应量,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同时,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可减少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反之,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促使贷款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社会总供给的增加。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无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调节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低利率鼓励消费,高利率则有利于吸收储蓄。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通量便会相应减少。所以在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人们通常认为这一政策工具效果过于猛烈,它的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因此,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都持谨慎态度。
(2)再贴现政策
它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和再贴现的资格条件。再贴现率工具主要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整货币供给总量。在传导机制上,商业银行需要以较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中央银行的贷款,便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结果就会使得信用量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相反。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则着眼于长期的政策效用,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变资金流向。
(3)公开市场业务
它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价证券。
随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性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也趋向多元化,因而出现了一些供选择使用的新措施,这些措施被称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
(1)直接信用控制
它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具体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与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2)间接信用指导
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货币政策的运作
货币政策的运作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客观经济形势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使之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以此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通常,将货币政策的运作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1)紧的货币政策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2)松的货币政策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则会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办法以增加总需求。
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政府还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松紧程度作科学合理的把握,还必须根据政策工具本身的利弊及实施条件和效果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利率
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到股价。利率低,可以降低公司的利息负担,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证券收益增多,价格也随之上升;利率高,公司筹资成本也高,利息负担重,造成公司利润下降,证券收益减少,价格因此降低。另一方面,利率降低,人们宁可选择股票投资方式而减少对固定利息收益金融品种的投资,同时,证券投资者能够以低利率拆借到资金,会增大股票需求,造成股价上升;反之,若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将会从证券市场转向银行存款,致使股价下降。除这两方面原因之外,利率还是人们藉以折现股票未来收益、评判股票价值的依据。当利率上升时,投资者评估股票价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则股价上升。
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一般比较明显,市场反应也比较迅速。因此要把握住股票价格的走势,首先要对利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全面掌握。有必要指出的是,利率政策本身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组成内容,但利率的变动同时也受到其他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央银行贴现率降低、中央银行所要求的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下降,就表明中央银行在放松银根,利率将呈下降趋势;反之,则表示利率总的趋势在上升。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股票价格将下跌。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还在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是直接以国债为操作对象,从而直接关系到国债市场的供求变动,影响到国债行市的波动。
(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就等于冻结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数额庞大的存款总量,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减少,证券行情趋于下跌。同样,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对再贴现资格加以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市场贴现利率上升,社会信用的收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减少,使证券行情走势趋软;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降低再贴现率,通常都会导致证券行情上扬。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贷款计划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不同行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一般说来,该项政策会对证券市场行情整体走势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因为板块效应对证券市场产生结构性影响。当直接信用控制或间接信用指导降低贷款限额、压缩信贷规模时,从紧的货币政策使证券市场行情呈下跌走势;但如果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通过直接信用控制或间接信用指导区别对待,紧中有松,那么一些优先发展的产业和国家支柱产业以及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及优先重点发展的地区的证券价格则可能不受影响,甚至逆势而上。总的来说,此时贷款流向反映当时的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并引起证券市场价格的比价关系作出结构性的调整。
③ 货币乘数效应能否举个例子,不要用百度的解释也不要用专业术语,要按照自己的理解
之所以会有货币乘数效应,本质上是因为银行收的是纸币,但贷出去的是“电子货币”。但是电子货币央行无法监控,无法同时减少纸币,所以导致平白无故的增加了货币量。举例说明:假设央行发行100万纸币,纸币以工资形式发给我们。我们一分不花,全都存到银行。此时银行收到了100万纸币。假设不考虑准备金。银行放贷款100万给某个企业,但是银行绝对不会把现金直接付给企业,而是以“转账”的形式,把“电子货币”转到企业的“存款账户”上。这句斜体字,就是“货币乘数”开始放大的时候。银行手里拿着100万现金不变,贷款给企业的电子货币100万,但是因为是把100万打到企业存款账户上,所以这100万“电子货币”马上又回到了银行。但是此时,企业却已经获得了100万的资金。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支付。加上银行手里的100万纸币。就一下子变成了200万的货币量。此时,理想状态下,央行需要回收市场100万的纸币。但是,由于电子货币无法监控,根本做不到。所以货币会越来越多,通胀会越来越严重。这就是货币乘数效应。 这也就是为啥央行要急赤白咧打的推行“数字货币”的原因。当数字货币完全替换纸质货币后,“电子货币”就没啥卵用了。银行收到100万数字货币,往外放贷款,也只能是把收到的这100万的“数字货币”再贷出去。贷出去的同时,手里的“数字货币”也就消失了。由于“数字货币”不需要“银行账户”作为载体。所以,贷款与存款不可能同时增加,银行信贷扩张随即也就没啥卵用了。理论上,不考虑供求影响,通胀基本不会发生了。我们也不用担心手里的钱会越来越毛了。
④ 货币乘数为什么持续走高
决定货币乘数的几个主要因数是:1、存款准备金率。它决定了商业银行最高贷款额不能超过总存款额*(1-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对货币的回收。2、存贷差。存贷差越大,银行放贷越积极,能够承受的风险越大。3、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式越好,违约率和潜在违约率越低,银行贷款越积极。4、贷款利率。贷款利率越低,愿意贷款的企业越多,银行越容易放贷。上述三条如果存在问题,货币将在银行沉淀。5、金融安全。金融越安全,人们越愿意将货币存入银行。6、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越低,人们越容易将货币存入银行。
⑤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居民的经济行为;企业的经济行为;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政府的经济行为。
⑥ 如何理解不同层次下的货币乘数
第一通过对货币乘数变化来源的拆借,我们尝试解释不同原因导致的乘数变化往往反映了不同的政策意图(不考虑中性),在法定准备金率的没有调整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看到货币乘数走低,往往来自于央行投放增加。
如果将乘数的变化和银行信用扩张快慢联系起来,那解释的角度大约是,乘数走低,表示相对于银行体系当前的信用扩张水平,政策仍然希望其进一步加快,即一个走低的货币乘数反映的政策方向是鼓励信用扩张;相反乘数走高,往往来自于央行回笼增加。
即政策认为当前的信用扩张是偏快的,希望信用扩张可以放缓,那么走高的货币乘数反映政策方向是减缓扩张。而法定如果准备金率予以调整,这个调整的方向本身就代表了政策方向,至少是政策偏向,那么法定准备金率的下降往往会看到货币乘数立竿见影的上升。
那么这个上升也代表了央行鼓励金融体系进行信用扩张,而如果法定准备金率上升,往往也会看到货币乘数的下降,这个时候也代表了央行鼓励金融体系进行信用收缩。
第二今年以来货币乘数逐渐走高,主要是因为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央行货币统计口径的变化。
第三、估算3月末银行体系的狭义超储率水平较去年12月末的下降幅度大约在0.4-0.5个百分点,低于官方公布的超储率0.8个百分点的降幅。
(6)货币乘数逆势上扬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春节之前的一段时间,需要投放的现金量很大,会出现较大的流动性缺口,有必要搭配使用降低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保证流动性的供给。
除了短期因素,国际收支情况的变化是此次降准的主因。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全面叠加定向的降准方式不宜被解读为全面放水,这是应对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基础货币供应出现缺口的必然选择。我国面临的国际收支情况较过去已有很大的变化,目前虽然经常项目还有顺差。
但资本与金融项目已经出现逆差,外汇占款变化已经不再是创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换句话说,由于央行已基本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外汇占款已经不是一个投放长期流动性的来源,因此必须使用其他流动性投放渠道和工具。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通过降准来提高货币乘数,并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保持广义货币的合理增速和适度的流动性水平,保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增长。
⑦ 为什么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
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主要原因如下:
简而言之,就是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这是因为定期存款上升会造成银行可供借贷的资金变多,所以货币乘数就会变大。
简介:
定期存款亦称“定期存单”。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有些定期存单在到期前存款人需要资金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有些定期存单不能转让,如果存款人选择在到期前向银行提取资金,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
现金、活期储蓄存款可直接办理定期储蓄存款,定期开户起存金额为50元,多存不限。存期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可办理部分提前支取一次,存款到期,凭存单支取本息,也可按原存期自动转存多次。
⑧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货币乘数的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并且都成反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