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货币叫什么
『壹』 民国时为什么叫法币
法币是“法定货币”或“法偿币”的简称,法币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人民币也是法定货币的一种。
民国法币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勾,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
结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5月后,由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王云五被任为财政部长,开始筹划另一次货币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由于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大量城市中产阶级因此破产。
(1)民国货币叫什么扩展阅读
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
法定货币是指不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发行者亦没有将货币兑现为实物义务;只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为合法通货的货币。法定货币的价值来自拥有者相信货币将来能维持其购买力。货币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当纸币产生之后,法定货币实质上就是法律规定的可以流通的纸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币
『贰』 民国时期有哪些货币
民国初期以铜元(俗称“铜镭”)代清末铜钱为辅币,原来规定每个铜元可当铜钱10文(枚)用,10个铜元为1角,但以后1角只换得12个铜元。大约在1930年左右,竟贬值至1角只可换得32个铜元。 当时市面流通的银毫大部分是清宣统年间的福建、广东两省铸造的“龙毫”,有双角(2角)、单角(1角)两种,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铸造的银毫,在市区流通较少,甚至被拒绝使用。后来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铸版,但只有双角而无单角。 1918年陈炯明率领粤军入闽,建立“闽南护法区”以后,曾铸造民国八年、民国九年两种双角银毫,质量比“龙毫”差,比值亦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仅限于统辖地区。至1923年、1924年间,又铸造“三面旗”银毫,质量亦差,流通范围亦不广。同时广东省铸造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双角银毫,亦流通于漳属一带,但数量极少。由于各种银毫的质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为银元一元。 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统治漳州以后,在本市竹巷下南方巷右边大厝内,筹设造币厂,铸造民国十三年版的双角银毫,银质极差,而且逐版降低质量。张毅持其割据地方的势力,擅自规定以14角5分比值为银币1元,强迫在市面使用,人民慑其淫威而不敢拒用。 抗日战争期间,银毫、铜元由国家银行逐渐回收,并印发5角、2角、1角三种钞票代替银毫,另铸造5分、2分、1分三种镍币代替铜元,作为辅币流通。 我国自铸的银元极少,只有清光绪、宣统年间铸造的1元(俗称“大银”)、5角的银元,由于铸造的数量不多,在市面流通的大部分是外国铸造而输入的银元,通称“大洋”。其中以日本的“龙银”最多,还有墨西哥的“鹰银”、英国的“执叉银”、荷兰的“妇女执花银”等外国银币。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逐步收回清光绪、宣统年间铸造的银元。约在民国七八年间,曾收回民国三年铸造的袁世凯头像版的银元,但不久又以原版铸造。 1926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建都于南京,由国家银行改铸了孙中山头像版的银元,其后又铸出帆船版的银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银元逐渐由国家银行回收,印发钞票(法币)。由于物价波动,钞票一直贬值,起初市场上拒用1元以下的法币,买卖以5元面额起码算,不久以10元面额起码算。到了1945年—1947年间,则以100元、500元、1000元面额起码算,数字变化迅速惊人。1948年初,市场上拒用1000元法币;不上一个月,1000元、1万元的法币也停止使用,交易以4万元起码算,法币丧失币值,人民对法币失去信任,美钞、黄金充斥市场。国民政府为了挽救财政,开始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企图以政治压力,使经济免于崩溃,1948年8月间,当局宣布发行“关金”,不久,又先后改用银圆券、金圆券,但是不到两个月,又告贬值,这两种券几乎等于废纸。 当时物价一日数变,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到了国民党军政撤离漳州后,金圆券终于完全失效崩溃。
『叁』 民国货币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货币,又称“民国货币”,指1949年前流通于中国的货币。除中华民国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外,还有多种地方性货币,如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藏币等,以及在中华民国境内非法发行的货币,如中国共产党政权发行的边币。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货币,又称“民国货币”,指1949年前流通于中国的货币。除中华民国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外,还有多种地方性货币,如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藏币等,以及在中华民国境内非法发行的货币,如中国共产党政权发行的边币。
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国父孙中山推翻了清朝长达268年的专制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为扫除清朝残余势力,中央政府应付军政急需,发行了陆军部军事用票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亦发行了带有辛亥革命标志的钞票。
1914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推出的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国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中国国内的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无法持续,且国内的货币发行趋多元化。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中华民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由于国内的战火连绵,法币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由于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中华民国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胀速度比法币更快,十个月上涨一百七十万倍,各地有较少人使用。中国民间多数继续使用银元,南京政府于是使用银本位币制,发行银元券。
『肆』 民国时期的纸币叫什么 民国时期的纸币值钱吗
民国时期的纸币按不同时期叫法不一样,民国刚成立时期的军政府和过渡时期的北洋政府阶段,这个时期发行的纸币没有固定的叫法,但是一般都是和银元等价的;
至国民政府阶段到抗战胜利,这个时期的纸币叫法币,同时还流通关金卷;
至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这个阶段,这个时期的纸币发行混乱且滥发,废除了法币、关金卷,通过币制改革陆续发行的了金圆券、银圆卷,但是都未能遏制金融的崩溃。
整个民国阶段发行的纸币,目前最具有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就是军政府和北洋政府阶段发行的纸币,其他的法币、关金卷、金圆券、银圆券的收藏价值都不高。
『伍』 民国时期的货币主要是什么一个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的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再加上现在我们几乎都是使用手机支付,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对一块钱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但是在以前的时候一块钱却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一块钱购买能力是很强的。在民国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就是印有袁世凯头像的大洋,这种货币是在北洋政府统一全国之后才出现的,而且在《国币条例》颁发之后,北洋政府规定了“袁大头”的制作材料为银,并且还规定了在1914年12月开始由江南造币厂开始制造一元大洋。
如果按照当时的土地价格来计算的话,在民国时期只有四五块大洋就可以购买一块面积差不多为三亩的土地,而且这块土地的位置还是很好的。如果是放在现在的话,位置很差的一块面积为三亩的土地价格最少就是几万,所以说大洋的购买力在当时是非常大的。
『陆』 民国的钱币都有哪些只有袁大头一种钱币吗
民国钱币只有袁大头一种钱币吗?答案肯定不是!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由北洋政府发行并且背书认可的官方货币,正面印有袁世凯侧面像,背面印有两株交叉的稻穗图案,稻穗雅称嘉禾,所以“袁大头”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民间通俗说法都叫“袁大头”。
法币的发行,一直持续到民国政府倒台覆灭。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币开始成为主流,并且逐步取代其他货币,成为唯一流通并且得到人民信赖的货币,并且持续至今。
本文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发行的主要货币,其实在民国时期,地方军阀为了聚敛财富也会发行一些货币,是在太多了,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所以袁大头并不是民国时期的唯一货币,只是因为质量较高,发行量也大,流通比较广泛。法币由于战争期间通货膨胀的滥印滥发,导致名声不太好,因此造成了“袁大头”成为人们对民国时期货币的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认识。
『柒』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货币叫啥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为发展经济维护国家主权颁布国币条例,统一货币,发行银元,既三年银元,壹圆中圆贰角壹角等硬币种类,同时中国银行发行纸币,面值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种面额。国民党夺取政权后发现法币,后法币通货膨胀严重,又发行金圆券,掠夺民财,不懂经济,不知工业农业是金融根本,金融在建立在农业工业之上的。
『捌』 中华民国货币为什么叫法币
民国法币,是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勾,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1948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玖』 中华民国时期的货币有哪些 币值都是什么样的
在我国铸造的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或“大头洋”,它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北京政府铸造发行的。
民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头绪纷繁,货币问题尚无时间作更多的研讨,市面上流通的银元仍然以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为主,还有些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等。到了民国三年(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民国三年由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币为国币,随后南京、广州、武昌等造币分厂也开始按规定的重量和成色仿铸这种新银币,流通全国。袁世凯头像银币面值分别为壹元、中元(五角)、贰角、壹角4种;直径分别为39、31.5、22.6、18.6毫米;成色分别为90.4%、78%、70%、70%;重量分别为26.6克、13.5克、5.3克、2.7克。由于这类袁世凯头像银币形式统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
“袁大头”银币正面图案为袁世凯侧身像,上方是铸造年份“中华民国某年”字样;背面图案为二株嘉禾花纹,当中衬托着“壹圆”面值字样。根据“袁大头”的铸造年份、铸造样式和铸造地点不同,“壹圆”面值的“袁大头”一般可分为六个品种。
目前,我国国内邮币卡市场里也常见有“袁大头”银币出售,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其售价基本在50~60元之间,属老银币中的低价潜力品种。民国八年铸造的“袁大头”存世量略少些,现市价约120余元一枚,为不少集币爱好者所看好,甘肃省铸造发行的标有“甘肃”字样的“袁大头”存世量已经很稀少,现成交价已达1800多元,普通的集币爱好者已难以玩转它了。
“袁大头”中最珍贵、最稀罕的品种当属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签字版”试铸币,现一般邮币卡市场里根本难觅其踪影,连钱币拍卖会上也鲜有所闻。该币目前估价约值人民币4~6万元左右,是近代银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国内外钱币收藏家所关注。袁世凯头像贰角、壹角小银币的售价一般在15~40元左右,中元(五角)价格较贵,为300元左右一枚,市面上中元银币赝品较多,收藏爱好者当引起重视。
对一些刚涉足钱币交易市场的朋友来说,花上数十元,购藏一枚民国三年或九年、十年铸造的“袁大头”留存,还是物有所值的。
民国的开国纪念币有几种:孙中山像、黎元洪(带帽、脱帽)像。
孙中山像壹圆开国纪念银币,俗称“小头”。
根据铸造时间和铸造厂不同,主要分为三个大的种类:
1 上五星:在背面(壹圆那面)的2、10点的位置各有一个五角星
2 下五星:在背面4、8点位置各有一个五角星
3 上六星:在背面2、10点位置各有一个六角星
五星的是民国元年铸造的,目前普品的市价也在千元以上。
六星的是民国16年(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以后后铸的,市价普品在150元左右。
黎元洪带帽、脱帽的价格分别在1200、800元以上(普品,上品的价格还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