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区市值多少
㈠ 中国工商银行市值多少
中国工商银行股分有限公司H股收盘价4.4港元和A股收盘价5.21元人民币计算,工行的总市值达到了2142亿美元,成为全球排名第三位的上市银行,仅次于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
㈡ 1986年日本股市总市值是多少
当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在1989年最后一天破灭时,它标志着日本“增长奇迹”及其20多年海外商业快速扩张的终结,转而陷入一轮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时期,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遭遇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萧条。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7——1989年是泡沫经济的极盛时期。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开始急剧升值。1988年日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与1971年固定汇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结果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国内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扩大内需”。为了减轻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时也迫于美国政府要求日元升值、开放市场、扩大内需及实现贸易平衡等方面的强大压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国家投资、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策略,从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的高潮。土地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投机热,投资膨胀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迅猛扩张。
(2)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有效需求”膨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增速名列发达国家榜首,在经济一派繁荣的氛围笼罩下,企业和消费者变得更为自信、乐观,投机变得更富激情、大胆,东京的房地产与股市一并上涨不止。
(3)“流动性过剩”为股市“火上浇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缓慢展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80年代中后期这一进程加快,1985年日本开始放开存款利率。随着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业务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规模急剧膨胀。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日元资金过剩,经济过热,形成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隐患。
二、日本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
1988——1989年,公司投资急剧膨胀。伴随高股价,新股票发行的快速升值,当银行在不动产方面寻找资金投向时,股票发行便成为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反过来,公司利用它们持有的不动产进行间接的股市投机,从而形成了不动产与股市双重泡沫——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及日经225股价指数持续暴涨。
(1)股价持续猛烈暴涨。1985年末,日经225股价指数收于13083点, 1989年末收于38916点,四年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1.7%,并赶超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总市值继续膨胀至896万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
(2)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两大根本“支柱”。当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凯歌高奏之时,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正在疯狂,不断上涨。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的调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业区地价指数,若以1955年为100,到1965年则上涨超过了1000,到1988年则超过了10000,也就是说,日本城市房地产价格在33年间上涨了100倍,而同期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上涨却不足40倍,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时,东京商业区的地价涨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区地价则涨至1985年的2.3倍。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巨幅升值,也严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购与海外投资热情。
1990年,随着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灭,日本房地产泡沫也随之破灭。
三、泡沫经济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1989年5月,政府紧缩其货币政策以抑制诸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在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始终是充满激情,并推波助澜,且从中大为受益。然而,双泡沫破灭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报复与打击。股市暴跌,上市银行再融资受阻;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动产贷款成为呆帐;企业效益徒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经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便勉强收在了近五年来的新高点17225点,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却相去甚远,大致相差约21700点。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后果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投资信心严重受挫,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而且就连这1.1%的增长也是日本政府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强获得的。由此可见,日本人要想再次见到80年代中后期平均5%的经济增长已是十分困难的了。
㈢ 万达商业估值之累 5000亿市值路线图还需要补上什么课
万达预计,万达商业登陆A股后在内地市场的市盈率将达到20倍,按照市盈率20倍来计算,股票市值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于H股未能成为资本赢家的万达商业,在宣告将私有化后似乎已经在心中绘制好一幅登陆A股后的美好市值蓝图。
4月19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万达预计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回A后在内地市场的市盈率将达到20倍之多,而这也就意味着,其股票未来市值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就是,目前万达商业在港股市场按总股本计算市值仅约为2200亿港元左右,业内有人士指出,这也正是为何万达商业在H股上市仅一年半后决定结束这段“不开心的港股之旅”的根本原因。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万达商业之所以未能成为香港资本市场蓝筹,也是因为资本市场对于万达商业模式有着诸多疑虑,一是疑虑其负债率;二是现金流;三则是认为其商业盈利模式是否可持续。
因此,有资深投资者就认为,万达私有化回A后,未来要实现5000亿高估值的“市值蓝图”万达商业还需要好好的补上几课。
5000亿市值路线图
4月19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已经启动了收购商业地产公司万达商业的香港上市股票、并让公司在中国内地股票交易所重新上市的程序。
有香港资深投行人士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访问时也透露,万达商业目前已经在内地锁定投资者,“以我们的了解,他们已经为私有化聘请了一家投行,相信万达商业很快就会提出一个正式的私有化方案”。
据悉,对于投资者万达商业是有要求的,华尔街日报报道的文件显示,万达寻求那些愿意开出至少5亿美元的支票并承担额外债务来提高回报的私人投资者。此外,万达不希望投资者将其持股转售给中小投资者,因为在内地上市前国内证券监管机构会对投资者进行全面审查。
万达表示,它希望投资者已经在境外有资金,因为内地政府近来加强了资本控制,致使投资者将人民币兑换成港元或美元为收购交易融资的难度增加。
尽管有着诸多要求,但据上述香港人士称:“目前初步的投资者反应还是比较好的。”
此外,来自资本市场的报道也称,当前诸多中资企业创始人正纷纷收购外国股东手里的股票,打算以更高的估值卖给中国本土投资者。“这是由本土投资者的资金推动的,他们渴望从海外上市企业分一杯羹,认为它们的品质比本地交易所目前挂牌交易的企业要高。在这个过程中,私募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将帮助集资收购股票再到国内重新上市”。
据悉,万达已对加入其40亿美元商业地产业务股票收购的私人投资者承诺,万达商业在内地上市后,他们的投资将会增加两倍。
万达预计,万达商业登陆A股后在内地市场的市盈率将达到20倍。按照市盈率20倍来计算,万达商业登陆A股后股票市值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同有个“万”字头的国内房企一哥万科目前在A股的市盈率为17.15。
值得对比的是,目前万达商业在H股上基于过去12个月收益的市盈率约为6倍左右,按总股本计算其市值仅约为2200亿港元。
不开心的港股之旅
现在,万达商业对未来A股市场美好估值蓝图的描绘,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反映了万达管理层对香港市场给予其低估值的“不开心”。据观点地产新媒体的过往报道,在去年3月份的万达商业业绩会上,到场的万达商业高管就曾有些“情绪化”地表露:“万达在内地名声很大,但是香港媒体好像对于万达不是特别了解。”
事实上,万达商业在H股上市后近一年半时间里,其讲诉的资本故事尚未能完全赢得境外资本投资者青睐。
根据观点地产新媒体现场记录,2014年12月23日,作为当年最大IPO万达商业在H股实现了上市。彼时股票代码为3699的万达商业一开盘最高报价为48.2港元,随后一直在48港元上有些微浮动,之后股价表现较为稳定。
而在随后近一年半时间内,万达商业股价在2015年6月30日达到最高点78港元,但后来因为股市低迷于今年2月29日跌至最低点31.1港元。现在其股价反弹,目前基本维持在48港元上下。
可以看到,虽然万达商业2015年收入同比增加15.14%至1242.03亿元,但其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估值并未随着规模增长而上升。而这其中重要原因也有香港市场长期低迷的市场因素。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目前港股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市盈率最低的地区,平均不足7倍,而市场普遍认为,A股拥有更高的市盈率。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截至2015年6月底,内地A股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6倍、45倍和68倍,而香港主板、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1倍、16倍和16倍。
王健林于2014年底前后曾分别推动万达商业H股上市、万达院线A股上市。而在上市之初,万达商业市盈率仅为8.2倍,万达院线市盈率则达20倍,此后更是升至60倍。
或许,也正是看到A股市场的如此红利,万达商业在去年再次重启了A股上市计划,现在除了万达商业,包括富力地产等在内的香港上市内地地产公司均抛出了回归A股计划。
万达商业还需要补上什么课?
不过,万达商业的港股低估值除了有着香港市场的原因外,有行业资深人士也认为,或与其自身某些弱点也息息相关。据上述行业人士称,万达商业之所以未能成为香港资本市场蓝筹,也是因为资本市场对于万达商业模式有着诸多疑虑,一是疑虑其负债率;二是现金流;三则是认为其商业盈利模式是否可持续。
有香港市场分析师就曾告诉观点地产新媒体,尽管万达商业地产过往非常成功的发展是有赖于其得意的“以售养租”模式,但对香港资本市场来说,这一模式看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完美。
而在万达商业提出轻资产转型之后,香港市场也似乎尚未被其资本故事完全打动,有香港业内人士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访问时就谈到,“(香港市场)没有完全认可接受万达商业所描述的前景,虽然他提出轻资产模式,但投资者觉得还需要观察”。
现在,万达商业已表示将着重发展投资物业租赁和管理,以此弥补物业销售部分的减少。不过,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询,其2015年投资物业租赁及物业管理业务板块收入贡献占比仍然仅为10.9%,而物业销售方面占比仍达82.5%。
据此,有分析人士就向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出,尽管万达商业提出了轻资产模转型,但过往形成的“以售养租”做法短期内仍然是公司发展的主导模式,现在轻资产转型是确定了方向,但其成果仍有待时日检验。
同样,有业内人士也认为,布局三四线城市是万达商业过往规模扩张的一大法宝,但现在大量的三四线项目也使得万达商业得不到较高的资产回报率,而且未来三四线项目的库存对于万达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因此,市场人士们就提出,万达商业回A后,若要真的实现20倍市盈率、5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估值,其未来的轻资产转型、商业模式调整之路仍然充满挑战。
㈣ 万达商业欲从h股回归a股 市值将增加多少
从A股到H股,万达商业上市前曲折,股价持续低迷,现在又计划从H股回归A股,上市后,万达商业同样曲折。
昨天,2014年港交所最大IPO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的控股股东已告知公司,正初步考虑就H股进行一项自愿全面收购要约,如经落实,将可能导致公司私有化以及公司于联交所除牌。此时,距离万达商业登陆港交所,还未满两年。
从2009年启动A股上市,到2014年实现H股上市,如今再次退市、回归,王健林最大融资平台万达商业一直在资本市场上兜兜转转。
万达宣布启动退出H股
公告显示,H股的要约价格将不会低于每股48港元现金,这个价格也是万达商业H股的上市发行价,比收盘现价38.8港元高出近24%,对于所有流通股东来说,相当划算。根据公告,万达已发行了股本总额为652,547,600股H股以及3,874,800,000股内资股。
万达商业计划从H股退出引发了众多讨论。在公告发布前,并没有任何风声传出万达要退市,而且万达商业在香港上市也刚刚一年多,很多分析人士也一直认为万达商业可能选择H股加A股的两地上市模式。万达商业在公告发布前的股价走势,无论涨跌还是成交量均无异常。
不过,从万达重新考虑A股上市开始,万达商业对于H股市场的失望已溢于言表。从市场表现来看,3月30日收盘价格38.8港元,折合市盈率仅4.62倍,不但跌破发行价,更跌破净资产。在港股的一年间,万达最高价只到过78港元,而最低价却低到了31.1港元,估值之低令王健林脸上无光。
从新近公布的万达商业2015年年报来看,2015年业绩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其内涵价值,都相当不错。公司收入、利润稳步增长,经营现金流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租金收入增幅达30%,“轻资产”转型成效明显。
也正因此,国际大行对万达商业的估值一直给予了较高评级。在机构投资者看来,万达商业的市值至少在3000亿元,远高于目前的1700亿港元。业内分析人士表示,H股整体低迷、低估并非万达商业一家,很多好公司的股价都没有好的表现。其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言难尽,恐也非短期所能改观。在这种背景下,万达商业从H股退市,回归A股,不失为明智之举。
㈤ 万达集团市值多少亿
2021年预计市值611.1亿元。
目前万达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包括万达影视,2021年预计市值611.1亿元,万达商业具测持有物业面积3387万平方米,已开业的包括北京CBD、上海五角场,共计可达323座万达广场。万达集团为消费者提供了舒适高级的生活圈还提供全新的消费服务,目前来看万达金融集团旗下拥有投资、资管、保险等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收入为308亿元,未来还有可能实现金融全牌照运营,具统计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收入是1866亿元,创造连续8年增长30%的发展速度。而且在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榜单中,大连万达还名列其中的第六名。
万达集团的董事长为王健林,王健林是1954年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元坝人的,自1970年参军入伍,在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获得高级工程师的学位,大学毕业以后的同一年7月还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就任办公室主任,还与1989年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从开始到现在共24年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王健林个人对社会的各项慈善公益捐助累计超过已经超过28亿元是目前中国慈善公益捐助最多的民营企业之一,其中共六次荣获中华慈善奖的奖项。
㈥ 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出炉了,无锡能进前十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由数据宝和中国基金报联合发布的《2020年内地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正式出炉。
数据显示,不含港澳台地区,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总市值2020年底达到116万亿,较2019年底大增近29万亿。
北深上杭广五强格局稳定
其中,北京以27.18万亿稳居内地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首位;深圳16.36万亿元位居次席;上海12.42万亿元坐稳第三位。
此外,杭州、广州、仁怀、佛山、南京、无锡、天津等城市分列第四位至第十位。不计算央企的话,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无可争议排名第一,总市值达到15.22万亿。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无锡首度进军城市市值排行榜前十。
身为一个地级市的无锡究竟为何能挺近城市市值前十?
一:经济高度发达,号称“轻工业之都”。无锡是东部经济重镇,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和10个重点旅游城市,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享誉全国的著名工业城市。
中国民营企业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2012年无锡获得“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称号。
综上,无锡能进前十应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