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新蛋最新市值多少

新蛋最新市值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2-15 09:41:36

Ⅰ 国外企业创新成功案例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国外企业创新成功案例,一起来看一下吧。

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

中国移动宣布将成立新媒体集团,并将在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10月15日晚,联想集团宣布将成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完全基于互联网平台打造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模式的智能终端和服务业务。该公司将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届时将拥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及全新的子品牌...

在大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公司也加速了自己创新的脚步。在大公司做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充满期待,同时也会存有一丝质疑,一个大公司在做创新的时候要牵扯到太多的事情,他们做的创新真的能够成功吗?

前Google资深工程师,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的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

例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英特尔、微软,尽管在所在的行业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垄断地位,但是当时代发生变化,行业发生转型以后,都不同程度的衰落了,大公司体制内创新的窘境已经成为常态。

杰克韦尔奇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说过:“管理一条产值为5万美元的新生产线的第一年,要比管理一个销售额为5亿美元的企业的第20年更为困难”。

所以一般大公司体制内立项的新项目失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互联网行业,往往大公司做创新产品做不过创业公司,大公司里面做失败的产品可以说是“累累白骨”:

网络“有啊”

网络一直在思考如何承载未售卖的商业流量。从网络身边、网络有啊到爱乐活,还有网络地图,网络一直在O2O领域探索,不过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2010年底,本地生活服务产品网络身边公测,网络有啊发布生活频道,试水本地生活服务。2011年3月,有啊商城关闭,正式转型生活服务平台。不过,网络有啊生活发展未达外界预期。为了拥有更多自主权,2011年底,有啊从网络分拆,之后更名为爱乐活。但爱乐活并不算成功。O2O已逐渐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优势在线下端,互联网端已经不占优势,因为用户要随时随地享受服务...以下是网络“有啊”失败的原因:

2007年10月,网络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高调宣布进军电子商务。选取C2C为突破口,希望打造一个“中文互联网领域最具规模的网上个人交易平台”,网络当时认为,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自己最具优势将成为这一领域的王者。

2008年10月,承载无数期待的网络有啊正式上线,并放言“三年内打败淘宝。”但是2011年3月底,网络发布公告称有啊将于一个月后关闭,有啊的商城业务将有计划地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随后2011年底,网络电商事业部被拆分为独立公司。2012年,“有啊”被包装成“爱乐活”重新上线,但被定位为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自爱乐活推出以后,业务就在不断的调整,很多业内人士也是表示看不懂。2011年3月31日,网络旗下电子商务网站“有啊”发布公告称,一个月后有啊购物平台的商品、店铺、交易相关功能将关闭,商城业务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

“有啊”没啦...

原因:生不逢时

有啊正式上线是在2008年。赶上了正是网络购物发展最快的3年,可以这么说,有啊出生在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拐点上。为何好机遇却没有好结果呢?以下几点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1、战略失误

有啊上线后,目标定位为做淘宝第二,这个定位让有啊采取了跟随战略。不同于传统行业,甚至是传统的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各细分领域的带头大哥往往占绝对优势,如淘宝、京东。用户已经对其形成了依赖和习惯。后来挑战者如果没有颠覆性的差异化创新,很难打破既有的市场格局。

2、流量优势不再

电子商务是一个极度需要用户粘性的市场。在网络将流量导入有啊这个平台时,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买家和卖家的注册、认证,申请百付宝等支付工具,这是一个衰减的过程。每经过一个环节,流量就衰减掉一部分。所以每个环节都是风险。最后能沉淀下来成为核心指标的,已经所剩无多,流量优势越变越小。

3、缺乏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简单地拼流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2010年上半年启动的新电子商务战略中,定位重回搜索优势,推出多种广告形式,全面满足电子商务客户的搜索投放,推出并逐步开放基于'框计算'的商品搜索。

4、多元化资源布局失调

多元化业务的成功,关键看两点:你是否立足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网络的电子商务如果想要做成功,关键在于找到真正的懂电子商务的管理者。去年辞职的有啊创始人李明远,由于在社区领域业绩卓著,曾经深得李彦宏赞赏;但他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经验一片空白,即便在执行层面做得很优秀,仍然难逃失败的命运。

在资源的多元化配置层面,网络有自己的一套模式,通常成立新的事业部,母公司会派出一个得力干将做总经理。与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的管理团队由 CEO、CTO和 市场总监三类骨干组成相比,网络事业部总经理常常肩挑三职,面对的挑战非常大。网络很重视有啊,但是网络的资源分配遵循721原则,即,核心的搜索业务能分得70%的资源,搜索相关的业务分得20%的资源,创新业务是10%。无论有啊属于搜索相关还是创新业务,二者旗下均有多个项目,有啊能够得到的资金与管理支持只能是其中几分之一或者十几分之一。

另外,母公司运营层面的人才,也尚未与旗下事业部形成共享机制,也就是说,事业部的管理人才并非是整个网络的一流人才。在这样的架构和资源模式下,想要干好很不容易。

智能FUN电商

在“帝企鹅”智能FUN庞大的互联网版图中,仍有几块领域未能站到前排,电商就是其中之一。“挟流量以令诸侯”,这是智能FUN过往不二的制胜法门,新进的大多数领域,智能FUN总能凭借流量优势和用户基数,迅速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改写竞争格局,割据一方甚至独占鳌头。但在电商领域,流量不再是尚方宝剑,具有普适效应的后发优势突然间失效了。电商,于智能FUN而言,更像是一门不同以往的新生意。其内部一度将智能FUN电商未来的发展比喻为爬珠穆朗玛峰,艰险不言而喻。跌跌撞撞近10年后,智能FUN电商似乎终于理清发展思路、各种内外部资源、统合战线,并试图通过“微信+移动电商”的路径实现逆袭。暂不论成败。目前,不容回避的是,智能FUN电商早年已经落下太多“功课”...

原因1:流量枷锁

智能FUNCEO马化腾曾坦言,“(电商)走了很多弯路”。解释智能FUN的电商业务,本身就是一件麻烦事。即使经过整合后,它旗下的电商网站也还有3个。底层有C2C形态的拍拍网,类似淘宝;B2C自营平台的易迅网,类似京东;以及B2C开放平台的QQ网购,类似天猫。此外,还有智能FUN在电商领域投资的珂兰钻石网、高朋网、B2C网上鞋城好乐买、母婴类社区网站、团购网站F团等。

智能FUN将流量导入拍拍后,当时也能获得高销量,但顾客买完便宜的促销产品后就离开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流量是智能FUN系最重要的一项“撒手锏”,对于后进领域,其往往在模仿、改进的节奏中,凭借用户和流量抢夺对手的市场。智能FUN的成功可以概括为“QQ+”模式,即以QQ为核心,以免费社交功能,将用户“捆绑”到智能FUN这艘大船上,然后在船上搭载销售游戏、视频、搜索、阅读等各种项目。在电商领域,智能FUN也依然试图复制这一模式,但遗憾的是,流量优势失效了。

网络有啊可以说是前车之鉴。尽管网络曾经导入巨大流量、扶植电商业务“网络有啊”,但最终还是败北。有啊创始人李明远曾总结说:“电商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供应链、是商品、是物流、是仓储、是品牌建设。电子商务比拼的是商品及商业服务,而不根本取决于购物网站的细节设计、网站感受。”

“流量确实可以带来点击率,达到聚集人气的目的,但未必能够做成生意;即使做成生意,也未必能够留住客源。”IBM资深战略分析师王祺认为,某种程度而言,流量可能是智能FUN发展电商的一道枷锁。智能FUN习惯以流量推送促销信息,造成销量与促销活动相关度太高,但顾客留存率相对低。

“偶然机会看到诱人价格,从而购买商品,这种需求只是偶发性的,并不能长久。”王祺进一步分析称,“QQ+”的模式,本质上是以社交关系为基础,对于纯互联网性质的产品,因其“轻”、“快”圈层固定等特点,社交关系的传播更具优势。但是,电商则需要把社交关系转化为商业关系,涉及供应链、仓储、物流等诸多环节,这些远非流量能够解决。

此外,流量之于B端生态圈的塑造,智能FUN电商也走了弯路。智能FUN电商CEO吴宵光曾坦言,过去,智能FUN只是将流量拉到电商平台,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如果运用真正市场经济的方式,将智能FUN的内部流量进行市场化,让商家自己花钱买流量,更珍惜流量。同时,智能FUN电商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商家更多非付费的流量,形成有机增长。”吴宵光说。

“如果只是用低价甚至免费流量的方式吸引商家,肯定是简单粗暴的。”前述业内人士坦言,商家更希望将客户固化到搜索里,而不是将流量固化促销上,更需要一个越来越繁荣的平台,在上面持久地做生意。

原因2:供应链之殇

流量枷锁或许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凸现,但供应链问题却是智能FUN电商缺失的最重要功课。

在电商发展之初,业内曾有过争论,有部分观点认为,电子商务公司还是“轻公司”,不用像百货公司、家电连锁那样“圈”供应商,更不用自建物流、仓储等。

智能FUN电商走的道路,与李明远的描述正好相反。据一位智能FUN电商的前产品经理透露,智能FUN电商的产品经理、工程师更执着于测试网购流程、响应速度等,希望能够减少步骤提升体验,却忽略了需要更强大技术支持的供应链、物流等业务体系。

另一个原因,在于智能FUN更喜欢内部孵化。一位智能FUN集团高管向记者表示,此前,智能FUN的主流业务几乎都是内部孵化,如研发、推广、支付等都是自己完成。最初的电商发展也是这个思路,但却失效了。

“阿里系电商本来是做2B的阿里巴巴业务起家,在处理B端关系、建设平台生态圈比较得心应手;京东商城相当于是传统零售出身,与供应商的关系一直很密切。”一位熟悉智能FUN电商的'投资人士向记者分析称,电商的链条其实比一般互联网产品更长,智能FUN看似强项的线上优势,在涵盖客户感知、物流、仓储等环节的供应链中,有些微不足道了。

凡事有因必有果。智能FUN电商早年错失的供应链关系,更为直接地反应在品类扩张上。全品类带来的不仅是留存率,更为重要的是攸关生存。国外的典型案例是亚马逊与新蛋之战,凭借规模化优势,尽管3C家电只占其不到三分之一的规模,亚马逊还是轻易压制了3C垂直网站新蛋网,而品类扩张也给其积累了较大的现金流。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截至2013年上半年络购物市场上,天猫占50.4%;京东紧随其后名列第二,占20.7%,苏宁易购为5.7%,智能FUN电商仅占5.4%。

原因3:时间窗口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我们回过来看,你可以从一个强势的类目切入,但是它不能成为你的全部。”智能FUN副总裁、易迅网CEO卜广齐说道,平台必须要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如果我们把这种特点定位到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以后,未来的空间更大。但问题在于,互联网竞争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用户惯性,即对于相同特性的产品,人们并不习惯随意更换已经习惯使用的产品。扩充品类的智能FUN电商,更像是在与时间赛跑,将用户固化到智能FUN电商的搜索里,而非在其他网站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时被转化了。毕竟,留住用户比抢回用户更加容易。

随着微信的崛起,似乎为智能FUN电商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有一次,微信“教父”张小龙问卜广齐,是不是能够“干掉(淘宝)购物车”。于是在去年“双11”当天,易迅网联合微信上线微信卖场。显然,在IM领域,微信已经遥遥领先,把对手甩出好几条街;而智能FUN电商在体量上还远配不上微信。依据之一就是,尽管微信卖场自去年“双11”上线后,日均1万单左右,但商品客单价大都在200多元的区间。“百年老店常见,但鲜少看到百年的互联网产品。”一位阿里高管曾表示,用户购买习惯的培养与迁移都不容易,而且阿里也在积极布局移动电商,力推手机淘宝、微淘、淘点点、来往等产品。

与阿里系电商的竞争,智能FUN电商的高管一向不愿多谈,但曾私下表示:“悬殊太大,现在没想过。”但是,智能FUN电商一直将京东视为对手,不惜砸入大量资金、流量,力挺易迅对抗京东,甚至杀入京东的大本营北京市场。

中国移动的飞信

最近,中国移动的动作备受瞩目。 除了4G外,中移动今年还在快马加鞭的转型,试图通过成立独立公司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疯长,新媒体公司、互联网公司也就孕育而生。目前,新媒体公司的筹备工作运转正常。按照计划,中移动将成立新媒体集团公司及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5个子公司,公司未来名称为 “咪咕文化科技集团公司”,计划10月底完成工商登记,并将三年投入104亿打造新媒体巨无霸 ,力争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细数中移动这些年的创新:正式引入支持中国移动3G、4G网络的iPhone 5S和iPhone 5C;发布首款自主品牌4G手机 ;和智能FUN合作,利用微信推流量红包等,不难看出巨头在尝试更多的创新...当然,中移动在创新的道路上,也有过很多失败案例,飞信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5月中移动建立飞信;2007年6月5日起全面开通;2008年第一个版本的飞信上线;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飞信用户已达1.84亿,比2008年同期增长64.9%,但用户活跃度仅29%,智能FUNQQ则保持了平均40%的用户活跃度。2010年年底,中国移动飞信活跃用户数已达到1.83亿,国内即时通讯市场份额紧随智能FUNQQ,排名第二。2011年6月26日中国移动将飞信的运营权转交给广东移动的南方基地,运营权变更,飞信业务彻底被中移动放弃。

飞信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就三点:

一、qq的“神”一样的存在

飞信没对智能FUN造成多大的影响,大部分网友都还是主要使用智能FUNQQ,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1、其软件外观、图标显得呆板,没智能FUNQQ软件设计的那么流畅、舒适、形象、逼真。要想软件外观就相当于一个广告的版面设计,没有好的软件外观、图标,用户用起来不舒适,本是用该软件娱乐,但对这那呆板的飞信版面就已反胃,还有心情在使用你的飞信吗?

2、飞信表情不够形象生动。表情体积过大,与窗口比例严重不协调。

3、飞信消息窗口消息与消息之间的间隔比例不协调,这也都给用户个不舒适的感觉,使得飞信的吸引力大大折扣。上面的三点归根到底就是飞信的外观设计不够,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移动的设计本就是呆板的,或者说呆板就是移动的专利,要想在外观上赶上智能FUN移动还应多向智能FUN学习,甚至应有所创新,甚至超越。

二、超级痛点

那就是:飞信不应附属于手机号,不应随手机号变动而变动,而应是让用户拥有固定的飞信号不变,用户可随意对飞信号实现于不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用户不在线时消息以短信方式发到用户手机。这就使得用户不再因改变号码飞信号也随之改变。

三、运营管理太烂

2007年飞信业务开始纳入各省移动公司每年的KPI考核指标,成为各省移动公司的任务,都在推飞信,飞信一下超过当时的很多IM应用用户数猛增。不过当时就有人说:对飞信的运营采取了外包的策略,加大了飞信运营管理的难度,对飞信软件后续的开发完善埋下了隐患。

1.飞信自推出就将联通、电信用户排除在外。本来与手机号绑定是飞信的优势,但中国移动却把它变成了劣势。三个运营商在飞信上的互通,其中关键的问题是短信回飞信要收费,而三个运营商互通之间的收费问题也是其中的难点。各个行业其实很难找到像中国三家运营商这样貌合神离的状态,实在是浪费了太多资金,扼杀了太多精力,也增加了太多内耗。

2.过于单一的应用,没有延伸。飞信起步之后,版本更新太慢,而且没有好的衍生产品。模仿QQ的一些包装又没有做好。3.变态的KPI推广,谁能忍受。4.手机客户端各种不方便,广告和推广不给力,缺乏真正的营销,定位模糊,外形死板,不会造势……

关于飞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管理层根本就不想推广飞信,不想侵犯自己的短信收入。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诺基亚

2013年9月3日上午,微软和诺基亚正式联合宣布,微软以71.7亿美元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并获得相关的专利授权。这意味着,诺基亚失去了其昔日最为耀眼的明珠,只剩下了地图和网络通信两块非核心业务。在经历了近5年来以安卓和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反复冲击之后,曾经的手机业老大诺基亚终于为这段无望的挣扎画下休止符。面对2000年3030亿欧元市值的诺基亚市值跌至71.7亿美元的出售价,总有一些好奇心和责任让人回顾诺基亚手机由盛转衰的历程。总结诺基亚“越成功越失败”的种种,或许对其他公司具有一些参考价值。以下是诺基亚失败的几大教训:

1、行动迟缓,错失智能机时机

没有公司能成常胜将军。模拟机转2G手机,诺基亚把摩托罗拉超越。3G智能机时代的来临,诺基亚应该有可能被超越的警醒。但是它没有。诺基亚坐拥全球手机老大的位置,俯视众手机厂商。2007年iPhone来了,诺基亚嘲讽,乔布斯先得把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市场份额。紧接着Android手机来了,三星、HTC都因Android起来了,触摸屏时代来了,诺基亚依然固守Symbian,固守手机物理按键。如此一来,诺基亚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2011的25%,随后被三星超越。

2、老大心态作祟,不肯与操作系统新秀结盟

时至今日,诺基亚归于Windows Phone 平台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此前,一直有声音对于诺基亚做Android手机心存幻想,在诺基亚份额出现下滑,诺基亚只要做Android,凭借其出色的硬件能力,总能扳回一城。但是他没有。诺基亚选择操作系统的理由是看重是否能成为其领导者,这与自己的老大心态一脉相承。在诺基亚看来,选择Android系统,做的最好,也只是谷歌最大的代工厂商,为谷歌打工。而选择微软,则可以建设另一个手机系统生态圈。但是,从2011年-2013年,Windows Phone生态迟迟落后于其他系统,诺基亚落得独木难支的境地。

3、战略摇摆不定,不断从零开始折腾

在被众智能手机厂商争相分食市场份额之时,诺基亚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但是它没有。Symbian已经不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除了苹果,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转向Android平台。诺基亚选择了和英特尔合作从零开始做Meego,随后放弃。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艾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折腾。

4、固守传统思维,封闭策略导致移动互联战略失败

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移动互联网Ovi store,这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随后谷歌推出Google Play,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的成功证明,不要试图产业链通吃,而是要开放合作。但是它没有。与苹果、谷歌努力打造的开放平台相反,诺基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以互联网为目标的垂直整合。为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诺基亚不惜花巨资收购导航软件企业、地图企业甚至相关的运营网站,但这种整条产业链通吃的模式似乎并未增强诺基亚在互联网世界的竞争力。在砸了150亿美元的巨资后,诺基亚Ovi战略归于失败。

5、总是低估市场,巨资研发转化不成生产力

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2010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本该转化为战场上的武器。但是它没有。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但这时候诺基亚掌握触控技术已经好几年了。

6、用人不力,美系人士掌管欧系风格公司本身是冒险

诺基亚是芬兰公司,2010年9月,美国职业经理人史蒂芬·艾洛普接掌诺基亚,成为第一位非芬兰裔的“掌门人”,这本身是一个华丽的冒险。在他上任后,诺基亚公司市值从2010年的300亿欧元跌至今年春天的100亿欧元。自2011年2月份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50%。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艾洛普来自微软,在上任后,不断地使出亲微软的策略,战略的反复,对其卧底的怀疑,诺基亚内部对艾洛普有很多不信任感。甚至有股东发动B计划,要求董事会驱逐艾洛普。

如今,在诺基亚和微软的交易结束后,艾洛普又将回归微软,直接向鲍尔默汇报。人人感慨诺基亚的命运,唯独艾洛普的笑颜依旧。

诺基亚社交入口Facebook Home

社交巨头Facebook多年以来一直试图把更多的内容深度整合到Android智能手机中,因此在2013年四4月份隆重发布了Facebook Home。发布不久之后,Facebook Home就显现出了颓势,早期用户数远不及预想中的多。“这不是一款正确时间出现的正确产品,”Gartner分析师布莱恩·布劳(Brian Blau)表示,“Facebook一直认为他们可以扭转局面,但是他们没有条件做到。”自从上线后Facebook Home的下载量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中。它只在19个国家的应用下载量排行榜中能够进入前500位,而在大部分国家,它在下载量排行榜上只能排在300多位到400位左右。2014年9月15日Facebook解散了Facebook Home工程师团队。此举意味着Facebook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梦想被终结。以下是其失败原因:

1.看重增加用户数

从发布目的来看,Facebook推出Facebook Home意在增加使用Facebook的用户数,但最终的结果是之前Facebook的用户只是从形式上切换到了Facebook的另外一种应用,只是名称的不同而已,从增加使用自身应用用户的角度,Facebook Home完全是画蛇添足。

2.功能设计不合理,触碰用户底线

但当用户使用Facebook Home后,上述这些理所当然会出现的信息通通消失了。Facebook Home显然有入侵用户智能手机首页的嫌疑。就在Facebook Home发布后,知名科技博客Mashable相关调查显示,在Facebook Home是否是Facebook主页入侵的选择中,77%的投票用户选择了“是”,其中又有84%的投票用户很在意这种“入侵”,可见Facebook Home给用户有强买强卖的感觉。而这是用户最为反感的。

3.与合作伙伴的自身利益冲突

从合作伙伴的角度,初期Facebook Home只有HTC一家手机厂商予以支持,但随后HTC First随后很快就在市场中退出了。多家主流手机厂商不愿意同Facebook合作,原因在于考虑开发自家的主题应用。

Ⅱ 9天跌去一个茅台,美国对中概股的全面围剿开始了吗


互联网行业真的不行了吗?


01

中概股继续暴跌

3月11日,对全体投资海外上市中概股的投资人来说,都是一段难以抹灭的记忆。

滴滴暴跌44%,雾芯 科技 暴跌36%,在此之前的3月10日,逸仙电商暴跌39.5%,贝壳暴跌23.9%,爱奇艺暴跌近22%。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创纪录单日-10%。

3月14日,中概股在港股的表现再次刷新下限,阿里巴巴(09988.HK)跌超10%,股价续刷新低。美团(03690.HK)跌超15%,腾讯控股(00700.HK)跌超7%。


整个恒生 科技 指数一天之内被拉下将近10个点, 9天跌掉一个茅台, 历史 罕见。

此情形只能用股灾来形容。而在此之前,中概股已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大跌。

从2021年开始,中概股总体跌势惨烈,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诠释了什么叫做 “大跌不言底”

而且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股票下跌,近二三十年只出现两个, 一个是中概股,另一个是俄罗斯的海外上市股。

一年多的时间,不少个股累计跌幅惊人。


图源:格隆汇

272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2021年以来合计有244只股票股价出现下跌,占比约九成。

这里面又有178股累计跌幅超过50%!占比约为三分之二。

其中31股累计跌幅超过90%,股价几乎跌空! 拼多多、贝壳、滴滴出行、爱奇艺2021年以来累计跌幅均已超过80%。好未来、雾芯 科技 、新东方、新蛋、金山云、涂鸦智能跌去90%以上。

市值累计跌去1.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10万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这一年来,中概股的市值缩水了俄罗斯一年的GDP,约等于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GDP的10%以上,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财富的建立需要一点一滴,日复一日的积累,但摧毁财富只需一朝一夕。

面对集体普跌,哪怕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也不能幸免。


阿里巴巴上市7年半时间里:收入从525亿,增长到7172亿,增长13.7倍;净利润从234亿,增长到1432亿,增长6.2倍。

但股价却在7年半的时间里跌回原点。


02

阿里巴巴与比特币

人与人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也许不是生与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你买的比特币,我买的阿里巴巴股票。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上市, 股价93美元;比特币当天是408美元。

七年多过去,2022年3月14日, 阿里巴巴是86美元;比特币是39000美元。


人们常说,每个人离财富自由只有三只十倍股的距离。其实不尽然,也许你离财富自由,只差了在合适的时候买入比特币。

买入阿里巴巴,财富不增长,反而缩水8%;买入比特币,七年暴涨百倍,立马实现财富自由。

比特币为什么能涨这么厉害?很大概率,是因为他们正好站在了资本炒作的风口上。

从近期原因看。疫情原因,全球大放水,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与日俱增。我们都知道,黄金是非常能抗通胀的硬通货,原因无他,稀缺而已。黄金每年产量就那么多,而且总量不会增加,只有超新星爆炸才会产生黄金。


巧了, 比特币的数量也是有上限的 ,挖比特币最多只能挖出来2100万枚,而且要等到2140年才能全部挖完。也就是说比特币的数量比黄金还要少,所以基于同样的道理,在全球大通胀的背景下,比特币的稀缺优势充分体现。

可仅仅因为总量稀缺,是无法解释比特币面世十来年一路暴涨,一路走牛的行情的,原因几何?

其实,比特币真正的底层逻辑在于, 它是个很好的投机品,非常适合炒作价格。

首先,比特币天生带有“货币革命”的基因,它的出现可以看成一个货币实验,也就是把货币里面的国家属性给剔除了,也就是去中心化。

从实物货币—纸质货币,下一个货币形式大概率会是虚拟货币,“货币革命”有多大的市场想象空间,不言而喻。

如此便赋予比特币无限可能性和想象力。

其次,比特币是个完美的投机品 。总量有限,高度控盘,知名度高,天生的通缩性等等。 再贱的东西,就算是一坨狗屎,一条内裤,只要有足够的热度,足够的资金进出,也能给他炒到天价。

站在风口,趋势赋能,总量稀缺,投机属性拉满,比特币自然能十倍、百倍、千倍增长。


03

阿里巴巴为什么“拉胯”?

在这种泥沙俱下的大环境系统性风险面前,个人、个体公司再多的折腾,也是螳臂当车。

比特币能涨上天,是顺应了大势。

阿里巴巴等中概股的下跌,也是同样的逻辑——大势不再眷顾他们。

许多人以为中概股是在“杀估值”,这个预判是错误的,中概股实际上是在“杀逻辑”。

除开疫情、经济下行、互联网存量见顶、国内共同富裕掀起反垄断浪潮等等因素外,拨开迷雾看本质,导致中概股一路下跌,直至股价近乎跌空的最核心因素,是政策风险。

本质是中美关系在未来的不可预见性,以及中美对抗的超高市场风险(被清算、退市)。

做好一件事,需要八方合力;搞坏一件事,只需一方拆台。

川普在任内推出了一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它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遵守PCAOB的审计标准,需要提供审计底稿,这东西很敏感,我国证监会是不同意的。



根据《法案》细则,从2021年年报开始算起,只要不配合,就要被纳入“预摘牌名单”。

今年是第1次,如果连续3次被纳入名单,理论上美国证监会SEC很快会将公司从交易所退市。

这几天,一共有5家中国公司在披露完Q4业绩后第一次被纳入了“预摘牌名单”,这说明《法案》真的正式落地了。


他们算是给中概股进入名单开了个头,后续陆续会有大量中概股被纳入名单,上三次,就退市。

所以,中概股一跌再跌。

再换个通俗易懂的讲法:

假如你是俄罗斯人,你在乌克兰有个超市,那么现在两国交战,你的超市会怎么样,是不是命运都被捏在乌克兰手里了,就是人家乌克兰民众去你超市玩“零元购”,你也有苦说不出。

中概股现在就相当于这个超市,命运都在美国人手里。

是去,是留,一切主动权,在美方;只要中美关系继续恶化,可以把你的上市公司在美国全部退市。

如果你是中概股的股东,你会怎么办?

只有立马把手里的中国公司股票全部出售,恐慌式出逃自然带来市场恐慌,一旦信心崩塌,股价跌成什么样都不奇怪。

股市本身就是个信心市场!



中美脱钩加速,两个合作逐渐淡化,竞争关系日趋明显。中概股被制裁是美国的必然选择,大部分中概股在未来三年内有很高的概率将要退市,那么这些企业必然要寻找其他地方“二次上市”。

最近a股又在准备全面注册制,接海外上市中概股回家的制度障碍即将被扫清。

不管是股市,还是其他什么投资, 买的是未来,卖的是现在。

当现实风险累积,未来不再可期,中概股的下跌实际已是意料之中。

Ⅲ 电商平台有哪些,求推荐。

电商平台有: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雅堂、国美、苏宁、亚马逊、敦煌网、环球资源网、百方网、中国供应商等。

1、淘宝

淘宝网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创立。淘宝网是中国深受欢迎的网购零售平台,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同时每天的在线商品数已经超过了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

4、苏宁

苏宁创办于1990年12月26日,总部位于南京,是中国商业企业的领先者,经营商品涵盖传统家电、消费电子、百货、日用品、图书、虚拟产品等综合品类,线下实体门店1600多家,线上苏宁易购位居国内B2C前三,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引领零售发展新趋势。正品行货、品质服务、便捷购物、舒适体验。

5、拼多多

拼多多是国内主流的手机购物APP,成立于2015年9月,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商品。旨在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体会更多的实惠和乐趣。

Ⅳ 外国除了亚马逊外还有别的购物网站吗

1、Souq 中东版的亚马逊电商网站。拥有600万用户,并且每月能达到1000万的独立访问量。

2、Lazada 号称是东南亚最大的网上购物商城。是Rocket Internet为打造“东南亚版亚马逊”而创立的公司。

3、newegg 美国新蛋网于200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南加州的洛杉矶。新蛋网是美国的电脑,消费电子,通讯产品的网上超市。

4、Rakuten乐天) 创办于1997年,目前已成为日本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市值达到135亿美元,年营收超过40亿美元。

5、Bestbuy(百思买) 思买在线下实体店的失利让它于2011年进军网络市场。聚集了100多个卖家。

6、Tesco 英国最大的食品和日用杂货零售商。其电商网站成立于2012年,聚集50多个卖家,4300万俱乐部卡会员,每月400万访问量。

7、乐天Play成立于1998年,是英国最大的在线娱乐零售商之一。

8、La Redoute(香格里拉福) 成立于2010年,是法国领先的在线零售商,欧洲第三大电子商务市场。

9、MercadoLivre(魅卡多网) 巴西本土最大的C2C平台,相当于中国的淘宝。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巴西各类物价指数,消费趋势,付款习惯等市场信息。

10、Trade Me 是新西兰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拥有超过310万会员。每月14亿网页展示。

(4)新蛋最新市值多少扩展阅读:

中国电商平台:

1、淘宝网

在中文中,淘宝网可以说是网上购物的代名词,淘宝拥有近5亿注册用户,平台上的在线产品总数已超过10亿个,被许多网民称为"通用淘宝"。

2、天猫商城

天猫商城的前身叫淘宝商城,成立于2011年6月,在2012年初才正式改名为"天猫",从此开始高速增长。与淘宝网的C2C模式不同,天猫是中国电商平台B2C的代表,它整合了全球数万家商户和品牌。

3、京东

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上,京东有产品质量保证,京东物流受欢迎,在中国,仅Tmall和京东就占B2C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以上。2017,京东活跃用户数量接近3亿,平台交易总量约1兆3000亿元。

4、苏宁易购

在那些年的淘宝京东成立,Suning开始了电子商务的探索和尝试,但也许缺乏电商基因,没有温暖。近年来,经过10年多的努力,Suning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作为一个在中国的连锁品牌,Suning已经进入了3强在中国B2C市场份额。此外,苏宁排名第一的家电销售总额20% 。

5、唯品会

唯品会2008年底正式上线运营,以"正品特卖"的方式迅速打开了市场,成立不满4年就成功赴美国上市。为了保证正品,平台的每一件商品都在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投保,而如今,唯品会注册会员数超过3亿,也已在中国电商平台中名列前茅。

6、 一号店已并入京东

被沃尔玛控股后的一号店可以说与其他众多的B2C电商网站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虽然在价格战中总是能看到其身影。广告可以说使其宣传的主要手段。从2013年其达到顶峰变逐渐下降,如今似乎已经回到了2012年的水平。

Ⅳ 新蛋战投什么时候有结果

7月2日。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及该平台官网发布公告显示,新蛋战投投入资金在7月2日会下发结果。
新蛋战投是一个大型投资、股票平台,自从成立以来,得到了许多资深股民们的喜爱。

Ⅵ 联络互动未来市值

日前,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价值榜TOP100排行榜, 排名前十分别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蚂蚁金服、网络、字节跳动、京东、滴滴出行、小米企业、三六零、美团点评。A股上市公司联络互动(002280)近三年蝉联上榜。

从这份最新的榜单来看, 北京以46家上榜互联网企业,大幅领先其他地区;杭州以41579亿元的互联网上榜企业总市值略微领先于北京,在所有地区中总市值排名第一。拥有北京和杭州双总部的联络互动,可谓兼具两个互联网发达城市的地缘优势。

成立于2007年的联络互动,是一家专注于双向跨境电商、传媒、智能硬件及金融的集团化互联网科技企业。

跨境电商是联络互动2018年的发展重点。依托旗下北美第二大科技类电商Newegg新蛋,联络互动携手进口平台tt海购、出口品牌ttchic,搭建双向跨境平台。3月27日,联络互动携手Newegg在杭州进行了首次全球招商大会,逐步完成“买卖全球”的战略布局。事实上,在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稳步提升的同时,Newegg新蛋还在联络互动的主导下,积极筹备赴美IPO事宜。

影视传媒方面,联络互动整合户外全媒体运营商迪岸双赢、影视剧投资制作发行商三尚传媒,构建以机场、户外广告,影视传媒为核心的传媒版图。

2018年,三尚传媒除继续打造精品剧作以外,在版权引进方面继续发力,新媒体独家版权发行的年代剧《北部湾人家》在各大网络平台热播,且收视不俗。迪岸双赢则与国内领先的高铁站车媒体运营商畅达传媒集团共同成立联合营销中心,共同构建中国规模最大的在途媒体网络,全面覆盖生活出行。2018年7月9日,联络互动发布公告称,拟收购迪岸双赢集团有限公司剩余51%股权。

金融业务方面,联络互动借力万亿级租赁市场风口,切口“会分期”“会找房”,积极布局金融产业。去年7月份,联络互动参股的互联网租房平台“会找房”引入腾讯投资,快速整合整个租房市场的资源,加速成长。

热点内容
博硕科技股票实力 发布:2025-07-08 08:35:18 浏览:661
如何成为股票交易手 发布:2025-07-08 08:30:43 浏览:252
期货隔夜跳空怎么解炒 发布:2025-07-08 08:30:00 浏览:617
人大国际学院金融硕士学费多少 发布:2025-07-08 08:19:42 浏览:786
指数基金银行螺丝钉怎么样 发布:2025-07-08 07:48:33 浏览:410
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报金融专业 发布:2025-07-08 07:46:03 浏览:8
国际金融形势如何 发布:2025-07-08 07:27:28 浏览:259
000700模塑科技股票行情 发布:2025-07-08 07:26:24 浏览:277
举例说明期货是怎么赚钱的啊 发布:2025-07-08 07:10:39 浏览:712
股票纰漏年报对股价的影响 发布:2025-07-08 06:48:16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