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是什么

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2-26 02:18:36

A. 经济学中 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建议有哪些

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如下:
第一,反对政府过度开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第三,力主单一的政策规则,即认为在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的唯一最佳选择。
这一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就是所谓的单一的政策规则。
货币主义学派介绍:
货币学是研究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货币发行的价值总量,不能大于商品价值总量,否则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又称货币学派,亦称"货币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派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因强调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故名。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主要代表有美国布伦纳、安德森和英国莱德勒、帕金等。认为货币供应量及其变动是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声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能把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是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因而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越少越好。认为政府需要采取的唯一政策,是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这一增长率应与实际国民收入预计在长期内会有的增长率大体一致,以保持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
货币派的理论特点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
货币学派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他们坚持自由市场和竞争是资源和收入合理分配的最有效方法,是导致个人和社会最大福利的最佳途径,如果政府干预经济,就将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或加剧经济的动乱。因此,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特别是反对战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认为除了货币之外,政府什么也不必管。
第二,特别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
承袭芝加哥学派"坚持货币至关重要这样一种理论研究方法",认为"货币最重要。他们从现代货币数量说出发,把货币推到极端重要的地位,认为当代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信用形式,一切经济政策和调节手段都要借助货币量的变动(扩张或收缩)来发挥作用。因此,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都与货币有关。货币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因此,货币当局就能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个经济。主张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减低到为自由市场经济能自如地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架,这就需要政府有效地将货币供应的增长控制在既适度又稳定的水平上,方法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货币政策。除此以外,不应该也用不着对经济多加干预。
基本理论:
①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弗里德曼还在1963年出版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A.J.施瓦茨合著)中估算出两个经验数据。其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5,即利率增(减)1%,对货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0.15%,于是认为利率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另一个数据是货币的收入弹性为1.8,即人们的收入增(减)1%,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减)1.8%,这就意味着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的流通速度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有递减的趋势。(《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1963年第1版扉页)
②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
③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
④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经济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B. 经济学 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中。

下面是一些资料 你参考一下: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的论争

20世纪60-70年代是西方经济学最繁荣的时期,“在野”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新保守主义的旗帜下休养生息,重整旗鼓,在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危机时东山再起;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学派林立,各领风骚。它们或是自诩为“嫡传”的凯恩斯主义者,或公开声明是凯恩斯主义的叛逆者。比如芝加哥学派(注:由于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绝大部分都曾在芝加哥大学任职,所以有人称之为芝加哥学派。)所主张的就是全面维护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历史传统和全面恢复“自由放任”的理论纲领,倡导对新古典的回归和与凯恩斯经济干预主义相抗衡,坚持以哈耶克为代表的经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经济学体系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根本原则。20世纪下半叶,诸多自由主义学派来势凶猛,“是市场还是国家”的争论再次白热化,在20世纪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在我们回眸其百年发展史的时候,不得不对足以构成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劲敌甚至动摇其“正统”地位的现代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予以专门论述。

现代货币主义即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弗里德曼。弗里德曼从“个人主义”的微观经济结构入手,在“永久收入”的理论基础之上恢复了货币在宏观经济结构中的关键地位,以此提出了与凯恩斯干预主义相抗衡的自由主义论点(注:参见〔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结构——与批评者商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货币稳定方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在国家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行情动荡远远低于干预时的程度。国家的真正作用不在于短期内影响市场,而首先应保证货币总量能定期和有规律地增加。这是因为:第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管理和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在凯恩斯那里,由于人们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所以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呈递减趋势,而储蓄则呈递增趋势,这样,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抵消个人消费的减少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弗里德曼驳斥了凯恩斯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认为人们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弗氏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中约有1万家美国银行倒闭破产,造成美国国内货币供给量下降1/3。如果美联储能在这次大危机中发挥作用,那么那场大危机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最多也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经济衰退(注:《弗里德曼:历史终于向他低头》,见www.macrochina.com.cn/eco/xjrw/20010111024225.shtml。)。第二,关于“自然失业率”。凯恩斯主义认为,高就业水平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保证。弗里德曼认为这是一种模糊甚至错误的想法,高就业水平恰恰可以被认为是没有最好地利用社会资源的一个标志:为了社会生产而牺牲了对闲暇的享受,而前者的价值要远远小于后者的价值;通货膨胀政策会使人民产生错觉,“强迫”人民认为他们的实际工资高于这些工资的实际价值。第三,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既然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常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那么,自然失业率就是一种经济条件,货币就具有“中立”的性质,人们很难通过改变通胀率来改变自然失业率即改变经济条件。在短期内也许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但长期内这种关系会消失,即就业水平与通胀率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要把失业率减少到“自然率”以下,那么通胀率就会非常之高,代价也会非常之大。弗氏指出,在60-70年代,美国政府因为要达到全民就业的目标,结果使国内通胀率从1960年的1%上升到1979年的13%(注:《弗里德曼:历史终于向他低头》,见www.macrochina.com.cn/eco/xjrw/20010111024225.shtml。)。

现代货币主义在整个80年代几乎被英国撒切尔政府全盘接受,成为撒切尔主义的理论基础。撒切尔主义认为,以往的“教训是,政府不应试图‘人为地’保持充分就业,而应允许市场力量来决定‘自然’的就业水平。而且,对付通货膨胀的货币主义方法意味着以失业率必然上升为条件而对经济进行挤压(通货紧缩)。这样,至少在短期内,失业基本上变成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的方法之一。”撒切尔的通货紧缩政策导致失业率一路攀升:50-60年代,失业率只有1%-2%左右,1979年撒切尔上台时为4.5%,1981年猛增至9.1%,1985年高达13%(注:Ramesh Mishra,The Welfaare State in Capitalist Society,Harvester Wheatsheaf,1990.pp.20-21.)。货币主义与撒切尔主义使英国告别充分就业,社会福利政策开始大规模收缩,并实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与其说反对干预主义不如说他希望政府只对货币供给进行干预,但本质上讲,对货币供应量的干预是最大的干预。

在美国,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来自供给学派的严峻挑战。60年代末以拉弗尔、费尔德斯坦和蒙德尔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全盘否定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这个需求管理的核心命题,认为它是导致产生“滞胀”的根本原因。因为增长与刺激需求将导致货币供给数量的增长,由此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刺激需求无疑等于抑制储蓄,从而导致了投资率和劳动率的下降,进而降低了积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供给学派主张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精神,尤其是恢复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国家干预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供给管理”,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应该影响供给而不是影响需求,以促进私人储蓄和投资。这样降低税率便成了开给白宫的“药方”。这个药方基于三个理论假设(注:William Niskanen, Reaganomic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第一,税收量不一定与边际税率呈同方向变化,在达到某一点时会朝相反方向变化;第二,降低边际税率将鼓励人们用劳动代替休闲;第三,高税收还将造成低投资率,使投资减少、资本存量降低,因此降低边际税率将鼓励投资和生产。

供给学派在学术上建树不多,在理论上缺乏体系的完整性,所以,它仅是解决“滞胀”的一种对策而已。虽然一贯自诩反对凯恩斯的干预主义,标榜自己为自由放任主义,但是,国家干预供给与干预需求岂不是“半斤八两”?供给学派之所以一度得势,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怪圈和凯恩斯主义失灵的大背景下被里根政府所采纳。“里根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就是大幅减税:1981年第一次总统预算将非劳动所得收入的最高税率从70%降到50%,把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由28%减到20%。其结果是,“1983-1984年,美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复苏,使失业率降了下来,到1986年,失业率回到70年代末期水平”(注:Ramesh Mishra,The Welfaare State in Capitalist Society,Harvester Wheatsheaf,1990.pp.20-21.)。开出的“药方”都是减税,但支撑撒切尔主义的货币学派哲学与支持里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理念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增加财政赤字、实行紧缩,而后者是假定减税可以增加生产供给活动进而提高产出和减少赤字。

C. 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建议有哪些

你好,这位朋友货币主义学派政策有三种。感谢你对我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如果有问题随时联系我们,谢谢!

D.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货币学派的实质:货币学是研究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货币发行的价值总量,不能大于商品价值总量,否则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又称货币学派,亦称“货币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派之一。

2、供给学派的实质:供给学派亦称“供给经济学”、“供给方面经济学”。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于强调经济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而言。

二、两者的兴起时间不同:

1、货币学派的兴起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

2、供给学派的兴起时间: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

三、两者的观点主张不同:

1、货币学派的观点主张: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 ,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2、供给学派的观点主张: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

(4)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是什么扩展阅读: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其动向是可以预测的。理由是:

1.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弗里德曼指出,影响货币供应的若干主要因素,并不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主要受制于函数式中的那些变量。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如U、W),有些只在很少情况下才影响货币需求(如1/p dp/dt),因而它们不会破坏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与利率。

3.货币需求函数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从实证来看,货币流通速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则性,有规律可循。依据经验,流通速度往往与收入保持“正一致性”,即同方向变动关系。收入提高,流通速度加快;反之亦然。弗里德曼通过对美国货币史的长期研究,论证出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内是十分稳定的,至于在短期内,用永恒收入的概念来考虑也是稳定的。他在《货币数量说-一种重新表述》一文中,曾把货币需求函数写成另一种形式:

此式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函数V是收入Y对货币数量M之比,弗里德曼指出,“只要Y是永恒收入,Y对M的比率就会不变”。所以货币流通速度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都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热点内容
股票交易出现严重异常波动情形后几个交易日 发布:2025-07-04 03:55:45 浏览:481
股权纠纷怎么举报二审诉讼 发布:2025-07-04 03:45:33 浏览:110
上海电影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7-04 03:29:22 浏览:965
创业板基金代表什么 发布:2025-07-04 02:45:56 浏览:855
股票交易上特转A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04 02:24:52 浏览:280
7亿市值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04 01:58:14 浏览:473
坤彩科技同类股票 发布:2025-07-04 01:42:08 浏览:456
生益科技是好股票吗 发布:2025-07-04 01:39:30 浏览:702
大立科技股票分析最新一期 发布:2025-07-04 01:35:21 浏览:680
超短线选择流通市值多少的股票 发布:2025-07-04 01:24:06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