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中国版zara市值多少

中国版zara市值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3-09 19:36:46

① 拉夏贝尔3年市值竟蒸发百亿,海外子公司竟宣布破产

拉夏贝尔(全称:上海拉夏贝尔服饰有限公司,La Chapelle)是一家多品牌运营的自有品牌服装连锁零售企业,由邢加兴于1998年在上海创立。2014年,拉夏贝尔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17年,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拉夏贝尔本意在法文中译为小教堂,是法国一条风情小街,创始人在构思这个品牌时正居住在这条充满法国文化的小街上,在浪漫温馨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里诞生了拉夏贝尔服饰,并将这唯美风情延续至今。


所有服装行业都在寻求转变,线上扩张,树立品牌,网红穿搭,打造意见领袖聚拢流量的时候。而拉夏贝尔疯狂的铺线、盲目的扩张直营店确实有好处,但是同样高额的房租以及人员成本是难以负担的。

总之,快时尚大环境不好,拉夏贝尔不能跟上快速变化的服装市场,是导致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② 拉夏贝尔3年市值蒸发百亿是怎么回事

作为曾经的国内女装第一品牌,拉夏贝尔在过去的20年曾风光无限,然而近几年来却快速滑落,3年间百亿市值蒸发,2019年亏损21.66亿元,关闭门店4391家。海外子公司被破产清算、被调出港股通名单。

6月29日晚,拉夏贝尔终于掐点公布了其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76.66亿元,同比上年的101.76亿元下降24.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亏损近20亿元。总资产由2018年的86.89亿元下滑到80.12亿元。

因为连续亏损两年,这家公司也正式“带帽”,从7月1日起,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代码变更为“ST拉夏”。在经过6月30日停牌一天后,7月1日恢复交易后,该股迎来连续3个跌停。股价目前报2.62元/股,市值已不足10亿元,这距离其巅峰期120亿元的市值已大幅缩水超过百亿。

(2)中国版zara市值多少扩展阅读

大规模扩张下走到退市边缘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014年赴港上市后,拉夏贝尔又于2017年在上交所挂牌,成为国内首家“A+H”两地上市的服装企业,还喊出“3年新增3000个网点”的口号。作为国产服装巨头,拉夏贝尔曾风光无限,2017年登陆A股市场后,市值曾一度飙升至120亿元,2017年营收近104亿元,是国内营收最高的女装上市企业。

然而快速扩张也面临着一些隐患,比如随后出现的高库存、资金紧张等诸多问题。据媒体报道,在2019年,拉夏贝尔关闭了4391家门店,平均每天关闭12家门店。尽管如此,其依旧有高达73亿的负债。为了解燃眉之急,拉夏贝尔总部的大楼曾被出租,引得外界一片唏嘘。高光之后,拉夏贝尔回A后3年时间里2年亏损,走到了退市边缘。

公司的股价也从29.75高点不断下滑,在最近3个交易日连续跌停后,股价已来到2.62元/股的历史最低点,缩水超过90%,市值已蒸发超过百亿元。

③ 年年被告抄袭的ZARA,怎么就成为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了

”世界第三大服装品牌ZARA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与杜嘉班纳(D&G)相同的是,这一回ZARA也是涉嫌“辱华”。事情起因是ZARA在其微博发布的产品宣传中中国某模特满脸雀斑,此照片引发了网上的谈论,有网友认为这是在丑化亚洲女性,还有网友认为没什么,显得很真实。

2018年,Inidtex集团81岁的创始人以850亿美元资产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这是他第5次来到这个位置。

④ 女装品牌艾格为何破产

有分析人士认为,Etam在激烈竞争中日渐式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司在华扩张的主要方式为加盟,飞速增长的门店一度被视为增收利器,但过度扩张也带来了隐患。客源分流、库存积压、零售点效益低下、加盟商瓜分利润等问题,伴随零售点的数量增加接踵而至。此外,其早年授权品牌、代理制作的生产模式存在漏洞,也导致后来源源不断的利益纠纷,劳心劳神。

二是其变化速度跟不上整体行业趋势,在太平鸟、欧时力等国产品牌不断发力的同时,Etam仍旧在原地踏步。尤其是在快时尚品牌入华后,其在中国快速扩张的速度也大幅积压了艾格的市场份额。艾格的产品设计远不如优衣库、H&M、ZARA、Forever 21等吸引人且具备高性价比。

(4)中国版zara市值多少扩展阅读

儿时的“大牌”纷纷沦为时代的眼泪

实际上,在新零售模式和电商冲击下,被拍在岸上的前浪不止艾格一个,当代青年人学生时代的大牌子一个接一个地没落了……

于1993年正式进入大陆市场、曾如龙卷风一般席卷中国的真维斯如今在中国的业务却呈现一片衰败之迹,裁员6000多人、关店1300多家、业绩下滑超65%以上。

成立于1998年、有“中国版ZARA”之称的拉夏贝尔,在达成“国内首家A+H两地上市的服装企业”目标后也火速衰败了。在2017年营收104亿元的高光之后,2019年拉夏贝尔关闭了4391家门店,平均每天关闭12家门店,同时背上了高达73亿的负债。和业绩共同遭遇滑铁卢的还有拉夏贝尔的股价,A股上市三年来,公司股价暴跌75%,最新股价仅剩1.86元,走到退市边缘。

创建于1990年的一代“鞋王”达芙妮也已彻底退出实体零售。2016年至2019年,公司5年共亏损近40亿港元,门店也从2012年巅峰时期的6881家,暴降至如今的不到300家。更令人唏嘘的是,二级市场上,公司自2012年11.17港元/股的历史高点至今已经跌去97%,市值缩水近200亿港元。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新零售模式和电商冲击下,若老国民品牌不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升级、放弃重资产思维,终将在时间的冲击下逐渐被抛下,整个国内服装行业的洗牌或仍将持续。

⑤ 「班尼路」消亡史:风光不再的国产时装品牌

国产鞋服品牌有过一段好时光。

那个时候黄渤在电影《疯狂的石头》里炫耀自己穿的是“牌子,班尼路!”

楚雨荨被端木磊带着逛一次美特斯邦威就芳心沦陷,喃喃自语,“站在镜子前,我都不知道里面那个女孩子是谁……”

那个时候真维斯新店开业得雇几十个保安,涌入的人流和现在优衣库发售联名款时有的一拼;

达芙妮的店里循环着SHE的歌,想听周杰伦就得去美特斯邦威;

如果穿了佐丹奴和以纯去学校,那么一定会吸引嫉妒艳羡掺半的目光;

而阿依莲也还没成为一个指代土味女装的形容词,买它只是因为大S为它代言;

……

但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国产品牌的好日子也不过持续了二十年。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落幕后,此前如日中天的国产品牌们也随之集体加速老去。其中有的还未从躺着挣钱的年岁里回过神来,有的还试图重返巅峰,但大多只能无奈地迈向在年轻群体中失语的境地。

毕竟,时代抛弃你时,往往连说一声再见都非常吝啬。

1993-2012

僧多粥少,开店即赚钱

1993年,中国第一本 时尚 杂志《 时尚 》创刊,真维斯也在上海开出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同时开启了国产品牌的黄金时代。

那一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500多块,但真维斯一条牛仔裤卖到上百元,仍然有人抢着买。

据说当时真维斯在青岛开出第一家店时,进店购物得排队,“15分钟进去一拨客人,都是抱着衣服出来”,第一天营业额就有十几万元。本来准备卖两个月的库存,两天就卖光了。

对于刚感受到了一点 时尚 启蒙的人们来说,国内可消费的休闲品牌简直供不应求。

真维斯来自香港,自带几分蓝血贵族的基因。在那个年代,香港就是时髦fancy的象征,只要穿上真维斯,仿佛就能变身为潇洒爱恨、风头无两的港男港女。

尝到甜头的,还有同样来自香港、后被称为 时尚 服装三巨头的佐丹奴、班尼路、堡狮龙。温州出身的美特斯邦威和森马,虽然刚出 社会 时完全笼罩在港牌大哥的阴影下,只能做做跟班小弟,但是很快也自立山头。

优衣库早在2002年就进入中国开店,但是在各大国产巨头的强势挤压下,根本没有喘息的空间。2005年,优衣库的9家中国门店里关了2家。

跨入二十一世纪后,各个国产品牌销量不断上涨,并迎来了一阵迅猛的开店潮。

据统计,在2012年前后,班尼路有4404家店,美特斯邦威5220家。

国产女鞋更猛,达芙妮巅峰期最多有6881家店,每年卖出5000万双鞋,平均每5双卖出的中国女鞋里就有一双是达芙妮。

2011-2012年,百丽平均每天开2-3家新店,店铺数量超过了1.2万。

这是怎样一个概念?做个对比的话,截至2017年上半年,ZARA的所有中国门店加起来也不过700多家。

不仅数据拿得出手,国产品牌也真真正正嵌入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在虎扑一个关于班尼路的帖子里,有个JR回忆起了自己和班尼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还记得98年大学第一年,省吃俭用买了一身班尼路。 行走在校园里,感觉被万众瞩目,自豪感油然而生…… ”

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这种第一次穿上国产品牌的心情,甚至可能比几年后第一次购入国际大牌时更加难忘。

而还没被奢侈品文化浸淫的少年郭敬明,也曾对彼时的奢华世界投去过向往的一瞥。

“ 我念初二了。 我有了第一双LINING的运动鞋。我开始觉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那个时候还没有美特斯邦威,也没有森马。曾经用存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了一件佐丹奴98块的背心。”

何以国产品牌能够平地起高楼?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国产品牌与潮流文化的紧密 结合 。各家都不吝花重金请年轻人最爱的天王天后来代言,力求证明自家的衫才是潮人必备。

班尼路有华仔和菲姐,以纯有张柏芝和古天乐,美特斯邦威坐拥周杰伦、潘玮柏和张韶涵,唐狮和达芙妮则都请来了青春活力的SHE。

拿班尼路的袋子装书去学校,别提多有面儿了

以纯的粉绿配只有柏芝驾驭得了

可惜年轻的我们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虽然是温州品牌,但森马的代言人找的都是港星

这些对于00后来说已是夕阳红的明星,却是80后90后的回忆里贴满房间的海报,和随声听里的单曲循环。

2010年,以韩寒、王珞丹等明星为代表的凡客体广告横空出世,让这个创立不过三年的年轻品牌立马捕获了广大文艺青年的心,并在一众国产老大哥的包围中实现了小小突围。

虽然这些品牌的设计在今天看来平平无奇,甚至把商标遮住后都分不清彼此,但是在明星带货的影响下,它们曾经真的是青年男女们追逐的白月光。

另一边对于品牌而言,国内鞋服市场方兴未艾,僧多粥少,只要受到年轻人追捧,就是主流商圈的座上宾。如果去当时还是时髦人逛街圣地的巴黎春天 转转 ,你会发现一楼的女鞋几乎被国产品牌垄断。

妈妈带你逛商场时在一楼女鞋区挑挑拣拣,其实大多牌子都隶属百丽旗下

拥有好的商圈资源,再 加上 竞争尚不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带货能力赶超杨幂的巨星代言,走大众化路线的国产品牌每逢开店都发发必中,多开一家店,就多赚一份钱。当它们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时,也能立即受到小镇青年们的拥趸。

2012年对于国产品牌们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品牌们的开店数量刷新记录,却也盛极而衰。

如果你还有印象,这一年曾经被盛传是世界末日年,当然地球最后并没有毁灭,但自此之后,大多国产品牌却要开始直面生死存亡的末日局面。

2012年4月12日,地处淮海路黄金地段的美特斯邦威关门歇业。

2012-2019

腹背受敌,跌下神坛

要讨论国产品牌为何由盛转衰,有两个时间节点至关重要。

一个是2006年。ZARA进入中国,经过战略调整、改头换面的优衣库也再度杀回市场。快 时尚 虽是舶来品,长期渴望变得更时髦的中国大地却为它们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2006年2月24日,ZARA首家中国内地旗舰店在上海南京西路亮相

另一个是2009年。淘宝举办了第一届双十一购物节,共有27个品牌参与,销售额总计0.5亿元。这个数字在九年后翻了无数番,达到了2135亿。

快 时尚 和电商是国产品牌最强劲的两个对手,不仅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也带来了消费者的转变。

大家开始看更多的 时尚 杂志,接收更前沿的潮流讯息,也渐渐意识到从前自认弄潮儿的我们,是真的没见过什么世面。

随着中国的 时尚 豁口被打开,快 时尚 和电商也为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有时候更加便宜的选择。

虽然快 时尚 店铺不放流行歌BGM,也没请来国内巨星站台,但是主打冷色调的店铺装潢、紧随国际前沿的潮流设计,和每周两次的上新频率,都让人在逛街时不自觉地迈入店铺感受高级,同时看看上架了哪些新品。

如今活得还不错的“小ck”店铺装潢也采取了高级感的Normcore色调

这不禁令人想到那句知名广告词,“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每次都有新感觉。”这句话里其实暗含了一众国产品牌的运营模式:上新周期长,对潮流动向的反应慢半拍,不 关注 大众 时尚 品位的变化。在这点上,它们甚至不及淘宝网红店。

据 时尚 商业媒体LADYMAX的数据显示,ZARA从设计、生产到上架的流程平均只需2周,最短可以压缩到7天。欧洲地区24小时产品到店,全球范围内也只需36-72小时。相比之下,一件国产品牌从生产到上架之间要多方流转,经历数月,而此时 时尚 风向标早已转移。

在 时尚 圈,快就是王道。ZARA一年能够生产1.2万个款式,相当于如今一众国产品牌 累加 的数量。

即便如此,二十年来的顺风顺水早就让国产品牌们恃宠而骄,没有了危机感: 既然原来设计得多差都卖得出去,便少有人愿意大动干戈地改革。

百货商场这条品牌们一度争相拥抱的大腿也是泥 菩萨 过江。

为了谋求生路,商场们都希望投靠更吸引客流的快 时尚 品牌、或是更提高商场档次的奢侈品品牌。 国产品牌成了弃子,但是更年轻的购物中心也不愿意做接盘侠。 2012年之后,各个国产品牌都开始陷入一波汹涌的关店潮。

班尼路三年间关闭1600家门店,美特斯邦威仅2014年一年就关闭800家,达芙妮累计关店 30 00多家,市值也从170亿港元跌落到2018年仅剩的7亿港元。

曾经遍布街头巷尾的国产品牌们,不得已将店铺挪往郊区,挪往城乡 结合 部,挪往小城, 但即便是现在的小镇青年,也不再稀罕这些品牌了,他们更爱在淘宝上买网红同款。

销量的直线下滑,直接导致了滞销货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管理支出的直线上升,庞大的库存拖油瓶使得国产品牌们更加举步维艰。为了消减库存,一部分品牌选择剪标售出,另一部分品牌则选择直接销毁。

达芙妮在 拼多多 上最低可以卖到25元一双,大概也是有清理存货的考量在里面。

那么国产品牌曾引以为傲的明星效应也不奏效了吗?

其实过期的不是明星效应,而是曾经的铁杆粉丝。踏入 社会 的他们在消费上更趋理性,鲜少再为偶像冲动买单—— 比起再度穿上土气的美特斯邦威,他们宁愿为周董熬夜刷数据。

美特斯邦威当然不愿自甘堕落。品牌旗下的高端线Me & City直接对标ZARA,并深入ZARA代工厂学习,试图模仿其供应链模式,在设计风格上也更加成熟。

美特斯邦威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挽回流失的成年客户,但是在运营更从容、早已打下江山的ZARA面前,Me & City显然没有任何优势。

说了这么多,国产品牌最大的症结还是出在设计上。千篇一律的款式,用旧模具对款式稍加改动就推出新品,都令人厌倦—— 连抄大牌,也比快 时尚 和淘宝店抄得更慢、更丑。 “班尼路”等曾为人称道的品质,已经无法再成为其设计停滞不前的借口。

诚然,最近几年抵制快 时尚 “星期衣”的声浪越来越高,但是在价位相近的情况下,人们仍然更愿意选择设计好看、质量稍次的产品,而非那些质量尚可但根本不愿意穿出门的单品。

人傻钱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难糊弄了。

快 时尚 和电商能给“班尼路”们

带来鲶鱼效应吗?

一些品牌自认无力回天,主动退出了这场竞争,或是转移了战场。

班尼路基本退出了一线城市的主流商圈,在外环卖起了打折款。在班尼路网店里,便宜的T恤20块一件,比都市男女心中的平价标杆优衣库还要低上许多。

这几年仅有的关于班尼路的消息也令人唏嘘。2016年——在黄渤说出那句台词十年后, 班尼路因连续亏损和转型无望,被母公司德永佳集团有限公司以2.5亿元的价格贱卖。

佐丹奴要好一些。虽然中国大陆、港澳台的市场持续低迷,但是在东南亚地区却收入大涨,表现平稳, 印尼、泰国成为佐丹奴最赚钱的市场

昔日“温州双雄”的命运各有不同。

美特斯邦威还在苦苦挣扎。斥资5000万冠名了第一季《奇葩说》,之后又续签了两季。

看过《奇葩说》的人,应该都对马东花式植入“有范”广告印象深刻,这是美特斯邦威为求变而推出的一个 时尚 配搭体验平台。

不过即便在8.8亿播放量的综艺里进行口播轰炸,有范 app 在几大手机市场的 下载 量仍然未突破一百万。 在2017年,美特斯邦威黯然下架了“有范”。

森马这几年将重心转移至童装领域,算是走出了差异化路线。

2018年,森马还携手独立设计师走上纽约时装周T台,并带来一个颇有奇趣的Chingl is h系列,对于追求新鲜的年轻人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像森马一样希望借由和国际接轨来重塑品牌的不在少数。

太平鸟转型做国潮,主打青年文化,赶时髦做联名,2018年2月去了纽约时装周。在2019春夏系列里,太平鸟还和新锐艺术家Trouble Andrew与Reilly合作,对芝麻街漫画进行再创作。

达芙妮也依循着国际大牌转型必先换logo的惯例, 抛弃了自己的中文名,只留下线条简约的“DAPHNE”,以求脱胎换骨,摈弃大众对品牌的低端女鞋刻板印象。

2016年,达芙妮投资了选秀节目《蜜蜂少女队》,但最终亏损7441万港元。

2017年8月,达芙妮与国际知名买手店Opening Ceremony推出合作系列,想要借一把国际 时尚 的力。但是无奈Opening Ceremony在国内知名度不算高,而这个合作系列的设计也见仁见智,很难判断是否有爆款潜质。

一边在拔高人设,一边却在疯狂打折,达芙妮的自救之路充满了少女般的纠结。

相比下来,百丽就聪明许多。曾经的“鞋王”虽然2017年在港交所退市,引来喟叹一片,但事实上百丽并没有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女鞋上。

入股小众设计品牌initial,买下Moussy和Sly母公司的大多数股权,百丽的这些举动都表明了转战服装领域的决心。在这个时期, 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非常理智的选择。

另一些品牌也没有放弃角逐。凡客在解决了十几亿债务和清理完庞大库存后轻装回归,重新开始卖昔日火爆的文艺T恤。海澜之家1亿入股号称“中国版ZARA”的UR,向快 时尚 取经的意图明显。

虽然大势已去,但是传统国产品牌们还是试图逆风翻盘。至于结果如何,只有让时间和实打实的销售额去作答。

在一旁看尽“班尼路”们浮浮沉沉的我们,很偶尔也会想起自己为了多听两首周杰伦在美特斯邦威多逛两圈,也不会忘记那件存很久钱才买下的佐丹奴对少年的自己意味着什么。虽然心怀惋惜,但我们大概还是愿意承认自己“爱过”。

只是那些曾经辉煌的国产品牌们也应该明白一件事, 消费者不会一辈子只为情怀买单

参考资料:

1. 土酷时装发展史, 青年横财发展会

2. 再见了吗?儿时记忆真维斯, 文刀米

3.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Zara? LADYMAX

4. 为什么达芙妮还没能翻身? LADYMAX

5. 国产鞋履品牌搞砸了,LADYMAX

6. 百丽正式退市,为什么百货一楼的老牌女鞋不行了? 好奇心日报

7. 美特斯邦威上半年亏损,冠名大热的奇葩说也不管用, 好奇心日报

欢迎与我们分享

你关于国产品牌的回忆,

大家都一起来品品

过去的自己有多土。

⑥ 优衣库市值首超ZARA,成服装界第一,你对这两个品牌有什么认知

优衣库市值首超ZARA,成服装界第一,优衣库是日本的知名品牌,而ZARA是西班牙知名品牌。

据悉,在迅销主力的优衣库业务的2298家店铺(截至2020年11月)中,亚洲地区(不包含日本)占6成。特别是在中国大陆拥有791家门店,仅次于日本(815家门店),位居第二。2020财年(截至2020年8月),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和台湾)的营业利润率为14.4%,高于日本的13%。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的2020财年业绩报告显示,大中华区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明显优于优衣库整体情况,成为海外市场的核心力量。中国市场全年度收益总额为455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9.63亿元),同比下降9.3%,占该品牌海外整体市场的54.02%。

热点内容
买理财为什么七天钱才被划走 发布:2025-07-03 05:31:13 浏览:464
网贷炒股如何躲避银行 发布:2025-07-03 05:20:31 浏览:738
股票历史最低时买进 发布:2025-07-03 05:16:11 浏览:780
600216浙江医药股票历史价格 发布:2025-07-03 05:15:08 浏览:576
视频如何在炒股软件中添加公式 发布:2025-07-03 05:13:04 浏览:936
基金经理人从业资格证怎么查询 发布:2025-07-03 05:07:20 浏览:603
如何看新能源基金涨幅 发布:2025-07-03 05:03:48 浏览:639
货币流量化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03 05:03:14 浏览:273
明天周股市怎么搞的一段段 发布:2025-07-03 04:57:30 浏览:375
计算机网络如何炒股 发布:2025-07-03 04:48:16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