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速度提高是什么意思
1.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反映了货币在经济中的换手次数和速度,显然一单位货币的换手次数越多,速度越快,越能促进交易的进行和财富的创造以及经济的发展。比如货币存量为100,货币流通速度为100,那么就可以创造10000元的社会财富;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很慢,比如1,那么同样的货币存量只能创造100元的社会财富,两者的差别是巨大的。
2、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费雪方程式PY=MV,其中P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社会总产品,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我们可知当货币流通速度即V下降时,即使货币增发即M变大,Y也未必会增加。
3、举个极端的例子:流动性陷进。当流动性陷进发生的时候,无论央行投放多少货币,民众都会以现金的形式拿在手中,这样的话资金除了消费之外很难流动,货币增发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此时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增发货币对产出增加无益。
(1)货币流通速度提高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一、货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
1、货币升值对经济发展的坏处:
①热钱涌入——热钱是流动速度非常快的资金,用于短线投资的钱,国外资本预期此货币升值,就会对此货币投机套利
②外商投资会减少——本币升值对应外币就会贬值,那么外商用同等的钱买到的东西就会变少,同比之下资金将会进入其他国家。
③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本币升值对应外币就会贬值,所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会贬值。
④出口会减少——同样的东西,国内价格不变,由于外币的贬值,要用更多的外币才可以买到这样东西。
2、货币升值对经济发展的好处:
①进口增加——同等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当然就会去购买,从而推动进口.。
②利于资本输出——货币升值在国外可以买更多的资产!
2. 通货紧缩时要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 为什么
这里有一个货币流通规律,表述为货币流通公式,一定时期内的待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货币需要量成正比。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需要量
货币通速度
变形,商品价格总额,就是社会总供给;货币需要量*货币流通速度 就是社会总需求
通缩时期,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因此,要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3. 为什么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1.因为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货币流通量越大,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由于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指的是流量概念,而流量的货币需求应该是货币平均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2.在决定货币需求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可以减少现实的货币总需求。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关系。另外,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当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一定时,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即二者成反比。
拓展资料: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4. 政治:货币流通速度是什么意思详细!
货币流通速度是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如:1元货币1月内平均执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了4元货币的作用。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则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