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最终通过什么消费
1. 货币政策是调节什么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货币政策正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并间接地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变动,从而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所以说它是直接调节需求来间接影响供给的政策。
四、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1、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指标来影响经济的。
2、货币的供给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能力,货币对商品和劳务的追逐形成社会总需求。
3、利率水平通过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调节而影响到社会总需求。
4、汇率的变化将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形成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2. 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
主要手段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并非一个孤立的目标,而是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三个渐进层次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