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房地产开发股市目前怎么样

房地产开发股市目前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6-01 04:43:45

1. 地产股还能买么

我认为地产股到现在不能买了。由于银保监会给银行设置了两道红线,如果房地产公司的负债率很高,那么就不允许银行向这些地产公司贷款,而如果房地产公司缺乏了流动资金,那么离倒闭就不远了。而由于最近几年政府一直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导致房地产公司度日如年,已经出现很多公司爆雷的情况,所以千万不要去购买地产股。

现在国内经济发展持续下滑,股票市场也显得不景气,不仅仅是地产股在持续跌落,其他的股票行情也并不乐观,不仅仅不能买地产股,而且也不要随意的去投资房产,市民在生活中最好还是要有一定的积蓄,这样以便不时之需,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发展的主题,而到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不是政府大力发展的方向,推动新能源,发展新科技才是时代的主题。

2. 今年房地产股市走向如何

房地产股今年已经大涨还会大涨。

3. 地产股未来走势如何

地产股?

展望2021年,2020第二季度房企融资监管加强,房企杠杆运用空间随之减小,行业周期被拉平的同时劣质产能会逐步出清。2021年行业整体会延续总量高位、增长放缓但不失速的趋势。流动性收紧和融资监管力度决定了行业增速放缓幅度。

预计明年行业整体格局以稳为主,总量数据会维持稳定,政策会不断微调烫平周期。房企逆周期拿地难度加大,而高效运营、产品优势将更加重要。

配置上,未来地产股的估值会拉开差距,看好“资产质量高、融资成本低、持续收入高的标的,地产仍是当前财政和投资的重要托底工具,政策将会处于当前”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框架下,但方向和力度则会相机而变。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2021年地产行业整体格局以稳为主,总量数据会维持稳定状态,在未来地产股基本上能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

就以最近涨得最好的股票为例!


4. 房地产股票行情怎么样还会一直跌吗

房地产股票今天整体板块呈现资金净流入。中航地产,有华夏基金新进,建议耐心持股,后市不仅可以解套,还有不小的赚头,不要半路上弄丢了筹码。

5. 碧桂园现在市值多少股票行情怎么样啊

碧桂园 02007.HK

港股市值1015.16亿港元

走势如下图

6. 房地产的股票还会涨吗

会涨。
今年以来,在地方公积金政策宽松的带动下,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出现复苏,对行业景气度回升形成明显支撑。与此同时,临近周末,降准预期再度升温,也对房地产板块带来正面提振。
要投资房地产,除了对楼盘本身有判断外,对大市也要有判断。假如有长线利好因素,即使短期有一些不利影响、楼价出现小幅调整也无需担心,这属于震荡上行的行情,值得中长期关注。反之,假如只有短期利好因素,长远却有不利的势头,那就属于震荡下行的行情,投资者要审慎进入。很多时候,楼市属于横盘期,楼价不涨不跌或者小幅震荡,此时就要判断市场行情是属于低位调整还是高位调整,假如是低位调整,当然可以果断入市;假如是高位调整,就要审慎出手。虽然在股市高位震荡期中,部分投资高手仍有可能通过快进快出短线获利,但楼市不同于股市,很难有短线炒作的空间——除非有特殊资源,可以实现内部转名。

7. 多因素推动地产股集体大涨,结构性政策、因城施策并举改善市场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12月21日,地产股掀起涨停潮。截至收盘,香江控股、泰禾集团、宋都股份、嘉凯城、蓝光发展、京投发展、大悦城等20余只房地产开发股票涨停。融创中国、祥生控股、朗诗地产、旭辉控股、时代中国等港股也迎来大涨。
据东方财富板块排行,21日A股涨幅前三的行业为房地产服务、房地产开发和装修建材,涨幅分别为7%、5.7%和3.6%。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地产股大涨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央行下调LPR,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发文支持优质房企并购出险和存在困难的房企优质项目等。李宇嘉表示,叠加各地开始出台政策纾困楼市,大致可以判断楼市政策暖风会越来越大。
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房地产整体风险预期还比较大,政策从以往的需求端直接刺激转向结构性纾困。“从政策底走向市场底还会经历比较长的时间,今年12月到明年1-2月市场都会比较差。”李宇嘉说。
结构性政策持续正向引导行业预期
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年期LPR为3.8%,较上月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65%,连续20个月未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本次LPR报价下调的直接原因是近期降准的引导, 5年期以上LPR继续维持不变,表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房贷利率造成普降影响。但信用宽松窗口正在开启,在“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要求下,开发贷和按揭贷都有适当放松的可能性。
从市场情况来看,部分地区房贷利率已经开始回调。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城市12月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64%,二套利率为5.91%,均较11月回落5个基点,其中有40%的城市房贷利率环比下降。四季度以来,首套、二套房贷利率较9月高点累计回调10个、8个基点。12月平均放款周期为57天,较11月缩短11天。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指出,103个重点城市房贷利率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放款周期缩短到2个月以内。在“良性循环”指引下,信贷环境的持续改善将对年底市场成交带来利好,带动市场底部修复。
与此同时,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出台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重点房企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支持和服务,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一些出险和经营困难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该通知的出台,将积极推动化解当前多发的房企流动性风险,并且在不改变房地产融资政策大方向的前提下,对房企融资进行定向放松。优质企业可抓住融资窗口期积极寻找优质项目,出险房企要利用政策和市场条件稳妥处置问题项目、风险企业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况伟大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房地产债务风险是房地产风险的主体和防范重点,一旦房地产债务大规模违约,产生信用风险,会对整个经济部门造成冲击甚至危机。
实际上,12月3日银保监会就指出,要在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的前提下,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金融服务。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放个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为促进合理购房需求正常释放,后续5年期LPR利率也有调降可能。
李宇嘉则表示,政策将继续扶持房地产,但属于结构性政策,目前降低LPR仅针对一年期,一定程度上表明宏观层面仍避免发出明显刺激市场回升的信号。
多地多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多次发声纠偏房地产政策,正向引导房地产行业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加强预期引导,强调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需求端,近期多地推出多种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包括提供购房补贴,发放优惠券,对购房契税进行补贴,放宽公积金贷款限制等。
其中发放购房补贴最为常见。多地针对人才、新市民、三胎家庭等特定人群发放购房补贴。
如12月13日芜湖印发青年英才购房补贴发放细则通知,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购房补贴,最高补贴房款的10%。10月11日宁波发布奉化区人才购房补贴公告,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8-100万元的购房补贴。南通海安为支持二孩、三孩家庭购房,每平方米分别补贴200元和400元;哈尔滨则将购房补贴的范围扩大到人才和新市民;长春为人才和进城农民提供购房补贴,人才和农民每平方米的购房补贴分别为50元和80元。
多地为鼓励购房发放优惠券。如12月9日桂林发布文件,提出为12月在桂林五区购买新房的购房者发放消费券,金额为成交合同额的1%,可在本地商贸企业购买百货、家电、车辆等,并对销售面积靠前的项目进行相应的消费券奖励。推出类似做法的还有长春等地。
除此之外,多地为降低购房成本,对购房者进购房契税补贴,如12月10日衡阳发布新房和地下车位财政购房补贴实施方案,对满足条件的购房者补贴15%-50%的新房契税补贴和80%的地下车位契税补贴。推出类似政策的还有开封等地。
适度放宽公积金贷款限制或定向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也是刺激合理住房消费的常见举措。如12月13日惠州发文允许人才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可足额申请高级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夫妻双方合计最高贷款150万元等。哈尔滨放宽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房龄年限要求等。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多地针对性鼓励合理住房需求,尤其是人才的住房需求,是基于希望支撑和拉动地方产业、推进职住平衡目标的考虑衍生而来,一定程度上会对楼市带来一定利好,但影响有限。
许小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后期可能还会有城市继续跟进购房优惠补贴政策,相关政策会有一定的持续性,目的是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居民住房消费信心,最终促进楼市回归平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11月30日,河北保定发布全面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取消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商品房项目的限价和限购政策,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
况伟大认为,限购、限贷是真正能体现房住不炒的一个重要决策。支持改善性住房在内的居民合理购房需求,并不意味着热点城市会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热点城市供求关系紧张,要通过较高的二套房首付限制,来重点满足首套房的住房需求,一旦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可能会加剧目前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也与共同富裕的要求相悖。只有供求关系宽松的城市,才可能适当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

8. 地产股汹涌上涨,预售金松绑传言是否过度解读

2021年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普遍承压,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预售资金监管变得异常严格。在楼盘停工多点开花的大背景下,许多城市的预售金监管政策层层加码。

新春来临,房企预售金监管或许迎来松绑。2月10日晚间,市场消息称“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已于近日制定出台,要求各地方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重点监管资金额度。此举意味着,去年下半年来趋紧的监管局面有望得到放松。受此消息刺激,11日上午,房地产开发、家居装修、建筑、地产中介代理等板块齐声上涨,多股涨停。

对于这一“利好消息”,多位房地产业内高管及一线投融资从业者对第一财经发表了谨慎观点。首先是地方和企业层面尚未接到正式通知或看到正式文件出台;其次,即便消息属实,房地产从业者普遍认为对行业利好有限。

“对信用已崩溃的那部分房企不会产生实质正面影响。”一名受访者表示。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工程造价总额为基数进行监管额度计算并不是新事物,此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按类似办法执行,因此未必能带来太多资金量释放。

A8只地产股涨停

2月11日,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板块一扫阴霾,领跑股市。

截至中午12时,A股装修建材板块整体大涨3.3%,建筑板块整体涨2.8%,房地产开发板块涨1.2%。港股地产代理板块涨4.74%,楼宇建造板块整体涨3.4%,家居装修零售板块整体涨3.3%,地产发展商板块涨1.3%。

具体看上市企业,上午开盘后不久,A股的泰禾集团、荣安地产、南山控股、天保基建、金科股份、京投发展、嘉凯城、中国武夷8只股票涨停,新城控股涨6.3%,万科A涨2.3%,阳光城涨1.0%。港股内房股中,时代中国涨7.8%,富力地产涨7.3%,世茂集团涨6.6%,中国奥园涨6.4%。港股地产代理上市公司易居企业控股涨幅达5.4%。

为何一则关于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的消息,能让股市掀起这么大的波澜?这对房地产究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过去,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具体办法由各地地方政府制定,标准和实施细则都不统一。有城市要求预售款全额转入监管账户并监管40%-50%,也有城市仅监管5%。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房企资金链紧张,多地出现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现象,因此很多城市赶紧给预售资金监管套上“紧箍咒”,严格限制房企取用预售资金。

有统计显示,去年下半年,超过40城收紧了预售资金监管,如上调监管额度占比、“将全部购房款纳入监管”、不再区分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提高支付节点要求、拉长支取时间等。此外,在执行层面,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盘活预售资金的方式、工程进度及质量等核查也更趋严格。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称,多地通过收紧预售资金监管预防“交付风险”,有利于维护购房者权益,但部分城市出现了过度收紧的情况,这对于财务结构较为一般的房企而言,意味着在艰难时刻遭遇更大的流动性压力,使企业整体偿付和投资能力受到影响。

监管的层层加码,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很多房企账本上躺着几百亿,但实际可灵活动用资金只有几亿,甚至还不了两三亿的债务,最终出现实质性债务违约,从而引发违约的“雪球”越滚越大。

此前,已有不少房企反映,资金链压力大的主因就是遭遇了预售资金的强监管。“去年上半年累死累活降价促销卖掉一批房,但是最后能回到集团的资金还不到30%,这样房企想自救也很难。”一家20强房企内部人士曾对第一财经表示,该公司去年11月发生债务违约。

据了解,在资金监管上,各地标准不统一,有些地方卡得特别严。“有房企出险后,其他正常经营企业去取钱时,也被卡得很死,拿不出来资金就会比较麻烦。”一家头部房企的投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

根据市场消息,新出台的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与旧版规定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明确对预售资金的规定进行了全国统一,要求由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能确保项目竣工所需的资金额度,当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

在虎年春节之前,就有消息称,全国性的预售资金解绑政策正在起草制定中,以缓解地产行业流动性压力。尽管当时只是一则传言,也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因为在房地产企业可依仗的资金中,卖房回款是确定性最高的类别,因此预售资金放松政策被寄予很大期待,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房地产行业情绪就会空前高涨。

出险房企依然会被按住

值得提及的是,截至目前,有关“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并无任何正式文件对外公开。市场消息流传后,第一财经采访了多家头部房企,但身处市场一线的地产公司还未接到正式文件或通知。

“文件是住建部牵头做的,但目前下面都还没有看到。”一家大型房企的区域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

一家TOP20房企内部人士则告诉记者:“看到消息后,就咨询了我们总部所在地房协,房协也还没有看到相关文件。”

“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传得风风雨雨,希望它是真的。”某TOP20房企CFO称。

大部分房企人士都认为,如果消息属实,确实是对行业的整体利好,但具体细则如何、何时推行、各地如何落地执行等,目前都没有底,因此一线从业者的态度基本是谨慎的。

一家头部房企投资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确实是希望银行对房企加大放款力度,但银行放下来的贷款(主要是开发贷和按揭贷)都进了监管账户,取不出来,如果不把监管账户规范起来,相当于上层的政策出来,到了尾端控制不了。

某TOP20房企的CFO则认为,政策如若属实,那么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过去在预售资金监管这块,有地方做得“过火”,甚至有出于私利将房企资金放到第三方账号并挪用的现象,新政策对于过往乱象有纠偏的作用。对于行业来说,应该回到正常范畴,该监管的就监管,不该监管的就放回给房企。

对于政策后续影响,该CFO认为,对于不同房企的影响要区分看待。信用好的房企,是收获了重大利好,本身这些企业的资金监管就相对比较松,跟出险房企是不同的。出险房企的监管账户资金,接下来依然会被“按得死死的”。政策并不是雪中送炭,也不是江湖救急,政策不会影响行业洗牌,只是让优质房企有空间和实力去收拾烂摊子。

“对出险房企来说,影响不大,因为现在很多项目是合作的,合作项目的资金之前都不敢分配,现在即使把钱盘回来,考虑到合作方的风险,一样不敢分配。”他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从最近各地的预售政策变化看,基本都是有松绑有收紧,核心依然是针对信用高的企业相对放宽,针对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反而继续收紧,一方面可以释放市场整体资金流动性,另外一方面保证了购房者的基本权益被保障。

一家TOP20房企的一线融资业务负责人认为,后续影响仍要分城市来看,因为尽管全国统一出政策,但具体细则制定和执行仍然要靠地方,“我们的预售资金监管户余额确实是很大的,能释放多少现在真不知道。”

多方博弈

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预售金监管政策有所松动,未来在执行层面,也大概率会出现地方政府、房企、项目合作方的多方博弈。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去年以来房企暴雷、项目停工的情况,确实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部分房企资金“十锅九盖”,为了保交楼,地方政府不得不对预售金监管层层加码。

“上面喊话容易,但责任还是落在地方,地方政府责任是很大的。所以新政策要落地也不是那么容易,贯彻政策不可能一刀切,肯定会差异化处置。”上述TOP20房企CFO预估,出于担责考虑,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会严谨考虑地方具体情况。

某头部房企投资负责人也认为,现在谁都不敢保证公司不会出事,尤其民营房企,地方政府的态度依然相当谨慎。

而且实际上流传的“新规”并不是新事物,此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采取类似办法执行了。根据华西证券对50城此前预售资金监管政策的调研,按照工程造价总额为基数进行监管额度计算早已是一种主流方式,比如:大连要求重点监管资金额度按照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的110%计算,宁波要求按照工程造价的130%计算。这与流传的新政中“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的要求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并不会带来太多资金量释放。

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些城市按照新政策来计算,不仅不会放松,还可能趋严。比如北京此前要求预售金重点监管额度不得低于5000元/平方米,如果北京的实际工程造价超过5000元/平方米,则重点监管额度反而上升。

亿翰智库认为,预售资金监管严厉有其合理性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此前政策严厉程度似乎超出了预期,对于企业而言雪上加霜。因此,预售资金监管应该适度合理化,在市场和企业间找到平衡点。若消息为真,无疑将减轻企业资金负担,但即使是放松,大概率也是在保障房屋正常交付的基础上做适度的调整,不会有大范围的松动,适度调整之后的资金或优先用于支付拖欠供应商的欠款等,这种适度调整对企业本身的帮助或许并不大。

此外,亿翰智库表示对于杠杆特别高、信用已崩溃的民营房企,预售资金监管大概率不可能有所松动,松动之后无法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实现项目交付。因此放松的主要对象仍将是信用较高的、经营稳健型的企业。不同城市的基本面也有差异,若某一城市内烂尾项目普遍,大概率不会明显放松。

“即使出台全国性的预售资金监管新政,也不意味着放松预售资金监管。地方政府为了保障购房者权益会明确。整体上看,部分城市因前期过度收紧可能有所放宽,具体执行还会因城施策。”张大伟称。

9. 地产股票还有投资价值吗

1年之内没什么价值,地产是一定要调控的。

10. 2021年房地产行业投资情况如何

房地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万科A(000002)、保利地产(600048)、新城控股(601155)、招商蛇口(001979)、绿地控股(600606)、华侨城A(000069)、龙湖集团(00960.HK)

本文核心数据:房地产融资行业融资情况、房地产行业融资集中区域、房地产企业投融资事件汇总、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事件分析

1、房地产行业融资规模于2021年达到顶峰

根据IT桔子数据库,总体来讲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事件数量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为303起融资唯知事件,2019年为98起;但融资金额在2015至2019年逐年上升,于2021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情况达到顶峰,发生融资事件共71起,融资金额共570.2亿元。截止2022年10月,2022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生融资事件24起,融资金额为69.99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热点内容
电脑用什么股票软件比较好 发布:2024-07-27 12:27:55 浏览:536
本科什么专业适合考金融专硕 发布:2024-07-27 12:18:46 浏览:47
怎么投资基金挣钱 发布:2024-07-27 12:10:52 浏览:695
股市不跌怎么入手 发布:2024-07-27 12:00:53 浏览:132
聚汇天下理财哪个平台最好 发布:2024-07-27 11:47:00 浏览:984
买什么理财产品更安全 发布:2024-07-27 11:33:57 浏览:610
如何对公司股权分析 发布:2024-07-27 11:32:55 浏览:784
如何理财跑赢利率 发布:2024-07-27 11:31:49 浏览:515
炒股委托状态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07-27 11:24:50 浏览:892
退市股票确权有没有时间期限 发布:2024-07-27 11:19:38 浏览: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