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香港股票交易所
❶ 阿里巴巴為什麼不選擇整體繼續在港交所上市或者在a股上市
備受業界關注的阿里巴巴上市地點選擇一事終於有了最終的答案,阿里巴巴集團日前宣布,已啟動該公司的上市事宜。阿里巴巴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地點(IPO)地點確定為美國。
很多人會發出「阿里巴巴為什麼要選擇在美國上市而不是香港甚至中國內地上市、阿里上市後創始人還具備公司掌控權嗎」等等疑問,並且會孜孜不倦的追求答案,就此筆者此前做了一個視頻節目,把阿里巴巴上市最受關注的13個問題羅列出來,給大家做了詳細的解答,當然回答的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見解。
一、關於止步港交所的原因:獨創的「合夥人制度」
1.阿里巴巴提出的上市公司的「合夥人制度」是什麼?跟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有什麼區別?
答: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很現實,看的就是你是否能創造直接的效益,能給律所帶來創收的基本就可以成為合夥人。 而阿里的這個合夥人制度是馬雲首創的,這個合夥人需要在阿里工作夠一定時間,高度認同阿里文化,並且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的人。當然,其實說白了, 馬雲搞這么一個合夥人制度無非就是想找一批他可以控制的人,關鍵時刻在投票的時候能站在他這邊。
2.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不同於現有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是馬雲獨創的,他提出這樣一個嶄新的制度是想達到什麼目的?現有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跟阿里「合夥人制度」相比都存在哪些不同?
答: 阿里的合夥人制度目的在於取得公司的控制權。這要分開來看, 在中國的A股和H股當然是同股同權了,而美國的資本市場是允許AB股同時存在,B股擁有比A股更大的投票權。
3.馬雲的「合夥人制度」對於上市公司到底是好是壞?(非企業靈魂團隊的大股東是否能引領公司繼續創造輝煌?比如柳傳志的例子,靈魂人物離開了,企業狀態馬上下降。)
答:合夥人制度對阿里公司的穩定來說利大於弊,但對廣大投資人來說不公平,因為有股票但沒有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
至於柳傳志這個案例要區別對待,柳傳志第一次離開的時候公司走下坡路,但現在楊元慶具備了足夠的威望和掌控力,沒有柳傳志聯想照樣快速發展。
二、香港上市和美國上市的比較
2.1、港交所現行的規則是什麼,為什麼不能接受阿里的「合夥人制度」。
答:香港甚至倫敦交易所的規則都是同股同權,不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如果接受了阿里的「合夥人制度」,意味著香港交易額放棄了自己原則,這樣會失信於民,港交所不會這樣做。
2.2、如果阿里巴巴以現有條件在香港上市,港交所需要在哪些方面妥協、經歷哪些步驟?港交所有可能妥協嗎?
答:如果港交所要批准阿里的上市要求,就必須修改上市規則條例,需要香港政府,香港交易所,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等機構通過,而且時間歷時會比較久,往往一項法規的通過從調研到下發,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香港交易所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妥協。
2.3、美國股市AB股的制度能滿足阿里巴巴的要求嗎?
答:可以,美國本來就允許AB股,谷歌和臉譜等都是前車之鑒。
2.4、2011年的「支付寶風波」至今,雅虎和軟銀還有追訴阿里巴巴不當得利的可能性,這一隱患會成為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重要阻力嗎?
答:2011年的支付寶風波各方已經達成了協議,總體來說在支付寶事件上阿里團隊得到控制權,軟銀和雅虎得到資金。而且阿里和雅虎的協議中允許阿里去美國上市,所以這次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2.5、如果在美國上市,其定價機制跟香港相比有何不同?會影響阿里融資額嗎?
答:不會。美國的紐交所和港交所每年的IPO都是一個體量,大概都是300億美元左右,區別就是一個港幣一個美元了,但不太會影響阿里巴巴集團的整體估值,而且這兩個都是非常開放的市場,融資額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當然,由於美國有股民集體訴訟的機制,很多電商類的企業都有上市後股票暴跌的前科,或許會稍微影響到阿里的估值。
2.6、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為什麼大批優秀中國企業在美國尋求資本支持?這些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有什麼特點?
答: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以科技類企業居多,這類型企業體量不大,但擁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而且還有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互聯網類的公司注冊地都在開曼群島,利用vie機制來控制內地的公司,規避了法律政策的監管。這類型公司性質算中國公司還是外資企業爭議很大,很難在A股上市,只能跑國外的資本市場了。
當然,業界一直呼籲A股放開限制,允許外資登陸資本市場,這樣的話以後會有大量的優秀的中國科技企業國內上市的。
三、A股還差多遠
3.1、港股過不去、美股價格低,那阿里為什麼不選在a股上市?難點在哪裡?(ipo重啟未知?制度問題?整體氛圍?。。。)
阿里巴巴是開曼群島注冊的外資公司,也就是千萬提到的VIE結構。A股不允許外資,而且A股IPO一直搖擺不定,啥時候開放還不知道,同時A股不允許雙重股權,所以阿里A股上市就免了吧。
3.2、市場熱議的在a股中引入普通股的方式能解決阿里巴巴的需求嗎?
答:這個問題同上。
3.3、如果阿里選擇在a股上市,融資量跟香港和美國比會是什麼狀態?投資者會歡迎阿里巴巴嗎(個人投資者、各類機構投資者分別討論)?
答:A股如果開放的話,以阿里巴巴的表現投資人會非常樂意接受,甚至阿里會拉動整個大盤的上升,這個絕非誇張。僅僅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的網站就創造了1.1萬億的交易額,這個體量已經到了關乎國計民生的地步。
2007年的時候阿里旗下的淘寶網每年只有400億的交易額,那個時候阿里赴港上市就已經萬人空巷,廣泛追捧。6年過去了,淘寶網的交易額增長了幾十倍,阿里巴巴此次上市可以說是萬眾期待,不管在哪個交易所都會受捧。
3.4、阿里巴巴上市的終極猜想:香港、美國還是a股?或者是其他市場:倫敦、法蘭克福、巴黎、新加坡
答:阿里巴巴此次上市預計融資200億美元(全球科技行業新記錄),只有紐交所,倫敦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納斯達克等少數的幾個交易所能接納消化,大型的交易所裡面只有美國允許AB股票。而我們知道阿里巴巴要堅持合夥人制度(雙重股權結構),所以在香港政府不修改規定的前提下,阿里巴巴會最終在美國上市。
❷ 為什麼同樣的制度,香港交易所拒絕了馬雲的阿里,卻讓小米,美團等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不是香港錯過了阿里,而是阿里錯過了香港。」2014年9月5日,在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馬雲說,自己非常尊重香港的決定,支持香港不應該為了一家公司而改變原則,自己樂於見到香港變得更好。
合夥人」不能直接任命董事,凡提名的董事,都需要經過股東會投票通過才可獲得任命。
彼時,包括馬雲在內的管理管對持有阿里巴巴股份比例僅有9.4%,阿里的兩大股東軟銀和雅虎則分別持有阿里巴巴35%和24%的股份,若按照「同股同權」的上市規則,阿里高管團隊在上市後將直接喪失決策權。而「合夥人」是一種平衡阿里的管理層與董事會之間的措施,管理層拿著微弱的股份同時,也可以擁有更多的投票權,以此避免管理層的實際控制權被其他股東所取代。
❸ 馬雲的上市公司代碼查詢
馬雲領導的阿里巴巴集團沒在國內上市,在美國的證券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BABA。
❹ 馬雲在阿里巴巴有多少股
以個人持股來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股比例僅為8.9%。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股比例為3.6%,而阿里巴巴CEO陸兆禧、COO張勇等高管的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
以上便是馬雲今日卸任的相關介紹了,希望能夠給予小夥伴們一些幫助。值得一提的是,馬雲今年54歲,卸任後將由張勇接替,張勇雖然知名度不如馬雲,但也是商場中的佼佼者。當然,阿里未來的走向如何,也將會受到不少人的關注。
❺ 為什麼香港交易所說馬雲的阿里合夥人制度對投資人很不公平
我覺得其實還是挺公平的,這個只不過是他們看不慣,嗯,阿里巴巴的一種方式罷了。
❻ 馬雲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馬雲上市的公司就只有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6)馬雲香港股票交易所擴展閱讀:
但在互聯網界有個詞叫獨角獸,指的是那些沒有上市,但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而那些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未上市公司,則被稱為超級獨角獸。而馬雲創辦的公司,除了已經上市的阿里巴巴之外,還有兩家超級獨角獸。
一個就是支付寶的母公司,估值超過4000億人民幣的螞蟻金服。這也是國內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比滴滴、小米等公司的估值都高。而另外一個,就是著名的物流平台菜鳥網路,它的估值目前超過1000億人民幣。
❼ 香港交易所在拒絕馬雲的阿里巴巴上市後真的後悔了嗎
後不後悔說的太過隨便,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任何一個選擇都是對公司重要的戰略部署,香港交易所對於阿里巴巴來說也是有了特殊的決策。在2013年9月,阿里巴巴所主張的「合夥人」方案被港交所拒之門外,香港的上市規則規定不能設有雙重股權,並強調為了保障投資者,必須堅持同股同權的原則,而後又准備在香港上市卻被拒。也是因為股權問題。而在2014年9月20日遠赴美國上市。目前阿里巴巴在紐交所的市值逼近5000億美元,為全球前六位的上市公司。
對此,馬雲回應,香港通過了關於「同股不同權」的規定,這是巨大的變化,也是對阿里巴巴的肯定。「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香港這個市場,而且希望參與香港金融市場打造,把它真正打造成為世界繼紐約後第二大金融中心。」「有人說,香港失去了阿里巴巴這個機會,我自己覺得是阿里巴巴錯失了香港。」次年,阿里巴巴在香港舉行IPO路演時,馬雲公開表示,阿里巴巴「對香港依然熱愛」,並會全力以赴支持香港的中小企業開拓世界市場。
❽ 馬雲為何說我們本來要在香港上市卻被拒絕了
由於2014年初香港證劵交易所沒有給阿里巴巴開出綠燈,拒絕了阿里的合夥人制度,阿里赴港上市之路宣告終止。上市之路一度陷入僵局的阿里於2014年3月宣布,啟動在美上市事宜。最終在美國成功上市,創造了股市新神話,馬雲也一度成為中國首富。
❾ 馬雲的阿里巴巴為什麼在香港證券交易所
阿里巴巴的選則在香港上市重要是這是一種策略,在哪裡上市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夠籌集到資金就可以了,香港也不錯啊,是一個國際大都市,非常的活躍。
如果成功的話下一步就是納斯達克了。
❿ 為什麼香港交易所說馬雲的阿里合夥人制度太奇葩
合夥人理念從何而來?阿里提出「合夥人」這個概念最早是在 2009 年的阿里巴巴十周年慶典晚會上,馬雲宣布公司18位創始人集體「辭任」,阿里巴巴由創始人時代進入合夥人時代。說實話,當時我看到一些創始人的公開信之後覺得莫名其妙,因為辭職信寫的是「辭去創始人身份」,創始人本身並不是一個職務,更多是一個人在公司的身份,一個榮譽,一個符號,一個標簽,這些能「辭去」的么? 再看創始人辭任之後的幾年,18 位創始人仍在公司任職的實際權力反而更大了,絕大多數成了實權人物,倒是真的成了「合夥人」。
衛哲不是創始人,衛哲也不是合夥人。控制權隱痛的根源
阿里之所以不放棄「合夥人制度」,並且一再聲稱這是「制度上的創新」,說到底還是馬雲自己不想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為什麼馬雲這么重視控制權? 往下看。馬雲 1995 年創建中國黃頁,艱苦創業,剛打開局面沒多久,競爭對手就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尤其是杭州電信旗下的同類業務,而且,名字也叫「中國黃頁」,杭州電信有錢有資源,做的又是同樣的事情。熬不下去,馬雲最後決定同杭州電信合作,馬雲以及團隊占股 30%,杭州電信占股 70%,但合作很快出現問題,結果馬雲離開中國黃頁,把自己的股份也送給了一起創業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