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理財計劃怎麼寫
1. 壓歲錢理財計劃
選擇中國平安的鑫利兩全保險來管理壓歲錢吧。每份1200左右,連交20年,每2年返700元,一直返到80歲,然後再返20000元。每年還有額外的分紅。
2. 作文壓歲錢的理財計劃怎麼寫
又過了一年,是2017年了。我躺在沙發上數著從四面八方拿來的壓歲錢。「媽媽和爸爸是200元,爺爺是500元,外公外婆500元,還有外公過生日時的2000元,大外婆200元,小外婆300元,抽獎得來的100元,一共,一共是……」我想了想說,「是3800元!」哇塞,今年的壓歲錢挺多的呀!
這么多壓歲錢,該怎麼分配呢?要不,全存銀行?不行,得留一部分用用才好,那得留多少呢?看來我得計算一下了。嗯,用113元當我2017年的零花錢吧!還有是爸媽的禮物……該用多少呢?一次生日大概20~30元,一年兩次,大概40~60元,加上萬一要多用的10元,最多是70元。對了,還有和好朋友互送禮物,根據2016年的,應該需要40元左右。接下來還有買文具的,就准備50元吧!這樣算下來要用的是273元,要取273元,不對不對,還有一項忘記算了,雜志類的我平時看得比較多,就400元吧,那就是673元了。我該上交給媽媽多少元去存銀行呢?我記得媽媽說過,在她那裡存著備用,就400元吧,多備些。一共是1073元,我要給媽媽存銀行的是2723元。
今年我把壓歲錢分配得有條有理,以後我都要這么做,便於使用,還不會全部在銀行不用了,這樣一來,我不用向爸媽老是要錢用了,真不錯。
3. 我的壓歲錢理財計劃(六年級作文)
我的壓歲錢
每年的新年不可缺少的不單單是團圓,而是長輩對孩子的祝福,這種祝福寄託在一個美好地儀式里,當孩子興奮的接到壓歲錢時,接到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壓歲錢,而是接到了長輩的關心,祝福,難怪接到壓歲錢的心情會那麼甜蜜。
又一個春節來了,又可以收到壓歲錢了。我暗暗的偷笑當中。但是今年的壓歲錢少了,沒有像往年一樣多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壓歲錢逐漸少了。爸爸和媽媽的那份沒了,爺爺和奶奶的那份也沒了。可是在去年爸爸和媽媽給了我1500元,爺爺和奶奶給了我1000元。今年只有爺爺和奶奶給了我500元。同比去年少了一倍。我思考著不給和少給有兩方面的原因1:新學期就要臨近了,又要付一大筆錢。2: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收入少了。
雖然壓歲錢少了,但是經過幾天的「奔波」,我還是得到了不錯的成果,23張100元的。該怎樣合理的利用這些壓歲錢呢?在這里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合理使用壓歲錢的方法:
1.參加儲蓄。結合使用計劃,可將孩子的壓歲錢分成三份選擇三種方儲蓄。即:活期存摺賬戶(或儲蓄卡),用於孩子日常的教育消費支出;6個月至1年的短期儲蓄,用於購買學習上必需的大件開支,如電子琴、電腦、錄放收音機、復讀機等;3—5年的長期儲蓄,准備讀高中或大學時取用。三種存款方式的比例,具體可根據壓歲錢數額及使用計劃確定。
2.買一份保險。目前不少保險公司都開辦了與兒童相關的保險種類,比如人身意外傷害險、婚嫁保險等,用壓歲錢為孩子買一份保險,不但能得到實實在在的保障,也是一項比較理想的理財思路。
3.用於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孩子將壓歲錢的一部分用於公益活動,如賑災、救災、救助危難者等,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擔困難、共享快樂。同時,為爺爺奶奶買一份新年禮物,培養孩子從小孝敬老人的觀念與習慣。
經過長時間的考慮我決定用第一種的方法,參加儲蓄。因為這樣不但保證了錢的安全,而且還可以拿到一定的利息。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我選擇儲蓄的時間為1年,因為在一年過後又有壓歲錢拿了。
於是第二天我就跟著媽媽來到銀行辦理儲蓄手續。在銀行里我也看見有許多和我同齡的學生,我想他們也應該是和我一樣的吧。
的確,在壓歲錢的誘惑下,很多學生已形成一種成人化的消費傾向。有資深教師指出:成人化消費傾向是少兒成長過程中的正常心理表現,要使他們今後形成健康的消費觀,有必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盲目跟風的成人化消費習慣,久而久之將造成青少年消費心理的畸形發展,不僅會干擾青少年的學習、生活,還很容易使他們養成互相攀比、愛慕虛榮的不良習氣,從長遠看,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 把壓歲錢製作一份理財計劃數150字.
從壓歲錢中學會理財
春節,讓我們興奮的不僅僅是放煙火、穿漂亮衣服(平時都得穿校服膩歪了)吃好東西、看春晚、放假的自由,更興奮的是能得到長輩們給的一筆數目可觀的壓歲錢。教育專家提醒說,壓歲錢多了,家長們要早做准備教孩子理財。
學會理財關繫到我們一生的幸福。教孩子不做金錢的奴隸,學做金錢的主人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面對我們手中日益增多的壓歲錢,「怎樣科學打理壓歲錢」是家長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一個好機會,要提早做准備。
我覺得,壓歲錢如果數額比較大,就拿出一部分暫時存入銀行,以我們的名義設立個賬戶,待日後需要時派上大用場。或者買一件我們心動已久的物品,或者做一件我們特別願意做而平時錢少不能做的事,比如盼望已久的旅行。讓壓歲錢花得值得、有意義。當然也可以依據孩子的年齡和家庭經濟狀況來安排,讓孩子有一個自由支配的額度,由孩子自我管理,提高理財能力。
今年,我的壓歲錢就是我自行安排的。以前,父母覺得我還太小,壓歲錢總是在口袋裡還沒捂熱就全數充公了,媽媽就買些好吃的安慰我。現在,我長大了,支配壓歲錢的主權終於回到了我的手裡。當然,好幾千塊錢我可不會亂花,我可是有計劃的,我的計劃就是存大部分,剩下小部分的歸日常開支零花。
我們應該從小就有理財意識,在春節幾天之內得到這么多的壓歲錢,我們要注意避免產生「錢來得容易」的錯覺,我們應該了解父母掙錢的艱難以及曾經付出的辛苦,所以我們更要懂得珍惜!
馬上就要開學了,同學們之間比誰得的壓歲錢多也是我們的一件樂事。老師們應該引導我們,比比誰的錢花得更加有意義、誰的理財計劃定得更加好、誰對錢的認識有更加獨到的見解等,並讓大家把計劃寫下來,做得好的,給於一定小鼓勵,讓大家更有信心。
學會理財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合理管理自己的零用錢,做一個合格的「小小理財家」!
5. 求壓歲錢理財計劃,用於小報的,要有表格
又過年了。
似乎一年都在盼望今天。這是個快樂、放鬆的日子。當然,還因為會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壓歲錢。
這是一年唯一可以大收入的機會,我當然不能放過。
我過去的壓歲錢除了有點兒出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之手外,大部分是來自父親母親的親朋好友的手中。
但這次情況有些不一樣。寒假到了,我急急忙忙補我的瞌睡,一覺醒來,吃早飯又磨磨蹭蹭。吃完早飯做了兩個小時,又該吃午飯了。吃完午飯休息一會兒,又做會兒作業,最後吃完晚飯看會兒電視,就上床睡覺了。
這樣碌碌無為的生活一直延續到正月初一,這天晚上,母親忽然對我說:「你為什麼還沒完成作業呢?往年大年三十以前就把所有作業都完成了啊!今年怎麼這么懶呢?」這席話倒提醒了我。是啊,我今年寒假的效率怎麼不高呢?我真的變懶了嗎?那可不行,絕對不行。
母親又續道:「你想啊,你不做完作業,我和你爸就不會帶你上街,不上街,你怎麼會有收入呢?」這席話又提醒了我。對呀,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於是……走在街上,今天的天似乎格外的藍。想著即將得的壓歲錢,我的臉上又浮現出了久違的笑容。
或許我真的該反省一下了。一到寒假我就「徹底放鬆」的這種狀態如果不改,以後肯定是會吃虧的。那麼我應該想開一點兒,寒假、暑假都應該和往常一樣,早起早睡,作息時間和在校一樣,只不過挪了挪地方。說不定這樣過假期我還會適應一點兒。
6. 用2000元壓歲錢做一篇理財計劃
我會把大部分的錢存進銀行(1500.-),這樣不僅可以把錢保管的安全,還會有一定的利息,長大後上大學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筆錢。剩下的(400.-),再拿出一半去買些學慣用品和課外閱讀物,即將開學了,得為開學後的學習做些准備。還剩下的(100.-)小半就留著下次學校里有什麼為貧困山區的小朋友捐款的時候用,聽說那兒的生活條件很艱苦,很多小朋友讀不起書,我會應該為貧困地區的小朋友獻一份愛心。
7. 新年的利是錢的理財方案怎麼寫..
如下:新年的利是錢的理財方案:利是錢的幾種用途: 1.參加儲蓄。結合使用計劃,可將壓歲錢分成三份選擇三種方式儲蓄。即:活期存摺賬戶(或儲蓄卡),用於日常的教育消費支出;6個月至1年的短期儲蓄,用於購買學習上必需的大件開支,如電子琴、電腦、錄放收音機、復讀機等;3—5年的長期儲蓄,准備讀高中或大學時取用。三種存款方式的比例,具體可根據壓歲錢數額及使用計劃確定。
2. 買一份保險。保險公司都開辦了很多保險種類,比如人身意外傷害險、婚嫁保險等,用壓歲錢為買一份保險,能得到實實在在的保障,是一項比較理想的理財思路。
3. 參與收藏。在春節期間,我們免不了有一些值得收藏的物品,諸如小面額的人民幣、外幣、紀念幣、旅遊門票、奇特精緻的玩具等,如果父母適當加以引導,從小培養收藏的意識與概念,是較理想的一種理財、聚財的途徑。當然,用壓歲錢每年訂購1—2套郵票,既可從中獲取知識,又可作為收藏品,是較佳的一種知識+投資的思路。
4. 用於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孩子將壓歲錢的一部分用於公益活動,如賑災、救災、救助危難者等,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擔困難、共享快樂。同時,為爺爺奶奶買一份新年禮物,培養孩子從小孝敬老人的觀念與習慣。
小時侯,我多半會用壓歲錢買一些玩具,零食,但實際上錢花的沒有意義。而今年我設計了一套方案:我的壓歲錢,分成兩部分。其中的一半,請父母替我存到銀行,這樣我有了一張自己的存摺,以後每一年的壓歲錢都拿出一部分存到這張存摺里,我想一直存到高中畢業,然後和父母一同去旅遊,也算專款專用。
剩下的另一半,還是分成兩部分。一半存入「媽媽銀行」。你可能會問:「媽媽銀行」是誰開辦的?當然是我老媽。我把錢存放在媽媽那裡,想買什麼就寫一份所需用品清單,再估算出大概需要的金額。媽媽看過了就會把相應的錢拿給我。不用,就一直存放在她那,最重要的是媽媽每個月會像銀行那樣付給我一些利息,看,我也有理財意識。
最後的一部分壓歲錢,我留著用。快開學了,可以買一些自己需要的學慣用具。當然,不要重復消費。我最喜歡用壓歲錢買參考書,我房間書櫥上的《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等書籍,都是我用壓歲錢買的,錢要花的有價值。母親節和其他一些節日,我還會給父母買些小禮物,看見他們笑的那麼開心,我心裡比喝了蜜還甜。如果再有募捐活動,還可以用這些錢幫助困難的人,這樣,壓歲錢不就得到合理的利用了嗎?
8. 壓歲錢理財計劃書
每年的新年不可缺少的不單單是團圓,而是長輩對孩子的祝福,這種祝福寄託在一個美好地儀式里,當孩子興奮的接到壓歲錢時,接到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壓歲錢,而是接到了長輩的關心
祝福,難怪接到壓歲錢的心情會那麼甜蜜。
在這里,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合理使用壓歲錢的方法:
1.參加儲蓄。結合使用計劃,可將孩子的壓歲錢分成三份選擇三種方儲蓄。即:活期存摺賬戶(或儲蓄卡),用於孩子日常的教育消費支出;6個月至1年的短期儲蓄,用於購買學習上必需的大件開支,如電子琴、電腦、錄放收音機、復讀機等;3—5年的長期儲蓄,准備讀高中或大學時取用。三種存款方式的比例,具體可根據壓歲錢數額及使用計劃確定。
2.買一份保險。目前不少保險公司都開辦了與兒童相關的保險種類,比如人身意外傷害險、婚嫁保險等,用壓歲錢為孩子買一份保險,不但能得到實實在在的保障,也是一項比較理想的理財思路。
3.用於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孩子將壓歲錢的一部分用於公益活動,如賑災、救災、救助危難者等,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擔困難、共享快樂。同時,為爺爺奶奶買一份新年禮物,培養孩子從小孝敬老人的觀念與習慣。
經過長時間的考慮我決定用第一種的方法,參加儲蓄。因為這樣不但保證了錢的安全,而且還可以拿到一定的利息。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我選擇儲蓄的時間為1年,因為在一年過後又有壓歲錢拿了。
於是第二天我就跟著媽媽來到銀行辦理儲蓄手續。在銀行里我也看見有許多和我同齡的學生,我想他們也應該是和我一樣的吧。
的確,在壓歲錢的誘惑下,很多學生已形成一種成人化的消費傾向。有資深教師指出:成人化消費傾向是少兒成長過程中的正常心理表現,要使他們今後形成健康的消費觀,有必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盲目跟風的成人化消費習慣,久而久之將造成青少年消費心理的畸形發展,不僅會干擾青少年的學習、生活,還很容易使他們養成互相攀比、愛慕虛榮的不良習氣,從長遠看,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