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如何評價金融機構
Ⅰ 馬雲開懟金融監管是怎麼一回事情
10月24日,阿里巴巴網創辦人馬雲爸爸上海市區參加上海外灘金融業高峰會。高峰會當場,馬雲爸爸出眾依然,緊緊圍繞金融體制基本建設、網路金融、虛擬貨幣等難題,發布演說。中國期貨市場沒有系統性風險,由於中國期貨市場沒有系統軟體。沒有沒有風險性的自主創新,把風險管控為零,才算是較大的風險性。好的自主創新不害怕管控,可是怕昨日的方法去管控。如今中國的銀行還是典當觀念,害了許多 創業者。
提到風險性和自主創新,馬雲爸爸覺得,不斷創新一定要付出應有的代價的,做沒有風險性的自主創新便是抹殺自主創新。馬雲爸爸曾說,風險性始終存有,大家務必用自主創新的方式處理風險性。如今,馬雲爸爸的心態依然沒有更改。大家如今管的工作能力很強,監的工作能力不足,好的自主創新不害怕管控,可是怕昨日的管控,我們不能用管理方法汽車站的方法來管飛機場,不能用昨日的方法來管將來。
Ⅱ 馬雲從創業教父跌落神壇,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推薦語: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中的大佬,馬雲在很多人眼中,稱得上開山闢地般的人物。尤其是這些年他的創業事跡廣為流傳,更讓人對他無比崇敬,不少人甚至戲稱他為"馬爸爸"。然而,就在2020年末,曾經風光無比的馬雲卻意外地跌下神壇。在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對於他的批評聲,他究竟錯在哪裡了呢?其實任正非看得非常清楚。
除此之外,在談到行業競爭時,任正非的格局也非一般人可比。他曾表示,華為手機的定價不能太低,因為這樣會把競爭對手整死了,而這不是華為發展的目的。但是,所謂的價格競爭在互聯網行業中是多麼常見,為了打壓對手,很多企業不惜大打價格戰。這些企業家,跟任正非的格局相差太遠了
總結: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總要有取捨,不能為了發展自己而將別人逼上絕路。其實阿里現在做的很多業務,就是為了讓別人無路可走。發力發展社區團購,不正是要消滅傳統菜市場和小販嗎?哪裡給別人留下一絲一毫的生存空間!說了這么多,你對馬雲走下神壇怎麼看待呢?
Ⅲ 馬雲眼裡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是怎樣的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首先應該體現在監管定位的轉變上。監管創新要為金融創新服務,這一點需要明確,因此,對沒有實質性創新的東西,不必過度包容,比如,大量的P2P網貸公司有名無實,純粹依靠大規模線下人工地推,玩的只是圈錢游戲,卻一度呈現出監管缺失的窘境;而對於革命性的創新,則不可以監管之名,行包庇傳統金融機構之實,比如,第三方支付工具廣受歡迎,卻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遭到了數次打壓,有包庇銀聯等傳統支付手段之嫌。馬雲呼籲「對技術革命要心存敬畏」,對金融監管如何創新是一個啟發,因為,金融監管的創新,必然來自於監管者對真正的金融創新所抱有的敬畏之心。
在改變原有定位的基礎上,互聯網金融監管創新的一個根本性的落腳點,應該是監管能力的提高。在我看來,這裡面有兩點值得思考。其一,標榜監管創新,起碼要實現動態監管、實時監管。互聯網的重要特點是快速、低成本,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互聯網金融就等於金融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這一方面意味著高效率、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如果業務本身存在較大風險,風險的積累和爆發也會很快,比如P2P網貸行業。監管條線的不清晰,曾使得P2P網貸行業的風險被長期無視,P2P幾乎被「污名化」之後,事後監管才姍姍來遲。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傳統金融監管不同,作為一種沒有完全成熟但發展迅猛的金融形態,前者需要監管機制對風險有更高的敏感度,有更強的「時間觀念」,因此動態監管不可或缺。尤其要考慮到,目前有些金融創新產品,比如互聯網保險產品,實行的是事後備案制,即保險公司在創新出一項保險產品後,可以先投放銷售,再申請備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監管部門的實時監管才能實現對風險的跟蹤和控制。
其二,以創新提高監管能力,必須高度重視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監管手段。金融和互聯網都有較強的虛擬性質,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技術,這促成了金融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但也意味著監管部門也要懂技術、用技術。比如在保險行業,正如馬雲所指出的,保險公司未來的組織形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技術人才、特別是大數據工程師將居於更加核心的位置,受益於此,保險產品將不會是標准化的、規模化的,而是因人而異,甚至因時而異。這種智能化的產品反過來對監管的技術能力提出了要求,為此,保險業協會加強了延攬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在2016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由十位專家組成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席專家團正式成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親自頒發聘書,其中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漆遠獲聘成為首席人工智慧專家。保險業如此重視有技術專長的人才,這是前所未有的。
應該說,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領域,創新的重要性和在實務領域一樣重要,沒有監管領域的創新,實務領域的創新就會走樣或受到壓抑。從全球來看,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金融業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監管創新只有對技術革命心存敬畏、且與時俱進,才不會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後腿。
Ⅳ 如何看待馬雲對P2P的評論
客觀看待吧,p2p從現在看來確實弊大於利,但是做的好的平台也有,不能一概而論,一棍子全打死,最好能夠去蕪存菁,幫助行業發展~
Ⅳ 馬雲所言指的中國金融業監管存在的問題,究竟存在著什麼問題
問題全在這一句話裡面了:“全球很多監管部門監管到後來,變成了自己沒有風險,自己部門沒有風險,但是整個經濟有風險,整個經濟不發展的風險。未來的比賽是創新的比賽,不僅僅是監管技能的比賽。”其實馬雲本來就是打算退休當老師的,但是他的名聲又特別的響亮特別的大,沒辦法,人的能力越大自然責任也越大。像有一些普通人看到的弊端,他沒有能力去力挽狂瀾,而有能力的人如果不像馬雲一樣去說出來的話,那麼經濟再怎麼發展也是有一個瓶頸與上限的。
但是馬雲說的這些主要是他看得太長遠了,而且他說的我們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走這條路,是不是正確的理性,這個都是需要時間去驗證的,那萬一走錯了又該怎麼說呢?誰又該來承擔這樣的一個責任呢?
Ⅵ 馬雲外灘峰會說錯了什麼
馬雲在大佬雲集的金融峰會批判傳統金融。
他陳述: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太老舊了,不適合時代的發展;鑒於監管體系太老舊,應該放開監管。避免越監管越容易阻礙創新;要用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這些「科技手段」構建未來的信用平台,拋棄傳統金融機構的抵押質押手段。
這場演講的主題圍繞著電子金融,監管環境。還有行業創新。馬雲呼籲不要老想著在中國填補歐美行業空白,學人家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巴塞爾協議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
當然,馬雲在外灘大會上的講話讓科技企業振奮,也讓傳統金融部門感到憤怒,這種兩極分化的輿論情緒說明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在競爭與合作當中產生的矛盾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科技公司的話語權從未如此之高,這也說明時代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金融市場的底層邏輯正在顛覆性改變。
近期數字貨幣的快速推進,意味著監管部門正在著力打造一個全新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可以想見,中國社會將迎來一個數字科技時代。
Ⅶ 馬雲憑什麼說「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改變銀行」,他哪裡來的勇氣
馬雲作為當代有影響力的人物,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促進了中國的發展。當支付寶成為第三方支付時,該銀行也有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對此,每個人都在靜靜地觀察銀行將會發生什麼變化。中國銀行業和中國銀聯自然不想被第三方支付所逼迫。他們必須靠自己奮斗。12月11日,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雲閃付應用支付應用召開新聞發布會。它是由商業銀行和銀聯聯合開發建設的統一移動支付門戶。主要目的是與支付寶和微信競爭。
除了支付和反映外,支付寶也可以直接用於支付寶應用。它最初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生活場景循環。這也是支付寶的優勢。從長遠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肯定會受到雲閃付應用的影響,但它們將會共存。我們只希望這些組織不會為了雙方的利益而將用戶視為久經考驗的產品。
Ⅷ 如何評價馬雲在峰會上的演講
雲在外灘金融峰會的講話,真是讓人醍醐灌頂。
1.這一代人要為未來思考,雖然這個世界給我們發展的機會很多,但是關鍵性的機會也就這一兩次。現在就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了。
2.我們總有思維上的慣性,把填補空白當作目標,其實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和未來接軌,如何適應未來的標准,以及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否則不但會迷失現在,更會錯失未來。
3.我們在金融業上是青春少年,中國很多大銀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大動脈,我們更需要湖泊、水塘、小溪、小河、沼澤地。
4.創新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真正的創新一定是沒有人帶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擔當的。一定會犯錯誤,問題不是怎麼不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以後能不能完善、修正,堅持創新。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
5.「監」和「管」是兩回事。「監」是看你發展,關注你發展;「管」是有問題的時候或者預判有問題的時候才去管。
6.好的創新不怕監管,就怕用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方法去管理飛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7.專家和學者是不一樣的。「專家」是干出來的,幹得很厲害,但不一定會總結;「學者」自己不具體干,但是他能從別人實乾的經驗中總結出理論。只有專家和學者結合起來,理論和實踐才能結合起來。
8. 我們需要來自實踐的理論,不需要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9.未來社會,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要飯的也有信用,否則,要不到飯。
10.要從過去「人找錢」「企業找錢」變為「錢找人」「錢找好企業」。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普惠、包容、綠色、可持續」是其標准。
11.「數字貨幣」發展中國家需要,年輕人需要。也許將來它會重新定義貨幣。
12.這場疫情是倒逼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不亞於第二次
Ⅸ 如何理解馬雲說的「 如果銀行不改變 我們就改變銀行 」
兩年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放出豪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這句話並沒有被許多金融機構放在眼裡,他們以為這只是一句玩笑。然而走到今天,他們也許笑不出來了,余額寶在短短5個月時間里,吸收存款超過1000億元,平均每天吸金6.6億元。而網路、騰訊、網易等互聯網企業們,也在用它們獨具吸引力的收益率搶奪著用戶。年化收益率5%、6%、6%外加5%的現金補貼,他們甚至不惜自掏腰包以搶奪市場。
相對而言,原先穩坐泰山的銀行卻面臨著存款流失的尷尬。有媒體報道稱,僅僅今年1月份,四大行存款就流失7000億元。一名在大型國有銀行工作的員工透露,原本穩坐辦公室,坐等儲戶上門的客戶經理們為了完成指標,不得不放低身段,到大街上和互聯網企業們一樣吆喝叫賣,招徠客戶。
Ⅹ 馬雲口碑閃崩,馬雲究竟是因何跌落神壇
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中的大佬,馬雲在很多人眼中,稱得上開山闢地般的人物。尤其是這些年他的創業事跡廣為流傳,更讓人對他無比崇敬,不少人甚至戲稱他為"馬爸爸"。然而,就在2020年末,曾經風光無比的馬雲卻意外地跌下神壇。在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對於他的批評聲,他究竟錯在哪裡了呢?其實任正非看得非常清楚。
除此之外,在談到行業競爭時,任正非的格局也非一般人可比。他曾表示,華為手機的定價不能太低,因為這樣會把競爭對手整死了,而這不是華為發展的目的。但是,所謂的價格競爭在互聯網行業中是多麼常見,為了打壓對手,很多企業不惜大打價格戰。這些企業家,跟任正非的格局相差太遠了。
總結: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總要有取捨,不能為了發展自己而將別人逼上絕路。其實阿里現在做的很多業務,就是為了讓別人無路可走。發力發展社區團購,不正是要消滅傳統菜市場和小販嗎?哪裡給別人留下一絲一毫的生存空間!說了這么多,你對馬雲走下神壇怎麼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