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金融發生了什麼
㈠ 2014年是金融危機的一年嗎
總體來說,2013年不能說是金融危機,更不用說是2014年,銀行系統缺錢不是因為危機造成,而是中國經濟走向的適度微調,雖然去年的經濟相對「平穩」,今年開局也算不差,但是可以看到PMI數據只是小幅起落,國內伴隨著影子銀行及地方債務的風險發酵,整體市場對經濟走強的信心走弱,自去年以來經濟已經開始有了復甦跡象,但是弱復甦的格局已然定性,一些公開的經濟指標也證實了這些。如果國際經濟環境沒有大的壞事情發生,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危機不會發生,而且未來中國經濟走勢繼續向上仍為大概率事件。
㈡ 歷史上金融危機發生幾次
9次。
歷史上金融危機有:
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
(2)14年金融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引起金融危機的因素: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世界經濟歷史上最著名的九次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危機 (金融學術語)
㈢ 2014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的背景
俄羅斯盧布時間表事件日期美元/盧布來源親歐盟示威運動開始2013年11月21日32.9975克里米亞歸入俄羅斯2014年3月18日36.2477頓巴斯全民公投2014年5月11日35.2270明斯克協議2014年9月5日37.0028頓巴斯大選2014年11月2日43.0072中央銀行介入2014年12月16日68.4910 俄羅斯總統普京被指控為竊盜統治的領導人,即一小部分尋租富豪對經濟造成了消耗。在《經濟學人》2014年的裙帶資本主義指數排行中,俄羅斯位列第二。俄羅斯本身脆弱的經濟使其難以抵禦低油價和國際制裁帶來的挑戰。此外,普京控訴西方國家一手策劃了俄羅斯經濟危機的爆發。
㈣ 2014 年中國金融界有哪些大事件
2014年可以說是一個不平凡的年度,就單單拿金融界來說就能說明。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僅供參考。
首先要說說中國人民銀行降息的事。我的看法是,這次調息,可能主要是幫助那些跟不上時代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國企,這提供給他們一個喘息的機會,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似乎並不是那麼明智,畢竟這種降息措施並沒有普遍化。
最後說說央行發布的首套房新規。近來買房成了一種火爆的話題,慢慢的也引起了國家的注意,這不,很多人都在說,這套新規是政府在「救市」,可能一定程度上是這樣,但就現如今的狀態,我看還達不到這個層次。
說了這么多,不論結果如何,其實都表明了政府的態度,積極應對,以人民群眾為先,我認為是個不錯的現象。
㈤ 2014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經濟制裁
考慮到2014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干預帶來的影響,任何對於俄羅斯的國際援助被認為是希望渺茫的。美國白宮官員同時指出,盡管發生了經濟危機,美國與歐盟因俄羅斯之前吞並克里米亞的動作,不會緩解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並且斷言稱是俄羅斯於頓巴斯戰役中援助了對抗烏克蘭的新俄羅斯武裝分子.美國相信經濟制裁已經在當前對俄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並且希望此次經濟制裁對俄經濟可以造成更多衰退。
自從俄公司被禁止rolling over債務, 並被強制在公開市場上將盧布兌換成美元或者其他外國貨幣以滿足他們對於已有債務的利息支付義務,此次經濟制裁也引起了盧布貶值。
㈥ 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爆發過幾次各是什麼時間
影響全球的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有六次,分別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6、2007年至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拓展資料:
1、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2、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3、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全球「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㈦ 盤點2014年金融改革都有哪些內容
1.存貸款利率改革VS匯率改革
政府在今年可以對貨幣進行了全面改革,對內對存款利率進行改革,下調了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4%,同時也下調了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0.25%;但是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調整為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1.2倍。非對稱性的降息並沒有縮小銀行的利潤空間,但是給放貸留出了更大的空間。對外,授權外匯交易中心在銀行間市場開展人民幣對外國貨幣的直接交易,進一步推動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
2.「定向降准」VS「創新貨幣工具·」
兩次定向降准,4月25日第一次下調縣域農村商行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2%以及下調縣域農合行人民幣春款准備金率0.5%;第二次下調一部分商業人民銀行人民幣存准0.5%。在創新貨幣工作上,9月份首創中期借貸便利(MLF)
3.進一步開放金融
一來對境內外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券(境外發行1000億,境內發行5億);二來開通滬港通(滬股通3000億元,港股通2500億元);另外還開放了上海自貿區和港澳粵地區自貿區等,促進自貿賬本體系,推動利率市場化等。
4.人民幣國際化
擴大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與多國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總金額達3萬億元;與12個國家簽訂了人民幣清算安排。
5.發展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機構可以在銀行倒閉的情況下向存款人提供財務救助,支付上限達50萬的存款金額。銀行必須按比例向存款保險機構繳納保費,由存款保險機構在銀行發生經營困難面臨破產的時候代替銀行向存款人作出賠付。
㈧ 歷屆金融危機的發生原因及背景,還有產生的影響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
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
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
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
,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金融危機可以
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
危機。
經濟危機
economic crisis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
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
主要表現 商品大量過剩,銷售停滯;生產大幅度下降,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倒閉,失業工人劇增
;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銀根緊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嚴重破壞,銀行紛紛宣布破產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採取了通貨膨脹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生產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現象(見停滯膨脹)。
特徵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但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表現出來的生產過剩,
不是生產的絕對過剩,而是一種相對的過剩,即相對於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現為
過剩的經濟危機。因此,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時,一方面資本家的貨物堆積如山,賣不出
去;另一方面,廣大勞動群眾卻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因購買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資
料。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最顯著地表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局限性。
二十世紀初經濟危機 在1899年,美國的工業產值遠遠超過了農業而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因此
,如 果這些鋼鐵巨人的股票一旦大幅下跌,就將引起全方位的震動。
美國1901年的5月,發生了交易所危機,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跌落,到了5月9日,一次暴跌開始
了。在一次交易中,北方太平洋股票就下跌了400點。這次下跌引起了
大規模的恐慌。到了1903年,美國才開始了全面的經濟危機。鐵礦石開采量下降了 22.5%,
生鐵產量下降了8.4%,鋼產量下降了7.3%,失業率高達10.1%。
一次大戰前的經濟危機
1907年3月,美國爆發了交易所危機;1907至1908年,美國破產的信貸機構超過了300個,共負
債3.56億美元,還有2.74萬家工商企業登記破產,共負債4.2億美 元。隨著恐慌的加深,儲
戶一窩蜂地擁到全市各家銀行提款。還有一些儲戶因為疲 憊不堪便僱人給他們排隊(後來成為
華爾街名人的高盛公司的悉尼·溫伯格,當時 排一天隊賺10美元)。1907年的危機中,美國工
業生產下降的百分比要高於在此以 前的任何一次危機,失業人數最多時估計為500-600萬,這
是以前各次危機中未曾 有過的。
危機波及世界許多國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傾銷商品。這樣一系列危機加劇了英
德、法德之間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危機中孕育。
一九二九年黑色星期四
繁榮與樂觀似乎是戛然而止,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價格突然從高峰暴跌,
正式拉開了大危機的序幕。
那些平時被認為可靠的大公司股票價格一路向下翻著跟斗,29日股票慘跌到一個新低,一天之
內被拋售1638萬股,損失比協約國所欠美國的戰債還大5倍。農業資 本家為維持高價,確保利
潤,除縮小耕地面積、實行減產外,還把大量農產品、畜 產品加以銷毀。美國將1000多英畝的
棉花毀在田間,將大量小麥當燃料燒,將所存 牛奶傾入密西西比河中。加拿大讓小麥爛在田裡
,阿根廷將豬肉壞在倉庫中,巴西 將咖啡投入爐中做燃料。這就是此後3年目睹之種種怪現狀
。這次大危機不僅在經濟 上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帶來了極慘重的政治後果---法西斯主義在興
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戰後第一次危機
1948年8月開始至1949年10月結束。這次危機是美國經過了戰後短暫的繁榮後的突然爆發。危機
期間,美國工業生產指數下降了10.1%,失業率達到7.9%,道· 瓊斯工業股票的平均價格
下降了13.3%。這次危機是由戰爭時形成的高速生產慣性同戰後重建時,國際國內市場暫時縮
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機導致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出台。
七十年代「石油危機」
1973年,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運用石油武器來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
運,削減石油產量。結果是石油價格暴漲,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到了1978年,伊朗發生政治
局勢的變換,造成了石油生產的不穩定,生產一度從每天600多萬桶降到了70萬桶。這樣,第二
次石油危機也出現了。
石油危機的出現,大大影響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機, 就馬上使日本
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蕭條,導致了外匯的大量外流。
八十年代債務危機
70年代,拉美國家的債務迅速膨脹,到了1981年,危機從墨西哥開始。其到期的公共債務本息
達到268.3億美元,墨西哥無力支付本息,要求國外銀行准許延期 支付,但是遭到拒絕。政府
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無限期關閉兌匯市場,暫停償付 外債等措施,從此爆發了債務危機。其
後,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國家也相繼告急。 龐大的債務是世界經濟的包袱,隨時可以威脅到
國際金融的穩定性,如果拉美國家 發生倒帳,作為債主的西方幾百家大銀行將不堪設想。
經過努力,債務危機已經不像原先那樣嚴重,但是還是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 隨時會危及全球
經濟。
一九八七年金融地震
1987年10月19日,美國的道·瓊斯工業股票下跌了508點,跌幅為22.6%。全國損失5000億美
元。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
10月20日,倫敦股票市場下跌249點,損失達11%,約為500億英鎊。香港股票停止交易。巴黎
股票市場下跌9.7%,東京股票市場下跌14.9%。
造成美國股票市場發生劇烈振盪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投機,導致了股票市場的不穩定,美國連年
出現的巨額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是引發這次股票暴跌的罪魁禍首。在1987年暴跌以前,美國連
續5次提高利率,投資股票的利潤相對較低,導致了相當一部分資金持有人的投資方向發生了變
化。
這次股市暴跌,對世界經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首先,使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 心大受損傷。其
次,股市暴跌引起了債券市場和黃金市場的價格上漲,同時使匯率下跌,對各個國家之間的經
濟關系造成了破壞。
一夕之間亞洲告急
1997年7月,泰國中央銀行在無奈之下,宣布放棄實施14年之久的泰銖與美元掛鉤的匯率體制,
改由市場浮動決定匯率。泰銖對美元的匯率隨即大幅下跌,而由泰銖貶值為序幕的金融風暴迅
速席捲東南亞各國,並觸發了韓國的金融危機。日本、香港等金融市場和全球股市激烈動盪,
中國經濟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從表面上看,亞洲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索是國際金融投機商的興風作浪。實際上,導致這場金
融危機的深層原因則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結構性失調;金融調控不力;經常項目赤字過高;過分
依賴外國游動資本等眾多原因。
亞洲金融危機持續兩年多,是戰後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金融危機。它使一些國家經濟一
度衰退,世界經濟增長放慢,1998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將只達1997年的將近一半。東
南亞金融危機造成的區域性通貨緊縮,以及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難以
解除。時至今日,雖然一些國家的經濟開始步出低谷。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復甦之路仍將是
曲折的。
㈨ 金融危機都在那幾年發生過
1974-75年:全球性金融危機。起源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石油危機導致歐洲美元市場暴漲。崩盤的主要部門是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商業地產。
1979-82年:全球性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石油美元滾滾流入第三世界國家。崩盤的主要國家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災難波及世界眾多國家。
1985-87年:美國金融危機。起源於強勢美元政策誘使投機資金流回美國,觸發美國房地產和股市瘋漲。崩盤的主要領域自然是房地產、股市和金融體系,以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為標志。
1990-92年:日本金融危機。起源於1985年《廣場協議》,美國強迫日元持續大幅度升值,導致日本經濟體系的驚天大泡沫。崩盤的主要領域是股市和房地產,股市跌幅超過70%,房地產跌幅超過50%,災難很快蔓延至銀行金融和整個經濟體系,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
1992-93年:歐洲匯率機制(ERM)危機。起源於浮動匯率動盪和美元相對歐洲各國貨幣以及英鎊的持續弱勢。國際投機熱錢(主要是對沖基金)肆意攻擊英鎊和歐洲貨幣,導致英鎊和里拉匯率崩潰,被迫推出歐洲匯率機制。
1994-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且迅速波及全球。起源於墨西哥盲目的金融市場自由化(依照「華盛頓共識」的指示辦事),大量熱錢流入墨西哥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造成投機資產價格泡沫。
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俄羅斯債務危機。起源於亞洲各國盲目金融市場自由化、放鬆資本帳戶管理、弱勢美元誘發投機熱錢大量流入亞洲和俄羅斯。1996年起,弱勢美元政策結束,投機熱錢迅速流出亞洲各國,資產價格泡沫破滅。
2000-02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導致信用市場急劇萎縮。起源於1996年開始的強勢美元周期,導致大量國際資金流回美國參與股市和其他資產投機。
2007年:美國次級債務危機和全球信用市場動盪。起源於2002年開始的弱勢美元周期,美聯儲持續降息誘發房地產市場毫無顧忌的信貸擴張
㈩ 2014年會發生金融危機嗎。根據有關情況感覺2014年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是多大
金融危機誰都說不準,只能說有潛在的可能。至少中國現在M2過高,而實際流通貨幣很少,說明錢一直在銀行等金融行業里轉,已經存在爆發危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