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0百萬如何理財
Ⅰ 有100萬如何理財投資
100萬理財投資可供選擇的有存款、炒股、炒黃金等。
一般人理財首選存款,還有是買保險,其次是炒股,買黃金,買基金,還有買國債等。但是想要得到高收益,就要進行合理規劃並且分散投資,這樣才能夠使100萬閑錢理財收益最大化。
1)存款。存款是一種比較保守的理財方式,是最穩定的理財,也是最基本的理財。雖然說存款的利率很低,但是存款也是必不可少的。 存款又分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2)炒股。炒股就是從事股票的買賣活動。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獲取利潤。股價的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好比水與船的關系。
3)炒黃金。黃金長久以來一直是一種投資工具,長期以來都集中所有資源全力投身環球金匯平台黃金、股指CFD交易行業中,黃金投資每個月高達三百億美金成交量。
4)購買國債。購買國債就是認購國家借的債,即國家債券。它是國家為籌措資金而向投資者出具的書面借款憑證,承諾在一定的時期內按約定的條件,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
5)基金。基金是一種比較方便的理財方式,不需要你時時刻刻盯著行情波動。100萬中可以分出一部分用於基金理財。
拓展資料:
從收益性、靈活性、安全性這三個方面考慮,投資者可以把100萬現金分為三等份分別投資於收益性較好、靈活性較好、穩定性較高的理財產品。 1)收益性:股票和黃金其收益性較高,但是其風險性較大,投資者可以考慮30萬現金投資於股票和黃金市場,來追求較高的收益。
2)靈活性:投資者可以把一部分資金投資一些靈活性較高的理財產品,既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又可以用來應對日常的生活支出,或者作為急用錢,比如,把100萬中的30萬存入銀行,或者放入支付寶的余額寶中。
3)穩定性:投資者把剩餘的30萬投資一些收益比較穩定、安全性較高的理財產品,比如,投資銀行的大額存款,或者國債,這類產品其收益性較穩定,但是存在一定的封閉期限,其靈活性相對來說要低一些。
Ⅱ 手裡有一百萬怎麼理財
首先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且比較可觀,在理財前需做好規劃,如:
1,10W未來教育儲備金
2,10W家庭醫療儲備金
3,30W家庭風險儲備金
4,10W日常開支及交際儲備金
5,10W家庭旅遊儲備金
在不考慮房車的情況下,沒有月供前提下這么去分配,即便有月供,也可以壓縮下,意思就是家庭中的最多隻能30%用於理財,不能多,這是家庭中都能承受的比例,多了,超了,肯定會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和生活品質 !
30%用於理財,那麼選擇品種也是很關鍵的,現在實業難,很多人也都在理財,俗話說的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理財知識,如果只是一味的存錢那麼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手裡的錢貶值!
其實現如今多數人的理財觀念都改變了,現在由於國際大環境的開放和知識的拓展,黃金和外匯深受大眾喜歡,其實說白了,喜歡的原因主要是下面的8大理由:
1,沒有漲跌限制
2,可以做漲,也可以做跌,雙向的交易
3,即買即賣,T+0交易模式,
4,資金安全有保障,出入金1小時內搞定
5,止損操作,能以小博大,1;100倍杠桿交易
6,24小時不停盤,雙休休盤,方便各個時間交易
7,專業人士指導,傻瓜交易模式
8,開戶便捷,線上完成
其實不貪心,黃金還是外匯每天都可以有穩定的收益增長,比如說,有專業的老師帶盤,一天大概指導交易3-5單左右,那麼一天就做幾單就可以了,自己切莫手癢,不要天晴了,雨停了,你自己覺得自己也行了,嚴格按照指導操作,無慮!
因為是杠桿交易,而且是兌換成美元進行交易,所以不要小看每天幾百美元的收入,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
相關內容分享:
手上有十萬,做什麼投資好?
怎麼炒黃金和外匯?
靠100倍杠桿進行黃金投資來賺錢暴富的可能性有多大?
入手原油投資要多少資金?
我該如何去投資黃金外匯?
K線下降三角形態『實戰應用』
Ⅲ 如果有一百萬,應該怎麼合理理財
如果手上有100萬資金需要理財,有很多選擇。
私募基金如果手中的可理財資金達到100萬,家庭的日常支持可以通過收入或者其他資金有充裕的補足,可以選擇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也並不是每個投資者可以投資的,首先要合格的私募產品的投資者才行,滿足的條件要金融資產300萬或者近三年的年收入50萬,合格投資者需要具備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
風險承擔能力是指具有一定的資金量的人群,可以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和需要能夠承擔所買私募的投資風險的承擔能力。一般都會有風險問卷需要填寫,如果達到了風險標准就可以購買私募基金。
但是一定要記住2個原則,一個就是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要好,在熊市的時候的基金凈值回撤要小,因為你不敢保證你目前投資這些股票類的基金一定能賺錢,但是熊市回撤少的基金經理的水平就體現在熊市的時候虧錢少,牛市的時候賺錢多。
剩下的20萬資金可以選擇買指數基金,目前上陣指數和深成指數屬於較低的點位,買入指數基金在未來一段時間來說,賺錢的可能性非常大,虧錢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的方案即使在出現了股票基金短期被套的情況基本上對於整個資金來說也偏安全。這樣一來你整個100萬的閑散資金就有了合理的規劃,可進可退,整個一年下來收益比存銀行定期要高,也比單純買理財產品要高,而且兼顧了日常資金流動性的需求。
Ⅳ 手中有100萬現金,應該如何理財
手中有一百萬的現金,這個時候就有多種理財方式可以給我們選擇。第一種理財方式,是購買私募基金。從現在來看的話,私募基金它的這種安全風險都是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高的,並且像私募基金一些厲害的公司,他每年的年化收益率是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這個年化收益率是非常可觀的。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私募基金的購買門檻就是一百萬元,這個時候正好也觸碰到這個門檻,也可以去購買一些私募基金。
Ⅳ 手上有一百萬,買什麼理財好
現在有存款100萬,買些什麼理財產品好呢?這個和你的風險偏好有關。所謂風險偏好,就是對本金損失的忍受程度。
Ⅵ 如果你有一百萬存款,打算怎麼投資理財
有一百萬存款,你可以理財的渠道很多,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考慮作出以下安排:
1、50萬在一些農商行存大額存單。
50萬在很多銀行都可以選擇大額存單,目前大額存單的利率是相對比較高的,正常情況下,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年利率在4%左右。
而一但10萬塊錢基金漲幅比較大,比如30%,那10萬塊錢一年的收益就是3萬塊錢。那存款加理財產品加基金的一年總的收益就是79000元,相當一年的回報率是7.9%,這個綜合收益在扣除通貨膨脹之後實際的收益仍然是比較可觀的。
Ⅶ 有了100萬元,該怎麼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有太多種方式了。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存銀行。活期就不要考慮了,利息太低。定期存款利率現在也不高。而且現在有個超過五十萬不能保證的說法。
現在最火的就是投資基金理財了。基金也有好多種,貨幣型就是余額寶之類的。債券型年利率也就百分之二點多或者百分之三點多。
混合型有可能變虧損,也有可能一年百分之十幾
股票型好的一年百分之七八十,差的一年虧損百分之二三十。
指數型就是股票型的一種,屬於被動跟蹤指數,收益與股票型差不多。
再就是股票投資了。到證券公司開戶,關聯一個銀行卡。手機下載一個APP,就可以買賣股票了。
買到好股票一天可以收益百分之二十,買到爛股票幾天虧損百分之七八十。
所以,怎麼投資理財還要看你的資金多長時間不急著用。
如果一兩年以上都不用,就買混合型指數型與股票型基金,分成十份,每份十萬元投資基金,基金虧損百分之十左右投入一份,掙到百分之十贖回一份。或者乾脆設置成每天定投一千元或者兩千元。一年到兩年連續定投,估計收益就可觀了。
也可以買一隻變動比較小股票,也按照每天一萬元購買,連續購買半年。
月不明
Ⅷ 一百萬怎麼理財既安全又收益最高
現在最安全的就是銀行存款和國債,其它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你承受不了本金損失的風險,想要本金安全,那麼就只能選擇存款和國債。
國有大銀行的存款利率較低,但有些銀行有大額存單,你的一百萬可以存大額存單,利率比普通存款高一點兒。
地方商業銀行和小型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比國有大銀行的存款利率要高,你的一百萬也可以選擇這些銀行的存款,可以選擇二個銀行,每個銀行存款50萬元。我國存款保險條例規定本息50萬元以內可以100%的兌付。
Ⅸ 如果你手裡有一百萬,你要怎麼理財
如果你膽夠肥,遇到了經濟活躍的牛市行情,我很想建議你投資於股市或樓市,說不一定一年也會有50%的利潤。但是,就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明顯,貿易摩擦等諸多因素影響下,投資還是以穩健為主,100萬資金還是經不起折騰的。當然,也不能為了單純求穩而主動放棄更多的收益。
三,可以投資20萬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再說一次,具有100萬銀行存款的人,至少具備一定風險抵抗能力,如果本人仍然屬於不願承受任何風險的保守型投資者,那問這個問題就根本沒有必要了,全部存銀行定期存款得了,低風險低收益,但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理財行為,最終會被通脹率吞噬殆盡。
R 2級和以下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受制於監管要求不得宣傳保本保息,但並非就一定有風險,從銀行歷史業績看,本金基本安全,收益率一般能夠達到預期。客觀的說,銀行中低風險理財產品風險肯定高於存款,但又遠遠低於P 2P 、私募、股票和信託等高風險產品。
目前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5%區間,還是高於大部分存款利率。當然,投資更多的是取決於本人投資偏好和抗風險能力大小,需要因人而異。但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有人說,理財並不能發家致富,但卻能最大限度降低通脹帶來的財富縮水,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Ⅹ 100萬元怎樣理財最好
(招商銀行)目前,個人投資理財方式較多:定期、國債、受託理財、基金、黃金、信託、保險等做組合投資,不同產品的投資起點不一,對應的風險級別也不相同。建議您可以到我行網點咨詢理財經理的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