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金融形態
㈠ 金融的形式有哪些
1、按金融交易期限的不同,金融市場可分為貨幣市場(moneymarket)和資本市場(Capitalmarket)(1)貨幣市場又稱短期資金市場,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內的貨幣資金融通市場。主要包括同業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國庫券市場、回購協議市場、大額可轉換定期存單市場等。貨幣市場的參加者,主要是短期資金供需者)同業拆借市場又叫同業拆放市場(拆借市場offermarket)——指銀行之間或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資金借貸的市場,它主要表現為銀行之間買賣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帳戶上的余額,用以調劑准備金頭寸的余額。——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准備金制度的確立。同業拆借方式的分類,主要有兩種:頭寸拆借和同業借貸頭寸拆借主要用於彌補、調劑資金頭寸,或其他臨時性資金需求。同業借貸,一般出自臨時性或季節性的資金需求而相互進行的資金融通調劑。間接拆借和直接交易同業拆借市場對資金供求狀況十分敏感,利率變動頻繁,直接反映了准備金的供求狀況,間接反映了銀行信貸、市場銀根和整個經濟的狀況,因而它被中央銀行視為反映貨幣市場情形的「晴雨表」。2)貼現市場——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貼現的實質:一種短期資金的融通票據貼現市場是由票據以貼現方式轉讓或交易而形成的市場。主要作用:融通資金,滿足企業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短期融資的要求;調節信用和控制貨幣資金的一個重要手段。3)國庫券市場國庫券(TreasuryBills-TB):由政府發行並提供信用擔保
㈡ 金融是什麼意思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金融的特徵: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經濟學上的信用,是一種商品交易的形式,對應於現貨交易(即時清結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最能體現信用的原則與特性。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信用已與貨幣流通融為一體。
(2)信用交易的應有特點
a. 一方以對方償還為條件,向對方先行移轉商品(包括貨幣)的所有權,或者部分權能;
b. 一方對商品所有權或其權能的先行移轉與另一方的相對償還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信用交易的發生是基於給予對方信任。
2. 金融原則上必須以貨幣為對象。
3. 金融交易可以發生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貨幣銀行學(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㈢ 金融市場的形態
金融市場的形態有兩種:一種是有形市場,即交易者集中在有固定地點和交易設施的場所內進行交易的市場,在證券交易電子化之前的證券交易所就是典型的有形市場,但世界上所有的證券交易所都採用了數字化交易系統,因此有形市場漸漸被無形市場所替代;另一種是無形市場,即交易者分散在不同地點(機構)或採用電訊手段進行交易的市場,如場外交易市場、全球外匯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都屬於無形市場。
㈣ 什麼叫金融
金融資產是實物資產的對稱,是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企業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型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持有到期投資。個人的金融資產包括:個人存款、股票、債券、基金、證券集合理財、銀行理財產品、第三方存款保證金、保險、黃金、信託等。
㈤ 什麼是金融
金融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的等效流通。[1](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在金本位時代,黃金是世人公認的最好價值代表。金,指的是金子,融,最早指固體融化變成液體,也有融通的意思,所以,金融就是將黃金融化分開交易流通,即價值的流通。如今黃金已很大程度上被更易流通的紙幣、電子貨幣等所取代,但是黃金作為價值的流通並沒有變。離開了價值流通,金融就成為「一潭死水」,價值就無法轉換。價值無法轉換,經濟就無法運轉。同許多其它學科一樣,金融學的本質是研究探索金融的客觀規律,然而由於人類進入金融社會的時間還非常短,因此人類仍處在金融洪荒時代,距發現金融規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因如此,金融危機頻發。 望採納
㈥ 紅色金融是什麼意思指的是什麼
紅色金融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為奪取革命勝利和鞏固紅色政權而創建和領導的一種特殊金融形態,是作為人類社會普遍性經濟形式的金融與作為階級斗爭特殊性形式的無產階級革命相結合的產物。
紅色金融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以後,針對當時社會矛盾,提出金融政策主張、建立金融組織、開展金融業務、培養金融人才、鞏固根據地建設等經濟活動。
拓展資料:
1.紅色金融中的「紅色」涵義
認知和理解紅色金融,關鍵是理解和明確「紅色」的涵義。顯然,紅色金融中的「紅色」不是一個日常用語,而是一個用顏色表示的政治詞彙,用於修飾中心詞「金融」,以示它所代表的金融與「非紅色金融」的區別。從政治學上分析,紅色金融中的紅色應該有三種含義。
一是指這種金融是由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革命性特徵,其首要職能不是營利,也不是為私人利益服務,而是為無產階級革命戰爭和紅色政權建設服務, 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解放服務,它是革命的金融、無產階級的金融。二是指與國民黨統治區域的「白色金融」和抗日戰爭時期日偽統治區域的「黃色金融」等各種「非紅色金融」相對應。「白色金融」和「黃色金融」以及其他「非紅色金融」是紅色金融的對立面,也是其革命對象。 當對立面消失即其革命性消失, 紅色金融這一特殊的金融形態就轉化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公有制計劃性金融。三是指它存在於特定時期,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是特定歷史時期和特殊環境下的金融。之所以用「紅色」修飾這一金融,一方面是因為傳統上用於表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軍隊、政權的顏色是紅色,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一金融處於革命戰爭特殊環境中。因此,紅色可以恰當地代表這一金融的政黨屬性、階級屬性、時代屬性和鮮明革命特徵。顯然,紅色是一個屬性概念,而非地域概念。也就是說,紅色金融並非僅指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紅色政權內建立的金融機構及其開展的金融活動,也包括中國共產黨在敵占區所領導和開展的金融活動,如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招遠金礦的斗爭。
2.紅色金融中的「金融」涵義
紅色金融中的「金融」,並無有別於一般經濟學意義上的特殊含義,就是指金融機構及其開展的金融服務活動,包括貨幣的發行、貨款的發放回收、儲蓄、取款、匯兌和資本經營等活動。作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文明成果,金融具有普遍性,其本身沒有什麼顏色之分,只是因為其經營主體、階級屬性和從業目的的差異,金融才具有階級性及其用以表示其階級性的顏色之分, 呈現不同的特殊形式。金融之所以需要用不同的顏色加以修飾,就是人們為了更加方便地區分革命戰爭年代和政治割據環境中具有不同政黨屬性和階級屬性、分屬不同黨派和集團的金融類型,以增加金融的政治辨識度。
㈦ 互聯網金融可能的業務形態有哪些
互聯網金融包括三種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網路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
當前商業銀行普遍推廣的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也屬於此類范疇。互聯網金融就是六大模式:網貸、眾籌、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虛擬貨幣(比特幣)、寶寶軍團(類余額寶產品)。主要是這六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