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400億理財是什麼產品
❶ 如何看待恆大最近推出的最高11.8%收益的恆大財富理財產品
收益太高,很有可能會被割韭菜,還是需要小心為上。
理財注意事項:
一、不要相信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對很多人來說很有誘惑力,因為一夜暴富就意味著自己在短時間內即可擁有相當可觀的財富量,甚至是不用通過自己的努力即可獲得,比如彩票中獎。
但大家也都知道,彩票中獎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如果有人和你說買某隻股票、進行某個投資就能獲得幾十倍的甚至幾百倍的收益,那其實和一夜暴富沒什麼區別。如果相信,最終的結局無疑是賠錢。
二、要有自己的判斷
市場上炒股的人那麼多,但真正會炒的又有幾個?買基金的人那麼多,但真正會挑基金的又有幾個?現在p2p整個行業都處於整改當中於是就有人說這個不能投,但你其實都不是很了解這行。
正是因為有些投資者不懂行情,所以特別喜歡跟風。只要有所謂的專家說某個平台好,就跟風去投這個平台,只要大家說某個理財產品好也就跟風去買理財產品,往往只是跟風卻沒有自己的判斷的,常常會落的白忙活一場。
三、不做情緒的奴隸
情緒可以控制投資者的行為。比如投資者盈利時,就容易產生膨脹感,認為自己很有投資天賦,以至於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和忠告,最後敗在了自己的一意孤行上;而當投資虧損時,又容易產生急於翻本的情緒,沖動之下投入大量資金,結果虧損更嚴重。
無論哪種情緒,結局都不理想。只有時刻保持冷靜,不被情緒控制,才能做出理智的判斷和決定,獲得利潤。
❷ 恆大財富經理提前兌付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覺得這樣的方式並不合理,因為恆大集團的很多投資人都沒有兌付,財富經理沒有資格搞特權。
這個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在恆大遭遇債務危機之後,很多投資人之前在恆大投資了理財產品,投資人們也在迫切等待恆大集團的兌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恆大不優先兌付投資人們的金額,反而先去對付財富經理的金額,這是一種非常不公平的特權行為,這也導致很多投資人對恆大集團非常失望。
一、恆大的理財經理提前兌付。
我在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特別氣憤,因為恆大集團的投資人有很多,雖然大家的錢不多,但大家都在等待恆大集團給大家一個說法。在這種情況下,恆大集團的理財經理竟然會提前兌付,這是一種非常不公平的行為,很多人甚至理解為恆大集團的理財經理想要跑路。
❸ 有知道恆大理財的事情嗎
恆大理財如下:
原本9月20號是恆大的季度還息日,前腳恆大通知兩家銀行不還利息了,讓人感慨,這年頭欠債的「脾氣更硬」,後腳被爆恆大遭遇產品兌付風波,也就是說之前買過恆大理財產品的人,別說收益,可能連本金都拿不回來了。
內部員工更是爆料,之所以會買恆大的理財產品,是因為之前公司給各部門的每個員工都下達了「指標」,但是沒等來收益,卻等來了高管提前套現離場,而普通員工以及不知內幕的普通購買投資者,雖然許家印在董事會上表示,會確保所有到期產品盡快兌付,但是到底能不能、什麼時候能,都要花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果說一個月之前,恆大的情況尚且能夠讓大眾保持基本的信心之外,那麼最近這幾次的事件爆發,負債越滾越大,從恆大股票來看,恆大汽車下跌超過了12%,中國恆大下跌超過10%,恐怕資本市場對恆大的自信心還剩多少,恐怕只有數字不會騙人。
簡介:
恆大集團是集地產、金融、健康、旅遊及體育為一體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總資產達萬億,年銷售規模超4000億,員工8萬多人,解決就業130多萬人,在全國180多個城市擁有地產項目500多個,已成為全球第一房企。
❹ 恆大財富總經理承認自己提前兌付,未兌產品總額達 400 億,這意味著什麼
9月13日,恆大集團的最新兌付方案公布之後,有投資者不買賬,要求實行「杜亮方案」,所謂杜亮方案,是指恆大財富總經理杜亮,於2021年5月31日提前兌付了自己在恆大財富購買的理財產品。
網上曝出杜亮與杜亮父親杜永平,總計四筆合計1000多萬元的投資,已經全部提前兌付的交易憑證。
在9月12日晚間,杜亮面對眾多投資者的質疑時,承認自己已經提前兌付,原因是「家裡有急事」。不過對於兌付金額,杜亮並未提及。
對此,有投資者懷疑恆大財富高管明知理財產品即將有兌付危機,從而提前早兌付。
同時,在當天與投資者的溝通中,因為投資者紛紛要求提前兌付,杜亮表示恆大集團一下子拿不出400億的現金來進行兌付所有的理財產品。
恆大金服從2016年上線以來,已經累計兌付了1100億,從未有過逾期。現在恆大世界500強排名第138名,2019年銷售額達6000億,目前全國有14萬員工需要恆大來養家糊口,恆大有地產、有新能源、有旅遊、有健康、只要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進行,恆大就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所以恆大理財信得過。
❺ 恆大發布理財產品兌付方案,對此你了解多少建議投資嗎
恆大發布理財產品兌付方案,我比較了解這個方案,但我不建議投資。
1.恆大資金已經出現了問題,理財產品兌付方案能夠讓人接受,但是萬一沒有資金兌現怎麼辦?
2.當企業現金流遇到問題,這樣的企業就應該規避,現在給的理財兌付方案,完全有可能是緩兵之計;
3.看到風險,我們要遠離,沒有必要去參與,資金安全才是投資者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誰也沒有想到,曾經的房地產王者,現在處於這么尷尬的局面,恆大因為資金斷裂問題,現在已經遇到了很多麻煩,雖然部分已經解決,但我們還是要意識到恆大可能已經不是之前的恆大,投資要做的一定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恆大發布理財產品兌付方案,我比較了解這個方案,但我不建議投資,因為接下來能否有資金兌現這種方案,現在還是未知數,面對風險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躲避而不是參與。
三、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風險
投資中最重要的就是資金安全,投資永遠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我們已經看到恆大出現了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遠離它,不要試圖去抄底,這才是控制風險,恆大的項目暫時不要參與,因為我們根本看不清楚他的未來發展趨勢,這就是最大的隱患。
❻ 恆大出的高端理財怎麼樣
恆大金融服務是一家互聯網金融平台,是恆大集團的全子公司。所有不擔保產品的互聯網金融平台都免責。但每個金融產品通常都有一個擔保人。恆大集團上下游企業為恆大金融服務提供金融產品,由恆大集團擔保。恆大金融服務遵循相關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監管要求,嚴格遵守平台的中立地位,不觸及用戶資金,只提供信息中介服務。
恆大金融服務的項目受託人方晨雨投資也是恆大互聯網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被視為恆大金融服務的公司。從辰宇投資、恆大金融服務,到恆大地產,從中介平台到擔保公司,他們都是恆大系。該平台的注冊資本高達10億元人民幣,所以說它是帶著金鑰匙誕生的也不為過。恆大金融服務採取銀行卡直接投資的形式,付款也直接退回銀行卡。目前項目的全招標時間比較快,特別是對於新手投標,所以要更加註重平台的動態性。
❼ 恆大集團理財可靠嗎
恆大集團資金方面比較緊張,所以關於理財方面可能不太可靠。
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一系列的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理財。財務管理是指為了保持和增加財務的價值而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的管理。財務管理分為企業財務管理、機構財務管理、個人財務管理和家庭財務管理等。國內能為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主要包括銀行、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每個機構的財務風險水平是不同的,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合理的配置。
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大地產)於1997年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成立。是中國恆大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是恆大集團房地產業務的主體。恆大集團是集房地產、金融、健康、旅遊、體育為一體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之一,總資產萬億,年銷售額超過4000億,員工超過8萬人,就業崗位超過130萬個。恆大地產在全國180多個城市擁有500多個房地產項目,成為全球第一家房地產企業。2017年8月1日,恆大集團總部、恆大地產集團、恆大金融集團總部正式落戶深圳辦公,恆大旅遊集團、恆大健康集團總部繼續留在廣州辦公。廣州、深圳「雙總部」戰略正式實施,兩地員工均超過3000人。2019年7月發布《財富》全球500強榜單,排名第138位。2019年8月22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恆大位列第五。「一帶一路」百強中國企業排名第32位。2019年12月,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入選「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百強模範品牌。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100強排名第28位。2020年1月4日,獲《財經》2020年度常青樹獎「可持續發展效益獎」。2021年6月11日,恆大集團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
❽ 恆大保險理財產品可靠嗎
恆大保險是靠譜的,中國境內,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必須接受銀保監會的統一監管,保險行業有一套獨立且嚴格的監管制度,以及風險兜底制度,因此保險產品更多的是看是否適合自身情況。
恆大人壽作為恆大集團旗下保險公司,其總資產已超過1000億元。2015年11月22日,恆大集團正式宣布進軍保險產業,將其以39.39億元競得50%股權的中新大東方人壽保險公司更名為恆大人壽恆大人壽保險公司。恆大人壽成立於2015年11月,注冊資金是10億,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是142.65%,對比上季度都有所增長。
理財保險是一種新型保險產品,兼具有保險保障和投資兩種功能。
簡單來說就是投保人通過購買保險進行理財,對資金進行安排和規劃,規避因為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導致的經濟困難風險,同時還能獲得資金增值。
說到理財不免要說到收益,一般來說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相比於基金、股票以及銀行儲蓄來說是比較低的。因為理財險的收益都是白紙黑字寫在保險合同中,並不像其他理財產品一樣,需要根據市場行情來確定具體收益。有高收益就會有高風險,而基金、股票這類的理財方式風險是隨時存在的,理財險會面臨的風險很低,可以說是一種較為穩定的理財方式。
購買理財保險需要確認是否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 購買理財保險的這筆錢是否為閑置資金
理財保險產品通常都是長期或終身型的,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領取到紅利,屬於強制儲蓄產品。
資金投入時間越長,獲得的收益才越大所以,首先要確保拿來購買理財保險的資金,是閑置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所用不到的。
2. 具有充足的流動備用金
在購買理財類保險時,必須先擁有一筆充足的流動備用金,這個定義與閑置資金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把家庭流動資產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閑置的資金,一類為流動備用金。
流動備用金則指的是在購買理財保險後,需要留一筆充裕的資金用於未來家庭資產配置的調整;
比如供子女日後的教學費用、醫療看病費用以及預防突發情況來應對的一筆備用金,突發情況指失業導致經濟損失或者意外傷害導致的治療費用等。即使遇到突發情況,也可以保證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3. 必須有持續穩定的收入
理財保險產品一般都需要一年投入上萬元或者幾萬元,一些面向高資產凈值用戶的產品甚至年繳需 10 萬元或以上。
這筆資金投入進去必須要一段長期的時間才能回本收益,需要我們每年按照約定的期限給付保費。
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證有穩定的收入,能支撐我們每年所繳納的保費,從而保證該理財保險持續生效。
4. 保障體系是否已經搭建好
家庭的保障體系是我們購買各種理財產品的基礎。理財類保險產品的保障不足,分紅也沒其他渠道高,而且需要長期儲蓄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