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金融業有哪些
⑴ 不歸國資委管理的19家大型國有企業(金融,鐵路等)名單有哪些
國家郵政局管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包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文化部管理: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中國動漫集團、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中國數字文化集團、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中國銀行業監管會管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
中國保險監管會管理: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教育部管理: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管理:中廣傳播集團
拓展資料
非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
隸屬於國資委目前共有128家中央企業,隨著重組進程加速,這個數目還會變。
國企分兩種,央企和地方國企。中央企業全稱為「中央管理企業」。由地方委、國資委任命的,就是地方國企。 一般認為,央企主要特徵有三: 經過多年持續重組整合,目前央企有128戶。 根據產權屬性和管控主體,可以將央企大體分為三類:實業類中央企業,金融類中央企業,其他部門管理的中央企業。
一、實業類央企 主要是96家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也就是一般意義上大家所指的央企。
二、金融類中央企業 主要為由財政部(或委託匯金公司)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金融、保險、證券類企業,計27戶。
三、其他部委管理的中央企業 主要為5戶由財政部代表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國企和央企的區別:
央企都是國企,而國企未必是央企。國企是全國所有制企業的簡稱,包括央企在內。央企是中央直屬企業的簡稱,全國目前央企一共157家,都是各行業的領軍企業,例如中石化、中石油、中航等。 一、央企與國企上屬單位不同,為國資委直接管理,部分央企負責人是有中組部任命;一般國企有隸屬於地方政府管轄的,有歸口於中央其他部委的。簡單說,地位不同,有如部長與市長之差別。 二、央企多為規模超大的企業,看中國500強,上榜的國有企業,85%以上為央企,規模大,領導權利自然也大,員工福利應該也好。 三、央企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四、央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都會明確主業,基本會成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大有可為壟斷企業。
⑵ 哪些銀行是國有銀行
國企銀行一共有10家,分為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三種,分別是: 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2、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3、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也是世界500強之一,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商業銀行,在財富世界500強銀行榜單中,中國工商銀行已經連續多年位居第一名。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工商銀行位居第26位,可見其雄厚的實力。工商銀行的賺錢能力相當出色,2018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398億元,凈利潤2396億元,一年的凈利潤可以達到3000多億元,這樣的成績在中國的金融行業僅此一家。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歷史悠久,是中國唯一持續經營超過百年的銀行,也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中國銀行的業務除了中國內地,還在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眾多的業務。中國銀行在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行榜中位列第4名,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銀行排名第46位。中國銀行主營公司金融、個人金融、存貸款、金融機構等業務,其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公司金融業務。中國銀行的下屬機構中比較著名的有:中銀國際、中銀投資、中銀基金、中銀保險、中銀航空租賃、中銀消費金融、中銀金融商務、中銀香港等。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成立於1951年,屬於中國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2010年中國農業銀行在上交所和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總市值位列全球上市銀行第5名。2018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中國農業銀行位居第4名,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農業銀行位列第40位。中國農業銀行主營:農業信貸、結算、投資銀行、金融租賃、保險等業務,2018年農業銀行年營業額1223億美元,總員工數近50萬人。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屬於中國四大銀行之一,主要經營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銀行業務、資金業務、信貸資金貸款業務、外匯業務等。2018年中國建設銀行年營業額1385億美元,員工37萬多人,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位列第31名,在2018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中位列第2名。建設銀行旗下擁有信託、基金、租賃、投行、人壽、財險、期貨等領域的子公司,總體實力位居中國工商銀行之後。
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成立於1908年,看這個時間就屬於歷史比較悠久的大銀行,總部位於上海。交通銀行業務涉及:商業銀行、基金管理、保險、信託、證券等領域。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交通銀行位列第171位,在2017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中位列第11位。總體實力雖不及前面四家銀行,但在所有商業銀行中還是很有實力的。為什麼交通銀行給人的感覺不像是一個國有銀行呢?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交行就不是國企,其實交行也是夠冤枉的。
⑶ 中國四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哪四個
中國四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於1999年4月成立,其他三家於1999年10月分別成立。分別收購、管理和處置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的部分不良資產。自2007年,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商業化運做,不再局限於只對應收購上述幾家銀行的不良資產。
我國組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目的:
1、改善4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提高其國內外資信。
2、深化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對不良貸款剝離後的銀行實行嚴格的考核,不允許不良貸款率繼續增加,從而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辦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商業銀行。
3、運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專業化優勢,通過建立資產回收責任制和專業化經營,實現不良貸款價值回收最大化。
4、通過金融資產管理,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債權轉股權,支持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⑷ 金融行業的央企都有哪些啊
有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是中央金融企業,成立於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銀行。2008年12月改制為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國務院明確國開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
國開行主要通過開展中長期信貸與投資等金融業務,為國民經濟重大中長期發展戰略服務。截至2015年末,資產規模12.3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連續43個季度低於1%,保持一流的市場業績。穆迪、標准普爾等專業評級機構,連續多年對國開行評級與中國主權評級保持一致。
國開行改革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展望未來,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背景下,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歷史任務,開發性金融仍將長期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開行將堅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進一步完善開發性金融運作模式,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建設國際一流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⑸ 金融企業具體有哪些
1、銀行;
2、證券公司(投資銀行);
3、保險公司;
4、信託公司;
5、抵押貸款公司。
PS:只要是參與金融市場交易,且主要業務是以金融產品為主的公司均可認為是金融類企業。
⑹ 國有金融企業指哪些企業
有:四大國有銀行、交通銀行(財政部都是大股東,董事長都由國家直接任命)、匯金公司、信達長城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先介紹下基本概念:
金融,是指貨幣資金的融通,可分為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此兩種資金融通方式的區別在於有否金融機構介入,沒有則為直接金融,有則為間接金融。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的中介組織。我國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功能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類,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在線。
第三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財務公司等。
第四類,在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以上各種金融機構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金融機構體系。
1、中國人民銀行 2、政策性銀行
3、商業銀行 4、保險公司
5、信託投資公司 6、證券機構
7、財務公司 8、信用合作組織
9、其他金融機構
中國郵政儲金匯業局:以個人為服務對象,以經辦儲蓄和個人匯兌等負債、結算業務為主。
金融租賃公司:根據企業的要求,籌措資金,提供以「融物」代替「融資」的設備租賃;租期內承租人只有使用權。
典當行:以實物佔有權轉移的形式為非國有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臨時性質押貸款。
另外,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授權投資主體對金融企業各種形式的出資所形成的權益。
以上金融機構所包含的企業都屬於國有金融企業
⑺ 國企銀行有哪幾家
國企銀行一共有10家,分為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三種,分別是:
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2、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
3、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拓展資料
國有銀行(Nation-Owned Banks),即國家擁有的銀行,是指由國家(財政部、中央匯金公司) 直接管控的大型銀行。
發展歷程
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
1949年以後,在沒收官僚資本銀行的基礎上,結合組織各革命根據地的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下,將原來的官僚資本銀行改組為新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農業合作銀行。以後,又新建和改組了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
1953到1955年,經過清產核資、調整業務和實行儲蓄專業化、公私合營銀行的機構和業務並入中國人民銀行,從而建立了新的集中統一的金融體制。
1983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中國人民銀行成為國家統一管理金融的機構,其他專業銀行成為經濟實體。
1981年12月,為向國外籌集建設資金辦理投資信貸,我國成立了中國投資銀行(China Investment Bank),中國投資銀行總行設在北京,是獨立的企業法人,是我國的國家專業銀行,按照國家對國營企業的要求,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金融改革
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及其他文件,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將工農中建由專業銀行轉變成國有商業銀行,為此,從四大行中剝離了政策性業務,組建了國家開發銀行(1994)、中國進出口銀行(1994)、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4)三家專門執行政策性業務的專業銀行,即政策性銀行。
為解決國有獨資銀行長期積累的不良資產的問題,國務院於1999年先後成立了四家直屬國務院的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1999.10.19)、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1999.10.18)、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1999.10)、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1999.10),專門對應負責解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不良資產的問題,為四大銀行發展成為大型商業銀行奠定了基礎。
2002年2月,中央在京召開第二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銀行辦成現代金融企業,推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綜合改革是整個金融改革的重點」;「無論是充分發揮銀行的重要作用,還是從根本上防範金融風險,都必須下大決心推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可改組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條件成熟的可以上市」。
此後,降低不良資產、實行審慎原則的會計制度,到實行股份制,再到上市這「三步走」的改革步驟已成共識,隨後的銀行業改革基本遵照這一思路。
⑻ 四大銀行有什麼,是國企還是央企
中國四大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工,農,中,建),亦稱中央四大行,其代表著中國最雄厚的金融資本力量。中國四大銀行都是國企。
1.中國四大銀行,是指由國家(財政部、中央匯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四個大型國有銀行。
2.例如: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簡稱ICBC,工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55號, 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也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
拓展資料:
中國銀行
1.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簡稱BOC,中行)於1912年2月5日,經孫中山先生批准,正式成立。 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中國銀行是香港、澳門地區的發鈔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和航空租賃,旗下有中銀國際、中銀投資、中銀基金、中銀保險、中銀香港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2.中國銀行是國內唯一持續經營超過百年的銀行,也是國內全球化、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銀行,機構遍及中國內地及51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經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等多項業務。2013年7月,英國《銀行家》(The Banker)雜志公布了2013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名,位居第9位,與2012年排名一致。此外,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名結果,中國銀行以885.16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10位,較2011年排名上升1位,位居銀行業第2位。2014年11月12日, 中國銀行和德國第二大銀行德國商業銀行簽署協議,以後可以直接從法蘭克福為客戶提供人民幣支付。
3.2016年7月20日,《財富》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銀行名列第35位。8月,中國銀行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8位。2017年2月,Brand Finance發布2017年度全球500強品牌榜單,中國銀行排名第29位。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中國銀行排名第94位。
⑼ 國企銀行有哪些
國企銀行一共有10家,分為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三種,分別是: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2、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3、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職責: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職責: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⑽ 我國二十三家金融央企分別是
目前中國的中央金融企業為24家。
1、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太平保險集團公司、再保險(集團)公司
2、人民保險集團股份公司、銀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信集團公司、光大(集團)總公司、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央金融企業是指在國務院領導下由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獨立履行職責,並監管的國有金融機構等獨立法人單位。
(10)國企金融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1、國家開發銀行
(1)成立於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銀行。 2008年12月改制為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國務院明確國開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
(2)國開行注冊資本4212.48億元,股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梧桐樹投資平台有限公司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股比例分別為36.54%、34.68%、27.19%、1.59%。
(3)國開行主要通過開展中長期信貸與投資等金融業務,為國民經濟重大中長期發展戰略服務。截至2015年末,資產規模12.3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連續43個季度低於1%,保持一流的市場業績。穆迪、標准普爾等專業評級機構,連續多年對國開行評級與中國主權評級保持一致。
(4)國開行是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中長期信貸銀行和債券銀行。2015年,在美國《財富》雜志世界企業500強中排名第87位。
(5)國開行在中國內地設有37家一級分行和3家二級分行,境外設有香港分行和開羅、莫斯科、里約熱內盧、加拉加斯、倫敦、萬象等6家代表處。全行員工近9000人。旗下擁有國開金融、國開證券、國銀租賃和中非基金等子公司。
2、中國進出口銀行
(1)成立於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府全資擁有的國家政策性銀行,其國際信用評級與國家主權評級一致。目前在國內設有9家營業性分支機構和5個代表處,在境外設有東南非代表處和巴黎代表處;與 140 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2)中國進出口銀行是我國外經貿支持體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對外承包工程及各類境外投資的政策性融資主渠道、外國政府貸款的主要轉貸行和中國政府援外優惠貸款的承貸行,為促進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外經貿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為擴大我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推動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資,促進對外關系發展和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3、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1)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簡稱中國信保,英文Sinosure) 是我國唯一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政策性保險公司,也是我國四家政策性金融機構之一。[3]於2001年12月18日正式揭牌運營,公司資本金約300億,資本來源為出口信用保險風險基金,由國家財政預算安排。
(2)201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復了中信保改革實施總體方案和章程修訂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公司的政策性定位,大幅補充了公司資本金.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200億元人民幣注資已於2011年6月底到位。
(3)2011年11月,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准,中信保領導班子列入中央管理。2012年3月17日,中信保升級副部級央企。
(4)中國信保的業務范圍包括: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國內信用保險業務;與出口信用保險相關的信用擔保業務和再保險業務;應收賬款管理、商賬追收等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及信息咨詢業務;進口信用保險業務;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經批準的其他業務。
(5)中國信保還向市場推出了具有多重服務功能的「信保通」電子商務平台和中小微企業投保平台,使廣大客戶享受到更加快捷高效的網上服務。
(6)公司成立以來,出口信用保險對我國外經貿的支持作用日益顯現。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出口信用保險充分發揮了穩定外需、促進出口成交的杠桿作用,幫助廣大外經貿企業破解了「有單不敢接」、「有單無力接」的難題,在「搶訂單、保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7)截至2012年末,中國信保累計支持的國內外貿易和投資的規模約1萬億美元,為數萬家出口企業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險服務,為數百個中長期項目提供了保險支持,包括高科技出口項目、大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出口項目、大型對外工程承包項目等,累計向企業支付賠款43.4億美元。
(8)中國信保現有15個職能部門,營業機構包括總公司營業部、18個分公司和6個營業管理部,已形成覆蓋全國的服務網路,並在英國倫敦設有代表處。
(9)公司的經營宗旨是:「通過為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合作提供保險等服務,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重點支持貨物、技術和服務等出口,特別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機電產品等資本性貨物出口,促進經濟增長、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
4、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1)中國華融是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公司前身為創立於1999年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2)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全國設有32家分支機構,旗下擁有華融湘江銀行、華融證券、華融信託、華融租賃、融德資產、華融渝富、華融期貨、華融置業、華融致遠投資、華融匯通資產10家子公司,服務網路遍及30個省、市、自治區,可以為客戶提供資產經營管理、銀行、證券、金融租賃、信託、投資、基金、期貨、置業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3)截至2011年底,公司總資產達2185億元,凈資本收益率達12.58%。公司注冊資本258.35億元,由財政部控股,持股比例為98.06%;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參股,持股比例為1.94%。在成立大會上,中國華融董事長賴小民表示,改制完成後,中國華融將穩步推進增資擴股,適時引進海內外優秀的戰略投資者,擇機完成IPO實現海內外整體公開上市 。
(4)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創立於1999年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支持國有銀行改革發展、國有企業減債脫困、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的「安全網」和「穩定器」作用。
(5)在圓滿完成國家賦予的政策性資產處置任務後,從2006年開始啟動商業化轉型。特別是2009年以來,經營業績連續三年實現翻番,進入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截至2012年6月末,中國華融集團總資產為2463億元,集團所有者權益為344億元。
5、中國太平保險有限公司
(1)太平保險有限公司(簡稱「太平保險」)1929年11月20日始創於上海,由私營金城銀行獨資開設,資本為法幣100萬元。1933年,金城銀行邀集交通、大陸、中南、國華等銀行參股,並將資本增為法幣500萬元。之後通過收購豐盛、安平、中國天一等華商保險公司,開始集團化經營。1938年,太平保險撥款法幣100萬元,獨資設立太平人壽保險公司。
(2)太平保險除在上海設立總公司外,又在國內各大口岸廣設分支機構和代理處,最鼎盛時,太平保險在全國的代理網點總數達900餘處,還在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設立了多家分支機構,成為當時我國保險市場上一家實力雄厚的民族保險公司。
(3)1949年5月,上海解放。經上海市軍管會批准,太平保險於1949年6月20日恢復營業。50年代,國家對民族資本保險公司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經過1951年和1956年的兩輪改組,包括太平保險在內的28家華商私營財產保險公司合並重組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
(4)根據國家的整體安排,從1956年起,國內保險市場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獨家經營,太平保險停辦國內業務,專營境外業務。太平保險從此移師海外,在港澳及東南亞地區開拓經營了整整45年。
(5)2001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太平保險全面恢復中國境內的財產保險業務,並對公司進行股權改造。
(6)改造後,太平保險的股東共有三家,分別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保險」,持股47.525%)、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保國際」,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保險業首家上市公司,持股40.025%)及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簡稱「工銀亞洲」,中國工商銀行在港上市公司,持股12.45%)。公司注冊資本金10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