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香港金融大亨有哪些
Ⅰ 金融界名人有哪些
摩根,羅斯柴爾德,索羅斯,保爾森,黃毅雄,本間宗久,理查德.丹尼斯,馬帝.舒華茲,德吉拉是金融界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我栽這小子手裡好幾次,其他還有很多就不一一道來了,比如華爾街早期曾經有個販牛使用騙術成了金融大亨
Ⅱ 金融大亨的介紹
作品簡介華裔徐然,本是華爾街金融大鱷,卻為保衛祖國利益,被萬惡的美帝資本家們在背後捅了刀子。意外重生,讓他回到97股災年,面對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炒家,看股神徐然如何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從而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在貨幣戰爭、石油戰爭、糧食戰爭中翻雲覆雨,在這轟轟烈烈的大時代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Ⅲ 蔡朝暉的金融大亨
蔡朝暉(Stanley Choi)不僅是一位富有潛力的職業德州撲克玩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金融家。
蔡朝暉(Stanley Choi)以優等生的成績獲美國肯薩斯威奇塔州立大學頒授商業管理學士學位,主修金融財務,畢業之後他繼續到伊利諾大學深造,主修國際金融,並獲得了理科碩士學位。一個碩士學位並不能滿足他的追求,不久之後他又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得了他的第二個碩士學位。其後他又完成了香港城市大學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課程,其論文題材為金融工程。
蔡朝暉(Stanley Choi)在金融服務和地產投資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曾在香港不同規模的金融集團及上市公司擔任高層管理人員。同時蔡朝暉也是雲鋒基金始創發起人之一,該基金為極具規模的私募基金,致力投資於電訊、媒體、科技及新能源投資項目。雲鋒基金的發起人還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巨人網路董事長史玉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銀泰投資董事長沈國軍、新奧集團董事長王玉鎖、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兼CEO江南春、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華誼兄弟董事長兼CEO王中軍、七匹狼創始人周少雄、九陽股份董事長王旭寧等。
2010年2月蔡朝暉(Stanley Choi)作為天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0993.HK)股東代表,聯同內地中式快餐連鎖集團真功夫創辦人蔡達標和華脈無線通信有限公司(00499.HK)合組財團出資10億收購福記食品,自此他真正參與營運,並非單純扮演了投資者的角色。
Ⅳ 誰有香港老大龍五的介紹
不是龍五,是向華強
對於不太了解香港電影的人來說,知道向華強這個名字的人可能會很少。但是看過周潤發的《賭神》的人可能都不會忘記電影中那個不苟言笑,盡職盡力的發哥的好兄弟——龍五,這個扮演龍五的人,就是向華強是香港娛樂業大亨,永盛、中國星、一百年電影公司的老闆。 80年代,向華強和弟弟向華勝創辦「永盛」電影公司,拍攝出了很多賣座的佳片好片。包括《柔道龍虎榜》和《黑社會》等。向華強除投資電影,也很喜歡客串,最有名的角色當屬《賭神》系列中不苟言笑的「龍五」。
80年代,向華強和弟弟向華勝創辦「永盛」電影公司,喜歡看港片的人都知道,一般永盛出品的電影,前面的出品人、製片人等很多就是他們兄弟倆的名字。向華強的前妻便是丁佩,知道丁佩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說起李小龍的死,便不由得會想起丁佩了。當年李小龍便是猝死在她的香閨之中。向華強之後娶的是陳明英,即陳嵐。夫妻二人從90年代後期經營「中國星」電影公司,一般向華強都是出任出品人,而陳嵐即任行政監制,拍攝出了很多賣座的佳片好片,公司事業現今頗為興盛。最近的香港電影《黑社會》就是「中國星」和旗下子公司一百年電影公司共同製作的。
向華強的弟弟向華勝,香港著名電影商人。他們兄弟倆出身自一個大家族,有江湖地位,在香港電影界也都舉足輕重。1993年電影市道開始不振,向華勝淡出電影圈,把永盛的招牌給哥哥向華強搞「永盛娛樂」,而他自己卻專注炒股,並進軍澳門賭業,荷包暴漲。直至1997年金融風暴,加上其膝蓋骨刺復發,向華勝的事業發展才有所減緩。1999年底,向華勝東山再起,注入作價兩億的永盛電影版權及寬頻業務換回近三成控制股權。2000年底,香港網路股票飆升,向華勝計劃出售寬頻業務引發大股東撤股,股價暴跌,當時市場盛傳向華勝有意出貨,實則他早已金蟬脫殼。向華勝在向氏13個兄弟中,排行老幺,與七哥向華波和十哥向華強都活躍在娛樂圈。
向華強向華勝兄弟是香港黑社會老大,香港眾多大腕明星都與向氏兄弟有關系,女明星就更不用說了,從劉嘉玲到關之琳等等。向氏兄弟祖籍廣東,他們的父親是國民黨少將。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賭神2 (1994)
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 (1992)
賭俠Ⅱ之上海灘賭聖 (1991)
五億探長雷洛傳II:父子情仇 (1991)
賭神 (1989)
至尊無上 (1989)
黃埔軍魂 (1977)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可可的魔傘 (2000) .... 編劇
九品芝麻官 (1994) .... 出品人
天龍八部-天山童姥 (1994) .... 出品人
天與地 (1994) .... 出品人
唐伯虎點秋香 (1993) .... 出品人
倚天屠龍記-魔教教主 (1993) .... 出品人
武狀元蘇乞兒 (1993) .... 出品人
皇家賭船 (1990) .... 出品人
捉鬼合家歡 (1990) .... 監制
追女重案組 (1989) .... 監制
傲氣雄鷹 (1989) .... 監制
賭神 (1989) .... 出品人
戰龍在野 (1992) .... 監制
逃學威龍Ⅲ之龍過雞年 (1993) .... 出品人
柔道龍虎榜 (2004) .... 製片人
柔道龍虎榜 (2004) .... 製片人
鍾無艷 (2001) .... 出品人
雀聖 (2005) .... 出品人
天若有情Ⅲ烽火佳人 (1997) .... 出品人
火舞風雲 (1988) .... 出品人
Ⅳ 李嘉誠\是什麼首富
李嘉誠
香港首富李嘉誠,1928年7月19日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的一個書香門第。因為父親去世早
,14歲的李嘉誠便被迫輟學,擔負起了家庭的重擔。他最初是在舅父的鍾表公司里當學
徒,後來又做推銷員,在生活的磨礪下成熟起來。1950年他籌集五萬港幣創辦了長江塑
膠廠,以生產塑料花打開了市場,被譽為"塑膠花大王"。60年代他轉向投資房地產業,
憑借他出色的經營和華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發展商和物業擁有者。他所
經營的房地產、金融、酒店、石油、電力等產業遍及世界五大洲。根據《澳洲人報》的
最新調查估計,香港首富李嘉誠及其家族的身家約有110億美元(即約港幣780億元),在
亞洲十大首富中位列第4,較去年躍升2級,而其財富只僅次於日本孫正義、汶萊蘇丹及
印度阿吉姆。
一、辛酸的童年
李嘉誠的祖先原為中原人士,因災荒而南遷至福建莆田。後又因戰火連綿不斷而由
世祖李明山帶領全家遷至粵東潮州府海陽縣,定居於潮州城內北門面線巷。從此李氏家
庭同大批因戰亂而南遷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李氏家庭可以
說是書香世家。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曾經是清朝每12年選拔一次的文官八貢之一,一
時傳為佳話。李氏祖居門前用於插貢旗的碑座,就是歷史的見證。因其家族人士治學風
氣甚濃,知書識禮,學問淵博,在鄉村之中頗有名望,頗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極高。
大凡有志之人,無論年長年幼,只要心裡一旦有了宏大的目標,就會有永不枯竭的動
力和永不氣餒的行動。所以李嘉誠一有時間就躲在小書房裡,如痴如醉地看書,海闊天
空地去考慮問題。即使有很多書他不能看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憑他的天賦和聰穎努
力去領悟。在書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誠常常做著狀元及第、衣錦還鄉的好夢,他對那
些精忠報國的有識之士敬佩不已。
然而美麗與祥和卻是暫時的。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飛機
對潮州地區狂轟濫炸,寧和而美麗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廢墟。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
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步行十幾天,一路風餐露宿,歷盡
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靜庵的家裡。
禍不單行,這時候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
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拚命地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
己的努力學習,以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
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
望他能盡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度過這一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
了。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
家人的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
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庄靜庵的中南鍾表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里之後,
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一個到達公司和最後一個離開
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
伙子了。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
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當今世界很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從事過推銷工作。推銷是一門十分復雜而且不容易學
會的工作。李嘉誠酷愛讀書。每天白天工作之後,晚上他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學完的
舊書再拿到舊書店去賣,再用賣掉的錢買"新"的舊書。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很
多錢。最初,李嘉誠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總是十分緊張。於是他就在出門前或者
路上把要說的話想好,反復練習,從而成功地克服了緊張的心理。漸漸地,李嘉誠發現
自己不僅推銷有術,而且大有潛力。他那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適合於做
推銷員。他總是能憑著直覺看出客戶是什麼類型的人物,並且能馬上了解客戶的心理和
性格,從而定好相應的推銷策略。
李嘉誠認為,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必須充滿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銷的產品,
盡最大努力,設法讓客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秀的。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
佼佼者。但李嘉誠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他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
勞,二是創新。由於出色的推銷成績,李嘉誠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後又被提升為
這家塑膠帶製造公司的總經理。
走南闖北的推銷生涯,不僅初步形成了李嘉誠的商業頭腦,豐富了他的商業知識,
而且也使李嘉誠結識了很多好朋友,教會了他各種各樣的社會知識。同時,在推銷過程
中,也使他學會了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
的基礎。
二、塑膠花大王
李嘉誠經過幾年生活磨礪之後,逐漸成熟了起來。干推銷工作的這段時間雖取得了
一定的成功,便畢竟只是一名高級"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膠企業、塑膠公司的財產
畢竟是董事長的,失敗的最終承擔者也只有董事長本人。企業的成敗都與李嘉誠的關系
不大,這使十分渴望向社會證明自身價值的李嘉誠下定決心要自立門戶。因此無論老闆
怎樣賞識,再三挽留,他都決意要離開,他要用自己平日點滴的積蓄從零開始,自己來
親自創業。
1950年夏天,說干就乾的李嘉誠以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五萬港元在筲箕
灣租了一間廠房,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由此起步,
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
在創業最初的一段時期,李嘉誠憑著自己的商業頭腦,以"待人以誠,執事以信"的
商業准則發了幾筆小財。但不久之後,一段慘淡經營期來臨了。幾次小小的成功,使得
年輕且經驗不足的李嘉誠忽略了商戰中變幻莫測的特點,他開始過於自信了。幾次成功
以後,他就急切地去擴大他那資金不足、設備簡陋的塑膠企業,於是資金開始周轉不靈
,工廠虧損愈來愈重。過快的擴張,承接訂單過多,加之簡陋的設備和人手不足,極大
影響了塑膠產品的質量,迫在眉睫的交貨期使重視質量的李嘉誠也無暇顧及愈來愈嚴重
的次品現象。於是,倉庫開始堆滿了因質量問題和交貨的延誤而退回來的產品,塑膠原
料商開始上門催繳原料費,客戶也紛紛上門尋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賠。
從做生意開始就以誠實從商、穩重做人處世的李嘉誠付出的代價是很慘重的。這種
代價幾乎將李嘉誠置於瀕臨破產的境地。
這段時間,痛苦不堪的李嘉誠每天睜著布滿血絲的雙皮眼,忙著應付不斷上門催還
貸款的銀行職員,應付不斷上門威逼他還甭原料費的原料商,應付不斷上門連打帶鬧要
求索賠的客戶,以及拖家帶口上門哭哭鬧鬧、尋死覓活要求按時發放工資的工人們。
充滿必須信心的李嘉誠做夢也沒有想到,在他獨自創業的最初幾年裡初嘗成功的喜
悅後,隨之而來的卻是滅頂之災。1950年到1955年的這段沉浮歲月,直到今日,李嘉誠
回想起來都有心有餘悸的感覺。這是李嘉誠創業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它沉痛地記錄了
李嘉誠摸爬滾打於暴雨泥濘之中的艱難歷程,它用慘重的失敗反映李嘉誠成功之路的坎
坷不平和最為心痛的一段際遇。
失敗其實並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敗之後是否仍有信心,能否繼續保持或者擁
有清醒的頭腦。像任何身處逆境的人一樣,李嘉誠經過一連串痛定思痛的磨難後,開始
冷靜分析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分析市場走向。
在種類繁多的塑膠產品中,李嘉誠所生產的塑膠玩具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趨於飽和狀
態了,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生存能力。那麼意味著他必須重新選擇一種能救活企業、在
國際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從而實現他塑膠廠的"轉軌"。
一天深夜,李嘉誠自修完當天的功課後,仍象平日一樣隨手翻閱著一些雜志。當他
閱讀最新英文版《塑膠》雜志時,發現在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刊登了一項有關意
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膠原料設計製造的的塑膠花即將傾銷歐美市場的消息。
李嘉誠馬上聯想到和平時期過著平靜生活的人們,在物質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後,
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種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澆水、除草,而且
花期短,這與當時抓緊時間工作的人們的生活節奏很不協調。如果生產大量塑膠花,則
可以達到既價廉物美又美觀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們的生活。想到這時,李嘉誠
興奮地預測著:一個塑膠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1957年,李嘉誠帶著企業復活的希望踏上了學習塑膠花製造技術的征途。精明的李
嘉誠深知生意人對於剛面世的新產品是十分重視的,而且在技術上會有很大的保留,不
會輕易地讓人學去,故不斷以購貨商、推銷員等身份,甚至不惜打短工,千方百計地搜
集點滴有關塑膠花製作的技術資料。
不僅如此,李嘉誠又購置了大量在款式、色澤上各具特色的塑膠花品種帶回香港,
不惜重金聘請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膠專業人才,對這些購回的塑膠花品種進行研究。他一
邊進行市場調查,一邊了解國際市場的發展動態,希望能找出最受歡迎的塑膠花品種進
行大規模生產。
1957年,咬緊牙關走出絕境的李嘉誠開始了他的一系列別具新意的"轉軌"行動:生
產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膠花。這在當時的香港還是一個"冷門"。經過李嘉誠的努力以及各
方面的促銷和廣告活動,塑膠花開始引人注目起來,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長江塑膠
廠"的名字也開始為人們所熟悉。
重新開出一條道路的李嘉誠,在度過危機之後,便漸漸地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1957年底,李嘉誠為了適應大規模的生產需要,將"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
限公司"。李嘉誠開始著手引進西方的管理經驗。他認定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企業內部
保持高水平的管理,堅持按責任辦事是非常重要的。
李嘉誠常常這樣告訴身邊的人:"我們長江要生存,就得要競爭;要競爭,就必須有
好的質量。只有保證質量,才能保證信譽,才能保證客觀,才能保證長江的發展壯大"。
李嘉誠極其看重自己產品的質量。李嘉誠宣布:"從今以後,長江的產品,沒有次品"。
今天的李嘉誠給人最鮮明的印象是足智多謀,在經營策略上他從不輕易去冒險,更
不會有隨便碰碰運氣的行動。他的所有決策都來源於對全面、廣泛的資料的佔有和分析
;他的決定,都是按照理行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合理的反應,這也是他最為人稱道的本
領。
然而,李嘉誠的膽識和才華並不都是與生俱來的。除了他得天獨厚的天分之外,更
多的是來自於他的勤奮和毫不懈怠的求知,以及善於吸取自己與別人的經驗教訓和謙虛
謹慎的作風。
李嘉誠雖然率領企業步出了深淵,但並非就此脫離了困境。這時,他的資金仍然十
分不足,生產設備仍舊很簡陋。他無法更新設備,增加廠房,招聘技工,生產規模也無
法像計劃的那樣擴大。
正當李嘉誠預感到資金問題會給他的企業帶來新的危機的時候,有一位急需大量塑
膠花的訂貨商來到他的公司。
第二天,在香港一家酒店的靜謐而優雅的咖啡廳里,李嘉誠和訂貨商對坐著。有那
么幾秒鍾,他們都沒有說話右側是沉默地品嘗著咖啡。接著,李嘉誠從手提包里拿出八
種按照訂貨商的要求設計出來的機關報穎別致的塑膠花,放在外商面前。然後,李嘉誠
誠懇地告訴外商。
"先生,這八款塑膠花是我和公司設計人員昨晚一夜沒睡按你的願望設計出來的,有
五款我想基本符合你的要求;而另外三款,因為我考慮到你的訂貨是為聖誕節准備的,
因此,在你的要求的基礎上,再揉進一些東方民族的傳統風味,我認為或許你會喜歡,
所以全部拿來,供你挑選。"精明的李嘉誠明白自己資金不足的劣勢,但他看準了這次薄
利多銷的機會。他敏感地預測到如能與這位訂貨商達成協議,那麼長江工業公司不但可
以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在香港取得相當有利的競爭地位。李嘉誠接著說:"就我個人而
言,我當然十分希望能夠長期與您合作。長江目前雖沒有取得足夠的資金以及擔保,但
是我們卻可以給你提供全香港最優惠的價格、最好的質量、最優的款式,並保證在交貨
期按時交貨。而且,這八款塑膠花樣品,如果你覺得滿意,我願意送給你,只是希望有
機會跟你合作。"
李嘉誠這翻坦誠相見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外商。這位訂貨商以十分驚訝但十分欣賞
的目光注視著面前這位華人企業家,欽佩他竟然能在一夜之間設計八種款式的塑膠花供
他挑選,訂貨商高興得情不自禁地握著李嘉誠的手連聲說:"了不起,年輕人,我同意跟
你合作,你會干好的!"
這次成功使長江工業公司從此站穩了腳跟,並在香港塑膠企業內有了相當的競爭能
力,也使李嘉誠清醒地認識到對一個即使是身處逆境,但決意抓住機會的人來說,不管
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有信心、決心和執著的誠意,機會的大門將永遠為這些胸
懷抱負、希望有所作為的人們而敞開。
在接下來的日子,李嘉誠領導長江工業公司迎來了香港塑膠花製造業最為輝煌的時
期。歐美各國對塑膠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就連中、下等家庭也漸漸養成了插花的習慣。
李嘉誠也充分利用這段鼎盛時期,不斷創新。他以高薪招聘塑膠專業人才,研製出
歐美用戶最感興趣的接近天然花的的噴色塑膠花、特種花、熱帶新奇花卉,以及具有中
國傳統特色的中國特種花,從而順利地打入歐美市場。李嘉誠利用長江工業公司高品質
的塑膠花產品,全方位地爭取到了海外買家的長期合約,業務得以迅速增長。
龐大的塑膠花市場,為李嘉誠帶來了數以千萬港元計的利潤,長江工業公司的塑膠
花和李嘉誠本人也愈來愈受到塑膠界的注目。"長江"因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制
造基地,而李嘉誠則被譽為"塑膠花大王"。
Ⅵ 霍英東的真實背景,旗下主要經濟支柱是什麼產業
霍英東的成長過程和一生的經歷,其實也是香港半個多世紀以來,從一個小小貨運港口變成國際大都市的歷史。
戰前興旺的海上貨物駁運,3年零8個月的淪陷,戰後軍用剩餘物資的買賣,朝鮮戰爭時期,香港參與對中國「禁運」,地產行業的勃興,銀行擠提風潮,填海開港,淡水湖的興建,「六七風暴」,內地開放後中港經濟的交流和合作,《基本法》的起草,未來香港特別行政區「爐灶」的搭建……這一系列關於香港發展和前途的歷史大事,霍英東不但都身臨其中,很多時候還在裡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並以自己的創造力和影響力,催化著香港的繁榮和平穩過渡。由此可見,霍英東不僅是香港滄桑巨變這部輝煌歷史巨劇的見證人,還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參與者和出色的創造者。
在當今香港商界,個人經歷與香港的演變、成長如此密切相關,且足以反映出香港半個多世紀之歷史發展的人,除了霍英東,似乎找不出第二個人來。霍英東非凡的一生,如一塊多棱鏡,清晰地折射出香港20世紀的風雲變幻和光輝歲月。
霍英東的歷史,固然說得上是香港的歷史;他的傳奇,也可以說是香港的傳奇;而他創造的奇跡,當然也可堪稱為香港的奇跡。
霍英東財力雄厚,富甲一方,是香港屈指可數的超級大亨。據美國權威的財經雜志《福布斯》1994年6月號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披露,霍英東的財富估計為25億美元,摺合港幣約200億元,在香港的富豪排名榜中約居第8位。霍英東龐大的商業王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私人公司性質,賬目和財力不盡為外人知,故他實際擁有的財富可能大大超過25億美元。
霍英東經營的生意繁多,包括博彩、石油、地產、酒店、貸款、航運等等,可謂林林總總,其中有些還是當地的經濟命脈。例如他占最多股份的澳門娛樂有限公司,專營澳門的博彩業,獨領風騷,成為澳門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和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據1994年的統計數字表明,澳門賭場的投注額約1500億港元,其中上繳給政府的賭稅約60億港元,佔澳門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30%左右的澳門人直接或間接受雇於他旗下的公司。實際上,他和另一位澳門娛樂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有「賭王」之稱的何鴻聲,都是澳門相當一部分市民的米飯班主。
不僅在港澳,即使在中國內地,霍英東都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可以這樣說,近10多年來,他是在中國內地最廣為人知的香港資本家。有人也因此以古詩「天下誰人不識君」來形容他在大陸的知名度。霍英東的知名度,主要來自他在大陸的一個個引人矚目的創舉----1978年,霍英東率先在廣東中山縣投資興建中國第一家涉外旅遊酒店和第一家高爾夫球場。
緊接著,他又匠心獨運、眼光獨到地在廣州沙面興建另一座宏偉的酒店----白天鵝賓館。這座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自行管理的酒店,在正式開業後的第二年,即1985年,就被「世界一流酒店組織」評定為中國第一家世界公認的一流酒店。如今,這座「白天鵝」早已成為廣州新八景之一 ---- 「白鵝展翅」。
他又在珠江三角洲捐贈或投資建起了多座橋梁,並率先提出在廣珠公路四座橋推行收費還貸、以路養路、以橋養橋的新方法。這在中國內地是個大膽創舉,它使中國的橋梁建設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廣東省就是靠這一方法,在過去的10年間,建起1000多座橋梁,成為中國橋梁史上的奇跡。除了「以路養路、以橋養橋」的新方法,霍英東在中國內地投資時提出並經實踐成功的一些新思維,比如「有人氣才有財氣」、「送一條肥魚,不如送一張網」等,以及在中山溫泉賓館和白天鵝賓館推行的工資、物價和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改革,都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有著深遠的影響。
20世紀80年代後期,霍英東提出開發廣州南沙島。由他力倡和籌劃的南沙發展大計,在這幾年間正逐步實施。這個總投資額高達數百億元的發展計劃的成功實現,將對珠江三角洲乃至省港澳三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個跨世紀工程,年過古稀的霍英東正在做著人生的最後一次沖刺。
此外,霍英東可能是對內地捐款最多的香港資本家。10多年來,他捐贈給內地的款項,總計超過20億元。他的慷慨捐贈,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他的香港大亨和愛國資本家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香港開埠至今只有150餘年,其間經歷了不少風雲變幻和風風雨雨。當年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早已成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被譽為「東方之珠」。香港的滄桑巨變,除了天時、地利的優越條件外,人的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而霍英東,他不僅親身經歷了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滄桑巨變的過程,而且還以自己在經濟活動中的一次次開拓性的創舉,加速了香港的進步和發展,在香港的發展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霍英東對香港最突出的貢獻,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率先利用宣傳小冊子(售樓書)及廣告推銷自己的樓宇,並首創了分層出售樓宇、預售「樓花」的經營方法----這是地產經營手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把香港的地產市場推向空前的活躍和繁榮。
爾後,在地產市場叱吒風雲的同時,霍英東又涉足淘沙業,重金購買淘沙機船,運用先進機器淘海沙,成為「海沙大王」、淘沙業的巨擘----雖然淘沙生意並沒有給霍英東帶來太多的收益,但這盤生意的大規模經營,卻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香港地產市道和建築行業的繁榮和發展。
由於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起,霍英東一改往日敢想敢乾的作風,除參股澳門賭博行業外,在香港幾乎不做任何重大投資,近乎處於「冬眠」 狀態。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蟄居」多年的霍英東才「重出江湖」,在中國內地大舉投資,雄風再現;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船王」董浩雲創建的東方海外貨櫃航業公司,由於受世界航運業衰退的沖擊,負債累累,面臨清盤的命運之時,霍英東像「白武士」一樣,毅然充當北京的代理人注資11億港元,支持「東方海外」重組資本。其大膽舉措和巨資來源,驚動財經界,此舉既有助於「東方海外」度過困境,也在某種程度上維持了香港的安定和繁榮。
霍英東為香港的繁榮和發展所做的傑出貢獻,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和贊許。1991年2月,香港出版了《香江百人志》一書,「為香港開埠150年以來最有貢獻和影響力的人物作一次檢閱」。該書的選取范圍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演藝等領域,入選的100人「均為在某一范疇有突出成就或貢獻,對香港各階層有重大影響力的人」。
《香江百人志》選取了一些已經過世,但曾經在香港叱吒一時的工商界巨頭,如何東、胡文虎、許愛周、羅文錦、利銘澤等……而當時仍健在,且入選《香江百人志》中的工商界人士,卻只有霍英東、何善衡、邵逸夫、包玉剛、李嘉誠等寥寥幾人。----霍英東在香港的地位和影響力,由此也可見一斑。
霍英東的名字是伴隨著他在內地大舉投資和慷慨捐贈,而廣為內地老百姓所知的。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霍英東就已經和中方建立友好合作的關系。朝鮮戰爭時期,聯合國對中國禁運,但霍英東卻運載柴油、鍍鋅水管、輪胎等物資入內地,也由此開始了他作為「紅色資本家」的生涯……
1967年香港事件發生,霍英東一貫的親中態度,引起港英的不滿,以致他轄下的「星光行」,遲遲未獲英資電話公司接駁電話,結果沒有商戶問津,他只好壯士斷臂、賤價出售,損失慘重。但霍英東愛國的信念從不動搖。20世紀70年代,為了恢復中國在國際體育組織的各種合法地位,他親赴世界各國奔走呼號……他在香港體壇和國際體壇的卓越表現,又為他帶來了商界以外的另一種成就和榮譽。霍英東可能是20世紀最出色的華人體育社會活動家。
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與中方淵源很深的霍英東捷足先登,帶頭投資內地,並慷慨捐獻;其愛國愛鄉的義舉和情懷,使他與中方的關系更加非同一般。
近幾年,霍英東多次到東歐和西歐考察,希望能為中國的繁榮發展和統一大業出謀獻策----他的愛國之心,廣受世人稱贊。
Ⅶ 曾經身家78億美元的郭炳湘,是怎樣挖到人生第一桶金的
郭炳湘是香港著名的房產大亨,也是帝國集團的主席,新鴻基地產公司主席,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在福布斯排行榜中,排名第十位,他在通過家族雄厚的財力,進軍房地產行業,並憑借出色的地產質量和經營頭腦,一舉獲得成功,並成功地賺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三、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郭炳湘代理公司接下了無數的香港代表性建築,並成為了香港口碑最好的房地產公司,從此郭炳湘一舉成名,掙了大量的金錢,而他的公司被稱為香港的地產巨頭,除了在香港的業務之外,郭炳湘還將精力放到了中國內地的發展,先後在香港投資了國際金融中心,中環廣場等標志性建築,從此,新鴻基地產徹底的位居中國最厲害的房地產公司之一。
Ⅷ 李嘉誠有多少錢
2006年身價:
2006年3月9日,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公布了2006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在凈財富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793位上榜者中,美國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連續第12年位列第一,中國內地也有8人躋身富豪行列。
其中,李嘉誠以188億美元排名第10位,這是近年來中國富豪首次躋身10強
《福布斯》雜志3月8日公布全球身價在十億美元以上的富豪排行榜。2007年全球有946位身價十億美元以上的富豪。前十名中有三位美國人,一位墨西哥人,一位瑞典人,一位印度人,一位法國人,一位西班牙人,一位加拿大人和一位香港人。比爾·蓋茨以五百六十億美元的身價,連續第十三度高居全球首富。排名僅次於比爾蓋茲的是投資專家「股神」巴菲特(五百二十億美元),第三名是墨西哥的電信巨子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四百九十億美元)。身價兩百三十億美元的香港大亨李嘉誠從去年的第十名上長升到第九名。
Ⅸ 香港十大首富分別是誰
no.1 李嘉誠(197億美元 約1,529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no.2 郭炳湘、郭炳江及郭炳聯兄弟(121億美元 約945億港元) 郭氏兄弟自1990年父親逝世後,接管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其後並進軍數碼通流動電話網路通訊,旗下物業包括四季酒店。 no.3李兆基(115億美元 約897億港元) 78歲,恆基兆業集團執行董事。 no.4鄭裕彤(51億美元 約398億港元) 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旗下公司包括新世界信息科技公司。 no.5 龔如心(42億美元 約328億港元) 華懋集團主席。 no.6 米高.嘉道理(38億美元 約296億港元) 64歲 3名子女,為中電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大上海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半島酒店集團董事。 no.7 霍英東(37億美元 約287億港元) 82歲,曾協助何鴻燊在澳門籌組資金,現仍是何氏公司的大股東。 no.8 馮國經及馮國綸(30億美元 約233億港元) 76歲,4名子女,台灣富邦金控創辦人。 no.9 邢李火原(28億美元 約217億港元) 56歲,香港思捷有限公司創辦人。 no.10 陳廷驊(26億美元 約202億港元) 83歲,南豐紡織集團董事長。 這是09年的排名。10年的還沒出來
Ⅹ 香港大亨
2014福布斯香港50富豪榜榜單 排名 姓名 凈資產(億美元) 年齡 財富來源 1 李嘉誠/Li Ka-shing 320 85 多元化經營 2 呂志和/Lui Che Woo 210 84 博彩業 3 李兆基/Lee Shau Kee 200 85 多元化經營 4 郭炳江、郭炳聯及其家族/Thomas & Raymond Kwok & family 175 - 房地產 5 鄭裕彤/Cheng Yu-tung 155 88 多元化經營 6 劉鑾雄/Joseph Lau 97 62 房地產 7 米高·嘉道理及其家族/Michael Kadoorie & family 86 72 多元化經營 8 吳光正及其家族/Peter Woo & family 70 67 房地產 9 何超瓊/Pansy Ho 68 51 博彩業 10 馮國經、馮國綸兄弟/Victor & William Fung 47 - 采購 11 陳氏家族/Chen family 37 - 房地產 12 何猷龍/Lawrence Ho 34 36 博彩業 13 蔡志明/Francis Choi 33 66 房地產 14 蔡崇信/Joseph Tsai 32 49 電子商務 15 鄧耀/Tang Yiu 31 79 零售 16 邢李(火原)/Michael Ying 30 64 零售 17 陳啟宗、陳樂宗兄弟/Ronnie & Gerald Chan 29.5 64 房地產 18 李德義/Samuel Tak Lee 29 74 房地產 19 梁安琪/Angela Leong 28.5 52 博彩業 20 董建成及其家族/Chee Chen Tung & family 28 71 航運業 21 羅家寶/Law Kar Po 27 65 酒店 22 李運強/Patrick Lee 26 71 紙業 23 蘇海文/Helmut Sohmen 25 74 航運業 24 梁紹鴻/Edwin Leong 24 62 房地產 25 利氏家族/Lee family 23.6 - 房地產 26 方潤華/Henry Fong Yun Wah 23.5 89 房地產 27 汪穗中及其家族/Patrick Wang & family 23 63 電子產品 28 郭少明、郭羅桂珍夫婦/Simon & Eleanor Kwok 22.5 61 零售 29 伍步剛、伍步高/Michael & Patrick Wu 22 - 銀行業 30 曹其峰/Silas Chou 21.5 67 服飾 31 羅康瑞/Vincent Lo 21 64 房地產 32 李思廉/Li Sze Lim 20.5 56 房地產 33 柯為湘/Or Wai Sheun 20 62 房地產 34 李澤楷/Richard Li 19 47 電信 35 李國寶/David Li 18 74 銀行業 36 理查德·埃爾曼及其家族/Richard Elman & family 17 73 商品 37 羅伯特·米勒/Robert Miller 16 75 零售 38 羅嘉瑞/Lo Ka Shui 15 66 房地產 39 黃子欣/Allan Wong 14.5 63 電子產品 40 朱李月華/Pollyanna Chu 14 55 金融服務 41 許世勛及其家族/Sai Fun Hui & family 13.5 94 房地產 42 李文達/Lee Man Tat 13 84 蚝油 43 霍斯特?帕德威爾/Horst Julius Pudwill 11.4 69 電力設備 44 胡應湘/Gordon Wu 11.3 78 房地產 45 楊受成/Albert Yeung 11.2 69 多元化經營 46 陳婉珍/Ina Chan 11 59 博彩業 47 楊世杭及其家族/Franco Yeung & family 10.8 59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48 馮鈺斌及其家族/Patrick Fung & family 10.7 66 銀行業 49 黃敏利/Wong Man Li 10.6 48 傢具 50 吉姆·湯普森(中文名:詹康信)/Jim Thompson 10 73 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