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多少華人在美國大學做金融系主任

多少華人在美國大學做金融系主任

發布時間: 2022-06-21 17:13:03

Ⅰ 中國人在美國大學做教授是一種啥的體驗

體驗肯定是很特別的體驗了因為美國的教育跟中國式的教育完全不一樣。

Ⅱ 美國的大學里活躍著多少華人教授

那我說一個吧。。UCBerkeley的林伯中,實驗天體物理,空間科學實驗室主任,美國科學院和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Caltech本科,Berkeley的PhD。 他父親和哥哥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父親好像是UCLA教授。都是華人啦。

Ⅲ 你知道哪些在美國成就很高的華人

楊振寧,是中美關系松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Ⅳ 在美國任職的華人有哪些

商務部長提名人:駱家輝 現年59歲的駱家輝生於華盛頓州西雅圖,父母來自廣東台山,獲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和波士頓大學法學學位。駱家輝是民主黨人,曾是第一位擔任美國州長的華裔。在1997到2005年,他連續兩次當選華盛頓州州長。使華盛頓州在經濟、交通、醫療保健和教育方面都得到了改善。現年59歲的駱家輝在卸去州長職務後,長期在西雅圖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從事有關中國、能源與政府關系的業務。駱家輝是奧巴馬在商務部長職位上的第三位人選。此前,新墨西哥州州長比爾�6�1理查森(Bill Richardson)及新罕布希爾州共和黨參議員賈德�6�1格雷格(Judd Gregg)曾先後被奧巴馬提名為商務部長人選,但都由於各自原因放棄了提名。奧巴馬對駱家輝寄予厚望:駱家輝將是我內閣中值得信賴的聲音,「商業,而不是政府,才是這個國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他強調,駱家輝是實現「美國夢」的傑出代表。在目前這個經濟不景氣時期,白宮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美國夢」能得以實現。駱家輝回應說,非常「榮幸及謙卑」能獲提名商務部長,他相信奧巴馬能帶領美國經濟走出低谷。除了掌管貿易,駱家輝亦會處理人口普查,對美國制定未來發展藍圖有重大影響。能源部長:朱棣文當地時間2008年12月15日,奧巴馬宣布新政府能源環境團隊名單,正式提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朱棣文(Steven Chu)為能源部長。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劉易斯,祖籍中國江蘇太倉(現在太倉創建了朱棣文小學),其父母朱汝瑾、李靜貞均為早期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畢業生,1940年代相繼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新大陸共結連理。他們育有三子,都學有所成,朱棣文排行老二。1997年10月15日,時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任的朱棣文,由於發明「激光冷卻與限制原子的方法」,與另外兩位美、法科學家一起分享當年諾貝爾物理獎榮譽。朱棣文自2004年起擔任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該實驗室隸屬美國能源部,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級研究室。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宣誓就職美國總統一小時後,簽署內閣成員提名文件。兩個多小時後,參議院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包括能源部長朱棣文在內的首批提名。朱棣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內閣成員,他的當選也顯示出奧巴馬致力於發展科技的信念和決心。白宮內閣秘書:盧沛寧奧巴馬與盧沛寧是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同窗好友,也是盧沛寧妻子在律師事務所的前同事。奧巴馬競選總統時的第一筆政治捐款中部分款項就是盧沛寧妻子募集的。當地時間2008年11月19日,奧巴馬任命數名白宮和政府系統的高級官員,盧沛寧出任內閣秘書。現年42歲的盧沛寧祖籍河南,出身於法學世家,父母均來自台灣,其外祖父王任遠是上世紀60年代台灣的「司法行政部長」,曾經留學日本明治大學。上世紀60年代,盧沛寧父親盧正陽與母親王大成從中國台灣到美國留學並戀愛結婚。1966年,盧沛寧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在馬里蘭州長大。盧沛寧是鐵桿民主黨人,2004年總統大選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與時任總統布希對陣,盧沛寧就擔任克里的高級顧問,積累了許多助選經驗。2005年,奧巴馬首次當選聯邦參議員之後,便看中了盧沛寧的才能,立即邀請盧沛寧前往國會山擔任他的顧問。從此,盧沛寧放棄了身為律師的高薪職務,轉而投身政界。2008年總統競選活動開始後,奧巴馬力邀盧沛寧加入他的競選班子,為他出謀劃策。盧沛寧是第一位擔任白宮內閣秘書職務的華裔,美國華盛頓著名刊物《華盛頓人》把他列選為奧巴馬新政府中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之一。白宮公共聯絡主任:陳遠美奧巴馬團隊於當地時間2008年12月5日宣布,芝加哥華裔律師陳遠美(Christina Tchen)出任白宮公共聯絡室主任,專司白宮內部的「公關」。陳遠美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郊區長大,父母是中國台灣留學生。她於1978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984年獲西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陳遠美精通的領域極其廣泛,包括憲法、並購、會計、保險、房地產以及與次貸相關議題等。因此,法庭上的她是「常勝將軍」。除了在專業領域表現傑出,陳遠美也是有高度理想主義色彩的律師,她對於維護少數族裔律師的權益不遺餘力。從奧巴馬競選國會參議員開始,陳遠美即成為奧巴馬的支持者。陳遠美表示,她力挺奧巴馬的主因,是她從奧巴馬身上看到了未來以及民眾需要的改變。陳遠美是奧巴馬最得力的募款人之一,曾獨力為奧巴馬籌得數十萬美元的競選經費。國安部法律總顧問提名人:方富宇奧巴馬於當地時間2009年1月29日宣布,提名華裔律師方富宇(Ivan K. Fong)出任國土安全部法律總顧問。國安部長納波利塔諾當天說:「方富宇豐富的私營領域和政府高官的經歷將提供非常寶貴的法律建議,處理國安部每天面臨的復雜問題和重要任務。」現年48歲的方富宇在美國法律界享有盛名,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在斯坦福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曾在牛津大學任富爾布賴特學者。此後,方富宇還擔任過美國史上首位聯邦最高法院女大法官桑德拉·奧康納的書記官。之後,方富宇加入華盛頓著名的律師事務所Covington&Burling,並擔任合夥人。1997年,方富宇出任柯林頓政府司法部副次長,制定當時的網路商業、網路犯罪及隱私權、環境、反托拉斯等政策,並被國安部稱為打擊網路犯罪的先鋒。目前,方富宇是擁有750億元資產的美國知名醫葯健康企業Cardinal Health的執行副總裁。作為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的成員,方富宇曾多次獲亞裔團體頒發的獎狀,表彰他為社會正義和多元化做出的貢獻,他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亞裔律師之一。

Ⅳ 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碩士 67% 都是中國人嗎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1754年成立,屬於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個本科生院和十三個研究生院構成。現有教授三千多人,學生兩萬餘人,校友25萬人遍布世界150多個國家。學校每年經費預算約20億美元,圖書館藏書870萬冊。哥倫比亞學院是美國最早進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至今仍保持著美國大學中最嚴格的核心課程。它的研究生院更是以卓越的學術成就而聞名。

金融工程碩士專業是非常好的研究生項目.所招收的中國學生基本上都是國內一流985院校的學生,並且要在本科期間獲得高的GPA、GRE & TOEFL成績、豐富的實習科研經歷和一大堆獎項才有希望被錄取的。

因為學費高昂,全世界願意付並且付得起這個錢去讀書的肯定是中國人的比例佔多數。事實上中國早已成為美國留學生的第一大生源地,領先第二名的印度17萬之多。一方面,包括Harvard, Columbia在內的幾個Ivy League學校的國際生比例在美國高校中都算領先的。中國人占學生比例比較多的學校還有加州大學的各個分校像UC Berkeley, UCLA;以及CMU, Michigan, UIUC這些以理工科為強勢科目的學校(因為中國人更加擅長學理工科)。學校受中國學生青睞並不一定就不好。作為國際學生,比起那些名氣不怎麼大的學校,肯定是更加願意選擇一個地理位置好而且排名高、名聲好的學校的,這也側面說明了學校的影響力。另外美國名校的那些所謂「圈錢」的碩士項目,據我所知所提供的教育質量還是比大部分國內的高校要好很多的,這其實也是很多優秀學生選擇付高額學費出國學習的首要原因。

Ⅵ 求華人經濟學家排名

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他們分別是:
石壽永(ShiShouyong),全球排名第48位,在所有華人經濟學家中位居第一。目前 任教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石壽永1965年出生,1984畢業於原華中理工大學(現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系管理學院物資管理工程專業,後到加拿大多倫多學習,1998年 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91?1993年任加拿大文森大學 助理教授,1994?1997年任加拿大皇後大學主力教授,1998?1999年在美國芝加哥聯 邦儲備銀行任訪問學者;1997?2000年任加拿大皇後大學副教授,現為美國印第安納 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國際經濟理論、貨幣 理論與政策。他的主要貢獻是建立了一套能夠修正原有貨幣理論不足的新的貨幣基礎 理論。
錢穎一(QianYingyi),全球排名第71位,華人經濟學家中排名第二。目前任教於加 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198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之後到美國耶魯大學獲得管理 科學與運籌學碩士學位。他同時取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 得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0年?1999年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1999?2001年任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錢穎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比較 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和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他是著名華人經濟學家中在國內發表 中文文章最多的一位。曾經兼職於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機構。
李其(LiQi),排名第149位,目前任教於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經濟系。他1982年畢 業於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專業,1985年獲得南開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美 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後在古爾夫大學任教6年,印第安納州立大學 任教一年,1999年到德州奧斯汀大學任教,現為該校終身教授。李其教授目前已經有 60多篇有影響的論文在國際核心刊物發表,其中1994?1998年多達28篇。
李龍飛(LeeLongfei),排名第160位,現任教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他1971年畢 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72年獲得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數學碩士學位 ,1974年獲得該校哲學碩士學位;1976年和1977年李龍飛教授分別獲得紐約羅徹思特 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80?1984年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隨後 分別以教授身份任職於美國密歇根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他的專業領域是微觀 計量經濟學和理論計量經濟學。
白聚山(BaiJushan),排名第184位,美國波士頓大學終身教授.他1982年畢業於南 開大學數學系,1988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加州 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1992-1998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1998年進入波士頓大 學,1999年成為終身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是數量經濟學。
陳志武(ChenZhiwu),排名第202位,現任職於美國耶魯大學。他1983年畢業於中南 工業大學,1986年獲得長沙工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0?1995年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任教,1995?1999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 學任教,1997年晉升為金融學副教授,1999年晉升為金融學教授,現任教於耶魯大學 。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最近關注的領域是資產定 價,包括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具體涉及股票和期權定價。
艾春榮(AiChunrong),排名第279位,任教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他1982年畢業於 原華中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後於198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學位,1990 年獲得博士學位。艾春榮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計量經濟學(半參數計量經濟學方法 )。他在這—領域的主要學術貢獻是,對如何確定半參數估計值的上界這一問題給出 了初步的解;並在此基礎上,為如何找到一個半參數估計值這一問題提供了全面和滿 意的答案。其研究成果推進了半參數研究方法對時間序列數據研究的系統性與一致性 。
王江(WangJiang),排名第305位,現任教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金融學教授。他1981 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 獲得該校沃頓商學院金融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進人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 系任教至今。其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證券市場模型、資產定價理論和國際金融等。
張俊森(ZhangJunsen),排名第357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他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 學,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在南開大學獲得MBA學位後,到加拿大邁馬大學,1990 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應用計量經濟學。
田國強(TianGuoqiang),排名第421位,美國德州奧斯汀教授,1980年畢業於原華 中理工大學數學系,1982年獲得該校數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 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獲得全美斯隆博士論文獎。其研究領域涉及經濟機制設 計理論、動態經濟學和一般均衡理論。他提出了一個在「非規范性」的經濟環境中, 即有限經濟自由和不完全市場體系環境下的企業產權理論。該理論認為,只有經濟制 度環境得到適當的改變,社會才能有效地變換產權的所有制安排形式。(現任上海財 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鄒恆甫(ZouHeng-fu),排名第526位,1982年獲得武漢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之後 分別於1986年和1989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世界銀行研究部 資深研究員和國內高校教授等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共財政和宏觀經濟學。1998年 他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獎。
吳仰如(WuYangru),排名第548位,現任職於美國盧格斯大學。1982年畢業於湛江 漁業學院,1987年在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93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 學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進人盧格斯大學前,曾在香港大學和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任助 理教授,主講《金融理論》、《公司財務》和《投資學》。其研究的是國際金融資產 定價理論。 文—(WenYi),排名第736位,美國的爾大學經濟系教授。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研 究領域涉及宏觀經濟理論和應用時間數列。目前關注重點是商業周期和貨幣政策。
鄒至庄(GregoryChow),排名第743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中華研 究院研究員。到目前為止,他共出版了10多本著作,並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文章160 多篇。他1951年美國的爾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55年在當時經濟學重鎮芝加哥大學獲 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研究領域包括:經濟計量學、動態經濟學和中國經濟理論的定 量研究(張五常將其經濟學定義為統計學)。鄒至庄在國際學界名聲很高,其發現的 「鄒檢驗Choutest)」聞名於世,目前該檢驗方法在經濟計量學研究方面得到廣泛應 用。

Ⅶ 美國哪些大學博後中國人佔多數

一位單親母親,她是如何讓自己的13個孩子全部成為博士,還在她100歲大壽時,希拉里柯林頓和紐約市長親自去為她祝壽?

一位醫生爸爸,是怎樣讓自己的6個孩子,5個成為留美博士,1個成為碩士,甚至連魯豫也親口說:「我要有孩子,就讓他幫忙帶」。

他們是如何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子女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的教育真諦!

01

單親母親培養出13個博士

她是一名大家閨秀,為了養家糊口放下原有身價去當傭人;

她62歲時為了取得移民資格,刻苦學習英語,最終通過了移民考試;

她一生養育13個子女,13個子女都獲得博士生學位;

她是一位普通的華裔,得到兩任總統(柯林頓,布希)的贊譽,稱她為「偉大的母親」;

她是一位單親母親,養育13個子女成人成才,還活到了106歲。

她就是王淑貞,一個偉大的而又平凡的母親。說她偉大,是因為她生養了13個孩子,培養了13個博士。說她平凡,是因為她自己默默無聞,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自己的事業。

40歲守寡,13個子女,13個博士

王淑貞於1897年出生在江蘇省南通縣的鎮上,小時候,她家境殷實,上過女中,喜歡詩詞音樂,從小就有信仰,學習佛法。

19歲嫁給當地富商李家,從此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那個年代,人們崇尚多子多福,王淑貞給李家生了8個女兒5個兒子。一家人過著神仙都羨慕的生活。隨後丈夫不幸遇難。

此後李家失去了頂樑柱,整個家庭開始衰落。失去丈夫的王淑貞並不氣餒,她不僅要讓13個孩子都吃飽飯,還要他們都能上學,受到良好的教育。

為此,她甚至給人幫佣維持生計。為了供養這13個孩子的吃吃喝喝和上學,王淑貞也是使盡渾身解數,不在意從以前的「大家閨秀」、「全職太太」變為「幫佣」、「下人」。

在富人家裡帶孩子、洗衣做飯、家教音樂,只要是能靠一雙手掙到錢的活兒,她都沒日沒夜地做。

因為住的地方在郊外,孩子們上學都在市區,每天來回都必須走上好幾十里路。不管再辛苦,王淑貞都不抱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對孩子們說: 「以後你們要有本事、有出息。」

王淑貞對子女要求嚴格,近乎苛刻。

兒子李昌鈺從警官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巡官,待遇工作都不錯。她卻對兒子說:「你還要繼續往上讀,碩士不夠,還得把博士讀出來。」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極盡可能地成為優秀的拔尖的人才,不僅是長大成人更是長大成才。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李家一門便誕生了13位博士,這在世界范圍內都絕對是個奇跡!

雖然教育成功的方法有千萬種,但我們必須要了解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的根本是做生命的教育。站在生命的角度去做教育,就會把教育研究透,把生命搞明白。

每個孩子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因為孩子是個空瓶子,是個白紙,父母給他們裝什麼就是什麼,父母給他們畫什麼他們就是什麼。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家庭是復印機。孩子把父母所有的缺點都復印到他的生命中。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父母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今天真正要培養孩子,就必須和孩子一起成長,在成長的路上,生命的教育才會越來越好。

祝福天下父母都能成為優秀的父母,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Ⅷ 美國華人專家學者有多少

據統計,目前美國有各類華人專家學者達10多萬,佔美國現有華人總數164萬的8%左右。其中有3萬多人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佔美國12萬世界級人才的1/4以上。諸如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太空科學家王贛駿、張福林、陳翔,物理學家吳健雄、朱經武、田長霖、高錕,數學家陳省身、丘成桐、劉家翹,建築家貝韋銘、林同炎、林穎珠,艾滋病專家何大一等,都是國際聞名的華人科學家。 據悉,在美國著名的大學中,有1/3的系主任是華人;參加阿波羅登月工程的,有1/3以上的工程師是華人;在美國電腦研究中心,有上千名華人研究員,該中心的19位部門主任,華人佔12位;在美國太空研究中心,有華人專家100多名。 美籍華人的專家學者如此之多,怪不得近來美國社會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美國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裡,智慧在華人的腦袋裡。」(摘自《海外星雲》)

Ⅸ 550萬在美華人數據被公開,這550萬人在美國都是幹啥的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到2019年為止,在美華人大約550人,從2000年的287萬,到2019年的550萬,在美華人的人數幾乎翻了一番。值得一提的是,在這550萬在美華人中,有37萬人是持學生簽證的中國大陸公民。那麼,在美華人主要的分布區域是哪裡?根據統計,在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地區,這里居住著最多的華人,大約有50萬到70萬人居住在這些地區。從華人移民的受教育程度上來看,25歲以上的華人中,有大約54%的人持有大學文憑,遠遠高於美國30%的水平,然而,另一方面,華人移民中高中以下學歷者佔到了36%,遠遠高於全亞洲移民的29%。由此可見,華人移民在受教育程度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雖然在美華人從事科技行業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是仍然很難得到高位。華人移民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其實很多人到美國後只能從事低端的工作,生活可能還沒有國內好。比如,以鳳姐為例,她到美國之後從事的就是美甲工作,事實上,紐約的大街小巷都有大量的美甲店,可見鳳姐到美國之後也是處於最底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鳳姐表示:「我需要留在紐約,這里有更多的機會,但是留在紐約只能在指甲店工作。」顯然,鳳姐的想法也代表了大多數在美底層華人的想法。

Ⅹ 美國的傑出華人

(1)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漢族,安徽省合肥縣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57年由於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漢族人;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則於70年代發展成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並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
(2)趙小蘭 (Elaine Lan Chao) 1953年生於中國台北,祖籍上海嘉定。1961年8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1975年畢業於曼荷蓮女子學院,主修經濟,創下4年保持全A的優異成績的紀錄。畢業後進入父親趙錫成主持的福茂船運公司工作了兩年。1979年獲哈佛大學企業管理學院碩士學位。她還曾在麻省理工學院達特茅斯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後任紐約花旗銀行高級會計師。1983年至1984年當選「白宮學者」。1984年至1986年任舊金山美國商業銀行國際金融副總裁。
美籍華人 楊振寧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李政道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丁肇中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朱棣文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崔 琦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李遠哲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籍華人 高行健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
http://..com/question/20060931.html

熱點內容
5萬買指數基金10年後的收益是多少 發布:2025-05-18 04:14:52 瀏覽:612
如何進行股市個人評估 發布:2025-05-18 03:55:04 瀏覽:47
香港滿地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8 03:54:58 瀏覽:636
如何認定公司股權持有合法 發布:2025-05-18 03:53:37 瀏覽:143
基金工作人員叫什麼 發布:2025-05-18 03:42:24 瀏覽:601
短線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5-18 03:34:21 瀏覽:157
工基金個人交多少 發布:2025-05-18 03:25:10 瀏覽:491
2月10號的基金怎麼沒有收益 發布:2025-05-18 03:21:44 瀏覽:241
投資股票跑贏房價 發布:2025-05-18 03:11:53 瀏覽:170
忘記退市股票是那個怎麼辦 發布:2025-05-18 03:11:52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