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如何銜接
㈠ 金融科技未來會如何發展演化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分析了金融科技發展的融合創新演化路徑。融合創新有三個層面:產業融合、產業間融合和產城融合。產業內融合的關鍵點是“金融科技+創新服務”,最終會實現能級的升級。產業間融合的關鍵點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通過金融科技賦能科技金融,為各產業提供普惠精準的服務,最終形成生態圈的金融。產城融合的關鍵點是“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通過金融科技與智慧社保、智慧醫療和智慧交通等融合,打造面向未來的新金融城市。
中小銀行群體需要緊緊圍繞協調、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科技發展的協同合作和互利共贏。成銀清算將借用金融科技建設新金融基礎設施,努力擴大朋友圈、建設合作圈、增強業務圈、豐富生態圈,為中小銀行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提供支持。
㈡ 什麼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未來又有著怎樣的發展趨勢
金融科技就是金融和科技的結合,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科技的未來將會影響新興的金融服務以及金融業務,能夠給金融行業開拓更多的市場和新型的模式。
金融科技就是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來發展和開展金融業務和金融服務它在未來將會成為金融行業的標桿和風向,發展將會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普及。
㈢ 金融科技行業里說的IT規劃是什麼啊
IT規劃是銜接業務戰略和科技實施的中間過程,描繪匹配業務戰略的IT藍圖規劃,明確實施路線圖、IT治理、IT能力建設。
㈣ 傳統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如何實現數字化、智慧化的轉型升級呢
產業是基礎平台,金融起著催化劑和乘數作用,金融與產業互動創造新的價值,大大加速財富積累。從資本的角度看,產業的財富放大效應將迅速增強,而金融只有與產業結合才能產生放大效應和巨大價值。產業金融的基本原則是通過資源資本化、資產資本化、知識產權資本化、未來價值資本化實現產融結合,促進產融結合的互動發展,實現增值。
㈤ 品鈦金融科技是如何把金融和科技相結合的
品鈦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流程自動化等先進技術,和豐富的數字化金融業務全流程經驗,為金融機構和商業機構提供數字化轉型所需的技術產品和業務增長,這就讓金融和科技有了很好的結合
㈥ 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會有怎樣的影響
在經濟新時代,金融與科技的有效融合是大勢所趨。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廣泛運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金融的服務方式和效率,使之處於一個高效化的運作過程中。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或者是國家經濟體,其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科技。這也將是未來世界經濟競爭格局的重中之重,誰能夠把握先機,必能夠擁有更多的經濟話語權
㈦ 金融科技時代的強監管時代就要來臨,金融科技公司如何積極應對
互聯網快速地迭代,也促使各行各業不斷加速升級。從1.0版本到4.0時代,互聯網引領全行業走過是一個“進化”過程。
而招銀雲創是招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其服務范圍是將招商銀行IT系統30年穩定運行成功經驗和金融IT成熟解決方案開放給金融同業。憑借團隊在互聯網應用架構和企業級IT豐富經驗,紮根銀行企業,再做深做透客戶業務特性,這無疑是招銀雲創優勢。
更准確說,招商銀行是銀行業創新的標桿,招商銀行金融科技輸出也是銀行業在科技層面孜孜不倦創新楷模。
㈧ 美國的Fintech與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有何不同
在美國,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只有Fintech這個詞。主要指互聯網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開展的低門檻金融服務。這些服務和銀行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是顛覆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
美國Fintech公司的發展現狀,近距離觀察和比較了中美互聯網金融與Fintech的發展環境與內部機理,與銀行同業交流了面對金融科技脫媒壓力而主動創新轉型的做法和經驗。本文是一個框架性的描述。
1.中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環境比較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在近三年發展得如火如荼。究其機理,主要原因是金融抑制帶來的普惠金融供給不足,還有就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包容監管的環境下進行了大規模的監管套利。而在美國,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只有Fintech(金融科技)這個詞,主要指互聯網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開展的低門檻金融服務。這些服務和銀行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是顛覆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
從美國的金融競爭環境看,金融供給還是比較充分的。unbanked(沒有被銀行服務覆蓋到的客戶或市場)的縫隙,被Fintech所彌合。而且美國的金融監管框架是矩陣式的,既有OCC(貨幣監理署)、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SEC(證券交易委員會)這些傳統的功能監管機構,還有在金融危機後新成立的FSPB(金融服務專業委員會)等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既有聯邦一層的傘形監管,又有地方州政府一層的區域監管和協調監管。所以,美國並沒有給Fintech太多的套利空間,而是靠一系列有效、嚴密,呈矩陣式的監管條例,來規制金融科技公司不能無序競爭和侵害消費者權益。
2.美國大銀行網點轉型和全渠道協同的借鑒
美國大型銀行在金融危機後,基於成本壓力,確實在收縮零售網點。但是從趨勢看,網點並沒有因為千禧一代的崛起,數字技術、互聯網金融服務的脫媒壓力而呈消亡趨勢。比如,花旗銀行在美國的零售網點收縮到六個重點城市,並且出售了中美洲和歐洲的部分零售資產。但是,花旗對現有的網點進行了有效的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
走進CITIGold(「花旗金」,是花旗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客戶服務中心),裡面的客戶經理都是持手持pad和客戶友好攀談,提供咨詢和營銷。廳堂內的自主服務設備(如ATM或者網銀終端),不是非常花哨,布放得十分標准化,且簡單易用。二樓的高端客戶服務區,更像一個咖啡館或者書吧,有賓至如歸的溫暖。
照花旗的理念來說,冷冰冰的高科技設備不會拉近反而會拉開與客戶的距離,所以更重要的,是以營造溫馨社交氛圍的理念讓客戶在銀行網點覺得舒適,在愉悅的環境中滿足金融需求。網銀、手機銀行和平板終端,與網點之間的配合非常無縫,不刻意區分線上與線下,而是保證服務流程的銜接平滑。讓客戶在最合適的場景,選擇最合適的服務渠道,對客戶需求的響應恰到好處,感覺隨時、隨地、隨心。花旗的渠道戰略是eco-system(生態圈)建設,讓客戶在旗艦店、全功能網點、簡易型網點、ATM和電子銀行之間自由穿梭,無縫銜接服務流程。
3.跨國銀行跨境供應鏈和支付清算業務的經驗
大銀行的戰略十分清晰,根據公司的傳統優勢和市場洞察,確定主攻方向和特色業務領域,而不是全面開花。比如德意志銀行,確定了不再單純堅持全球規模領先,而是在個別地理區域的完勝;不再追求做全能銀行,而是聚焦在投入產出比較高的產品線。
花旗銀行的貿易金融取得市場領先者地位,所以就加大投入,把貿易金融和全球現金管理、跨境清算業務優勢發揮到極致。花旗的CITIDirect企業門戶,集成集團上述全球公司金融業務的產品和服務資源,能夠為客戶提供全球范圍快速響應、移動tablet支持、最優資金匯劃路線和最佳收費模式的服務。花旗甚至把SWIFT交易數據進行挖掘,發現國際匯款收款方的結匯習慣,而採取由本行售匯,而不是白白將這部分手續費收益讓渡給收款行的傳統做法。
花旗貿易金融的六大支柱,不是以銀行產品為中心,而是根據客戶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階段提供靈活組合的貿易融資產品、工具和資產配置服務方案。在跨境業務中,花旗把合規作為第一前提,在全球各國家、地區的業務拓展,必須諳熟當地的合規規制,遵循而非去嘗試觸碰監管紅線,因為一旦違規被懲罰的成本是極高的,且將帶來一定的聲譽風險。
4.美國銀行如何應對新興互聯網技術公司的挑戰
面對Paypal、Lending Club、On Deck、MCX等互聯網科技公司或者互聯網普惠金融服務新進入者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傳統銀行一般採取三種策略應對。
一是在銀行內部開展互聯網新技術創新,提高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比如花旗銀行開始把電子銀行的安全認證工具,從物理的etoken更新為內置在手機上的一個APP,大大降低了機具的投入費用開支;又如銀行根據客戶的信用卡消費記錄,挖掘客戶的生命周期,並主動推動消費分期的消費金融服務;再如在網銀的頁面上開展類似PowerBall(彩票)讓客戶參與博手氣的營銷活動,以增加銀行服務的趣味性。這些內部創新,達到了提升客戶體驗,提高客戶忠誠度的目的。
二是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達到提升服務黏性或者拓展全新客群的目標。比如,大通銀行與MCX(二維碼掃碼支付公司)合作,將8900萬個人客戶開放給MCX,作為使用掃碼支付pilot的天使客戶,意在為自己的零售客戶提供全新的支付體驗,提升黏性;再如大通銀行與On Deck合作,使用該公司網路貸款平台的大數據挖掘和信用評價技術,拓展自己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而對市場則以銀行服務面目出現,內部使用On Deck的技術平台並付license費用。
三是直接投資Fintech公司,為未來的經營周期轉折做准備,比如富國銀行對Lending Club的股權投資。
5.美國P2P行業的業態發展和監管框架
首先,美國的P2P商業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平台型,利用網路技術撮合資金的供給和需求方,即借貸雙方。另一種則是自營模式,憑借自己上市融資或者從其他金融機構拆入資金自行放貸,但一般利率比銀行要高。
其次,美國的P2P投資和融資雙方都有監管要求,一是融資方要按規定進行必要且充分的信息披露,並遵循保護金融消費者權利的各項義務;二是投資方也要進行准入,要到SEC進行登記並准入資格,成為合資格投資者。因為監管部門認為P2P交易的是收益權憑證,有證券的屬性。
銀行與P2P平台的接入合作,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結算與託管服務;第二種是以投資或協議合作形式,介入平台;第三種是直接收購,比如前述提到的富國銀行通過收購Lending Club的股份成為股東。
㈨ 互聯網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帶來了哪些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
消費互聯網已逐漸進入拐點,5G背景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帶來產業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未來金融科技的核心基礎是產業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結合——產業互聯網金融,其五個構成環節包括產業鏈、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產業互聯網平台、產業互聯網金融平台以及銀行或保險等金融機構。其中,產業互聯網金融平台公司將是今後金融科技的主戰場,承擔著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者的角色。對此,黃奇帆進一步闡述了他對產業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理解:金融有金融的基因,金融業務的本質是要處理好信用、杠桿和風險的關系;數字化平台也有自己的基因,它特有的「五全信息特徵」: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的信息,具有強大的顛覆性,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五全信息和金融三位一體基因的有機結合,就是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產業互聯網,主體是產業互聯網金融,而成功的產業互聯網金融平台,必然是這兩個優勢的有機結合。
㈩ 金融產業如何能和科技智能企業更好的結合起來
很多企業都想做呢,之前民創集團又聯合 了一些金融科技界的大企業成立了智 慧健 康金 融產業聯 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