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現在什麼理財坑

現在什麼理財坑

發布時間: 2022-06-27 18:59:24

㈠ 常見的理財之坑——看了就別再掉進去了


咱們有時候,踩過坑,踏過雷,在投資理財這個事情上,一不小心就進坑裡,出不來了,之後就變得非常謹慎,然後不相信理財投資,乖乖把錢只存銀行。

今天總結下,咱們在理財過程中,容易遇到的一些坑。

存款變保單

前幾天,爸媽打電話過來,說存了一萬塊錢,然後告訴我們需要存5年,最後簽字的時候發現是保險,不過最後還是簽了,說就當存錢了,這就是典型的存款變保險的過程,現在這樣情況比之前好,之前好多櫃員都不直接告訴是保險,現在因為保監會和銀監會要求更加嚴格了,所以最後必須得說是保險。

但往往因為大家還是不太懂,覺得5年,然後宣傳的利率一般在3-4%左右,所以覺得錢也不用,就簽了。

PS:一一媽媽並不是說銀行銷售的保險不可以買,而是需要結合咱們當下的需求,如果是老人,每年存1萬,就當給自己存錢攢錢了,如果是年輕人,建議不要提早鎖定到這么穩的產品中去,而是適當嘗試一些可以波動也好,收益更高的產品上,資金的使用效率更高。

銀行人員的私單

這類情況還是時有發生的,如何避免呢,確認自己銀行卡、存摺里確實有自己存入的錢。不要相信和銀行從業人員私下簽的「理財協議」。

PS:為什麼會有這類情況發生呢,現在有很多理財產品外部渠道傭金高,銀行客戶經理和客戶關系好,取得了客戶的信任,然後有時候客戶也希望有更高的收益率的產品,然後一拍即合也有可能,利用的就是咱們追求高收益的心理,所以確認產品的出口和主題,如果是私單,風險很高,如果有收益,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虧損,本身又沒有相應風險承受能力,那這個雷,踩了損傷面積就大了。

擔保公司吸收存款

有些擔保公司非法發行一些「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類似於一年收益12%之類的。因為是擔保公司,很多人覺得很安全。但這兩年以來,已經有很多擔保公司跑路了。

有擔保,不意味著絕對無風險。大多數擔保公司,是不允許發行產品吸收資金的。

原始股、傳銷等欺詐行為

常見口吻有:「我這里有XX公司的原始股,我已經拿到內部消息,它很快就上市」。

相信我,上市是一個嚴肅的過程。即將上市的這種公司的股份,除了一些Level比較高的官員外,普通人基本是沒有買入的機會的。

常見口吻有:「一次性投入XX元,每天返多少元XX,過多少天就回本了,之後就是凈賺了!」

世界上沒有一種理財產品,可以穩定地、高收益地、無風險的每天回款。如果有這種情況,那不科學。

白銀、外匯之類

常見口吻:「來炒白銀外匯吧,一個月300%的收益。擔心虧損?別怕,我們有老師帶,肯定不會虧損的!」

如果真能做到這么高,那這些老師就自己去操作了,何必拿你的錢賺些手續費。白銀、外匯投資里,欺詐倒是不少。

即使是正規平台,正規投資渠道,也不建議普通人大量參與,畢竟這是高風險性的理財行為。

買錯保險

一些保險人員在推銷保險時,經常許下高收益。

有時候這些保險銷售人員是你的朋友、親戚、或同事,為了賣個面子,你就買了這些保險。

其實建議做個簡單地選擇,如果銷售人員只是一味說保單的收益很高,而你又是對收益動了心,這種情況下,就絕不要買這款保險。保險的投資收益普遍超不過銀行定存,購買保險,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防範風險。

一一媽媽建議,買保險的順序:大病意外保障先行,然後再考慮分紅類的養老和教育金

P2P網貸平台

高收益,平台擔保,無風險,高利率,相信還是有很多投資人不小心踩雷,P2P網貸平台需要謹慎選擇,從管理團隊,市場口碑,媒體報道,合作夥伴,是否有風投公司資金融資幾個緯度去考察,謹慎投資,避免踩雷。

今天就簡單總結以上幾點。

網路問咖入駐大咖:汪凡

金融狗,兩個熊孩子的媽媽,和寶寶一塊萌翻生活,理財理生活,等你和我分享你的心情理財故事

堅持原創的一一媽媽,金牛座,金融狗,若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獲得授權。

㈡ 你在理財的過程中,曾經踩過哪些理財的坑呢

第1、 盲目追求高回報。

很多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或者基金,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回報多少?在他們看來,5%的回報肯定比2%更好,10%的回報肯定比5%更好。如果能夠達到20%+,那就完美了。

問題在於,很多人根本沒搞明白回報的定義,就盲目追求表面上看起來更高的數字。對於任何一款投資產品來說,你能夠看得到的回報,無非就是兩種:歷史回報和期望回報。歷史回報是指該產品在過去X年獲得的真實回報,而期望回報則是指投資產品的管理人員預期能夠獲得的回報。期望回報是最不靠譜的,因為沒有機構會向投資者保證能夠獲得期望回報。如果到最後真實回報不如期望回報,他們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第4、 忽略投資成本。

假設一位基金經理對你說,買我的基金,期望回報可能有20%,運氣好的時候甚至有30%。但是我這個基金也不是免費的,在購買時你需要付2%的申購費,以及每年1.5%的管理費。你會願意么?

大部分投資者,可能都沒有搞清楚哪些費用是怎麼回事,或者覺得反正就只是1%~2%,和我那20%的期望回報相比只是小意思而已。這種對投資費用完全無知或者漠視的態度,是另一個普遍的智商稅。

㈢ 理財產品如何挑選有哪些坑需要迴避

相信大家在挑選理財產品的時候,通常也會考慮到諸多的因素。畢竟對於我們自己的投資來說,肯定是想放長線釣大魚的。那麼如果這樣的一些理財產品在短期當中的收益是比較好的,但是涉及到長期利益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漏洞的話,我們也是需要去趕緊放手的。對於這樣的一些理財產品,在挑選的時候,我們需要去判斷這樣的一些理財產品是否值得入手。因為現在市面上理財產品是非常的層出不窮的,那麼有許多的理財產品也是有魚龍混珠這樣的嫌疑的。

所以自己在投資中高風險以上的理財產品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些收益方面很大的差距。這就是對於這一些理財產品來說,價格隨著一些外貿的價格波動而漲跌。

㈣ 理財路很難一帆風順,你曾踩過哪些理財的坑呢

^在貨幣超發、資產價格飛漲的時代,投資理財對一個人的財富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投資理財的致富之路上,陷阱和餡餅一樣多,如果沒有專業理財人士指導、沒有基本的風險識別能力和資金管理能力,落入投資陷阱的可能性也許更大。

作為在投資市場侵淫多年的老司機,大師兄深知市場的水之深、坑之多,只有加強認識,把風險之坑一一填上,才能為真正實現財務自由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個坑:不懂投資理財的重要性,落入消費主義陷阱。

當年張子強綁架了李嘉誠的兒子,後來李嘉誠遵守承諾,用了10億多港元贖回自己的兒子,並且讓他去買長江實業的股票,但是這個悍匪不聽,認為錢不能用於消費,就沒有價值。結果,錢很快就敗光了,最終踏入不歸之路。

第二個坑:迷信理財的所謂金科玉律,落入教條主義陷阱。

在理財方面有8個傳播很廣的定律:1)墨菲定律;2)72法則;3)4321定律;4)雙十定律;5)31定律;6)80定律;7)30定律;8)1:1定律。

很多投資小白將這些定律奉為金科玉律,其實大可不必。投資理財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但是絕不能過於教條。

比如從房貸收入比不能超過30%的30定律來講,如果房子本身用來投資,租金收益覆蓋了還貸壓力,自然不用受30定律的限制;如果個人未來現金流能夠穩定增長,還完房貸後日常生活不受影響,而且房價正處於初期上漲周期,這個時候更不應該局限於30定律而錯失買房的良機。

第三個坑:輕信理財承諾,落入高收益陷阱。

e租寶當年的急速擴張,正是利用了投資者對高收益的極度渴求,對外承諾的年化收益高達9%-14.6%,幾乎是行業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見有利可圖,全國各地投資者蜂擁而至。更有瘋狂的「大爺大媽」,提著現金直接殺往e租寶當地分公司。

事實上,金融公司在對外推銷自己理財產品時,可能只談收益避談風險,而高收益背後的高風險,成為普通投資者難以識別的陷阱。

第四個坑:缺乏獨立思考,盲目效仿他人,落入從眾心理的陷阱。

投資市場上,看到別人投資賺錢,盲目跟風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們交給市場的巨額學費。

2007年10月上證6000點上方、2015年6月上證5000點上方,在巨大的賺錢示範效應下,無數對市場一無所知的新股民沖進市場,期望分到一杯羹。但是,除了貢獻出全球第一的巨額成交量、獲得浮盈帶來的短暫快感之外,面臨的是長期難言的痛楚。

第五個坑:追求一夜暴富,落入頻繁買賣的流動性陷阱。

比如投資股票,很多人追求動輒每年翻倍的收益,殊不知過高的預期收益,必定導致過於頻繁的交易,最終陷入流動性帶來的虧損陷阱。事實上,股票市場的長期走勢是向上的,正是過高的收益預期和頻繁交易,才是導致大部分人虧損的根源。

▲美林投資時鍾,是全球公認的資產配置重要參考指標

從當前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來講,顯然是不夠合理的。房價大漲的時代背景下,國民絕大部分資產都配置在房產上,甚至出現了住著1000萬的房子、月供超過收入80%、家庭日常開支捉襟見肘、流動資產幾乎為零的極端案例。

今年年初,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深圳兩套房,面臨失業,中年財務危機引發家庭悲劇》在網上瘋傳。主人公迷信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沒考慮個人未來財務變化,把幾乎所有的錢都用在了買房和還房貸上,然而,一旦出現房價下跌或者個人財務危機,家庭生活悲劇就難以避免。

第九個坑:過於尊重親朋好友的意見,落入身邊人的陷阱。

比如,你現在30歲,單身,有50萬元。對於這50萬元該怎麼辦?你的家庭成員肯定會根據傳統觀念這么建議你:拿這50萬元做首付,買套房子,然後找個對象結婚。但是專業的理財師會根據你的真實想法和財務狀況、更多地從各個資產的風險收益角度上來建議你做資產配置。

說了這么多,大師兄只想告訴各位,投資理財是專業度極高的行業,對於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的普通投資者來講,尋求專業理財師的幫助,避免盲目入市,才是實現投資目標、防範投資風險的理性選擇。

㈤ 你用過哪些很坑的理財產品

我感覺保險理財產品就非常坑。
我曾經去我們老家的銀行存款,業務經理非得推薦讓我辦一個保險理財產品。
當時稀里糊塗的就辦了,結果5年後才把我的本金取出來,事後才知道如果中間取出來,我不僅拿不回所有的本金,而且還要賠償違約金。
這種不負責任的飢餓營銷,非常的害人。

㈥ 誰能跟我說說銀行理財靠譜嗎有哪些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是否靠譜一看產品二看人。信用風險,投資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政策風險以及系統風險都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會遇到的風險。
一、看產品是否靠譜:
整體來說,在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還是很靠譜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銀行除了自己推出的理財產品之外,很多還是代銷的產品,所以說,這時候銀行只是一個平台而已,主要還是看產品是否靠譜。這里就為大家講一講有什麼比較容易踩坑的地方。
①預期收益≠實際收益:
很多理財產品標注了預期收益多少多少來吸引投資者,銀行會在宣傳的時候,強調此前發行的同類理財產品均達到了預期收益,令我們把預期收益當作是實際收益。而實際情況是,有很多理財產品都沒有達到預期收益,有的甚至連本金都有虧損。所以說,投資有風險有波動,最後收益還要看投資期間的波動變化。
此外,有的理財產品會有一個資金募集期,具體的時長會有不同,但在這段期間內,我們將錢投入產品中,是不會按照註明的收益率來計算的,最多按照活期利率計息,有的甚至還沒有利息。所以說我們資金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就完全被拉低了,實際算下來,根本就沒有那麼高,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越長,實際收益率就會越低。
②信息不完整:
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定要對它進行全面了解,有的理財產品不披露或者選擇性披露,信息不完整、資金投資用途不明、收費項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時等,連產品說明書都存在問題,那麼它的安全性可想而知。
二、看人是否靠譜:
無論是在銀行櫃台還是手機網銀,經常會有人向我們推薦銀行理財產品。某些銀行從業人員在推銷理財產品時,會著重強調收益,卻將風險一語帶過,或是充斥大量專業術語,讓人難以聽懂。這樣我們就很容易被誤導。
甚至還會有一些銀行業務員利用大家對銀行的信任,私下接單,其實賣的根本就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而是其他機構的高風險產品。這樣的情況出了問題,銀行完全沒有責任,也不會負責。這就是時有出現的「飛單」現象。
以上就是關於銀行理財產品容易出現的「坑」,總的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多數是靠譜的,但我們也不能輕信他人的推薦,也不要對銀行抱有過高地信任,還是需要自己去了解產品,這樣才不容易被「忽悠」。認真對待每一筆錢,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份資產,這才是理財。如果說自己對購買的產品並不了解,沒有做到心中有數,那往往就是在給別人「送錢」。

㈦ 有哪些常見的理財騙局

超高收益率的P2P小平台很危險去年P2P行業爆雷一大片,多少被雷的投資者還在苦苦等待結果。大部分踩雷平台幾乎都是通過超高年化收益率來哄騙投資人,其實哪有那麼好的事。P2P騙局太多了,小編也就不一一說了。大家千萬不要再被高收益這個幌子蒙騙,一定不要選擇那些小平台,選擇P2P要從多方面再三了解。專坑老年人的街邊理財街邊或者大型超市門口有一些西裝革履的小夥子或者姑娘,專門找老年人推銷理財產品。他們嘴巴像抹了蜜,通過送一些小禮物,把老年人到公司美其名曰詳細了解產品。到了公司,你會發現裝潢華麗,於是就以為公司實力強大,信了他。但這用來騙人的華麗外表,騙到錢了以後他們就跑路,人去樓空。鼓吹有政 府****的虛假「P2G+PPP」項目理財騙局為了提高可信度,鼓吹自己有經濟學家、電視台甚至********,真的膽大包天。「PPP」概念很火熱,「PPP」是指****和企業合資修建的公益性的項目,並提供政策保護及法律保護。騙子公司借著「PPP」幌子,虛構一個項目來斂財,對投資人們也是給出一個超高的年化收益率。以為是有****「兜底」的基建項目,投資人們沖著這點就投了錢,其實都是假的。美女邀你現貨交易詐騙有一類騙子偽裝成膚白貌美的白富美,美女通過聊天與你拉關系,然後再哄騙你投資交易白銀、原油、瀝青現貨。介紹自己有一個引導投資的「分析師」,賺到一筆可觀的收入。許多男性被誘騙後參與所謂交易,與「美女」一起投資。據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所謂現貨交易平台都是虛假平台,投資人的錢在投入之後就被提走了。平台上所顯示的數據,都只是在操作一個數字;除此之外所謂「分析師」還會向你收取高額手續費,掉入這種騙局結果只能是血本無歸。網路交易詐騙網路交易騙局中最為多見的是「二元期權」,它對未來某段時間內外匯、股票等品種的價格走勢進行猜測,本質類似****博。投資人投資的錢根本沒有參與到真正的外匯大盤交易,而「盈利」其實是來自不斷加入的「下線」或代理的資金,也就是「龐氏騙局」。二元期權網站大多注冊在境外,一旦上當受騙,損失很難追回。

㈧ 理財小白都會面臨哪些「坑」

坑一:沒有目標,沒有計劃


有了目標,我們的各方面都清晰多了,因而更能細化到每一步去達到這個目標。理財投資也一樣,我們都得給自己設一個目標,定好目標了,我們就得細化到每一步該怎麼計劃,例如我該買什麼產品我才能夠達到我的目標收益?


坑二,盲目投資


每個人進入理財領域,盲目跟著別人,這個好我也跟著買,那個好我也買,沒有自己的投資思路也沒有為自己的錢做更多的思考。而這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當風險來臨的時候,看到自己的錢不斷虧損就會很心疼。可見此時的心理素質也非常重要。


同時,自己也要通過多閱讀理財書籍等途徑提高自己的財商以及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心理素質會不斷提高。


坑三,三心兩意,沒能堅持


我們學習三心兩意這一次,一般就是小花貓釣魚故事裡,它一邊玩一邊釣魚,最後三心兩意就沒有成功釣到魚。對於理財同樣適合,做的計劃,三心兩意不去好好執行,那怎麼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呢?只是,我們離它缺的是一心一意去堅持。


投資大師巴菲特說:別人瘋狂時我恐懼,別人絕望時我貪婪。其實越是下跌的時候,我們越是要大膽下手。下跌過程中不斷買入,能平均我們當初買入的成本,當累積到一定基數了,也到了合適的時機,賣出的收益是很可觀的。


理財小白都會面臨哪些“坑”?小編就說到這里了,從理財小白到理財達人需要不斷地通過實踐去修正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唯有努力學習,繞過這3個坑,相信你會成長的更快!更多關於投資理財的基礎知識,技巧方法,注意事項,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及時關注。總的來說,小編提醒大家,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熱點內容
股市黃昏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5 15:15:00 瀏覽:495
建設銀行股票歷史最低是多少 發布:2025-07-05 14:43:57 瀏覽: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866
如何介紹基金定投業務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744
黃金期貨浮動盈虧如何處理 發布:2025-07-05 13:47:41 瀏覽:251
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5 13:39:43 瀏覽:126
股票歷史財務指標查詢網站 發布:2025-07-05 13:34:23 瀏覽:777
首旅酒店股票歷史 發布:2025-07-05 12:29:18 瀏覽:606
佛山照明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7-05 12:21:47 瀏覽:48
對沖基金的對沖成本指什麼 發布:2025-07-05 12:12:09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