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戰應該怎麼做
Ⅰ 今天滿屏新聞都是關於金融戰的,外國機構通過國內機構身份做空股市
一個封閉的市場,那些賬戶在做空,要查早查了
Ⅱ 中美歐金融戰,中國要怎麼做
金融戰的話,我們不佔優勢。因為內部矛盾和問題太多,沒有核心技術,人才缺乏。內憂是外患之母,如果不解決內憂,不需要戰就已經敗了。換了思維方式,互惠互利更適合這個時代。如果是我:1.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扶持中小企業,盤活民營經濟。
2.解決教育、社保、醫療問題,注重教育,開放式的教育,政策上多接納國外學生,使我們不用出國也能與國際交流。
3.想辦法把人才留在國內。再多的錢留著身邊,沒有能人早晚也會財去人空,我們中國就應該走現在美國走的路。
但這都是理論,而且需要至少三代人的努力。實際上來看我國現在的問題,已經無法社會轉型。以後的路很不樂觀,我一直很擔憂,現在已經看開了。歷史總在向前走,後退也只是暫時,人類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車到山前必有路,只不過這個過程可能是痛苦的。
Ⅲ 請問世界上有哪些金融戰爭的先例
你可以看看《貨幣戰爭》這本書
Ⅳ 華爾街崩盤美國採取哪些經濟措施來應對對於中國股市的持續走高美國會做些什麼國際合作對於經濟下行壓
陳年舊事了,首先當年的美國在08金融風暴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貨幣的量化寬松政策,中國股市走高是08年前的事,美國做的是想席捲資金撤離中國,也就是在中國投機,也是08年中美金融戰的原因。至於,後面這題,美國本來就是要維持和穩定美元的霸主地位,估計也是提供美元貸款。想要具體的分析,請在圖書館查找文獻。我這是略微說一下。
Ⅳ 股市暴跌金融戰役打響散戶該怎麼做
先做一些穩健型理財,股市恢復正常在進入,避免資金打水漂
Ⅵ 急求 中國怎樣應對金融危機
★ 一個小故事看透經濟危機 ★
看下面一個小故事,3分鍾徹底明白經濟危機是怎麼來的:
從前有兩個國家:紡織國和飛機國。紡織國有一億人口,會織布做衣服,年產二億條褲子。飛機國也有一億人口,不僅會紡織,他們還會造飛機,年產二億條褲子,造十架飛機。
紡織國要賣給飛機國一億條褲子,才能買回一架飛機。兩國貿易之後,社會財富分配如下:紡織國擁有一億條褲子和一架飛機,飛機國擁有三億條褲子和九架飛機。紡織國一個人一年只有一條褲子穿,一億人只能擠一架飛機。而飛機國呢,一個人一年能穿三條褲子,九架飛機隨便坐,比紡織國的老百姓坐火車還便宜!兩國人民付出了同樣的勞動和汗水,飛機國的人均財富竟然是紡織國的3-5倍。
第2年,飛機國改變策略,決定不生產褲子了,因為他們發現只要多賣幾架飛機,就能換回幾億條褲子,足夠全國老百姓的穿用。從此以後,飛機國的老百姓都解放了,每天泡吧、出國度假旅遊、喝咖啡、到紡織國投資。。。。。。而紡織國的老百姓們呢,為了賺更多的錢,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生產更多的褲子:三億條褲子,四億條褲子,賣給飛機國賺取可憐巴巴一點生活費。
飛機國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滋潤,工作時間越來越短,工人越來越少,喝咖啡的時間越來越長,旅遊業、娛樂業、服務業發達。而紡織國的老百姓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幾乎沒有喝咖啡的時間,娛樂業和服務業都是為少數有錢人服務。
幾年過去了,飛機國越來越發富了,連窮人,甚至流浪漢都能隨便買得起豪宅了,錢多得不得了,可是紡織國還在不斷的生產褲子,都快年產10億條褲子了,飛機國面臨危機了,面臨錢太多的危機,錢再多也不能都買褲子啊,錢太多花不出去。
看官可能糊塗了,錢太多也有危機啊?當然啊,銀行里存了幾十萬億美金的錢,對銀行家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他得想辦法放貸出去才能賺錢啊,不然還要支付利息。沒辦法,銀行家拚命鼓勵企業和民眾貸款,鼓勵窮人和流浪漢也貸款買房子,沒辦法,錢多也難受啊。結果房地產先漲後跌,一些窮人還不起貸款,乾脆一元錢賣掉豪宅,繼續搬回豪華出租屋。
紡織國越出口越窮,看官更不明白了吧?紡織國並沒有因為出口而富裕,卻讓飛機國越來越富,因為把自己國家生產的50%以上的商品賣到別的國家,換來別人國家5%-10%的商品,結果是飛機國富得流油,紡織國依然活在最下層,最吃虧的是以多換少的紡織國。
紡織國面臨更大的危機,本來出口褲子就沒賺多少錢,一條褲子才賺1-2元,飛機國一旦減少進口,直接導致紡織國無數人下崗失業。
這個小故事道出了經濟危機的最高機密:沒有高科技產業,依靠以多換少的出口經濟,只能越出口越窮,是製造國家之間貧富分化的危機之源!
一個國家,只有掌握別人沒有的高科技產品,才能真正變成一個強國富國,讓別國為自己打工,而不是為別國做嫁衣。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31511 個閱覽者 關閉窗口
此主題共分: 1 2
第1條回復: 參與討論 推薦
作者:炎炎烈日 於 2008-12-29 09:51:35.0 發表 來自: 發送短消息
★ 唐朝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秘密:絲綢 ★
中國的唐朝為什麼富強?百國朝拜?因為唐朝有絲綢!
為了得到中國絲綢,在沒有飛機、火車、汽車的時代,當年全世界的商人們騎著駱駝不遠萬里,把幾萬里的沙漠戈壁,硬生生踏出一條絲綢之路,用他們國家最珍貴的黃金、珠寶、玉器,換幾匹絲綢,帶回國就能發大財。唐朝不僅繁榮富強,而且在全世界聲名遠播。
中國賣給各國商人絲綢、茶葉、瓷器,換來的卻是大把大把的黃金和白銀,造成古代全球經濟的巨大貿易順差,唐朝是當時世界的經濟中心,歐洲和日本虛心學習的楷模。
絲綢織品技術曾被中國壟斷數百年,中國古代各朝一直嚴密控制著絲綢織造業和養蠶業的技術流傳,並禁止其流向外國。唐朝是絲綢生產的鼎盛時期,無論產量、質量和品種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絲綢的生產組織分為宮廷手工業、農村副業和獨立手工業三種,規模較前代大大擴充了。同時,絲綢的對外貿易也得到巨大的發展,不但"絲綢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條,而且貿易的頻繁程度也空前高漲。絲綢的生產和貿易為唐代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看看美國中學歷史書是怎麼寫中國與西方的貿易問題:書中說,早在中國漢代,東西通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逐漸形成,漢朝把大量昂貴的絲綢輸出到西亞。為了保護絲綢貿易,中國人一直保守絲綢製作過程的秘密。中國的統治者歷來嚴格限制外國商人,只允許他們在廣州活動。中國賣給他們絲綢、茶葉、瓷器,換來的卻是大把大把的黃金和白銀,造成巨大貿易順差。1793年,英國人要求增加貿易權利,被乾隆皇帝拒絕,他說:「西方的東西找不出一件中國用得著的。」
漢朝和唐朝從絲綢貿易獲得的經濟的空前繁榮,由絲綢之路,國外的葡萄、無花果、黃瓜、核桃從西亞傳入中國,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1271年來到中國再到鄭和下西洋從非洲帶回長頸鹿,書中頗下筆墨。書中摘錄了《馬可波羅游記》中關於忽必烈皇宮的描寫:「宮殿屋頂很高,大廳都由金銀鑲嵌,牆壁上雕刻著龍、鳥、牧馬人和各種野獸以及戰斗的場面。天花板上也是如此,滿眼都是黃金和圖畫。廳很寬很長,可以容納6000人的宴席。」 足見當時的中國是多麼的繁華,遠遠超越當時世界各國的經濟水平
正因為唐朝、宋朝始終領先全世界的高科技產品銷售全世界:絲綢、瓷器,在17世紀至18世紀中葉,整個歐洲甚至包括俄國,掀起過一場「中國熱」。 當時的中國被全世界推舉為「模範文明」。 當時中國對西方的影響,遠遠大於西方對中國的影響。
歷史證明:一個國家只有壟斷別國沒有的高科技,才能實現經濟真正繁榮富強,自然會變成全世界羨慕的「模範文明」
假如張無常、歷以寧這樣的「經濟學家」回到唐朝,向朝廷獻策,主張絲綢做「世界工廠,引進外資」,唐朝的發展會如何?用不了幾年,就發現絲綢技術外泄,越南、泰國、印尼都開始大規模生產絲綢,唐朝拚命提高絲綢產量,但絲綢國際價格卻越來越低,原本一斤絲綢能賣一斤黃金,最後跌到一斤白銀、一斤銅、一斤鐵。
原本只有歐洲皇家、貴族、富商才能穿得起的絲綢衣服,到最後變成非洲難民都能買得起的地攤貨。唐朝發動全國人民瘋狂大生產絲綢,卻發現越來越窮,絲綢的利潤壓到幾乎不賺錢,不消10-20年,泛濫的絲綢造成世界發生經濟危機,全世界不再需要那麼多絲綢,唐朝大批絲綢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但富裕的是全世界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有絲綢衣服穿,連路邊要飯的都穿絲綢褲子,失業的唐朝人民自己卻不一定能穿得起絲綢了。
這就是真正的經濟學。。。。。。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31511 個閱覽者 關閉窗口
第2條回復: 參與討論 推薦
作者:炎炎烈日 於 2008-12-29 09:51:52.0 發表 來自: 發送短消息
★ 日本的強國之路 ★
日本二戰之前是世界的紡織工業大國,二戰之後轉型製造業大國,60-70年代轉型高科技大國。換言之,中國還停留在日本五六十年代的經濟發展思路!
有人說日本是外向型經濟,這顯然是一個無知的謊言。人們可以看到這樣鮮明的對比:日本外貿小小的(佔GDP15%),中國外貿大大的(佔GDP60%);
日本出口是高價出低價進,以少換多。中國出口是低價出高價進,以多換少;
日本外資法第一條,「只准許有利於日本經濟的自立和健全發展以及可改善國際收支的外國資本進行投資。」外資只佔1%。中國則門戶洞開,來者不拒,外資超過30%,國內28個產業有21個被外資控制;
日本有「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從不依賴外國消費,始終國民優先國貨優先。中國則沒有類似計劃和政策,對外依存度高達70%,本國國民是二等公民。
由此可見,中國和日本的經濟政策毫無共同之處,而且完全是相反的。
世界上只有中國,拿國家有限的資源,人民的血汗,用來為世界服務。
美國用飛機換中國的褲子,日本用照相機和汽車換中國的褲子,中國最後的結局就如同上面故事中的那個紡織國一樣,一旦飛機國的消費下降,受傷最深的反而是紡織國。
歷史的內容在不斷變化,但歷史的規律永遠沒有變過,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製造別國沒有的高科技產品,不能製造別國沒有的飛機和絲綢,我們就永遠無法真正走向繁榮富強,生產別國都能生產的東西,拼價格,賣血汗,這個國家永遠富強不了。
美國、日本、德國為什麼富強?單單比較GDP總量,中國可能會在10-20年後超過美國,但是人均財富可能永遠也超不過這些國家!因為美國、日本、德國能造現代的「絲綢」:大飛機、高科技設備、電子、超導、液晶、汽車。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31511 個閱覽者 關閉窗口
第3條回復: 參與討論 推薦
作者:炎炎烈日 於 2008-12-29 09:52:09.0 發表 來自: 發送短消息
★ 重溫「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
當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何等高瞻遠矚!
幾十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的科技水平還是趕不上去?今天的我們還停留在10萬個工人姐妹們辛辛苦苦一年做一億條褲子才能換回一架飛機的科技水平?心甘情願的變成了一個二流國家?
世界上任何一個強國,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都牢牢控制著核心科技機密絕不外泄,中國的賣國經濟學家們「市場換技術」理論,不僅沒換到什麼技術,市場也丟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這兩年,美國的前GE總裁傑克韋爾奇很火,帶領美國通用電氣重新走向輝煌雲雲,被譽為世界企業管理大師。其實他的核心秘密只有一條:讓通用電氣放棄做別人一樣的產品,做GE獨家能做到最好的高科技產品!生產別人不會造的「飛機」和「絲綢」。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是愛迪生發明電燈泡之後,為了大規模生產電燈而創辦,後來逐步退出照明產業,轉型生產電冰箱和電視機,後來GE又放棄了這些夕陽產業。在傑克韋爾奇時代,全面轉型生產大宗高科技產品:醫療設備、飛機引擎、發電設備等。GE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追求高科技產品,放棄低科技產品的歷史。至於他鼓吹的什麼管理理論其實大多都是成功之後的吹牛灌水,千萬別當真。所謂「真傳一句多,假傳萬言少」,正是此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個成功的企業尚且如此,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
歐美國家的科技研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最高比例在1.5%至2.6%之間。而中國1950-1979的最高年份是2.32%,平均1.28%。那時候中國自己能造衛星、火箭、高產水稻、大飛機,現在卻忙著生產褲子、鞋子、玩具。
我們中國到了80年代90年代,中國的科技投入連年減少,降低到了0.6%。汽車和電腦只能組裝和造外殼,貼個牌冒充國產貨。到了1999年,美國轟炸了中國的大使館。我們終於明白了:「歷史告訴我們,有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的」。同年,國家召開兩彈一星有功人員的慶功大會,持續20年的「造船不如買船」的科技政策才開始慢慢扭轉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31511 個閱覽者 關閉窗口
第4條回復: 參與討論 推薦
作者:炎炎烈日 於 2008-12-29 09:52:27.0 發表 來自: 發送短消息
★ 貨幣沒有戰爭,戰爭的是科技 ★
再談談貨幣,中國真的窮么?真的沒有錢么?讓我們看看什麼是貨幣的本質!
更讓我們看看是什麼狗屁理論讓中國人手上沒錢的!
最近有一本很熱門的書,叫《貨幣戰爭》,說美國放棄金本位是陰謀,美元會不斷貶值,鼓勵大家收藏黃金保值。這個觀點其實是落伍的,黃金只是一種稀有的金屬而已,沒必要把它的地位抬那麼高。
一個國家真正的「黃金」,其實是別人沒有的高科技產品。貨幣只是一種易物貿易的符號,當唐朝能造絲綢的時候,不論唐朝貨幣是鐵幣還是銅幣,必定是最硬的硬通貨,所以,對唐朝和世界而言,絲綢就是黃金貨幣。當別的國家也能生產絲綢的時候,唐朝的貨幣立刻貶值,這時如果唐朝還堅持貨幣升值,腦袋一定進了水。
當年的唐朝和絲綢的關系,宋朝和瓷器的關系,就如同今天的美國和石油、高科技的關系,美國控制了高科技和石油,美元就變成了黃金貨幣,沒有石油和高科技、尖端武器支持的美元,就跟石頭一樣不值錢。這也是美國為了石油,不惜幹掉伊拉克薩達姆的深層原因。
凱恩斯的貨幣理論,貨幣發行不受金本位、銀本位的限制,每個國家都可以為本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貨幣資金,根本不需要依靠洋錢。解決了經濟發展最大的瓶頸:錢的問題。
凱恩斯還提出需求拉動理論,說明每個國家只要保護好勞動者,提高勞動大眾的消費力,擴大市場消費大盤,企業生產自然水漲船高,哪用得著依靠外需?
美國和西方國家早就看透了這一點,他們放棄金本位,是明智的,是高瞻遠矚的,不是陰謀,是陽謀!一個國家真正的黃金儲備,不是藏在銀行地下倉庫裡面的金磚,而是藏在國家專利局裡面的知識產權,是實實在在的高科技產品。當美國每造一架波音飛機,就相當於美國多了一噸黃金儲備。
我們要搞明白一件事情,貨幣只是一個易物交易的符號,一個國家能生產多少商品,就應該造出多少貨幣,鼓勵老百姓去消費。
所以,世界上不應該存在缺錢的國家,只存在缺商品的國家!一個國家平窮落後,不是因為他們缺錢,而是他們造出的商品太少,或者科技含量太低。
千萬不要相信外國經濟學家和賣國經濟學家們的狗屁理論,什麼股市不能有泡沫,國家要控制貨幣流通,其實這些理論,反而是讓中國陷入經濟危機的真正陷阱。
看看美國,一年GDP只有13萬億美金,卻有50萬億美金的國債。中國如果有膽子發行50萬億國債,促進內需,這次經濟危機也不會受傷這么重。
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閉關鎖國到改革開發,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是中國走市場經濟的道路絕不是為了回到解放前!讓我們走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老路。全球化、私有化、自由化、世界工廠、外向型經濟、比較優勢等,只是這條老路的新包裝。
當美國人開動他們的印刷機,源源不斷印出美元,就能買走中國的一切:褲子、鞋子、玩具、工廠、房地產、銀行、人力,這才是天下最大的滑稽之事,中國人將永無出頭之日!
Ⅶ 索羅斯又來了,中國要做哪些准備
索羅斯為代表的做空惡勢力已經吹響了沖鋒號,我們最賤看到的港股暴跌,美股大跌,港幣大跌,人民幣大幅波動,俄羅斯巴西本幣大跌,恐怕都是這一陣資本寒流造成的沖擊。而對大家來說,最要命的就是怕3點,一個是人民幣貶值,自己出國消費受到影響,第二就是股市繼續大跌,讓財富縮水。第三恐怕就是房子崩盤了。
那麼我們如何應對這樣的資本沖擊,我們手裡有什麼法寶呢?
其實分析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無非就是幾招,國際資本調動數以千億計的美元,然後到一個資產泡沫膨脹,實體經濟脆弱,且貿易逆差的國家(確保外匯自然流出),運用金融杠桿,做空當地本幣,手法很簡單就是,開始借本幣拋本幣,以促使當地貨幣貶值,然後同時再用杠桿,在股市建立空單,兩邊對沖,一旦當地政府受不了本幣的沖擊,外匯儲備消耗殆盡,就會開始宣布本幣與美元脫鉤,自由貶值,政府不再拖本幣了,這樣匯率市場就會暴跌,國際資本就在匯率市場大撈一筆,而往往股市也能造成恐慌,股市暴跌也在所難免,國際資本在股市上的空單也能賺錢了,然後政府覺得,這樣下去經濟就該破產了,於是就會加息,企圖用利息托起貨幣,但這樣一來蹺蹺板開始轉動,國際資本賺錢的主戰場從匯率變成了股市,股市往往發生崩塌。空單就會賺大錢了。
鑒於此,其實金融危機的大概雛形也就非常清晰了。那麼如何防範,其實也就無外乎這么幾點。
第一, 避免資產泡沫,這是最危險的一點,如果資產泡沫過大,不管做不做空其實都是非常危險的,而所謂資產泡沫的形成無非就是一點,杠桿和產能。產能過大超過了需求,為了平衡供給和需求,往往會出昏招,讓需求加上乘數杠桿,於是產能=需求X杠桿倍數。本來這一個公式沒什麼太大問題,刺激產能拉升經濟用一定的杠桿倍數倒是很合理的,但人都是貪婪的,特別是搞政績那幫,一看有這好事,可以無限的放大需求,也就可以無限的搞經濟建設,於是這個公式變了,產能X杠桿倍數=需求X杠桿倍數的平方,這就已經是明顯的泡沫化了,等於產能被放大了無數倍,需求更是不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如今的樓市就是這樣一個格局。泡沫非常嚴重,而我們本來在08年的時候,有機會消除杠桿倍數,但為了短暫的經濟,卻反過來在杠桿倍數後面,又加了一個乘數,泡沫之上再加泡沫,現在弄得房子,中國人幾代人都住不完了。完全失去了需求的基礎。
第二, 由於資產泡沫過大,房地產賺錢太容易了,所有資金都往這個領域流動,這就造成了實體經濟嚴重供血不足,產業空心化。製造業本來該升級的錢,全都投到房地產里去了。說有的老闆,把做生意賺的錢,都交給太太搭理,而太太沒什麼投資知識,就知道買房。結果幾年下來,太太的投資收益率遠比老闆高的多,最後這個家裡太太變成了賺錢的主力。老闆一氣之下把工廠關了,也去炒房了。現在這個趨勢已經繼續了很多年,要想讓趨勢逆轉過來,就必須做亮點,讓資產泡沫這個領域無錢可賺,甚至賠錢,其次就是讓製造業成本降低,放大利潤,這樣資本才能迴流。其實就這么簡單。
第三, 保持貿易順差,讓外匯在貿易項目下,保持流入狀態,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國際資本就不敢發動貿然的攻擊。因為他的錢有數,而貿易的現金流沒數,這樣的資本戰打下去,他沒有勝算。而保持貿易的順差,還是得保持中國製造的優勢。
(雖然外匯占款減少,但貿易還是順差的)
第四, 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這點我們還有三萬億,足以嚇退各路資本,但香港只有3000來億,這個數字就比較單薄,雖然看著比97年的時候多多了,但考慮到20年的通脹,以及對沖基金規模的膨脹,3000億實在讓人心裡沒底。一旦借港幣拋港幣,這筆錢能頂多久,讓人心裡沒底。除非大陸出錢!但如果大陸的外匯儲備拿到香港,我們構築的防禦工事就全都用不上了,金融戰不再是防禦戰,而變成了野戰。懂軍事的,大概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第五, 讓本幣軟著陸,釋放做空空間,減小勢能。這個其實我們一直在做了,我們主動貶值,慢慢貶值,用時間換空間,不給索羅斯這些人發力點。
第六, 讓銀行保持健康,降低不良貸款率。但現在從農行的票據危機來看,這個實在讓我很擔心,我們的不良貸款率真的只有1.5%嗎?這個數可能不止,還有房地產的問題,央企國企的問題,影子銀行的問題,表外業務的問題。一大堆問題都被掩藏在官本位的銀行體系下了,里昂證券的數據測算,銀行的壞賬率可能到了8%,雖然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這個管理層心裡還是要有底的。
第七, 嚴格外匯管制,這個隨著人民幣的開放步伐,情況已經大大不如1998年的時候。但目前還是有很多天險可守的。
綜合來看,其實大陸遭遇國際做空資本直接攻擊的可能性並不大,面對我們這樣的龐然大物,他們心裡也沒底,頂多會像二戰時候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樣,搞搞突然襲擊,或者階段性的襲擊,大規模的正面戰,應該他們還不敢。但香港應該不一樣,以上7點,香港基本全部都具備,所以香港已經完全暴露,玩過CS的都知道,把頭暴露在突擊步槍的射程之下,甭管有沒有頭甲,基本都會被爆頭。而至於國內,一二的問題不解決,五六的問題也就始終存在,也就存在被偷襲的可能。
Ⅷ 網友說,對此螞蟻是金融戰中的核彈,你怎麼看
螞蟻金服的做法是未來的趨勢,讓錢更快的流通到需要交易的地方,但是風險控制需要做得更好。
美國2007年的次貸危機就是由於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質量太差,對資產證券化的過度使用導致的,讓很多完全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家庭和個人也貸款買房,然後將這些質量很差的貸款包裝進行證券化,流通到金融市場,最後導致次貸危機。
螞蟻金服如果使用很高的杠桿,同時貸款的質量很差,那麼遲早也會出現問題
Ⅸ 國家之間的金融戰爭老百姓能為本國做什麼
1、將手中所有外匯兌換成本國貨幣,此措施可以參照90年代金融危機時韓國政府請求所有持有外幣的韓國國民兌換手中的外幣以幫助本國政府渡過金融危機。
2、在產品質量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情況下,盡量購買本國製造的商品。
3、參加民間團體,宣傳和呼籲大家一致抵制敵對國家商品。
Ⅹ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未來金融方面的挑戰
.
拖住就行了。中國現在有最大的外匯儲備。四大行還有兩桶油。這些東西,其實就是類似於金融萬里長城。97年在香港打了一場金融戰之後,中國已經十分警惕這種事了。以現在的其它國家的金融形勢,敢跟現在的中國打金融戰,絕對是找下半生不能自理。這已經不是同一個級別的戰爭了。會被玩死的。
另外,中國現在根本不想在金融上玩。因為一方面這個東西只是個圈錢的東西。並不產生真正的商品。其實就是個出老千賭錢的地方。
另一方面金融業是老美的地盤。跟他們玩,會有讓他們復活的可能。這也是為毛,現在中國的經濟還不錯。但股市一直不行的原因。因為政府不光是不支持,還在往下打。所以這幾年,就別玩股票了。沒用的。那是老美的地盤,老共不肯給人輸血。起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