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科技和金融
Ⅰ 互聯網經濟和金融科技是什麼 兩者如何區分
互聯網經濟是更全面的概念,泛指全部互聯網產業所帶動的經濟形式。
而金融科技是金融與科技的新型結合,即通過科技手段讓金融更高效。
兩者范疇和定義內容是有不同的。
一個是廣義,另外一個是狹義。
Ⅱ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有什麼區別
金融科技可以理解為:利用包括人工智慧、徵信、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前沿科技手段,服務於金融效率提升的產業。而科技金融落腳於金融,利用金融創新,高效、可控的服務於科技創新創業的金融業態和金融產品。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區別在於
1落腳點不同
金融科技的落腳點是科技,具備為金融業務提供科技服務的基礎設施屬性。與其並列的概念還有軍事科技、生物科技等。
科技金融的落腳點是金融,即為用以服務於科技創新的金融業態、服務、產品,是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典型代表。與其並列的概念還有消費金融、三農金融等。
2目標不一致
發展金融科技的目標在於利用科技的手段提高金融的整體效率。
發展科技金融的目標在於以金融服務的創新來作用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創業。
3參與主體不一樣
金融科技的主體是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偏技術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為代表的技術驅動型企業。
科技金融的主體是以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業。
4實現方式有區別
實現金融科技創新的方式是技術的突破。
實現科技金融創新的方式是金融產品的研發。
5具體產品也完全不同
金融科技的具體產品包括: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雲、區塊鏈、徵信、AI、生物錢包等等。
科技金融的具體產品包括:投貸聯動、科技保險、科技信貸、知識產權證券化、股權眾籌等等。
Ⅲ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有什麼區別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主要區別如下:
一、核心部分組成不同
金融科技涉及的技術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業等特點,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前沿顛覆性科技與傳統金融業務與場景的疊加融合。主要包括大數據金融、人工智慧金融、區塊鏈金融和量化金融四個核心部分。
科技金融由向科學與技術創新活動提供融資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運營方式不同
金融科技主要借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領域的問題,包括股票價格預測、評估消費者行為和支付意願、信用評分、智能投顧與聊天機器人、保險業的承保與理賠、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金融監管與識別監測等。
科技金融傳統的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政府資金建立基金或者母基金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科技企業,二是多樣化的科技企業股權融資渠道。具體包括政府扶持、科技貸款、科技擔保、股權投資、多層次資本市場、科技保險以及科技租賃等。
(3)怎麼看科技和金融擴展閱讀:
金融科技的基本組成:
金融科技涉及的技術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業等特點,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前沿顛覆性科技與傳統金融業務與場景的疊加融合。主要包括大數據金融、人工智慧金融、區塊鏈金融和量化金融四個核心部分。
大數據金融重點關注金融大數據的獲取、儲存、處理分析與可視化。一般而言,金融大數據和核心技術包括基礎底層、數據存儲與管理層、計算處理層、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層。
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層主要負責簡單數據分析、高級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有若乾重合)以及對相應的分析結果的可視化展示。大數據金融往往還致力於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探索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的研發。
人工智慧金融主要借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領域的問題,包括股票價格預測、評估消費者行為和支付意願、信用評分、智能投顧與聊天機器人、保險業的承保與理賠、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金融監管與識別監測等。
Ⅳ 我們該如何看待競相開花的金融科技
2017年剛過沒兩月,互金行業便早早跨進了「百家爭鳴」的戰局。「馬太效應」、「巨頭天下」等說法,揭示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而金融科技(Fintech),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被不斷提起的「洋氣詞兒」。
在經歷過2016年的波折後,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將「金融科技(Fintech)」作為新的標簽,其中不乏BAT這樣的巨頭企業。
從「金融交易的網路渠道」到「Fintech」的加速轉換,不僅折射出了行業對技術改變金融的更多期待;同時也將另一個問題留給了我們:面對被頻頻寵幸的晉升之路,Fintech是否真能守好它的膝下江山呢?
1
井噴的全球金融科技指數
CB-Insights發布了一份名為「THEGLOBALFINTECHREPORT:2016INREVIEW」的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報告,對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的投資狀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Fintech行業共吸引了127億美元的投資總數,第一季度完成49.3億美元的投資交易額。而其中,中國國內金融科技企業所獲得的投資筆數達到46筆,佔全球份額的5.5%;獲得投資總額接近46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36%。這兩項數字與去年相比,都得到了明顯的增長。另值一提的是,2016年間亞洲地區所獲得投資數額最大的10家公司全部來自中國,包括京東金融、51信用卡、HNA在內的Fintech企業,皆位列其中。
雖然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吸金」速度令人驚訝,不過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投融資雙向能力卻更讓人咋舌。
在最新發布的《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報告中》,零壹財經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共504筆,累計融資金額達1135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內金融科技投融資就佔到281筆,總額為875億元。而在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中,共有18家平台在2016年獲得至少兩輪融資,除了兩家美國公司外,其餘16家均為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覆蓋了包括網貸(5)、 理財(5)、保險科技(4)、眾籌(2)及消費金融(2)五種。
這組雙向統計數據讓我們看清了過去一年井噴式發展的金融科技,而這也引發了國內巨頭的「搶灘逐鹿」。
01
*江湖Miu論的每一篇稿子,都是MiuMiu反復打磨後的作品。
*轉載與合作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Ⅳ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的區別到底在哪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商業模式,金融科技是一種全新產品。如果將互聯網金融看作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的話,那麼金融科技則是一種全新的金融產品。這種金融產品主要是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互聯網創新技術進行風險管理與控制,並帶給用戶以全新的體驗。
縱觀當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都是將傳統金融行業的一些業務轉移到了線上,傳統模式中需要到金融機構櫃台辦理的相關業務,現在動動手指即可實現。這只能算作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並未給金融行業帶來切實改變。而以P2P、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盡管在誕生之初,國內市場上京東眾籌、聚米眾籌、蘇寧眾籌也都在進行這個方面的嘗試,並贏得了諸多用戶的青睞,但是這個行業同樣被非法集資、兌付難等問題所拖累,最終受到廣泛詬病。
金融科技則不一樣,它是基於金融本身萌發而出的一種全新的產品。這種產品不僅與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的互聯網技術產生了緊密的聯系,而且能夠形成新的產品,並從金融本身做出改變,從而再藉助互聯網的力量將這種產品帶到用戶面前。
從這個角度對比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我們不難看出,互聯網金融對於金融行業的改變稍顯淺顯,而金融科技對於金融行業的改變則更加徹底。
金融科技則比互聯網金融更進一步,它不僅能夠從用戶端獲得更多改變,而且能夠讓金融行業本身利用科技進行一些有益的改變,這些改變包括大數據對於金融產品的分析與整理,研發出全新的金融產品,包括區塊鏈對於金融產品的交易記錄進行記錄和分析,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風險管控。
可見,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有著本質性的區別。相對於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則有著更加充滿想像力的未來。如果金融科技發展得好,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將會給傳統金融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Ⅵ 股票裡面的大科技和大金融 到底指的是什麼
大金融:證券、保險、銀行、互聯網金融。
大科技:5G、晶元、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概念: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Ⅶ 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區別
金融科技,主要指互聯網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開展金融服務。這些服務和銀行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是顛覆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互聯網金融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資金的融通,金融意指資金的融通,這個融通包括直接融通和間接融通,互聯網金融更多是指直接融通。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2016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10月10日,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試行)》文件出台並公布。
Ⅷ 如何看待金融科技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兩個詞雖然字一樣,但意思並不完全相同,給大家說說二者的區別。
關於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就是業內所說的Fintech。維基網路對此給出的定義是,由一群通過科技,讓金融服務更高效的企業,構成的一個經濟產業。Fintech公司通常是那些嘗試繞過現存金融體系,而直接觸達用戶的初創企業,它們挑戰著那些較少依賴於軟體的傳統機構。
簡而言之,金融科技理解為:利用包括人工智慧、徵信、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前沿科技手段,服務於金融效率提升的產業。
現階段,隨著央行政策以及監管的手段的發出,越來越多的人愈加重視金融科技,重視金融科技人才培育。
關於科技金融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了科技金融的性質和作用,在第十七章「健全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的金融體系」第三節「促進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中提到:
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多元化和差異性的科技創新融資模式,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參與產學研合作創新。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創新特點的結構性、復合性金融產品開發,加大對企業創新活動的金融支持力度。
目前這是對國內科技金融最權威的表述。即科技金融落腳於金融,利用金融創新,高效、可控的服務於科技創新創業的金融業態和金融產品。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之別
1、落腳點
金融科技的落腳點是科技,具備為金融業務提供科技服務的基礎設施屬性。與其並列的概念還有軍事科技、生物科技等。
科技金融的落腳點是金融,即為用以服務於科技創新的金融業態、服務、產品,是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典型代表。與其並列的概念還有消費金融、三農金融等。
2、目標
發展金融科技的目標在於利用科技的手段提高金融的整體效率。
發展科技金融的目標在於以金融服務的創新來作用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創業。
Ⅸ 科技金融是什麼,和普通的金融有什麼不一樣嗎
所謂的金融科技,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是金融與技術的結合,與我們所說的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概念基本一致。它是一種經濟產業,通過技術讓金融服務變得更加的便捷,二者都是通過一定的渠道來讓金融變得更加的高效與便捷。我們知道,經濟發展是需要靠科技去推動的,當然,科技要發展起來首先得需要金融的支持,科技改變生活,有了經濟支持的科技才能夠更好的改變生活。
Ⅹ 股票裡面的大科技和大金融 到底指的是什麼
大金融:證券、保險、銀行、互聯網金融。
大科技:5G、晶元、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概念: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