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財經會計專業有什麼區別
Ⅰ 會計與金融專業的區別
金融專業和會計專業的區別有哪些?
一、性質不同
會計學主要研究財務活動的分析、綜合,從而能夠有效地管理經濟,它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而經濟學是研究價值規律的學科,是現代經濟的產物。
二、培養目標不同
會計學學習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礎技能,培養學生在會計、審計、高級管理方面的能力。金融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金融分析的能力,從而能夠在企業中從事金融管理等職位。
三、所屬類別不同
金融學屬於經濟類學科,而會計學屬於管理類學科。
四、課程設置不同
會計學專業設置了會計學原理 、管理學、經濟法、等必修課。還有公司法、管理信息系統、成本會計、審計學、稅收會計、國際金融等選修課。而金融專業的課程主要是圍繞金融學展開的,比如金融學、金融中介學、金融市場學、會計學、國際金融、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資產評估等。
五、就業方向不同
會計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財務、會計、審計、稅務等。而金融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金融公司、證券公司、商業公司等。
Ⅱ 金融學、財政學、會計學、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金融學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傳統金融學理論和演化金融學理論兩大領域,是現代經濟社會的產物。金融學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主要包括四大學術專業領域: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
財政學是以研究國家為主體的財政分配關系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二級經濟學科,是財政學專業基礎理論學科,是經濟學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財政學研究政府如何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籌集、使用和管理資金。
會計學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
Ⅲ 金融學專業和會計學專業有什麼區別
課程設置不同
從課程設置角度來看,金融學專業屬於經濟學領域的范疇,會計學則屬於管理學的范疇。
會計專業:
1. 必修課:會計學原理 、管理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統計學原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高級財務管理等。
2. 選修課:公司法、管理信息系統、技術經濟學、國際貿易、成本會計、審計學、稅收會計、貨幣銀行學、中級微觀經濟學、國際金融等。
其中會計學原理、經濟法、財務會計、高級財務管理等課程對於以後備考初級會計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考試都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於以後想要從事財會行業的學生來說,在大學期間學好必修課可以加大考試的通過率,提前拿到證書,為未來的職場發展增添助力。
金融專業:
1. 必修課:金融學、金融中介學、金融市場學、會計學、商業銀行經營學、金融工程學、國際金融、公司金融、金融法等。
2. 選修課: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資產評估、項目評估等。
金融專業的課程基本上是以圍繞金融學展開,必修課程相對枯燥一些,每年大學四年期間都有不少學生中途放棄。金融領域對人才的要求非常嚴格,但是如果可以在大學期間扎實掌握金融學、金融市場學、公司金融、金融法等課程,對於未來發展都有一定的幫助。
就業方向不同
會計專業的就業領域非常廣泛,一般企業的會計需要具備財務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基本能力。而金融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技術的人
會計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
1. 財務會計。包括會計、出納等崗位。一般在初入職場時都會從出納做起,雖然薪資不會太多,但是可以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為以後做鋪墊。
2. 審計。現在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內部審計機構,會計事務所也主要從事審計工作。審計工作待遇相對較好,但是工作強度巨大,需要財會人具有抗壓能力。
3. 稅務。學習會計專業也可以從事稅務工作,但是由於稅務知識本身比較繁瑣,如果想進從事稅務工作,需要對稅務知識有全面的了解。
會計專業可以從事的職業非常廣泛,一般晉升階梯為:出納→會計→總賬會計→財務經理→財務總監→CFO,在晉升的過程中,經驗、過硬的專
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已經確定好未來要往會計方向發展,一定要抓住四年的大學學習,將會計類證書牢牢的握在手中。
Ⅳ 請教會計 金融 財政三種專業的區別
金融學與會計學的區別:
1、金融學屬於經濟類,而會計學屬於管理類。
2、從就業來說,會計的就業難易度好於於金融學。
3、會計學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金融學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
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金融學主要包括傳統金融學理論和演化金融學理論兩大領域。
會計學的研究對象包括會計的所有方面,如會計的性質、對象、職能、任務、方法、程序、組織,制度、技術等。會計學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論,概括和總結它的研究對象。
金融、金融學均為現代經濟產物。古代主要是農耕、農業經濟,主要是易貨和簡單的貨幣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學。如在中國,一些金融理論觀點散見在論述「財貨」問題的各種典籍中。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形成於西方,叫「貨幣銀行學」。近代中國的金融學,是從西方介紹來的,有從古典經濟學直到現代經濟學的各派貨幣銀行學說。
Ⅳ 金融學和會計學及經濟學專業有什麼區別
現代金融學分為宏觀金融部分和微觀金融部分
宏觀金融學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宏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或者可以理解為現代(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學的貨幣演繹。
微觀金融學雖然與微觀經濟學密切聯系,但是有所不同,最突出的特徵就是「無套利分析」的均衡思想,而微觀經濟學是供給需求的均衡分析。
經濟比較宏觀,而金融學比較具體,經濟包含金融,但就學校的課程來講,如果學金融我覺得會學到很多東西,學經濟的話,太概括了,有用的沒多少!而且經濟學的主要支柱就是金融業,但如果是女孩子還可以,如果是男孩還是學工程類比較有前途!
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金融學也算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另外他們都可以包含文科和理科的部分,文科理科都能學。
從比較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金融學屬於經濟學研究領域,金融學是專對金融貨幣流通市場上的經濟活動的研究(如期貨 股票 債券 保險 銀行 風險投資等等)。大學里所見的一般性經濟學專業主要偏向學術研究,其研究的面很廣,課題很大,所以一般不針對具體實用的經濟學科領域。 但是從經濟學基本理論研究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經濟學分支,比如信息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等.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 金融學發端於經濟學,但如今已經從經濟學中相對獨立出來,有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方法.同時,現代金融學依然停留在現代經濟學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內. 其特點是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入手(行為金融學考也慮了非理性行為,比如錨定效應), 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因素的市場均衡體系, 考察金融系統在資源跨期配置中的機制和作用. 金融學開創了經濟學中比較獨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說金融資產定價中常用的無套利分析, 實際上比經濟學中的供求分析更具體,在市場中更容易實現.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新古典經濟學發展的預期的概念在金融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金融學考慮了市場中的隨機因素, 因此市場主體的預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並且依賴數理和計量工具進行相對精確的分析.
Ⅵ 金融專業和會計專業有什麼區別
1.金融和會計在從事的職業方面,有交叉也有一定的區別。第一,由於都是經濟管理類方向,在進行職業選擇的大方向上看,是一致的,比如金融專業也適合進入事務所這樣的單位,會計專業也適合進入銀行,證券這樣的單位。第二,兩者在分工上,有一定的區別,會計專業對會計能力要求更高,繼續選擇會計專業有利於在該領域走的更深更遠,金融專業要求的基本面比較廣,也分幾個方向,比如宏觀金融,微觀金融,金融專業要求學生對經濟整體和金融政策,金融發展有較深入的了解。從微觀金融來看,需要能夠了解企業情況,因此需要讀懂報表。從會計角度來看,僅僅讀懂是不夠的,可能還需要報賬,做賬的能力。
學金融也應該同時考會計類的證書,例如參加註冊會計師的考試。一個是向更深更精的方向發展,一個是拓寬了視野和研究方向。兩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重在堅持。這是我的一些理解。
2.從考研的角度來看,會計的難度一般低於金融,且錄取人數多,比較容易考取。就業方面,除特殊說明專業要求外,一般經濟類崗位不會對會計或是金融出台限制條款。如果你希望去證券銀行工作的話金融更好些,如果希望找一份更穩定壓力較小的工作則建議選會計。女生一般建議學會計,因為會計需要非常細心耐心,而金融偏重思維和理念創新。至於薪酬方面關鍵是要看從事什麼工作,光從專業的不同難以區分。資格證方面,會計需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這個比較容易,再往上就是注冊會計師,這個很難。金融需要會計從業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三個等級),期貨從業資格證(比較難),初級經濟師證(需要本科文憑)等。
Ⅶ 金融和會計的區別
金融和會計的區別:
1、兩者之間專業內容的區別:金融屬於經濟類的范疇,一般學習《微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等專業內容;會計屬於管理類的范疇,一般學習《國際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內容。
2、兩者之間所研究對象的區別:金融主要研究市場的交易性活動;會計主要研究會計主體的內部經營管理活動。
3、兩者之間開展目的的區別:金融的目的在於反映市場交易活動的信息;會計的目的在於反映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
4、兩者之間所涉及資格證書的區別:金融行業的證書包括金融分析師、證券從業資格等證書;會計行業的證書包括初級會計資格、中級會計資格等證書。
Ⅷ 會計學,經濟學,金融學有什麼區別
經濟比較宏觀,而金融學比較具體,經濟包含金融,但就學校的課程來講,如果學金融我覺得會學到很多東西,學經濟的話,太概括了,有用的沒多少!而且經濟學的主要支柱就是金融業,但如果是女孩子還可以,如果是男孩還是學工程類比較有前途!
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金融學也算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
另外他們都可以包含文科和理科的部分,文科理科都能學。
從比較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金融學屬於經濟學研究領域,金融學是專對金融貨幣流通市場上的經濟活動的研究(如期貨
股票
債券
保險
銀行
風險投資等等)。大學里所見的一般性經濟學專業主要偏向學術研究,其研究的面很廣,課題很大,所以一般不針對具體實用的經濟學科領域。
但是從經濟學基本理論研究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經濟學分支,比如信息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等.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
金融學發端於經濟學,但如今已經從經濟學中相對獨立出來,有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方法.同時,現代金融學依然停留在現代經濟學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內.
其特點是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入手(行為金融學考也慮了非理性行為,比如錨定效應),
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因素的市場均衡體系,
考察金融系統在資源跨期配置中的機制和作用.
金融學開創了經濟學中比較獨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說金融資產定價中常用的無套利分析,
實際上比經濟學中的供求分析更具體,在市場中更容易實現.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新古典經濟學發展的預期的概念在金融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金融學考慮了市場中的隨機因素,
因此市場主體的預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並且依賴數理和計量工具進行相對精確的分析.
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為了實現國家職能的需要,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國家與各有關方面之間的分配關系。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部分。在中國,對財政這一范疇有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由國家分配價值所產生的分配關系,這種價值分配,在國家產生前屬於生產領域的財務分配,在國家產生後屬於國家財政分配;第二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了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對剩餘產品進行分配而產生的分配關系,它不是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而是隨著剩餘產品的產生而產生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會集中化的分配關系。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概念當然有所延伸和發展。如果簡略地概括財政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從實際工作來看,財政是指國家(或政府)的一個經濟部門,即財政部門,它是國家(或政府)的一個綜合性部門,通過其收支活動籌集和供給經費和資金,保證實現國家(或政府)的職能。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范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范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經濟穩定和發展的目標;也可以理解為,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活動,但這里的「分配」應理解為廣義的分配,既包括生產要素的分配,也包括個人收入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