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管工資怎麼樣
1. 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得多大
我國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一般是十倍左右,在發達國家,銀行高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一般是二十倍左右,美國投資銀行這個部門高管的收入是普通員我的三十倍到五十倍。是什麼原因造成銀行高管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這么大呢?
2. 銀行高層管理年收入有多少
金融行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在金融行業普通員工與高管之間的收入差距十倍到幾十倍是正常的。銀行競爭和壓力越來越大,發展客戶越來越困難,像過去那客戶主動上門找你的情況越來越稀有,原來給客戶放筆貸款做比業務,銀行是一個嚴密的體系,其上下等級是一個森嚴的存在。因為存在著風險承受級別的約束,從而也有著自上而下的授權系統。
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通常在10多倍不稀奇。這倒不是銀行高管在處理各種業務能力方面有多強大,而是高管有各種人脈,最後都體現在存款和貸款的業績之上,薪酬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說明整體薪酬支出與員工平均人數的對比,但平均水平往往掩蓋薪酬的真實水平,根本的原因就是內部收入差異的大小被平均水平所掩蓋。
深深地感覺不是職位導致的差距,而是思維,是行動。那些高管,哪個不是認真努力了好多年呢,哪個不曾經是一個普通默默無聞的小員工呢?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名義上是薪酬規定,薪酬改革,實際上就是職務工資。如果有後台,弄個中層什麼乾乾,收入就大幅上升了。不只是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巨大,就連銀行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是非常大。
3. 金融業「限薪令」重在平衡,高管薪酬為什麼高得越來越離譜
金融業“限薪令”重在平衡,高管薪酬為什麼高得越來越離譜首先是他們的重要性在提高,其次就是他們的金融知識在不斷的豐富,再者就是他們都是名校畢業的碩士生或者博士生,另外就是金融行業會穩定對應的人才工作機制,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金融業“限薪令”重在平衡,高管薪酬為什麼高得越來越離譜。
一、他們的重要性在提高
首先就是他們的重要性在提高 ,對於這些人群而言他們在公司的職責和工作任務都在逐漸增加,所以對於公司的重要性而言是越來越重要的,所以他們會主動加強自身的一些實力建設,變得越來越值錢。
金融行業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多渠道的合作,並且主動加強自身的經濟能力建設,同時需要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4. 金融高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這具體是要看在哪些金融機構,如果只是某五大行的行長這一級別的,帳面上的工資不過是一年幾十萬上百萬左右. 但如果是基金或者是證券公司高管,則可以高到數百萬甚至上千萬.
5. 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得多大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國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一般是十倍左右,在發達國家,銀行高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一般是二十倍左右,美國投資銀行這個部門高管的收入是普通員我的三十倍到五十倍。是什麼原因造成銀行高管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這么大呢?
首先,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銀行對金融專業能力要求很高,銀行即要控制風險又要實現高利潤,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高利潤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對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有著極高的要求,銀行需要賺錢,賺高利潤,利潤低了無法維持銀行的運轉,就以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來說,我國銀行的大部分普通企業貸款綜合成本實際上已經達到了10%的,優質企業和央企貸款利息比較低,可是優質的企業和央企所有的銀行都會去搶,而大部分普通的企業才是銀行的大量客戶,在目前情況下普通的企業支付一年10%的融資成本後還有利潤的並不多,大部分製造業的利潤只有一年百分之幾,風險怎麼控制?這都需要非常強的專業能力。
其次,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銀行普通員工的工作逐步會被機器取代,而銀行高管的工作機器無法代替,銀行高管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長期的實踐經驗積累。
其三,投資銀行的業務為什麼在美國高管是普通員工的幾十倍,是因為投資銀行的高管對能力的要求更高,只有專業能力非常強的一流金融人才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後,才能勝任投資銀行的高管,投資銀行的高管投對一個項目就會帶來幾十億上百億的利潤,投錯一個項目就會賠上幾十億上百億,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收入是普通員工的幾十倍,是非常正常的。
其四,金融行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一流的金融人才是金融機構的資本,一流的金融人才決定了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普通的員工只是從事簡單的工作,滿大街都是過剩的。
所以,在金融行業普通員工與高管之間的收入差距十倍到幾十倍是正常的。其實就是傳統行業普通員工與高管之間的差距也是十倍到幾十倍,傳統行業的高管也有一部分是年薪幾百萬到上千萬。
國有銀行的工資總額是根據財政部的相關規定核定的,再由總行對省分行進行考核分配,並由各省分行進行再分配。各分行和部門還要再進行二次分配。蛋糕就這么大,毫無疑問高管和總行肯定要切大頭,而到真正幹活的基層行普通員工時,收入可以說少得可憐。在這種體制下,銀行員工的工齡和職稱沒有職務管用。比如,某長三角地區國有銀行快退休普通員工的年稅後收入可能還不到10萬,不如一個剛進銀行的大學生,與管理層相比,其收入更是天壤之別。銀行高管動動嘴,普通員工跑斷腿,其收入也只有高管的零頭的現象在銀行中比比皆是。現在有銀行高管願意拿自己的收入與西方國家的銀行比,但是就是不願意拿管理能力、盈利水平、不良率等經營指標與西方國家比。這些可以從上市銀行披露的信息中看出端倪。現在銀行間搶存款、亂收費、傍大款、中小企業融資難就是銀行現行考核體製造成的問題。
在銀行,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的普通員工一個月發到手兩三千甚至更少都不足為奇,中層管理者一個月收入可以一兩萬、兩三萬,高層管理者就更多了,一般在三五萬。這里中層管理者指二級部經理、部分老總、主任等等,高層指分行行長、支行行長。
這還沒完,還有年終獎,這個普通員工年一般集中在終獎三五萬,中層集中在十五萬左右,高層集中在三五十萬。還不算績效、獎勵、公積金,我們都知道公積金銀行都比較高,很多中高層公積金能達到幾萬塊,當然了各個銀行業績待遇會有差異,這些數據多多少少會有出入。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原因呢?
1首先銀行畢竟屬於企業,只不過要受的監管和政策更復雜,我們都知道很多大企業的CEO年薪百萬甚至千萬,所以銀行的行長年薪百萬無可厚非,因為他們都是稀缺資源,銀行行長的稀缺資源主要體現在財富資源上,行長的人脈一般都比較廣,最後大部分都體現在給銀行帶來存款和貸款業績上。
2銀行對於普通沒人脈沒資源的員工其實很殘酷的,因為銀行的業務其實沒那麼復雜,不管是對公客戶經理、對私客戶經理亦或會計會員,基本半年之內都能上手熟練,當然了一些偏門冷門和特殊情況需要歲月和經驗的積累,普通員工如果想大幅增加收入,很多時候都需要部門或者支行領導的「提攜「,說白了就是遇到能力強的行長或者部門老總都會有很多資源和客戶,他還願意帶你,願意分給你戶去打理,你就成長的更快、收入也會因為手上的業績而大幅增長。但是反之,如果領導資源有限,或者不願意帶你,對下面年輕人比較心胸狹隘,那確實會限制年輕人發展。
3特別是現在經濟下行、銀行競爭和壓力越來越大,發展客戶越來越困難,像過去那客戶主動上門找你的情況越來越稀有,原來給客戶放筆貸款做比業務,客戶非常感激,甚至可以結交成朋友,幫你介紹業務和客戶,現在地位明顯反轉,有的時候拉一筆業務做一筆質押需要動用各種人脈才能做成。十年前來銀行是愛存不存,現在是銀行天天培訓員工對客戶跪式服務。所以業績大幅下滑,先砍的待遇肯定是小員工的待遇,說殘酷點:你愛干不幹,後面有一堆人等著想進銀行。這就導致銀行普通員工的幸福指數非常低,上升通道又很窄,離職率不斷攀升這就是題外話了。
等級觀念造成的,特權思想造成的。按理說國企不應該如此。工作確實抓的好,企業效益明顯,年底給予次性獎勵無可非議,但工資這一塊不應差異很大。更為可恨的是,拿著高薪,而把企業搞垮了。工人沒飯吃了。他們卻拍屁股走人,去禍禍另一個企業或到政府部門做官。只做官,不負責,這是我們企業管理中的最大問題。
銀行的高管和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可能都在1--20倍以上吧。大家可以看最近披露的幾單金融系統的經濟貪腐案件,就能看到那些所謂高管的薪資有多高。
最近一旦披露出來的長沙銀行原副行長孟剛,其實他也就是城市信用社的聯合體。他這個職位可能都達不到四大謝謝銀行在長沙市分行的副行長級別呢。,但是刑事判決披露出其年薪超過了130萬。長沙銀行的一線櫃員,其實全年的薪酬也就僅僅10萬之內。我們可以看到這差距有多大。
在最近披露的青島銀行事長郭少泉2019年薪酬為218.91萬元,相比2018年增加35.47萬元。青島銀行也只不過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城商行而已,想想他們的一線員工薪酬能有多少?估計也就是董事長的1/20啊。
那麼在銀行系統高管和普通員工的薪酬差別這么大,是有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就是由銀行內部制定的所謂考核體系所約定的。在基本工資發放方面,其實高管同普通員工的差別不大。但是在績效考核方面基本上是偏向了所謂的領導和上級。
銀行的績效體系非常復雜,其中包含按月分發的績效,按季度發的績效,按半年發的績效,以及按年度發放的績效。銀行的績效體系其實就是高管同員工拉開差距的最主要方式,在日常月度工作基本薪酬中,假如一個普通櫃員可能拿到6000元,但是支行長可能就能拿到1.2萬元,在向上的高管又一次進行翻倍。但是如果加入月度的績效,基本上櫃員每每增加100元,上面的管理層會增加1000元。
銀行是一個嚴密的體系,其上下等級是一個森嚴的存在。因為存在著風險承受級別的約束,從而也有著自上而下的授權系統。導致職位每高一層,其權威要大了好幾倍。最終造成的考核方式也是如此。
但是即使如此,有那些貪念的高管還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貪念。現在金融反貪腐進入到深水區,過去只要做過違規違紀事情的早晚都要被翻出來。在金融圈信譽還是很重要的,一旦被處理過,基本上就斷送了自己的金融前途。
這個問題本人可以給你提供精確的信息,因為本人就在這個系統。
一、昆明地區某國有銀行待遇,以昆明分行本部機關同等級平均為例(銀行包括網點、城區二級支行、昆明分行、省分行等各級機構)。以下數據均為每月平均稅後(公積金扣繳12%,養老保險8%,企業年金約2%,其他五險及所得稅按國家規定比例)。
1、經辦(業務員):8000
2、管理崗業務副經理(副科):1.6萬 專業技術崗副科:1萬
3、管理業務經理(正科):2.1萬 專業技術崗正科:1.2萬
4、管理崗副總經理(正科):3萬 昆明行副總與業務經理是一個級別。
5、管理崗總經理(副處):4.2萬 專業技術崗副處:2.2萬
5、管理崗副行長(正處):6.5萬 暫無專業技術崗
6、管理崗行長(副廳):不知道,無法查詢。
二、銀行的高管和普通員工待遇差異極大。銀行一般業務員待遇比昆明市局機關公務員待遇還低一點,但銀行的正處比公務員的正處高了幾倍。
三、造成這樣的原因:銀行是企業,所以按照企業制度執行薪酬標准,對企業來講,高管和員工待遇差距本來就很大。只是對於國有銀行來說,一線員工辛苦卻工資低,中層事少卻工資高,許多人不平衡罷了。
國有銀行的高管們其實就是自己以集體決定為幌子,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高薪的制度,即所謂的年薪制。不要嫌我吐槽,前些年效益好的國企老闆們亦早已為高層或中層領導幹部制定好了年薪制,每年的收入都是普通員工的幾倍或十幾倍,這樣做看似合法,實則是有打著合法合規的幌子私分國有資產的嫌疑吧!疑問而已,千萬別叫人請我去喝茶。我不反對企業高管拿年薪稍高點,但就是覺得他們有些人薪金高的離奇。畢竟是全民企業,大家都在為之奉獻,既然是勞動所得,難道被委派的領導人、高管就理應比普通員工多那麼巨額的薪水嗎!?
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用三個字表示-無限大!最大可以相差100倍以上,最小也有10幾倍。差距天大的原因, 一個是工作能力的體現,一個是工資考核制度的差異。
銀行高管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
每個銀行中高管與普通員工的收入有差異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有反對觀點,但是每個銀行實際情況不同,導致差距各不相同。以我個人工作的單位為例來看,我個人2018年最低月收入為1700元,而高管的工資沒有一個月下20000元,二者相差十倍多,差距最大的時候記得2015年一個同事實發工資156元,高管當月最低月薪1.5萬元,二者相差近100倍。
銀行高管作為銀行的決策發起人,在收入方面具有高收入且收入穩定的特點,普通員工收入有一搭無一搭的,這個月發了一兩千,誰知道下個月還發不發工資!導致差距的原因:
一是工作能力的體現
能夠坐到銀行高級管理人員這個位置上的,多數都是有工作能力的人,一般都是銀行業務的多面手,業務精通、管理方法得當,可以說每個人都有兩把刷子,也都是在基層出類拔萃、一步一步地從底層干出成績來提拔的。能夠當上主管必然有過人之處,對單位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員工才有機會升到高管的位置。
二是工資考核制度的差異
工資考核機制決定了高管和普通員工必然存在著收入差距,高管本身就是工資考核機制的制定者、工資核算的復核簽字者,肯定在工資考核核算中,做出更有利於自己收入的決策。比如我個人作為普通員工,除了1600的基礎工資,剩下的就是存貸款績效任務考核,撐死加起來超不過3000塊錢,而高管光基礎工資一項就高出我工資總數了,還有包括拿全行平均績效系數(n萬元),崗位補貼3000元,車補油補、存款績效、貢獻獎,雜七雜八加起來好幾萬,扣了稅也有兩萬元以上。這個也沒辦法,誰叫自己不是高管來,只能每次發了工資恨自己不是高管了。
銀行屬於企業,不像公務員、事業單位按照級別統一收入標准,還是多勞多得,不勞不得,高管要體現高管的價值,普通員工沒有地方可以體現價值,就默默地先在一線崗位任勞任怨干好工作,得到領導認可再說吧,領導認可才能提拔,提拔晉級才能加薪。普通員工們好好努力加油搬磚幹活吧!
銀行高管與普通員工收入差距較大,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按照國企改革的規定,高管薪酬水平不得超過下屬平均工資的7-8倍。但是,作為國企的銀行,高管和基層員工的收入差距在十幾倍甚至二十幾倍左右。普通基層員工月收入2000-3000元,而高管的工資通常是2萬至3萬元起。
這還沒有結束,如果遇到銀行效益不好,銀行普通員工的年終獎也就一二萬元,甚至有年終無年終獎,而高層會達到三五十萬。特別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很多銀行的中高層每月公積金都要繳納幾萬元,這樣有利於其未來購房置業之用。所以,銀行高層的了隱性福利還要更高。
可能有人會問,為啥在銀行基層員工收入這么低,而高層員工的收入這么高,咋就一個天一個地的差距呢?首先,與外資企業一樣,銀行的行長年收入上百萬也在情理之中。原因是,銀行行長這樣的人才,是稀缺資源,這倒不是其業務要有多麼出眾,而是銀行行長人脈相當廣,能給銀行帶來大量的貸款和存款客戶。而基層的普通員工因為沒有人脈資源、沒有背景,一個月也只能發個二三千元錢了。
再者,基層員工的收入與銀行行長不能比,那與中層幹部(是指二級部經理、主任等)總能比一下吧?事實上,銀行的基層業務並不復雜,基本幾個月就可以很熟練掌握了,歸根結底,你手裡要有客戶的資源。而理 財經 理等中層幹部,經過了長期的人脈積累,多少也有些資源了,他們的收入也是不錯的。
所以,這要看基層員工能否遇到一個好領導了,如果領導自己生意忙不過來,讓分給你一些客戶去打理,那你成長的很快,收入也會提升得很快。而遇到領導資源也不多,或者不願意提攜你的人,那基層員工的收入也只能是拿最低一檔,除了跳槽,就永遠出頭之日了。
最後,過去客戶主動找銀行來辦事,銀行的基層人員還可以省點力,現在地位明顯反轉,有的時候為了拉一筆企業大額存款或者做一筆質押業務,銀行工作人員要使出渾身力氣,打通各種人脈才能完成。
而對於沒有人脈,業務不佳的基層小員工來說,一旦遇到銀行業績下滑,經濟不景氣,就先砍基層人員的待遇,再減少人員,反正後面還有很多人想干銀行這份工作呢。正是因為銀行普通員工升遷機會少,幸福指數低,勞動強度高,所以,銀行基層員工的人員流動還是蠻大的。
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通常在10多倍不稀奇。這倒不是銀行高管在處理各種業務能力方面有多強大,而是高管有各種人脈,最後都體現在存款和貸款的業績之上,而普通小職員整天忙忙碌碌的幹活,收入水平當然是最低的。如果沒有上司的提攜和培養,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現在國企高管收入高,與基層員工收入差距大是普遍現象。而銀行的各個崗位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你的業績方面。
銀行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三大因素與你想像的不同。
第一大因素,銀行業還是高收入行業嗎?銀行業的收入真的很高嗎?
要想說明銀行高管與員工的收入差距,我們先要明確銀行還是高收入行業嗎?如果銀行已經不是高收入行業,那麼我們再看這種差距就已經失去了意義。畢竟高收入的行業中高管與員工的收入差異是比較大的,而收入低的行業高管與員工的薪酬相對而言比較小。
首先從銀行業的平均薪酬水平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銀行業仍然屬於高收入行業。
平均薪酬水平可以看出這個行業整體的收入水平,從而看看這個行業的收入是否屬於高收入行業。
根據2018年銀行的平均薪酬水平看,五家國有銀行人均薪酬支出的平均值為28.6萬元,薪酬水平最高的交通銀行人均薪酬為33萬元;薪酬水平最低的農業銀行為26.1萬元。五家國有大銀行的平均薪酬收入差距不大,基本在26萬元到33萬元之間。2019年平均薪酬接近,交通銀行最高為37.5萬元,建設銀行人均年薪略超30萬元,農業銀行最低為26.8萬元。
而12家A股上市城商行人均薪酬差異就比較大,平均薪酬水平為40.9萬元,各銀行大約在30萬-50萬之間,薪酬水平最高的上海銀行薪酬水平達到51.9萬元,薪酬水平最低的西安銀行只有27.7萬元,與國有大銀行差不多。2019年度銀行薪酬最高的是浙商銀行的60.3萬元、平安銀行的60.1萬元、招商銀行為53.7萬元。
民營銀行的薪酬水平最高,當時的13家民營銀行2018年人均薪酬達到了57.4萬元。人均薪酬最高的北京中關村銀行達到91萬元;薪酬水平最低的是重慶富民銀行薪酬水平為26.2萬元,也已經與國有大銀行持平。
其次,從目前金融業整體收入水平看,金融業仍然是吸金最多的行業。
更有趣的是,金融服務人員在高價位以外的其他價位的工資水平均為最高,分別為4.34萬元、6.79萬元、10.24萬元、15.33萬元,甚至高於同當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的工資價位3.76萬元、5.10萬元、7.86萬元、13.91萬元,分別高出0.58萬元、1.69萬元、2.38萬元和1.42萬元,真正體現出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職業薪酬邏輯。
從上面的兩個數據分析可以得出結論,金融業目前依然是從業人員吸金能力最強的行業,金融服務人員在各個工資價位段都碾壓其他行業,也說明金融服務行業的各段位收入差異要比其他行業小。
第二大因素,銀行的高管與員工的收入水平到底差距有多大?實際上情況與想像的不同。
薪酬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說明整體薪酬支出與員工平均人數的對比,但平均水平往往掩蓋薪酬的真實水平,根本的原因就是內部收入差異的大小被平均水平所掩蓋。
任何銀行內部都有高管和員工的存在,甚至都有各種等級的存在,雖然我們強調員工是平等的,但是工資是不平等的。有的銀行員工薪酬分12級,有的銀行員工等級分為15級,還有的分為24級。不管怎麼劃分,都是級別越高收入越高。
關於高管的薪酬與員工薪酬差異的比較,事實上存在一個國有銀行限薪的大背景,導致國有銀行的高管和部分地方國有銀行的高管收入畸低,從而將銀行高管的薪酬與員工薪酬的比較變得友好而差異縮水。
根據年報顯示,2018年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稅前支付薪酬僅為54.6萬元,即使加社保公積金後總薪酬為67.3萬元;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總薪酬為71.13萬元、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總薪酬為69.04萬元、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總薪酬為70.30萬元、原交通銀行董事長彭純總薪酬為72.45萬元。2019年工商銀行行長谷澍為70.7萬元;交通銀行副行長侯維棟為70.4萬元;中國銀行副行長吳福林66.6萬元;郵儲銀行副行長張學文58.4萬元。
如果我們將五大國有銀行的董事長薪酬與收入最低的銀行櫃台人員收入比較,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五大行的櫃台人員全國平均工資都在4500-5500之間;如果再加上各種補貼和績效,五大銀行櫃台人員的平均年收入應該在10萬元左右,與董事長的薪酬水平在7倍左右。
當然國有大銀行總行部門老總、各種總監、市場招聘管理層的薪酬水平仍然是比較高的,高管和基層員工的收入差距在十幾倍甚至二十幾倍左右。
銀行高管與員工薪酬水平差異比較大可能是民營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根據年報數據,寧波銀行董事長和行長2017年的薪酬水平分別為270萬元,常熟銀行為179萬元。2019年薪酬最高的是平安銀行行長胡躍飛稅前年薪466萬元,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465.8萬元,排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429萬元。
青島銀行行長王麟年薪253.8萬元、鄭州銀行行長申學清180.3萬元和長沙銀行行長趙小中171.5萬元位列城商行前三位;收入較低的蘇州銀行行長趙琨、渝農商行行長謝文輝只有63.1萬元、49萬元。是不是比我們想像的要低呢?
民營銀行高管薪酬比較高,主要是市場人引進,如安徽新安銀行招聘的行長、副行長級別的薪酬達到了400萬元到500萬元。計劃財務部負責人、審計部負責人及風險管理部負責人崗位年薪也達到了100萬元至150萬元。某招聘網站上刊登了多起民營銀行招聘廣告,位於武漢的一家民營銀行招聘首席信息官,給出了200萬元至260萬元的薪酬。
第三大因素,銀行還隱藏著眾多的高薪群體,這些人的高薪程度可能要比銀行高管的薪酬更高
從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銀行高管的薪酬確實比普通員工要高得多,而且有的銀行高管的薪酬比員工高得非常多。但對於部分銀行來說,高管的薪酬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多,也並沒有想像的差異有那麼大。這當然與工資薪酬體制、銀行發展業績相關。
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銀行高管的薪酬除了管理體制因素以外,銀行的業績起決定性的作用。
在銀行無論是職務提升還是收入提高,最核心的基礎當然是業績,而業績不僅決定了銀行工作人員的收入水平,同時也決定了銀行高管的收入水平。
實際上,銀行的高管也許並不一定是收入最高的群體,而銀行另外真正的高收益群體可能往往被我們忽略了。
實際上,銀行收入最高的群體有以下幾大群體:投資銀行部門、金融市場部門或者資產管理部門、以及支行長或者分行長。
投資銀行部是銀行工作待遇好、收入比較高的部門,如果遇到幾個好的項目和比較大的項目成功實現,那麼年收入百萬甚至幾百萬、上千萬都根本不是夢想。
金融市場或者資產管理部門就是傳說中的理財部門,由於資產管理業務和理財業務風險大、收益比較高,雖然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比較高,但如果市場行情好、理財收益較好,員工的薪酬也是水漲船高。
另外就是銀行業績好的支行長收入很高,業績好的客戶經理收入也很高,甚至有的客戶經理的收入高於支行長。很多大的客戶經理、業績好的客戶經理,年收入上百萬並不是什麼難事,甚至上千萬的人也大有人在。
薪酬是能力、貢獻的象徵,實際上分析高管與員工薪酬差異意義並不大,因為只要你有能力、有業績,即使你不當銀行的高管,也可能會拿到比高管薪酬更高的薪酬 。(麒鑒)
6. 金融薪資怎麼樣
1.金融薪資差別較大,一般新手3000K左右,高管可高達1000萬左右。
2.金融行業差異太大,剛才列舉了高管年入1000萬也不少,但剛進入銀行的櫃台只拿月薪3K,剔除銷售業績特別好的。來看一下各類公司正常收入水平:
(1)銀行工資,銀行中四大行收入最低了,股份制、農商行激勵制度提升,收入性價比更高,工資中位數集中在15-25w年薪酬。
(2)保險行業一般都是銷售崗位,基本工資是3-6K,其他上賣產品提成。
(3)信託的提成更高一些,基本工資1W左右。其他靠提成。
(4)券商經紀業務是拉人頭開戶炒股,基本工資不高4-6K左右,業績好提成多。做經紀人年薪100萬的也有,但現在傭金率一直在下滑,經紀人的收入縮水很快。而券商投行工資比較高,要求高,剛入職1W以上,保代月薪3-5W也是常見的,想進入投行的建議考個CPA和法律職業資格。
(5) 基金公司也分銷售和基金經理,而基金公司平台很重要,這類基本薪酬較高6K-1W左右。
(6) 私募投資基金,這類公司基本薪酬是1-1.5W左右,但是需要一定的經驗,會所、律師、券商投行都可以。
3.金融專業現在也非常的受歡迎。而且發展也非常的迅速,很多知名的公司,都缺少金融專業的高端人才,如果你找不到工作,證明你的能力不夠,如果你的金融專業能力很高,薪資就不會低。
拓展資料:
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還是銀行以及金融系統 ,除了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中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外,還有幾大去向:
1)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
2)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風險性金融公司;
3)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普華永道、德勒、畢馬威、安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東方、長城、信達和華融)、金甌人租賃、擔保公司等;
4)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等。
7. 銀行的高管和普通員工,收入水平差距有多少
銀行高管與普通員工收入差距較大,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按照國企改革的規定,高管薪酬水平不得超過下屬平均工資的7-8倍。但是,作為國企的銀行,高管和基層員工的收入差距在十幾倍甚至二十幾倍左右。普通基層員工月收入2000-3000元,而高管的工資通常是2萬至3萬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