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騰訊金融市場如何

騰訊金融市場如何

發布時間: 2022-11-01 18:23:36

❶ 藏起來的騰訊金融帝國,可能比螞蟻集團還要大

4月12日,監管部門再次約談螞蟻集團,提出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斷開支付寶與「花唄」「借唄」的連接等要求。加上周末阿里被罰的新聞,已經有不少觀點認為「新的反壟斷周期已經開始」。

下一個會是誰?

等待靴子落地向來最難熬,就在前不久,有消息指,騰訊或將成為另一家被監管盯上的 科技 巨頭,需按要求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將銀行、保險和支付業務納入其中。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騰訊是一家「 游戲 公司」「廣告公司」,近年還變身為一家「投資公司」,但說騰訊是金融公司估計還不太習慣。

其實,騰訊金融只是行事低調,按照一些券商的分析,騰訊金融的影響力並不輸螞蟻集團,在某些方面「企鵝」的體量甚至已經超過了螞蟻。

騰訊金融的規模有多大,從騰訊近期發布的業績報告可以一窺究竟:據報告,騰訊金融 科技 及企業服務2020全年收入增長了26%達到1280.86億元,在總收入中佔比27%。金融 科技 已然成為騰訊旗下增值服務(包含 游戲 、互聯網廣告)之後的第二增長極。

騰訊金融 科技 主要包含金融和雲服務。2020年的財報中沒有做進一步拆解,但騰訊2019年財報曾披露騰訊雲收入約為170億元,金融板塊收入約為840億元。對比螞蟻集團2019年1206億元的收入,騰訊金融大概是螞蟻集團體量的70%。

財付通=兩個支付寶

在2020年報中,騰訊特意強調「我們金融 科技 業務的戰略重點是積極配合監管機構,與行業合作夥伴一起推出合規及普惠的金融 科技 產品,同時優先考慮風險管理,而非追求規模。」似乎騰訊也感受到了互聯網平台反壟斷的壓力。

與此相對應,騰訊一反2018、2019年年報的慣常做法,在2020年報中隱去了商業日均交易筆數、月活躍賬戶數量、理財平台理財通資產保有量增速等數據。

盡管財報沒有披露,已經有不少業內人士估算出了支付數據。

按照央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的規定,從事網路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需在每一年年初公布上一年度客戶投訴數量和類型的處理情況,這些數據成為業界測算各平台交易數據的主要依據。

財付通公布的2020年數據顯示其交易類客戶投訴事件56889件,涉及交易筆數佔比小於0.00001%(千萬分之1),經推算全年交易筆數超過5688.9億筆,日均交易筆數超過15.58億筆。

支付寶公布的數據顯示其交易類客戶投訴事件30628件,涉及交易筆數佔比小於0.000012%(千萬分之1.2),經推算全年交易筆數超過2552.3億筆,日均交易筆數超過7億筆。

換句話說,從支付數據來看,財付通大概等於兩個支付寶。憑借強勢的支付業務,騰訊不斷擴張支付場景,其投資的滴滴、美團、京東也完成對阿里巴巴的合圍。

從這個角度上講,騰訊金融與螞蟻集團一並主導了中國數字支付市場,盡管目前整體收入稍稍落後,但絕對是螞蟻最難纏的對手。

騰訊的金融布局

在支付領域完成跑馬圈地只是第一步。支付交易更重要的作用是作為入口,為構建更高毛利的金融業務奠定基礎。經過多年布局,騰訊金融 科技 已經形成了自己隱秘的金融帝國。

與螞蟻集團一直以來的高歌猛進不同,騰訊向來喜歡低調穩健的跟隨戰略。

2015年馬化騰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提及當時飽受爭議的余額寶。他說,余額寶鬧的沸沸揚揚,無非就是把用戶賬戶里的錢集中起來去買貨幣基金,什麼都沒做就把存款吸走了,給央行和銀聯的沖擊都很大,騰訊後來也做,只是在微信中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很快就有上千億的沉澱資金進去。

小馬哥這番話透露出兩個重要信息,一是金融業更為敏感,騰訊的跟隨策略可以有效避免暴露風險;二是騰訊坐擁微信和QQ兩大流量池,完全可以待時機成熟,藉助社交優勢發起關鍵一擊。

不過,表面低調的騰訊在金融布局上卻有條不紊,該拿的金融牌照一個沒落下。具體來說,2014年,騰訊牽頭發起設立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投資富途證券,並與螞蟻、中國平安發起成立眾安保險,拿下和泰人壽、英華傑,並成立騰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進入銀行、證券、保險領域。

2015年,騰訊成立徵信公司;2016年,騰訊投資水滴互助;2017年,騰訊投資了中金公司,持股4.95%,繼續拓寬證券領域,同年,騰訊微粒貸應運而生,微保成立,騰訊有了自己的保險理財平台。

2018年,騰訊收獲了一張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順利開展基金代銷業務。 2019年,騰訊入股郵儲銀行。

此外,騰訊參股聯易融開展保理服務,參股廈門國金涉足交易所,參股優信、易鑫、燦谷進軍 汽車 金融。

除了國內的布局外,騰訊還在全球內廣泛投資金融 科技 領域。據億歐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底,騰訊、騰訊投資在金融 科技 領域共完成23筆海外投資,遍及五大洲;偏愛支付領域,投了11筆。

此前,騰訊對金融 科技 的投資數量並不高,數據顯示2016年,金融只佔其投資項目總數4%,2017 年為6%,2018、2019 年的佔比已上升為12.5% 左右。足見金融在騰訊業務版圖中越來越重要。

千億美金起步

近年來,有不少券商和機構單獨評估過騰訊金融業務的價值,估值均在1000億美元以上,騰訊發起設立的微眾銀行,2019年凈利達到了39.5億元,估值也在千億元人民幣之上。騰訊孵化和投資的金融生態也已蔚為大觀。但不同於螞蟻,騰訊金融一直沒有融資和分拆的計劃。

如今,螞蟻上市受阻,京東 科技 撤回上市申請,再次凸顯出這一策略的正確性。

不過,隨著行業反壟斷調查的深入,即便騰訊想繼續低調,騰訊金融大概率也會受到監管影響。

微眾銀行剛剛成立的時候,馬化騰曾講過第一筆貸款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騰訊甚至沒有見到客戶就把3.5萬元的資金給了一位貨車司機。因為有互聯網,可以知道這位司機每天跑運輸,來來回回,如果突然間不跑了,可能就有問題,需要去催賬了。

但螞蟻的花唄和借唄、微眾銀行涉足「租金貸」踩雷蛋殼公寓這樣的事例都說明,互聯網金融或許可以服務很多銀行無法照顧到的客戶,但尚不具備銀行那樣的風險管理水平。

正如南開大學教授陳兵撰文所說,資本逐利性的驅動放大了平台「流量變現」「數據變現」的慾望和效果,使平台企業特別是超級平台企業泛金融化的趨動越發明顯,資本的聚積又進一步推高和加固了超級平台企業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使之更有能力從事各類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強固其用戶鎖定效應、網路效應、經濟規模以及掌握和處理相關數據的能力,由此,增強其「流量變現」「數據變現」的效能,循環往復下去,最終推動平台企業全面介入各項金融業務,推高了經濟「脫實向虛」的風險。

幾年前,馬化騰就公開表示,騰訊金融 科技 不會轉至一個所謂的「金融集團」,進行獨立運作。「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拆分而拆分,也不會去玩兒什麼『財技』(資本運作),顯得好像這塊兒資產有多少錢……長跑不是看舉什麼旗幟」。

或許騰訊金融也到了該回味這句話的時候。

❷ 騰訊年報已出,騰訊金融科技未來發展會如何呢

不得不說,我覺得未來可期,因為看了看了年報發展強勁勢頭迅猛哦

❸ 騰訊金融的未來發展會是怎麼樣的

一直以來,騰訊金融怎麼樣都是一個比較熱點的話題。其實,從騰訊金融這幾年的發展勢頭不難看出,騰訊金融正在成為騰訊的新增長極。

騰訊金融怎麼樣,從現階段的發展現狀就能窺得一二。且隨著螞蟻集團的上市,其價值也有望迎來資本重估,這也有助於外界對騰訊金融科技業務板塊的信心進一步加強。相信在未來,騰訊金融會成為騰訊的新「王牌」,帶動騰訊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❹ 騰訊金融在未來的方向是什麼呢

騰訊金融的發展最初是支付為突破口,逐漸構建起再隨後慢慢發展逐漸發展其他的。至於騰訊金融未來發展方向感覺也主要還是繼續深耕拓展,而網路金融最初則從搜索和數據服務著手發展,但用戶在網路完全沒有建立起習慣

❺ 請問,騰訊金融發展可以嗎與螞蟻金服、百度金融相比怎麼樣

騰訊金融發展比較平穩。與螞蟻金服、網路金融相比,螞蟻金服擁有發展時間最長,業務最全面的顯著特點,目前已經從單個支付業務發展為基礎向全牌照的科技輸出式發展。

網路金融的發展時間相對於騰訊金融、螞蟻金服則短很多,已經錯過了一些先發機會,這導致它至今還在追趕的路上,但同時也少走了很多隱藏在機會中的彎路。

(5)騰訊金融市場如何擴展閱讀:

網路、騰訊、阿里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三大巨頭,在發展金融科技事業時,也都緊貼服務實體經濟,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不過,從市場關繫上看,BAT不同的起步時間、業務規模和基因,也讓他們各自呈現著不同的面貌特點。

在2019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騰訊集團副總裁江陽發表演講提到過供應鏈金融發展是共贏的解決方案,騰訊金融科技也已將供應鏈金融作為發力產業互聯網的切入點。騰訊打造了國內首個「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開放式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即微企鏈。

微企鏈推出市場後,在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提高核心企業的運營效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服務領域涵蓋地產、能源、汽車、醫葯等。

在整體業務規模上,騰訊金融科技依然以個人類金融服務為主。目前進步很大。

❻ 騰訊金融怎麼樣主要有哪些產品騰訊金融與螞蟻金服相比有哪些優勢

騰訊金融的主要產品包括了支付、理財、證券以及創新金融這四大類。相對於螞蟻金服,騰訊金融的優勢也很多,主要是它擁有龐大的用戶流量,而且依託微信在使用上也比較方便快捷。

❼ 騰訊金融與京東金融在金融領域的怎麼樣

這個目前來說肯定是京東金融的實力更加大一些吧,金融上面也有更多的選擇。

❽ 騰訊金融戰略可行性分析

騰訊金融戰略如何走?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利用互聯網互通有無,快捷,透明的信息建構方式來減少信息不對稱,來降低傳統金融服務的門檻和成本,同時在傳統金融的風險控制方面達到一定的要求,以便和傳統金融產品在渠道上進行對接。金融主要是融通資金,提高資金的流轉和使用效率,互聯網金融也一樣,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傳統金融所無力服務或不願服務的弱勢客戶,並通過數量級規模的增長來實現平台方和融資方的共贏。
騰訊理財通以及微信支付,是從互聯網金融的「存、貸、匯」中的「存」一端開始發力,並利用財付通的第三方支付底層架構來滿足支付的便捷性需求。對於騰訊來說,這是找到了一個最佳的戰略切入點,因為和阿里相比,如果再從「貸」的資產端開始做起,已經很難取得優勢了,因為騰訊電商的數據積累和平台信用環境還不足以支撐起電商小貸的需求。
因此,和網路選擇用百發理財來引爆市場粘性一樣,騰訊的戰略重點也是相似的,利用自身優勢最大的板塊——互聯網社交群體粘性來快速推廣在線理財,並提供快捷購買與取現服務,在貨幣市場基金的互聯網化過程中,市場還沒有完全飽和的情況下,盡早地利用騰訊的社交優勢來圈佔更多的客戶群體,實現規模的幾何級增長。要知道,互聯網領域內的競爭邏輯就是寡頭定律,第一個吃螃蟹的往往占據50%以上的市場,第二名則在20%左右,第三名則往往只有10%,還有剩下的公司來分享為數不多的20%。

騰訊金融戰略目前在在線理財市場總算是趕上了末班車,取得了還不錯的市場效果,打響了頭一槍,但仍然需要在其他的細分領域內做更多文章,比如電商小貸,p2p,金融服務平台以及更多的互聯網金融應用場景化。個人認為,騰訊的金融戰略完全沒必要照搬阿里的「存貸匯」模式,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借鑒式吸收,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進行互聯網流量的「金融化」變現。
第一步,整合騰訊集團內部的金融資源,包括底層的支付結構,和傳統金融部門之間的產品合作,以及和集團內部其他產品之間的金融化對接。這一步相信在2013年的蟄伏期,騰訊集團已經做了很多工作。
第二步,先聲奪人,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引爆市場熱點的騰訊式金融產品,從目前來看。基於微信支付的理財通以及後續的在線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通過基於微信的金融產品來實現騰訊金融的戰略起步。
第三步,不求盲目完整,而求做精做細。目前互聯網金融BAT中,阿里是最完善的金融模式,涵蓋了從貸款端到存款端的金融服務,並和傳統金融機構之間進行了很好的服務對接,甚至控股了傳統基金,以實現對渠道的掌握。騰訊金融則應立足於掌握自身優勢的前提下進行有選擇性的嘗試。這是一種從下至上的戰略突破方法,先集中優勢兵力突破幾個核心的優勢產品,而後再考慮產品的全局化和戰略化。

金融布局,取捨之道
談到互聯網金融的布局,還得再說說目前比較流行的幾大互聯網金融模式,以及和騰訊金融可以結合的點。戰略歸戰略,到落地的角度上,還是需要集合目前市場上比較能夠被人接受的互聯網金融操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互聯網金融也是具有一定資源稀缺性的行業,比如模式,市場,用戶體驗以及產品。因為目前大多數互聯網金融產品都是走渠道,並和傳統金融對接,或者和其他現有產業進行互聯網思維化的改變。
除了電商金融(小貸、支付、理財),還有p2p網貸,眾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數據徵信服務,以及互聯網貨幣等。對於擁有電商、社交以及網站傳媒、游戲、安全、搜索等全門類互聯網服務的騰訊來說,擁有各種交叉的,復合的,高度黏合的用戶體驗需求,並如何嫁接進入金融服務是關鍵。從騰訊掌握的資源看,最合適的模式是做大的金融服務平台,並在平台上整合進具體的在線理財、搜索、支付服務。目前微信的理財通就是利用了微信平台進行社交和理財的變現。
在後續的金融產品推出上,騰訊金融仍應該保持這種思路,集合整個騰訊的平台資源,找到合適的突破口,並以騰訊的平台性為底層架構,開展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在產品的表現上,這很有可能是碎片化的,但是縱觀全局,這些碎片正好稱為騰訊金融的支架,支撐起整個金融服務平台的運作。在這個平台中,支付的快捷和便利是前提條件。因此,騰訊金融應該抓住「平台、碎片化、支付」這幾個關鍵,進行金融框架的搭建。

熱點內容
炒股20年應該達到什麼水平 發布:2025-08-09 17:06:01 瀏覽:832
股票交易用什麼賬號 發布:2025-08-09 16:53:31 瀏覽:210
如何查半導體基金 發布:2025-08-09 16:50:15 瀏覽:407
期貨公司交易費一般收多少 發布:2025-08-09 16:49:27 瀏覽:909
特斯拉大跌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8-09 16:49:21 瀏覽:459
基金紅利再投資的資金取出怎麼算 發布:2025-08-09 16:38:28 瀏覽:249
上海不銹鋼期貨價格今天是多少 發布:2025-08-09 16:34:25 瀏覽:182
清朝時期貨幣如何流通 發布:2025-08-09 16:34:14 瀏覽:163
東營股票交易所排行榜 發布:2025-08-09 16:22:47 瀏覽:218
基金的運作費率40是多少 發布:2025-08-09 16:04:27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