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金融行業是萬業之主
❶ 金融是做什麼的職業
金融簡單來說,就是資金融通,廣義上講只要與錢有關的領域,都可稱為金融,如果根據行業區分,則分為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等。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它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指標性是指金融的指標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隨意開設金融機構。
金融行業的前景
金融行業的前景是非常不錯的,國家經濟建設,金融行業勢必發展的很好,未來金融的發展面向國際,與科技相結合。
金融融資工作經驗是此類人才的就業本錢,尤其是具有跨國公司融資工作經驗並熟悉大型金融機構的融資業務,有較強團隊管理和外語交流能力的從業者更是俏中之俏。
金融專業,確實是當今的熱門專業,高考生報考金融的很多,以至於很多學校的金融專業的高考錄取線大大高於其他專業;考研金融也很熱,跨考金融專業研究生的很多,各種本科專業背景的人都有,特別是工科的人很多。
金融專業通常就業於金融行業,主要包括銀行、券商、基金、保險、信託、資產管理、金融租賃等分支行業。由於金融業屬於服務業,輕資產行業,而服務業是後工業時代經濟的主體和重心,因此,金融業也會大有發展。
❷ 從行業資源配置特點的角度分析為什麼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1、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
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
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貨幣資金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
2、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
金融業是聯結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紐帶,它能夠比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萬個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同時,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金融手段又對微觀經濟主體有著直接的影響。
國家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求,通過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運用各種金融調控手段,適時地調控貨幣供應的數量、結構和利率,從而調節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結構,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
(2)為什麼說金融行業是萬業之主擴展閱讀:
當今的金融和經濟的關系
1、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階段,更需正確認識和處理金融與經濟的關系,始終把維護金融體系健康作為金融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戰略,
在促進增長和維護金融穩定中保持平衡,在有效應對危機中創造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社會各界都要珍惜和呵護今天金融業的良好局面,自覺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維護金融自主權,防範過度使用金融的惡果。
2、金融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要善於把握歷史性機遇和履行社會責任,
在維護經濟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積極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又要努力防範各種潛在的金融風險。
❸ 為什麼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構成一個經濟體發展的生產要素吧。有勞動力,土地,資本,人力資本,企業家,制度等。其中中間一個最重要的一個生產要素是資本。資本對應的是利率,利率是衡量資本供求關系的一個概念,有了利率就有了交易的市場就是後來的銀行,銀行作為一個融資的途徑太狹窄了,所以就有了資本市場就是股市和債市,股市債市的出現出現了依託股市投資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有出現了可以分擔風險的經濟機構就是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而這一切都是金融的組成部分。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所以它特別的重要啊
❹ 周圍的人不管什麼背景的人都想進金融行業,這是為什麼
周圍的人不管什麼背景的人都想進金融行業,這是為什麼?
很多人想進入金融業工作,這種現象很正常,因為他們覺得金融業很掙錢,而且說出去很有面子,其實還是虛榮心在作祟。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進入證券、基金等行業,許多工作了幾年的人也換了金融行業,從律師到私募,從法官到資產管理公司,從媒體到證券公司。
他們在城市的黃金地段工作,穿著定製的套裝。他們可以坐頭等艙而不是公務艙。他們可以住在五星級酒店而不是四星級的酒店。他們的工作環境不錯,能接觸高級和富有的客戶,這是他們自己的光環。當別人表達羨慕時,金融業工作者傾向於謙虛,然後稱自己是「金融業農民工」,但他們很驕傲,很有魅力,這種感覺真的很酷。當然,迫不及待地想進去金融這個行業有很多動機。例如,一些人想實現他們為中國金融做出貢獻,為自己鍍金。
❺ 金融行業是幹啥的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只要跟資金利用有直接關系的行業,都可以算作金融行業。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每一個金融行業的運營獨立但又相互交融,例如銀行的存款和貸款業務,幾乎涵蓋了整個金融體系,從個人上到國家,沒有人不會把主要的資金存入銀行。
金融行業的起源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
❻ 為什麼選擇金融行業
1.常人的理由:
①錢,錢,錢
綜合來說,金融業的待遇平均薪資和成長性,都是一般行業無法比擬的。 無須羞澀,愛錢乃人之本性,只有在生活條件更好的滿足的情況下,才能更多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夢想。
而金融業因獎金豐厚的特點,若卻肯艱苦奮斗,財務自由不是夢。 然則若做金融單純看錢,是否能走得遠,是個疑問。
②高大上的成就感
接觸的人層次高。金融業,即使初出茅廬,接觸的也是各企業高管層級,社會地位較高;金融業內從業人員無論從學歷,平均素質等方面也相交其他行業要求更高,在這種環境中工作,自然會有較強滿足感。 做的業務在外人來看顯得高大上。
業務范圍涉及企業上市、並購重組,二級市場投資,開口閉口各種專業詞彙,今天成立十億的基金,明天和XX企業商談業務合作。尤其在公眾場合,感覺倍兒有面子。
③較為簡單的氛圍
一般不管民企外企國企,相對來說都有很多勾心鬥角的事情。(其實也沒待過,從書中和電視劇中了解)。但是從金融機構角度來說,雖然也免不了一下職場的弊病,但總體來說人員較少,結構也較為簡單。
總體遵循利潤為王,大家的目標都集中在如何完成業績指標之上,打交道最多的也就是部門內部的幾個人。作為粗線條的男生來說,我就比較喜歡金融機構相對簡單的氛圍和環境。
2.我的理由
我非聖人,上述的很多理由同樣適用於我,另外再補充幾點。
①我想成為一個既有專業,又有意思的人
牛頓算得出來天體物理,確算不出股票的規律;金融業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領域。行業內部紛繁復雜,各子行業截然不同,各種專業知識日新月異,產品創新層出不窮,我覺得只要在這個行業,永遠有著學不完的東西。如果自己不每天進步,就可能被淘汰。
然則,在金融業的這種相對沒有那麼刻板的工作環境,我也以相對自由的態度做一個有趣的人,給身邊的人帶來樂趣。
②就是喜歡這種感覺,如此簡單
當然,工作中和各種有意思的交易對手、合作夥伴打交道,攻克難題,贏得客戶尊敬等,讓我非常快樂。
另外,和眾多非常給力的人一起弄金融小夥伴,經常面臨著許多迷茫的小朋友,甚至不限厭煩的犧牲工作的時間為其解答問題。
沒有任何想要得到任何回報的感覺,但是就是覺得自己所學所知派上用場,真的很開心,很快樂。
❼ 什麼是金融行業
金融業指的是銀行與相關資金合作社、保險業,除了工業性的經濟行為外,其他的與經濟相關的都是金融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等。
一、金融行業有哪些?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二、金融行業的特點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1.指標性
指標性是指金融的指標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2.壟斷性
金融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隨意開設金融機構; 另一方面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性,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3.高風險性
高風險性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單位和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
4.效益依賴性
效益依賴性是指金融效益取決於國民經濟總體效益,受政策影響很大。
5.高負債經營性
高負債經營性是相對於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其自有資金比率較低。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我國對此有一個認識和發展過程。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范,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❽ 銀行會成為夕陽企業嗎
首先來說說銀行類企業,中國按照不同性質來分有以下幾類銀行
1、政策性銀行(農發行、國開行等)
2、國有銀行(中、農、工、建、交、郵儲)
3、外資銀行(荷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匯豐等)
4、股份制銀行(招商、興業、平安、浦發等)
5、城市商業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中原銀行等)
6、農商銀行/信用社(北京農商行、重慶農商行、成都農商行、各種縣聯社等)
7、村鎮銀行(各種縣域存在的村鎮銀行)
8、民營銀行(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蘇寧銀行等)
搞清楚了銀行的類別,我們再來辯證的看看銀行是否分成為夕陽企業
第一、從整個行業來看,銀行業不會消亡,但競爭會加劇,不同類型銀行之間的競爭,不同地區銀行的競爭,「線上銀行」和「線下銀行」的競爭。當整個行業處於良性競爭的態式下,這個行業的發展會加速,也會越來越規范,越來越開放,因此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銀行業一定會良性發展。
第二、從銀行業中的個體來看,一定有銀行是夕陽企業。比如已經消失的「包商銀行」、以及即將面臨重組的「攀枝花商業銀行、涼山商業銀行」,還有一大批縣域農商行不良率高企,這類銀行發展空間受限,金融 科技 人才匱乏,當地方政府不再輸血的時候,要麼被兼並,要麼破產,因此一定有一部分銀行是夕陽企業。
第三、從政策層面看,當《存款保險制度》推出之後,就已經宣告了,中國的部分銀行一定會消亡,當這類「公司治理」偏弱的銀行走向破產邊緣的時候,一定不會有人意外。
第四、從金融改革進程來看,已經有一部分外資銀行在逐步「撤退」,同時也有新的外資銀行進入,據了解,蘇格蘭皇家銀行、荷蘭銀行都在逐步關閉內地的分行,對於這些銀行的員工來說,也可以認為是夕陽企業。
最後,對於一個企業是否夕陽,其實是相對的。處於VUCA時代,只要企業的決策層有變革的勇氣,有變革的視野,有變革的能力,夕陽也能變朝陽。銀行也一樣。
銀行業一定會成為夕陽行業甚至有可能最終消亡,但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銀行的存在對於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但是說到其本質只有2個,一是資金中介的作用,有的人錢多餘放在銀行,有的人錢不夠從銀行借,此時銀行通過保持資金的平衡,用資金的流動帶動資源的流動,從而優化 社會 資源。二是實現政府的整體調控計劃,所以銀行業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所在,戰略行業之一,從來都不可能徹底開放的。
但是,隨著 科技 的發展,人類未來對資源的掌控和調配能力會越來越強,而且隨著人類未來可能會走出地球,貨幣這種形式可能都不會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錢都沒了,自然連銀行都沒有了。
當然,說銀行是夕陽行業,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在裡面,那就是這個行業的錢可能會越來越不好賺了,在銀行工作會從人人羨慕的好職業變成普通的職業,這個從最近20年的發展趨勢看,的確存在這樣的情況。
溯源觀點:銀行業不會成為夕陽行業 。
的確,最近幾年,銀行的物理網點收縮了,員工的收入降低了,小額支付的確也被移動支付(余額寶、微信等)搶佔了不少市場。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銀行仍舊當前金融體系的最大玩家。
為什麼不會成為夕陽行業呢 ?
1、銀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舉足輕重
任何一個國家,銀行都是金融體系命脈,關系著國家安危,是央行實施貨幣調控的重要執行者和信息的反饋者,是經濟運行中的潤滑油。
雖然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甚至數字貨幣推廣,這些只是新式上的變化,銀行作為資金掮客和經濟紐帶的本質作用沒有變化。
2、銀行也自身發展 歷史 證明了不會成為夕陽行業
從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銀行算起,銀行業已經發展經歷了近千年,在 歷史 長河中,很多行業均已經灰飛煙滅,但是銀行一直堅挺伴隨著經濟的發展。
換個角度,一代股神巴菲特幾十年如一日的持有銀行股,不管經濟蕭條和繁榮,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銀行還有未來。
3、之所以認為銀行業會成為夕陽行業,是因為銀行賺錢少了,份額小了而已,換言之,銀行從躺賺的日子過度到了現在站著賺錢的日子,實際上銀行過的很不錯,很滋潤。
一季度所有上市公司利潤8700多億,而農工建交郵儲五大國有行利潤2700多億,占據四分之一份額還多,你還敢說銀行是夕陽行業?
4、銀行自身也在革自己命,只不過改革的不煩稍微慢一點,加上公眾對銀行的 情感 一直只有恨,少有愛,這種偏見之下造成的銀行可能成為夕陽行業。
這不,中行出了個原油寶事件,中信就販賣客戶資料!
銀行不會成為夕陽企業!
銀行之所以不是夕陽產業,是因為 一:銀行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不管 社會 發展到任何時候,如果沒有銀行,經濟主體就不能夠做資金的清算,百姓也沒地方存錢。
二:因為銀行有好有壞符合經濟規律。銀行本身就是企業,有經營好的,有經營壞的,這是符合規律的。
因為金融是國家的動脈。銀行作為現代金融重要組成部分,依然發揮重大作用,但是未來的組織形態肯定會發生變化
三:銀行為我國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銀行能夠掌握和反映 社會 經濟活動的信息,為企業和國家的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銀行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特別是中小銀行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
一:推動區域產業的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小銀行通過調整信貸結構,發揮金融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在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進行技術創新的背景下,北京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簽署了中國節能減排融資項目合作協議,成為全國首家推出節能減排融資項目貸款的中小銀行。
二:促進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2009年,中小銀行對西部地區的貸款支持力度明顯加大,經濟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間的資源分配失衡情況明顯改善。
三:支持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中小銀行紮根於地方經濟,因而對區域特色經濟有著更准確的把握,在支持區域特色產業方面也往往走在前列。
在全世界以及中國以銀行業為金融基礎的情況下,銀行很難成為夕陽的行業,特別是我國直接融資不發達的情況下,銀行對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說現在疫情階段,央行只能通過銀行給實體釋放資金,至於資金能不能到達實體經濟,這又是那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實體經濟能夠得到資金,但是實體經濟資金得到資金的一定是大型的國企、大型的民企。中小型企業很難獲得資金,這也是國家為什麼要出台lpr的原因。
銀行要成為夕陽產業,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直接融資比例占 社會 融資比例的要很高,股票市場、企業債券市場這些都是直接融資市場。
眾所周知,我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非價值投資的市場,熊長牛短,股民想的就是短期內套現一把走人,企業想的是如何製造利好消息,如何能抬高股價而。
企業債券市場更是如此,企業債券市場缺的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我國的信用評價體系,不像國外信用評價體系發達,國內的信用評價體系還是欠缺很多,企業想擴大融資款沒有抵押是不行的。
綜上所述:銀行成為夕陽產業還是很難的,還是有相當的長一條路要走,短期內不可能。
銀行股是不是夕陽行業,要看從哪個角度看。
從股價表現看,肯定是夕陽行業,銀行是零利率最大受害者,歐洲銀行業被歐洲央行負利率搞得只剩下一口氣,百年老店德意志銀行是有氣無力,股神巴菲特也是深受美聯儲零利率之苦,重倉持有的多家銀行虧損巨大,動輒百億元環比虧錢,A股上市銀行股價也是低迷不振,一季度 銀行指數一季度下跌12.91%,上市36家銀行,市盈率只有6倍,大面積跌破凈資產,整體市凈率只有0.7倍,持有銀行股成為投資者心中的無盡之疼。
銀行股價大跌,在於有關部門引導LPR利率下行支持實體經濟,也在於要求銀行讓利實體經濟不要賺錢太多。
可是從賺錢能力來看,銀行可不是夕陽行業,一季度受到疫情沖擊,GDP下跌6.9%,銀行依然是躺著賺大錢,2020年一季度,A股36家上市銀行營業收入、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9%和5.7%,增速遠超同時期GDP增速,36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凈利潤4892億元,而一季度A股公司實現凈利潤8227億元,36家上市銀行利潤佔A股上市公司總盈利的59.5%,能說是夕陽行業嗎?簡直是錢賺的多到不好意思,銀保監會要求銀行適度讓利實體經濟一點也不為過,
從銀行工資來看,要說是夕陽行業,誰也不信,A股36家銀行員工人均薪酬31.6萬元,總共支出的員工薪酬達到7604億元。平安銀行以60.02萬元的人均薪酬領跑36家銀行,就是工資最低的中行人均薪酬24.33萬元,19年平均工資最高的北京也只有10910元,更別說全國平均工資了,就全國來看,萬元月薪佔比是很低的,銀行工資是北京平均工資的3倍多,肯定屬於高收入的金領,這與夕陽行業是不相符合的。
那麼高的工資,那麼賺錢的行業,股價那麼低走勢那麼萎靡,高工資好意思嗎?對得起那麼賺錢的行業嗎?
高工資賺錢太多是朝陽行業,股價跌得見不得人是夕陽行業,這就是銀行的尷尬,
其實沒有什麼行業是夕陽行業,只有因為管理不善、缺乏競爭力的企業。連養豬這樣最傳統的農牧業生產活動,現在都吸引了萬科、碧桂園、網易這些知名巨頭企業進入。
養豬企業牧原股份現在市值都達到了2700億。最近看到的一份牧原股份的招聘,養豬都可以百萬年薪了。
我們以為最賺錢的地產、金融行業這幾年的收入、利潤增速和養豬企業來比,簡直就是屌絲行業了。
說養豬現在好,並不是說其他行業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是 社會 需要的行業,就有存在的理由。任何一個行業做好了,就會賺錢,就會成功,做的不好,就會失敗,就會沒有前途。
銀行業到現在來看,無論從收入和發展前景上看,都還領先大部分行業。銀行業又是金融業的根本。我國市值前列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銀行。這樣的行業,怎麼會是夕陽行業。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銀行業也會慢慢發生很大變化,數字貨幣將取代紙幣,網上銀行也會逐漸減少銀行網點的業務。但對於銀行業員工,也可以利用技術的變化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我們常常說夕陽產業和朝陽產業,是以行業周期來形容的。所謂夕陽,就是太陽快落下去了,形容那些處於發展周期末端的產業,可能很快就會消失。而朝陽產業,則是像剛剛升起的太陽,可能還不是很熱,但太陽會越升越高,越來越熱,未來有很大的潛力。
朝陽產業和夕陽產業其實都是相對概念,而不是絕對的。有很多產業曾經是朝陽產業,後來變成夕陽產業,比如說數碼相機,剛剛推出的時候就是朝陽產業,前景無限,現後來手機拍照超過了數碼相機,數碼相機變成了夕陽產業,還有MP3播放器等也是如此。
那麼銀行會成為夕陽產業嗎?我認為這是不大可能的。
第一,金融是萬業之母,金錢是經濟運行的血脈,其實銀行業從 歷史 上很早前就已經有了,只是定義沒有那麼精準,真正的銀行是在近代發展起來的,隨著經濟的發展, 社會 經濟活動對金融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銀行並不會因為需求消失而成為夕陽產業。
第二,銀行業的發展模式在創新,現在的銀行其實已經不單單是存款和貸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業務種類,有創新有發展就會創造新的需求,行業就不會停止。比如說,在國外,很多銀行都是投資銀行,而國內的銀行大多是儲蓄銀行,未來銀行業開放、改革的空間還很大,銀行需要向著綜合性投資銀行的方向發展。
第三,銀行本身不會成為夕陽產業,但未來銀行的人員需求可能會出現明顯下降。一方面,手機銀行越來越普及了,未來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銀行營業網點,那麼營業人員就需要大幅縮減,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很多金融服務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完成,相關人員也不再需要。
最後,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這是2019年中美上市公司凈利潤對比,大家可以看到,中國上市公司排名前五名中,只有阿里巴巴一家公司不是銀行,其他四家分別是工商銀和地、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美國上市公司中,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花旗銀行同樣利潤豐厚。
說明銀行一直很賺錢,很多行業都是在為銀行打工,其他行業中,風起雲涌,龍頭公司不斷替換,很多公司曾經很輝煌但後來都倒閉了,而很多銀行卻一直長期屹立不倒,說明了銀行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非常穩固,並不會成為夕陽產業。
雖然近年來,中國傳統銀行企業日子似乎不好過,許多銀行從業人員抱怨,待遇不比從前。
出現這樣原因如下:
第一,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網上銀行等對傳統銀行業還是有所沖擊,最典型的就是當年余額寶推出,吸納大量存款,成為銀行業新的競爭對手。
胡兄身邊就有許多銀行朋友,紛紛抱怨,近年來吸儲的壓力加大。
第二,銀行從業人員待遇下降,那是和以前相比,但是相比許多行業,銀行業待遇還是很給力,至少公積金繳納這塊就讓其他行業人員羨慕。
那麼傳統銀行企業會成為夕陽企業嗎?
胡兄認為不會。首先,銀行作為一個國家金融的核心,地位之重是不言而喻,尤其中國的傳統銀行,作為國企,更是國家的柱石。
其次,銀行業的本質是「錢生錢」,規模效應體現在「錢多」,二八現象顯著。80%的存款可能來源於20%的大戶。
即便互聯網銀行業如微眾銀行可以借用互聯網快速挖掘客戶,但也僅僅在散戶(如普通老百姓)起作用,許多大戶們無論出於安全還是其他考慮,會有所猶豫。
第三,中國的銀行主要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銀行,無論市場份額還是資本實力等,都不是網路銀行可以比擬的。
最後,傳統銀行雖然看起來,比網上銀行、互聯網金融等機構對市場的反應慢,但是不代表不擁抱互聯網,相反,銀行業反而是目前國內無人化、智能化等程度最深的行業之一。
綜上,依然看好中國傳統銀行,事實上,目前國內最賺錢的行業依然是銀行業,工商銀行更是如此。
說明:胡兄理解的銀行,主要指傳統線下銀行。
銀行不會成為夕陽企業,但是如果銀行不能夠積極改革創新,它未來的處境也將非常困難。
企業的經營需要資金,但是現在99%的企業都不可能完全擁有自有資金來從事經營。
必須要融資借款,而融資借款就是銀行的主要經營業務。
銀行能夠為企業的經營輸入血液,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是未來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
因此只要企業經營,銀行就會發揮它的重要作用。
各國對銀行的監管是十分嚴格的,是為了確保金融秩序的穩定,因此相對來說,銀行業的競爭力會弱一些。
但是隨著金融管制政策的放開,銀行數量越來越多,這種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隨著 科技 的發展,各種新興的金融工具也對銀行傳統行業產生巨大的沖擊。
因此未來銀行必須要適應時代的進步,不斷的創新金融工具,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才可能避免淘汰。
❾ 為什麼要做金融行業其優點是什麼
金融行業現在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優點就是資金利用率高。金融行業的資金流通比較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❿ 為何說金融是經濟的命脈
任何一種系統,其血脈和循環系統出現問題必然導致不良的後果,金融體系也不例外。從次級貸款到優質貸款,從貨幣市場到資本市場,從銀行到非銀行,從虛擬經濟到實體經濟,危機的傳播和蔓延加劇了金融與經濟的惡性互動。隨著表外風險向表內的轉移以及去杠桿化的提速,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融資功能逐漸萎縮,跨國金融機構遭受重創,銀行資產大幅縮水,資本金銳減,資產質量惡化,銀行債務增多。金融體系困境,迫使銀行不敢向家庭、企業或相互間提供更多資金。貸不到款,家庭買不起房屋或汽車,企業被迫裁員,經濟遭受更重打擊,反過來使銀行經營狀況雪上加霜,信貸進一步枯竭。金融是經濟的命脈,金融業通過保持自身的穩定和有效運轉,促進了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反過來,經濟的發展又為金融穩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衡量一個金融體系的健全程度包括諸多因素: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規模,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的完善程度,透明化與信息化,公司治理狀況,法律完備性,金融監管與金融穩健情況,競爭、開放與金融一體化,金融自主程度與社會責任,等等。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逐步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符合時代特點的金融發展道路,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但與成熟經濟體的金融體系相比,我國金融體系仍存在諸多缺陷。比如,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的比例、股本融資與債務融資的比例還不夠協調;城市金融與農村金融的關系還不夠協調;金融監管機制還不夠協調;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透明度還有待改善,等等。必須正視我國與發達金融體系的差距以及自身發展中的問題,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應當看到,我國金融服務水平和效率方面還有不少問題,金融危機中暴露出的他國金融體系缺陷在我國也不同程度存在,金融改革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階段,更需正確認識和處理金融與經濟的關系,始終把維護金融體系健康作為金融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戰略,在促進增長和維護金融穩定中保持平衡,在有效應對危機中創造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社會各界都要珍惜和呵護今天金融業的良好局面,自覺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維護金融自主權,防範過度使用金融的惡果。金融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要善於把握歷史性機遇和履行社會責任,在維護經濟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積極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又要努力防範各種潛在的金融風險。要特別注意研究金融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研究和適應經濟結構變化對金融業發展的需求,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堅定不移地加強金融監管,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