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如何撬動金融場景千億級收入

如何撬動金融場景千億級收入

發布時間: 2022-11-29 22:10:04

A. 民生信用卡場景金融主要產品

民生信用卡場景金融主要產品以支付和信用為核心功能,集生活、消費和融資服務於一體,為顧客提供豐富的消費場景和完善的金融服務。
一、場景金融業的發展規模
場景融資是指利用新的金融科學技術,將金融活動有機嵌入現有場景服務中,促使經濟行為的有效完成。 消費金融的意義在於將金融產品與各種場合融合,使復雜的金融需求自然,解決消費者消費需求與購買能力之間的矛盾。 場景融資關注用戶的痛點,提供解決方案,貼近消費者的邏輯和觀點,通過快捷易用的功能設置實現消費需求的轉換。
二、場景內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趨勢
因為任何金融都一定會有相應的金融交易場景,金融不會脫離具體的交易場景而獨立存在。 未來互聯網金融的許多創新是在設計整個金融交易場景的過程中將服務與交易本身聯系起來,使整個服務更有價值。 例如,騰訊、阿里爭奪離線支付市場,分別通過支持嘀嗒、快捷的方式,鼓勵計程車使用者通過手機、二維碼掃描等多種方式支付車費。 在這一過程中,患者們不斷充實各自的支付體驗,整合、開通網上資源,著力於場景內金融建設。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加速推進,「互聯網」成為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生產和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企業對互聯網化、場景化金融的需求不斷增加。 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民生銀行積極探索新興公司的金融服務模式,2015年底成立交易銀行部,聚焦場景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實現銀行產品與行業APP溝通,擴大金融服務覆蓋率和可獲得性。 目前,民生銀行已形成「場景化交易銀行」的產品體系,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

B. 如何搭建銀行場景化營銷體系

1、 細分客戶 客戶細分與分層對眾多銀行從業者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事情了,客戶的細分與分層是差異化營銷制定的關鍵核心基礎,長期以來,銀行是以客戶在銀行的資產對客戶進行分層,就像義大利經濟學家提出的「二八定律」成為銀行業黃金利潤的分割點,20%的利潤來源於優質客戶,80%的利潤來源於普通客戶,多數銀行將這20%的客戶區分為私人銀行客戶和財富管理。 分層細分的好處在於便於制定和實施差異化的進階式服務策略,對於優質客戶來說,分層細分幫助客戶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務,從而有利於吸引客戶不斷收攏、沉澱在銀行外的資金,對於零售客戶來說,客戶分層是將客戶分為不同的維度,從客戶的盈利、時間和特徵三方面入手,充分考慮彼此的相互作用,銀行還可以根據忠誠度、人口屬性、客戶價值、客戶消費、現金流等特徵對客戶進行細分,形成客戶的特徵化標簽,使得銀行的數據沉澱和分析變得更為豐富,打造線上線下營銷,拓寬營銷渠道,疫情的原因,也改變了部分中老年人的群體消費習慣,必然使得後續線上營銷的目標客群被擴大,這一機會銀行也是需要抓住的,在銀行積極推動線上營銷的時候,客戶細分就顯得格外重要。
2、 自建場景,將場景化與客戶細分相結合 在場景化營銷概念中,強調「銷售即場景」,通過製造場景的方式,重構零售的人、貨、場,從場景選擇上來說,自建場景的第一步就是篩選細分市場,根據上述的細分原則針對不同的群體構建不同的場景,然後對現有的渠道進行清洗再利用,努力挖掘新的場景,以客戶需求作為依據,重新審視和挖掘場景的資源和作用,完善場景的效果問題,抓住需求更高頻的場景,同時對現有場景不斷細分,才能帶來新的場景價值。
3、 建立遞進式情感鏈接 千篇一律的單刀直入式營銷已經讓客戶心生厭倦,因此對於營銷人員來說,不如換一種營銷思路,拋開金融產品的利益功能,從客戶其他的需求入手,尋找情感的鏈接點,通過情感鏈接的方式獲取客戶信任,面對我們推出的產品,形成一種與客戶之間的情感遞進式鏈接,傾聽客戶對產品的意見以及客戶需要什麼產品的訴求,尊重客戶意見,與客戶之間搭建信任基礎,比如面對中老年婦女的客戶群開展一場營銷活動,除開產品的金融特性外,很多銀行想到了「廣場舞拓客」的方式給阿姨們創造了表達金融需求的條件,通過服務加禮品的模式去打開關口,從而成功營銷。
4、 嵌入式營銷 以往銀行為客戶提供的金融業務總是自成體系,無論是營銷、服務還是創新都在自有渠道、自有產品的范圍內展開。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再加上金融機構競爭日趨白熱化,原先的獲客方式已經行不通了,因此銀行必須轉變策略,獲取金融服務的「入口」開始逐步散落到需求場景中,轉變為「客戶本位」的服務模式。把金融服務融入到外部環境,成為生態中的一個組成單元,與眾多參與方共同服務客戶,「共享客戶」成為基本共識。例如越來越多的銀行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尋求第三方合作,將過去獨立的金融服務分散的嵌入到一個個生活應用場景之中,再通過各種APP,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更是為融合外部服務邊界打下堅實的金融基礎。作為一站式數字化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金易聯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開放的數字化技術能力、幫助企業打造行業級生態、實現多機構鏈接。

C. 2021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調研報告(附17家銀行優秀案例)完整版

本報告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客觀分析了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現狀,包括宏觀背景、市場供需變化、政策驅動、移動端用戶規模、未來市場空間等基本情況;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數字化的定義、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的目標與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情況評價指標體系相關情況;第三部分主要呈現和分析面向五大指標維度的調研數據結果,包括機構調研、消費者調研以及第三方數據監測等情況;第四部分主要是部分銀行機構在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優秀案例;第五部分是調研總結與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發展建議。

報告總154頁,受篇幅限制,僅展示部分。

【完整版報告領取方式見文末】

大綱目錄

第一章 我國消費金融行業進入穩定增長期

1.1 國民經濟良好運行奠定行業發展基礎

1.2 監管完善驅動消費金融市場規范發展

1.3 消費金融移動端用戶規模持續增長

1.4 未來五年市場增長空間近11萬億元

第二章 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情況評價

2.1 數字化定義與數字化轉型的目標

2.2 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情況評價指標體系

2.3 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評價情況

2.3.1 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情況的整體評價結果

2.3.2 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五大維度指標評價結果

第三章 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調研情況

3.1 消費金融用戶畫像

3.1.1 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近 60%,收入多在5千至萬元區間

3.1.2 數字用戶以年輕客群為主,35歲以下佔比超8成

3.2 數字 科技 戰略布局及資源投入情況

3.2.1 銀行持續加大 科技 投入

3.2.2 數字 科技 戰略布局走向縱深.

3.2.2.1 75%的受訪機構設置了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

3.2.2.2 業務情況分化明顯,數字化仍面臨挑戰

3.2.3 部分機構的數字 科技 戰略及實踐

3.2.3.1 全國性銀行數字化戰略及金融 科技 創新實踐

3.2.3.2 區域性銀行數字化戰略及金融 科技 創新實踐

3.3 數字化產品及用戶評價情況

3.3.1 消費金融產品種類豐富

3.3.2 用戶對產品的喜愛度評價

3.3.3 用戶對移動端產品的感知評價

3.3.3.1 超 7 成用戶常用 APP 獲取服務

3.3.3.2 查賬還款是微信銀行最常用功能

3.3.4 用戶對產品的品牌印象情況

3.4 業務流程數字化及用戶評價情況

3.4.1 銀行等機構消費金融業務流程數字化情況

3.4.1.1 線上服務渠道已成標配,亦是獲客的重要陣地

3.4.1.2 積極 探索 數字風控技術,智能化提升服務效率

3.4.2 業務流程數字化重塑消費者的體驗感知

3.4.2.1 超 9 成功讓用戶在線完成授信評估

3.4.2.2 近 7 用戶對線上辦理效率評價在 8 分及以上

3.4.2.3 超 8 成用戶了解套現將降低信用額度

3.4.2.4 超 6 成功讓用戶通過手機銀行還款

3.4.2.5 移動端成為用戶使用消費金融服務的重要渠道

3.5 場景生態建設及用戶評價情況

3.5.1 銀行等機構不斷拓寬消費金融數字場景生態布局

3.5.1.1 餐飲和購物是目前數字場景生態布局的重點

3.5.1.2 場景化的數字營銷助力獲客與獲客

3.5.2 多元場景與豐富權益進一步提升用戶消費體驗

3.5.2.1 數字用戶在出行、支付等場景應用滲透率超 10%

3.5.2.2 近 8 用戶對場景豐富度滿意,評價集中在 9 分

3.5.2.3 用戶偏好簡訊、微信、短視頻等線上營銷觸達方式

3.5.2.4 費率折扣是最具吸引力的營銷策略

3.6 用戶對產品及服務滿意度情況

3.6.1 近 7 用戶對產品滿意度評價在 8 分以上

3.6.2 超 6 成用戶對服務滿意度評價在 8 分以上

3.6.3 用戶整體滿意度評價集中在 7 至 9 分區間

3.6.4 超 8 成功的用戶願意推薦他人使用

3.7 社會 責任履行情況

3.7.1 持續開展公益活動,主動承擔 社會 責任

3.7.2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3.7.3 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員工人文關懷

第四章 優秀案例

4.1 工商銀行:推進「第一個個人金融銀行」戰略,建立數字生態運營體系

4.2 建設銀行:強化 科技 創新能力建設,提升數字化運營質效

4.3 農業銀行:從平台搭建到運營服務,做最「用心」的數字化銀行

4.4 廣發銀行:以 科技 驅動業務的蛻變,以 APP 連接場景化經營

4.5 浦發銀行:全面升級「全景銀行」戰略,提升智能化運營水平

4.6 廣州銀行:客戶經營和渠道創新,打造精品數字化銀行

4.7 中原銀行: 科技 賦能獲客與風控,信用卡業務逆勢增長

4.8 盛京銀行:堅定「市民的銀行」定位,提供有溫度的客戶體驗

4.9 上海農商銀行: 科技 賦能信用卡業務,打造特色普惠金融服務

4.10 吉林銀行:質量與效益並重、發卡與分期並行的進階之路

4.11 民泰銀行:數字化服務提升客戶體驗,數字化風控為業務保駕護航

4.12 齊魯銀行:以敏捷組織模式,踐行「小而美」的數字化轉型

4.13 長安銀行:數字化運營助力彎道超車,融合區域文化構建特色產品

4.14 蘭州銀行:全面布局智慧運營,推動信用卡業務數字化轉型

4.15 漢口銀行:啟動信用卡戰略提升項目,打造線上全流程服務體系

4.16 齊商銀行:數據驅動業務發展,金融 科技 助力精細管理

4.17 日照銀行: 科技 投入五年翻倍, 探索 數字化轉型之路

第五章 消費金融業務數字化發展建議

5.1 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調研發現

5.1.1 全國性銀行戰略特色鮮明,區域性銀行戰略目標有待細化

5.1.2 數字化產品尚未形成規模,各機構多發力移動端產品建設

5.1.3 各業務流程數字化程度存在差異,風控領域轉型步伐較快

5.1.4 場景生態開放程度相對較高,全面建設開放銀行任重道遠

5.1.5 各機構數字化轉型得到用戶認可,以客戶為中心成效初顯

5.1.6 人才短缺是數字化轉型瓶頸之一,機構多以內部培養為主

5.1.7 機構積極承擔 社會 責任,以數字化轉型成果反哺 社會 發展

5.2 消費金融數字化發展建議

5.2.1 拆解數字化戰略目標,全面推動轉型實踐

5.2.2 打造數字化拳頭產品,強化用戶品牌感知

5.2.3 精細化分層目標客群,數字營銷高效觸達

5.2.4 科技 與業務加速融合,切實提升客戶體驗

5.2.5 提高數字場景滲透率, 探索 前瞻領域布局

5.2.6 加強數字化團隊建設,搭建人才培養體系

結 語...............................................................

D. 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思考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 科技 (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提出了近三年以來金融 科技 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浙江省把數字化改革作為新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全面推進「數字浙江」建設。2021年以來,浙商銀行深入貫徹中央與浙江省委的戰略部署,圍繞「兩最」總目標全面實施平台化服務戰略,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數字化思維和理念,提升數字化能力和方法,構建數字化體系與機制,積極打造「 科技 +金融+行業+客戶」綜合服務平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銀行經營提質增效。


一、金融 科技 創新基礎

近年來,隨著新興 科技 的快速發展,各類數字化技術不斷涌現,在政務、金融、產業鏈等各領域進行了大量應用,逐漸拉開了各行各業乃至全 社會 的數字化轉型大幕。銀行業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了近三十年來的電子化、信息化建設和迭代後,對 科技 手段的重要性與 科技 引領金融創新具有清晰的認知。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銀行業在技術變革浪潮中持續推動金融 科技 發展與轉型升級,電子化取代了原有的手工操作、登記簿記賬模式,信息化實現了數據大集中、應用互聯互通以及線上業務辦理。當前,隨著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在金融行業的 探索 與應用,銀行業對數字化轉型發展也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銀行通過金融 科技 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在推動銀行自身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同時,還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產業鏈轉型升級,為經濟 社會 全面數字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金融 科技 創新挑戰

盡管銀行業開始加快金融 科技 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但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還是存在來自內外部的制約與挑戰。

第一,技術成熟度制約業務場景落地。 數字化轉型浪潮得益於數字化技術的飛速進步,然而技術在各自領域的成熟度存在差異,每種技術均有各自發展時期特定的業務場景產物,技術的不確定性以及局限性制約了應用場景的落地。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例,其在圖像識別、生物識別技術已經進行了較多應用,但在語義識別、邏輯推理等領域仍處於技術發展上升期,尚未形成具有較好效果的示範應用。另外,如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等領域進行了較多應用,但在跨鏈、鏈上鏈下一致性以及作為基礎設施構建更大范圍聯盟鏈等關鍵技術上仍然需要突破。因此,銀行數字化轉型需要將金融 科技 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技術創新創造場景、重塑流程。

第二,安全自主可控尚待內外部能力提升。 我國銀行應用的大部分操作系統、伺服器等基礎設施以及資料庫、技術平台等軟體較多依賴於國外相關技術廠商,自主創新與研發能力尚待提升。以區塊鏈技術為例,部分銀行及廠商基於Hyperledger Fabric等國外開源區塊鏈底層平台進行二次開發,最終應用於金融業務之中,雖然是開源產品並且實現了國密等符合國情與監管要求的特性,但仍可能存在安全後門、制裁使用等問題。對應領域的人才不足也使得國產化進程較為困難,國產基礎設施、軟體的能力、易用性、生態等也需要時間來檢驗。

第三,標准化體系建設需要創新與迭代。 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通過產學研、迭代開發等機制快速推進,甚至在關鍵技術的攻關上採用了「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加快突破,而標准化建設往往需要在技術與應用進入初步推廣期之後進行立項,標准制定的周期相對較長,可能無法跟隨新技術、新應用的變化,需盡快建立適合數字化轉型的標准化體系快速迭代建設機制,為金融 科技 應用提供規范指引。

第四,互聯網對銀行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帶來沖擊。 頭部互聯網公司在零售端產品、架構、運營等方面的理念與管理模式獨具特色,銀行在吸納融合互聯網典型機制的同時,也對自身的組織架構與管理模式形成了沖擊。一是在組織架構上,銀行因為特有的金融屬性需在審慎框架內進行有限嘗試,而互聯網公司可通過扁平化管理加快決策,其 科技 公司屬性允許進行試錯;二是在運行模式上,業務部門與信息 科技 部門相互獨立,以需求為驅動開展研發工作,難以支撐數字化轉型階段新技術應用的敏捷反應、快速決策、技術儲備,而互聯網公司通過以客戶為中心、以場景為切入點的理念在零售端布局產品占據了大量入口。銀行如何平衡兩者,推動產品創新與應用推廣,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綜合考慮。


三、金融 科技 創新對策

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新技術與金融場景的融合應用,更是對體制機制的重塑。以浙商銀行近年來的實踐為例,銀行數字化轉型之路有四大核心。

第一,加速 科技 前置,引領業務創新 。浙商銀行目前已成立研究院,綜合運用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落地金融應用,優化經營模式、改造業務流程,加強數據運用,提升各條線業務和系統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同時,浙商銀行與知名高校以及頭部高新技術企業共建聯合研究中心、金融 科技 實驗室,加強產學研合作, 探索 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前沿數字技術,加強研究成果落地轉化,以 科技 引領業務創新。

第二,強化自主可控,加強技術攻堅 。浙商銀行堅持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核心應用自主研發,近年來在區塊鏈、知識圖譜等底層基礎技術與應用建設上完全自主可控,積極擁抱鴻蒙、鯤鵬、麒麟、泰山等國產軟硬體基礎設施生態,並通過多方安全計算、TEE等技術加強對敏感個人信息數據的保護。自主可控離不開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浙商銀行積極參與各項省部級重點課題項目、「揭榜掛帥」項目等,以最大限度激活企業 科技 人員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攻堅核心關鍵技術,助力打造國產自主可控的金融 科技 發展模式。

第三,以標准化建設引領,有序推進技術發展 。浙商銀行廣泛參與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的標准制定。目前已參與《信息安全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參考架構》、《信息安全技術 區塊鏈信息服務安全規范》等國家標准制定,參與工信部電子標准院、北京金融 科技 產業聯盟等機構主導的具有行業、產業示範意義的標准制定,為金融 科技 技術的標准化建設添磚加瓦。同時,浙商銀行積極參與中國人民銀行企業標准「領跑者」活動,加強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向行內標準的轉化和引導,切實做到以標准為指引,推進產品實施,提升各項技術與應用的標准建設。

第四,轉變 科技 管理,創新協同機制。 浙商銀行全面構建適應於平台化服務等全行戰略發展要求的全新金融 科技 組織架構,實施以產品為中心的創新協同機制,推行一體化敏捷研發機制;實施「引進來、輸出去」工程,持續加大 科技 投入和高精尖人才引進力度,培養金融 科技 復合型人才,充實金融 科技 隊伍,通過金融 科技 產品輸出加強服務實體經濟,構建生態,形成標准;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持續申請區塊鏈、人工智慧金融 科技 基礎技術相關專利,截至2021年8月末,區塊鏈發明專利授權數9項,位居股份制行第一。


四、金融 科技 創新

一是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雙引擎驅動業務創新。浙商銀行於2017年在同業首創基於自主可控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將企業各類資產轉化為區塊鏈電子金融工具,幫助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盤活應收賬款,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 社會 效益。同時,為解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數據一致的問題,提升鏈上數據的真實性、時效性,浙商銀行通過採用物聯網技術,採集真實、實時的企業經營動態、動產質押數據,建立了「客觀信用體系」,通過邊緣端統一管控、原生數據上鏈、多維度交叉驗證等機制,提升銀行風險管控能力,構建良好的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生態,目前已在金屬加工、養殖、倉儲等行業進行了試點與推廣。

二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綜合運用提升風控能力。浙商銀行大數據風控平台綜合應用了「人工智慧+大數據+知識圖譜」技術,廣泛引入外部相關數據、模型,填補了客戶准入、關聯關系、授信審批、貸後管理、預警管理、財務分析等系統支持能力的空白。浙商銀行充分整合利用內外部數據構建10億級企業畫像知識圖譜,結合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技術實現輿情分析預警自動化處理,根據大數據風控規則或模型形成預警信號或風控結論,進一步深化金融 科技 各項技術的綜合運用,實現了全行風險管控的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


五、金融 科技 創新展望

第一、縱橫驅動,構建金融 科技 應用創新基石 。一是頂層縱向驅動,設立「金融 科技 管理委員會」,創新 科技 體制機制頂層設計,由「一部N中心」向「一部一公司一研究院」轉型,實現組織架構變革;二是業務橫向驅動,通過金融 科技 支持團隊派駐業務條線協同業務創新,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提出,主動在業務模式中融入金融 科技 能力,提升數字化能力轉化率;三是 科技 橫向驅動,加強基礎設施平台建設,建立適應數字化轉型、實現快速迭代的研發機制,構建適應不同行業技術輸出和業務服務於一體的基礎性平台。

第二、對標同業,加強新技術綜合運用 。通過對標先進同業的產品服務體系、先進的金融 科技 手段,研究先進同業好的理念、好的做法、好的機制; 探索 5G、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的融合交叉解決方案,激發技術創新的活力,形成新一代金融應用技術,從而加速推動銀行業金融 科技 創新進程。

第三、場景切入,聚焦服務實體經濟 。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痛點、難點,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場景服務為切入點,提供「 科技 金融 行業 客戶」綜合服務解決方案,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製造業、鄉村振興、「雙碳」、綠色產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在有效服務實體經濟中推進自身金融 科技 的高質量發展。


文章轉載自《中國金融》2021年第22期

E. 攜手新商盟,大中華金融楊大勇計劃將如何進行金融場景布局

北京和寧波金融圈都知道楊大勇是個職業騙子呀,大家小心。

F. 渤海銀行向輕型銀行轉型主要體現在哪七個方面

毋庸置疑,輕型化轉型離不開科技的支持。有銀行業人士指出,要真正實現「輕經營」和「輕管理」,就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基於此,有頭部股份制銀行旗幟鮮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銀行,並把探索數字化經營模式作為轉型下半場的主攻方向。足見科技在銀行輕型化轉型中的重要性。

無獨有偶。近年來,沿著「輕銀行」發展方向,渤海銀行持續在科技領域發力,緊緊圍繞「中台架構、數據驅動、智能運維、敏捷高效」的金融科技轉型工作思路,加快推進該行「持牌金融科技公司」轉型工作。

渤海銀行對科技的重視程度,或可從如下數據中一窺端倪。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渤海銀行信息科技部在冊人數共709人,同比增長75%。值得一提的是,該行科技人員佔比在2021年末達到7.32%。另一方面,渤海銀行全年科技投入9.45億元,同比增長68.75%。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該行完成信息科技「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重點建設了金融科技轉型與中台架構設計、新版手機銀行App、「風險30+」等重大工程;持續推進數據治理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湖倉一體的大數據平台、對公業務自動審批模型等重要項目建設,全面促進向數字化銀行轉型。

需要注意,在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輕銀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科技雖然扮演著重要角色,但不能盲目追尋前沿技術本身,而忽視業務發展的根本邏輯。多名銀行業人士認為,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深度融合,才能實現經營管理的全面升維和範式轉換。

渤海銀行是如何將技術與業務有效結合,實現1+1>2的效果?

以該行普惠金融業務為例,據了解,藉助金融科技,渤海銀行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大數據的作用,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全面匯聚不同渠道信息,結合客戶的業務鏈、信息鏈進行節點梳理,促進經營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同時,按照小微企業用款「小、頻、急」的特點,優化結算、存款、票據、國際業務,實現申貸、審批、還款等服務的線上化、自動化。

在產品與服務層面,渤海銀行通過打造「1+N」圈鏈方案產品,創新業務模式、風險措施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的批量授信機制。同時,發掘核心企業、互聯網頭部公司、商圈、市場、政府大數據平台等信息中樞,實現授信業務的批量化營銷。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渤海銀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594.8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29.70億元,增長62.91%;普惠金融貸款客戶14.62萬戶,比上年新增6萬戶。

科技對零售業務板塊的賦能效應亦在顯現。2021年,渤海銀行零售銀行緊密落實「四五」規劃,拓展「大客群」、搭建「大平台」、構建「大生態」,持續推進「輕舟計劃」,推動數字化與零售業務的深度融合,一體式風險管理與產品創新的協調發展,零售業務持續發揮著全行「戰略突破型業務」的作用。

年報顯示,2021年,該行零售條線實現營業收入103.52億元,同比增長20.13%;零售存款總額1349.32億元,同比增長32.36%,增速在12家股份制同業中排名第一。

「金融科技賦能商業銀行轉型發展是深入的、深刻的和深遠的。未來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都要因之而重檢、重塑、重啟和重構。」屈宏志說。

重生態服務:價值為錨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往「輕銀行」的路上,僅有數字化是不夠的。麥肯錫曾在報告中指出,「數字化+生態圈」是銀行業轉型的必然路徑。

所謂「生態圈」,對銀行而言,精髓在於通過「金融+場景」的方式服務客戶端到端的金融相關需求。銀行從客戶潛在痛點出發,挖掘一系列解決客戶痛點的場景和機會,從而將金融產品全方位、無縫插入客戶旅程端到端的相關場景中,滿足客戶全方位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銀行較早意識到生態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提出建立以開放和生態合作為核心的「生態銀行」,並率先提出「共生共建」模式,實現與合作夥伴的場景共建、數據共享、價值倍增。

近年來,該行「生態銀行」持續進階。年報顯示,2021年,渤海銀行生態銀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以面向全用戶、貫穿全時域,將金融服務進行解耦整合、模塊封裝,通過API服務、H5、小程序、金融雲服務等多種方式,開放產品與服務、交易與流程、數據與演算法、鏈接行業生態。

另一方面,完善「走出去、請進來、共生共建」體系建設。搭建產品貨架,將渤海銀行信貸類、財富類及代銷產品進行適網化、標准化包裝及輸出,將金融服務及產品融入場景等。

得益於此,在資產規模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同時,渤海銀行存貸款規模均再邁新台階:報告期內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人民幣9379.0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16%;吸收存款人民幣8359.2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25%;存款的增加同步帶動負債總額的上升,報告期內,該行負債總額人民幣14761.4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41%。

可以看到,無論是數字化轉型,還是「生態銀行」的構建,其最終目的都是指向——在為用戶服務過程中,提供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體驗。

這方面,渤海銀行持續在探索。比如2021年通過客戶洞察,深挖客戶金融場景需求,以鉤子產品將生態客戶向線下網點引流,提升客戶活躍度和留存度,形成對整個圈鏈、行業及生態客戶的覆蓋和經營,推出線上金融服務營業廳「雲網點」,並將其打造為新的業務增長極。另據了解,自實施數字化戰略轉型以來,渤海銀行離櫃業務率已超過90%。

與此同時,渤海銀行全力推進新版手機銀行建設,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實現生態銀行經營服務能力的升級。再者,積極響應共同富裕、鄉村振興、適老化等國家戰略,不斷加大下沉市場的推廣及服務能力,整合帶有地域化、用戶差異化的服務。

根據年報,報告期內,渤海銀行推出便民利民惠民品牌「渤攬惠」,在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政務民生和消費生活等領域持續引入高質量、具有品牌效應的生態合作夥伴,形成「一行一場景、一城一特色」的客戶本地化專屬服務。同時,針對老年客戶推出「長輩版」,字體更大、操作便捷,集成全局語音導航、一鍵求助等定製功能。

多名業內人士直言,在以「七輕」為核心的「輕銀行」轉型思路下,渤海銀行在數字化轉型、生態銀行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的差異化發展路徑,且頗見成效。未來,只要秉持以客戶為中心,強化服務價值導向,該行高質量發展的護城河將進一步拓寬,長期成長可期。

熱點內容
個人怎麼發行加密貨幣 發布:2024-05-02 21:29:32 瀏覽:372
為什麼要做外貿的金融 發布:2024-05-02 21:28:49 瀏覽:427
哪些金融服務公司是金融中介機構 發布:2024-05-02 21:18:03 瀏覽:456
小米金融怎麼進 發布:2024-05-02 20:59:45 瀏覽:260
科森科技股票解禁 發布:2024-05-02 20:56:00 瀏覽:447
工行開戶股票軟體下載 發布:2024-05-02 20:36:47 瀏覽:35
寶通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2024-05-02 20:31:45 瀏覽:149
虛擬貨幣什麼叫通貨緊縮代幣 發布:2024-05-02 20:12:03 瀏覽:599
農行的什麼理財產品好 發布:2024-05-02 20:06:01 瀏覽:619
精工科技股票最新走勢 發布:2024-05-02 19:53:35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