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體系如何反脆弱
A. 為什麼說金融體系是脆弱的
關於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思。馬克思針對1877年經濟危機中大量銀行破產的現象,在揭示生產過剩導致經濟危機的基礎上,闡述了銀行危機產生的根源。他認為金融體系加速了私人資本轉化為社會資本的進程,同時由於銀行家剝奪了產業資本家的資本分配能力,為銀行信用崩潰埋下了隱患,自己也成為引發金融體系危機的最直接原因。這是最早從信用制度的角度來分析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隨著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學術界對於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美國經濟學家埃文·費雪是最早開始對金融體系脆弱性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研究的學者。20世紀30年代,通過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埃文·費雪提出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宏觀經濟周期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源於經濟基礎的惡化。他的這一理論對於1873—1879年美國經濟不景氣、1929—1933年全球性經濟大蕭條具有很強的解釋意義。後來學者們關於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研究開始淡化經濟周期的影響,而是認為即使經濟周期沒有到衰退階段,金融體系脆弱性也會在外力或內在偶然事件的影響下激化成金融危機。特別是在金融市場膨脹發展、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漸漸脫節的背景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會不斷增強。系統地提出「金融體系不穩定假說」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他對資本主義繁榮和衰退的長期波動進行了分析,認為在延長了的繁榮期中就已播下了金融危機的種子。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信用創造機構和借款企業的相關特性使金融體系具有天然內在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主要來自於借款企業的高負債經營。
B. 如何提升我們資產的反脆弱性
世界變得越來越反常,黑天鵝事件頻發,從2020年的疫情開始,到極端天氣,到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曾經我們也天真地安慰自己,災難面前眾生平等。
(大衛·格芬曾是在好萊塢呼風喚雨的「夢工廠三巨頭」之一,是全世界娛樂工業內最富有的人 ,代表作《怪物史萊克》《功夫熊貓》)
一邊是赤裸裸的炫富,而世界的另一端卻是因疫情而被失業的大量中低收入者。
太多的人在黑天鵝面前不堪一擊。
「反脆弱」一詞來自傑出思想家塔勒布的著作《反脆弱》,他主張: 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正如尼採的名言:「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堅強。」
01
當遭遇黑天鵝時,什麼人會先倒下?
第一組數據:
教育程度越低,收入影響越大。 疫情期間,高中及以下學歷的人群收入平均減少15%;碩博士學位的高學歷人群收入平均減少2.9%;其中,名校畢業生的收入影響損失更小,985高校畢業生的收入損失為1.6%,211高校畢業生的收入損失是3.8%。
第二組數據:
越是知識密集型行業,耐抗性越強, 比如醫療、互聯網、政府等。當別人被離職、生意被關門的時候,這些企業的從業者中,有33%的人工資都是漲的。
第三組數據:
位置越好的城市/區縣,工資受損的比例越低, 中心區域受損人群大概是非中心區域的一半。
02
所謂的中產可能是受影響最大的人
2020年報告顯示,中國新中產家庭的凈資產中位數是在371萬左右的,平均負債為112萬元,主要集中於房貸。
其實這個標准,在一二線城市還是比較容易達到的,畢竟一套房可能就上千萬了,但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很多中產可能真的就是只有一套房,每月工資大部分用於還房貸,過著兜比臉還干凈的日子。
我們知道疫情之後,全世界都開啟了「印鈔」大放水模式,2021年,拜登一上台又是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這些錢會流向哪裡?
最簡單的判斷標准就是,哪裡漲價了,錢就去了哪裡 。
2020年是基金大年,公募新基金發行1330隻,首募份額達到3.16萬億元,發行數量和首募份額均創下歷史最高;2020年四季度開始,大宗商品開始猛漲,2021年曾經疫情受挫的中小盤股復活、上游原材料暴漲……
漲得都是什麼,是 金融資產。
為什麼說受傷最重的是中產呢?
有錢人的資產配置會更多元,除了房產,還有信託、股票、基金、私募等金融資產,而這波資產正是本次上漲的主力;窮人本來也沒錢,也無所謂能損失多少;夾在中間的中產,尤其是只有一套房的中產,正是本輪貨幣超發政策下,成了資產嚴重縮水的受害者。
03
疫情其實也嫌貧愛富
數據顯示,中國前1%的富豪的財富份額持續上升,而另一方面,中產階級,同期50-90%的中間層財富份額下降了26%,後50%的人口(基本可以看作是農民群體和城市貧民),他們收入從總收入的16%,下降到了6%。
這一現象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更為嚴重。
一場疫情讓社會財富的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這也是我們國家為什麼提出「共同富裕」的主要原因。共同富裕並不是像過去打土豪、分田地一樣,劫富濟貧,而是會創造一些條件,想要富有還得靠我們自己。
04
如何提高我們的資產抗風險能力
我們的財富來源主要有兩部分,
一部分是我們通過付出勞動換來的「工資」;
另一部分是利息、股息、資產增值等帶來的「被動收入」,
一般來講,窮人一輩子都只有第一種收入,而富人更多是通過增加被動收入,來拉大與普通人的財富差距。
雖然我們不是富人,但是不妨礙我們學習富人資產配置的方式,就是要 讓自己的資產更加 多元化 ,不斷提升資產的抗脆弱性。
標准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是最常見的資產配置方法,簡單又簡單的道理,先做好資產分配,然後再學習怎樣讓生錢的錢,和保值的錢都能發揮作用。
對於普通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房產和基金,低風險基金(比如債券基金)也可以作為養老金和教育金的規劃。
但是要記住,投資就有風險,富人配置金融資產也不是隨便買的,都有專業的私人財富管家幫著打理,我們自己賺錢也不容易, 多學多問多看,認真對待每一分錢是對金錢起碼的尊重。
C. 什麼是反脆弱
《黑天鵝》一書中說過整個世界是不可預測的,因為你想不到有一些人會開著飛機去撞大樓,這樣的事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就算我們有一個特工體系,破解了9·11,把它阻止了,但之後呢?你能夠想到還有另外一個人會去廣場上沖著人群掃射嗎?
所以,這些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基本上是不可預測的。而整個世界,因為不可預測的事情越來越多,會導致它的脆弱性越來越強。就好像一個玻璃杯從桌子掉到地上就摔碎了,而一個紙團就不會,原因是那個玻璃杯要比一個紙團脆弱性強。
現代世界的脆弱性也變得越來越強了,比如說一個像北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下一場大雨就有可能引發混亂;美國這么發達的國家,一場颶風過來,半個國家整個癱瘓掉。
因為當整個社會的體系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控制的慾望越來越強的時候,這個社會的脆弱性也變得越來越強。
可以看出脆弱性在這個世界上變得越來越強,那脆弱的反面是什麼?很多人說脆弱的反面應該是堅強或者堅韌吧?
不對,無論是堅強還是堅韌,它最多是在脆弱當中不受傷。就比如那個紙團,它是摔了以後沒變,還在這個地兒呆著,但這個不是脆弱的反面。
因為脆弱是在不確定當中受傷,所以反脆弱就是在不確定當中獲益,這種能力就是反脆弱的能力。
比如還是那個扔在地的紙團,它最多算是堅強,而如果你試著扔一個乒乓球,它觸地就彈起來了,所以它就屬於有反脆弱性。
應用在我們人類身上,就是怎麼樣能夠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當中愉快地生活。我們都希望能夠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不了解的世界裡,這個大自然也未必需要我們了解它們,我們就算不了解它們,我們一樣可以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獲益,這就是反脆弱的能力的重要性。
世界上有一群叫作脆弱推手的人,他們以為能夠准確地控制和預測整個世界。所以,他們設計了大量的交易結構,設計了大量的技術,設計了大量的人員,試圖能夠把整個世界牢牢地掌控在一起。
比如格林斯潘,他導致了美國的金融風暴,格林斯潘是美聯儲主席,當年掌控著整個美國的金融體系。他一再地向大家保證,這些東西是越來越安全,看起來越來越好,甚至連房地美,房地美這樣的倒閉的公司,在他們看來都是沒有問題的,看不出絲毫的可能性。
之所以反脆弱的能力是可以實現的,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有過度補償或者是過度反應。比如小時候我們會種一個牛痘,或者種一個疫苗。種疫苗的原理是什麼呢?就是讓你先得這個病,得一點點,不要得得太厲害,你的身體出現了過度的補償和過度的反應,你變得更強大,這就是我們身體的反脆弱能力。
D. 什麼是金融機構的脆弱性,脆弱性的表現有哪些啊
我想你把下面的短文看明白了就理解了。
從銀行角度解讀金融脆弱性。
為了更好的解釋Minsky的金融內在脆弱性理論,Kregel引用了「安全邊界說」(Margins of Safety)。Graham和Dodd認為,利息承諾的收益保障是安全邊界的最全面衡量手段。安全邊界的作用在於,提供一種保護,以防不測事件使得未來不能有良好記錄。對於貸款人和借款人來說,認真的研究預期現金收入說明書和計劃投資項目承諾書,是確定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安全邊界的關鍵一環。與借款企業比較,商業銀行對整體市場環境和潛在競爭對手更為熟悉。雖然商業銀行不缺乏理性,但對未來市場狀況的把握仍是不確定的,貸款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商業銀行的信貸決定還主要是遵守所謂的摩根規則(JP Morgan Rule),即是否貸款主要看借款人過去的信貸記錄,而不用太關注未來預期。但Keynes認為人們極其缺乏決定長期投資項目收益的知識,因此借款人過去的信用記錄沒有太大意義。他認為商業銀行的貸與不貸偏好依照慣例或其他金融機構的普遍看法,以及參照其他銀行正在貸什麼項目。經濟擴張、安全邊界與信用記錄權重的相互配合,使他們都變得很自信,沒有發現信用風險敞口正在擴大,於是產生了金融脆弱性。
借款人與商業銀行的經歷類似,只是有個假設條件,即企業所投資的項目將會產生足夠的利潤用來還本付息。在向銀行借款時,企業的這個假設條件並沒有基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際情況越來越多的驗證甚至超過預期,使借款人對自己當初的投資充滿信心。但這種實際情況有時並不是真實的,正如Keynes指出的,這種繁榮並非是企業的真實能力,僅僅是由於投資在一個擴張的環境中而已。Minsky認為,人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當前對未來的看法影響著資本性資產的價格,所以融資條件的形成機制常常是由正的、失衡的回饋所控制。由於擴張期的投資預測錯誤很難被發現,借款人和銀行都變得非常有信心,安全邊界就不斷的被降低。對於這種自信心,Keynes認為是非理性的,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稱為「非理性亢奮」。
金融脆弱性正是建立在安全邊界的變化上,即那些緩慢的、不易察覺的行為對安全邊界進行侵蝕,由此產生金融脆弱性。當安全邊界減弱到最低程度時,即使經濟現實略微偏離預期時,借款企業為了兌現固定現金收入流量承諾,也不得不改變已經計劃好了的投資行為。這意味著企業將拖延支付,或另找貸款,若不能實現,就只能推遲投資計劃,或變賣投資資產。隨之,將開始經歷Fisher提出的債務——緊縮過程。Keynes認為在不能准確預測未來的情形下,假定未來會重復過去,也是一個好的選擇。因此,注重以前信貸記錄的摩根規則有其合理性,也可認為金融脆弱性具有內在性。Kregel指出,即使銀行和借款人都是非常努力的,但這種努力也是非理性的,對於金融脆弱性也無能為力,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理性運作的自然結果。
Diamond和Dybvig在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D-D模型,並論述在金融市場上有可能存在多重平衡。他們指出對銀行的高度信心是銀行部門穩定性的源泉,銀行系統的脆弱性主要源於存款者對流動性要求的不確定性,以及銀行資產流動性的缺乏。在此研究基礎上,Jacklin 和Bhattacharya研究了由於生產回報不確定性帶來的銀行體系的脆弱性,明確提出了可能引起擠兌的因素,並認為擠兌是由經濟上相關指標的變動引起的「系統性事件」。Greenaway和David等人指出,一個安全和健全的銀行體系是實質經濟體系穩定的必要條件,而銀行儲備資產比率的變化對貨幣供應有著重要的影響。銀行體系的脆弱性需要國家出面提供存款保險以減少擠兌的發生,但這又會惡化金融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因此,對於銀行體系的脆弱性,關鍵是要增強銀行機構的穩定性。這些分析表明金融機構的脆弱性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對銀行脆弱性問題的研究出現了新的熱潮。Frankel和Rose, Sachs, Tornell和velasco以及Honohan等的研究強調了對外借款尤其是外幣面值的短期債務,對測量通貨膨脹和貨幣風險程度起著重要作用。保羅·克魯格曼(Krugman)認為道德風險和過度投資交織在一起,導致了銀行的脆弱性,而政府對金融中介機構的隱形擔保和裙帶資本主義也是導致脆弱性的主要原因。Mckinnon和Pill的研究強調了過度借債的作用,特別是當非銀行部門出現盲目樂觀時,會出現信貸膨脹導致宏觀經濟過熱,從而導致銀行系統的不穩定。Corsetti, Pesenti和Roubini則認為投資者意識到銀行與公司債務的基本面出現了問題才會引發金融危機。約瑟夫·斯蒂格利茨(Stiglitz)認為金融業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其本身蘊藏著的引致金融危機的因素就比一般工商企業多得多。盡管經濟政策能夠影響波動幅度和持續時間,經濟波動卻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內在特徵。 Koskela and Stenback所構造的銀行信貸市場結構與風險關系的模型表明,通過貸款市場的競爭來降低貸款利率,不但有利於投資規模的擴大而不增加企業的破產風險,而且有利於銀行的穩健經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同時也使社會凈福利增加。
E. 如何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據報道,日前有負責人表示,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我國杠桿率呈現「兩低一高」特點,居民部門杠桿率44.8%,政府杠桿率只有36.7%,而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卻高達165%。高杠桿和杠桿結構不合理極易帶來經濟金融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助長投機行為和短視行為,擴大債務規模和債務風險,干擾社會預期,加大政府進行有效宏觀調控的難度。
2016年以來,我國金融去杠桿進程收效明顯,應繼續堅持,不斷深化。通過創新利用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鎖短放長,適時提高貨幣市場利率和維持流動性穩中有降,打破金融加杠桿的基礎,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回歸本源,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可持續性,防範金融風險。
F. 《反脆弱》
薦 語
世界的脆弱性越來越強,
看也看不清的變數里,
如何才能反敗為勝、扭虧為盈?
脆弱的反面是什麼?是堅強嗎?
不!脆弱的反面是「反脆弱」!
學會反脆弱,掌握新時代的生存之道,
你也可以高枕無憂。
作 者 簡 介
塔勒布
暢銷書《黑天鵝》《隨機漫步的傻瓜》作者,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者之一。塔勒布傾其一生研究不確定性、概率和知識的問題,他的書已被譯為33國語言在全球發行。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反脆弱》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認識「脆弱」
二、什麼是「反脆弱」
三、為什麼要學會反脆弱
四、提升反脆弱能力的方法
正 文
一、認識「脆弱」
了解「反脆弱」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脆弱」。什麼是脆弱?我們真的了解它嗎?
1.世界是脆弱的
我們的世界並不堅固,它是非常脆弱的。天災人禍、生老病死,時刻都在發生,而我們總是無能為力。
世界充滿了隨機事件,而且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與此同時,人類行為也是無法預測的,諸如「9·11事件」等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會給世界帶了嚴重的打擊。
由此帶來的不可預測性,使得世界的脆弱性越來越強。
2.現代化不是解葯
現代化是什麼?現代化能否帶來脆弱局面的改觀?和許多人的樂觀態度不同,塔勒布分析認為,現代化並不是世界脆弱局面的解葯。
和古代相比,現代社會的脆弱性並沒有被減弱,反而被增強了。隨著現代社會系統的逐漸強化,世界變成了聯系更加緊密的整體,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
以城市為例,現代大都市的交通會因為一場暴雨而癱瘓,這在古代世界是難以發生的,當時沒有這樣規模的城市,自然沒有如此嚴重的問題。
3.脆弱推手
世界本身已經非常脆弱,偏偏還有一群人在增強這種脆弱性。這種人被塔勒布定義為「脆弱推手」。
脆弱推手並不是「惡棍」或危險分子,反而更多擁有著「專家」的身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
格林斯潘認為金融體系是牢不可破的,設計了種種措施、手段,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但是金融危機襲來,一切顯得是那麼單薄,不堪一擊。斯蒂格利茨在危機之前為金融體系背書、侃侃而談,危機到來之後又立刻轉向,對此前的言論不負責任。
正是這樣的脆弱推手的存在,使得現代社會體系愈加岌岌可危,如同層層累疊的玻璃塔,一碰就碎。
二、什麼是「反脆弱」
1.脆弱的反面
脆弱如此可怕,那麼,脆弱的反面是什麼?是堅強、堅韌嗎?
脆弱的反面並不是堅強或堅韌。堅強或堅韌只是保證一個事物在不確定性中不受傷,保持不變,卻沒有辦法更進一步,讓自己變得更好。而脆弱的反面應該完成這個步驟,不僅在風險中保全自我,而且變得更好、更有力量。
做一個類比的話,堅強或堅韌就像一個被扔到地上的紙團,不會摔壞,但是也只是維持了原貌,這還不夠。
2.反脆弱的目的
和紙團相反,乒乓球扔到地上非但不會摔壞,反而可以彈得更高。乒乓球擁有的就是脆弱反面的能力,也就是反脆弱。
反脆弱是塔勒布定義的一個全新概念,和脆弱剛好相反,指向了另一個方向,指出事物在風險和不確定性面前並不是束手無策的,完全可以扭虧為盈。
這也就是「反脆弱」能力的精髓:在不確定性中獲益。
3.反脆弱是有層級的
反脆弱不是一個可以一概而論的概念,它有著豐富的內涵,也有著自己的層次。
在一個系統中,考慮系統和個體的關系,反脆弱的表現就不相同。很多時候,個體的犧牲反而會帶來系統反脆弱能力的增強。
例如泰坦尼克號事件,一艘郵輪的失事帶來的是整個造船業的反思,避免了更多類似事故的發生,挽救了無數生命。大自然的進化過程也是如此,不同層級的進退都對系統產生著或深或淺的影響,左右著全局。
三、為什麼要學會反脆弱
1.世界的脆弱性正在越來越強
如前所述,世界的脆弱性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強。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發展,系統的復雜度前所未有,帶來的挑戰也前所未見。
在一個越來越脆弱、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生存,必須學會應對,反脆弱就是最好的應對之道。
2.反脆弱性是生命體的特徵
塔勒布說,人要學會像貓一樣,而不能像洗衣機。貓是生命體,洗衣機是機械體,二者的區別很大。
生命體的一大特徵就是具有很強的反脆弱性,俗語說「貓有九條命」,生命體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避免傷害,同時在這個過程里鍛煉和強化自己。
與之相對的機械體,如洗衣機、鍾表,具有鮮明的邏輯,有明確的因果關系,但是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也不能自我革新、自我進步,它們不具有反脆弱性,在不確定面前不堪一擊。
3.是否具有反脆弱性決定生活方式
塔勒布總結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種是「觀光化」生活,這種生活預設未來是可預期的,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完成既定步驟,期望得到理想的結果。
與之相反,另一種生活方式是隨機漫步型的,對未來沒有太多預設,歡迎生活里的隨機事件,善於挖掘隨機事件的背後價值、抓住機遇。
塔勒布認為,我們要盡力避免陷入觀光化的生活模式,學會漫步型的生活,否則就會讓自己變成寓言故事裡的愚蠢的火雞。
4.火雞原理&布里丹之驢
在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中,有一隻愚蠢的火雞。火雞每天享受著農場主提供的食物,安穩度日,並且以為這種好日子沒有盡頭。直到有一天,農場主像往常一樣走來,卻出乎意料地抓走了火雞,要把它殺掉。因為感恩節到了。
其實很多人的人生就在扮演這樣的「火雞」,只知道追求「平穩」,卻看不到隱藏在背後的危險,到最後只能追悔莫及。
和火雞原理類似,還有一個思想實驗:布里丹之驢。一隻驢又餓又渴,在它的左右兩邊分別有著食物和水,距離相等。驢子在中間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先去那邊,結果活活餓死。其實只要有一個外來的隨機力量推它一把,隨意往哪邊,都可以解決問題。
掌握反脆弱的方法、提高反脆弱的能力,就是為了讓我們擁有這樣的應對不確定的本領,不做愚蠢的驢子,也不做昏昏度日的火雞,相反,可以把不確定轉化為我們的優勢,製造出「反火雞事件」,麻雀變鳳凰,扭虧為盈。
四、提升反脆弱能力的方法
1.過度補償(過度反應)
應對不確定和危機,可以用過度補償的方式避開風險、增強自己的能力。注射疫苗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原理是讓身體先少量感染病毒,以此增強免疫力,抵禦嚴重的疾病威脅。
人體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骨折之後,重新長出來的骨骼組織會比之前更堅固。
還有一種模式是過度反應,人們對「禁書」的追捧就是典型的例子。現在許多傳世名著在剛出現的時代都是禁書,但是正因為它是禁書,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興趣。
2.合理干預
對系統的干預是有必要的,也是增強反脆弱能力的必經之路,但是關鍵在於干預的方法和力度。干預要適度,而往往人們會進行過度的干預。
在家庭、個人層面,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干涉太多,阻礙了孩子反脆弱能力的培養。在國家、社會層面,如格林斯潘這樣的脆弱推手,橫加干涉經濟運行,套上了太多枷鎖,阻礙了經濟體系的自我革新。
這種過度干預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醫源性損傷」,歷史上的醫學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對病人的病情不加以分辨、盲目施以重手,導致嚴重的後果。美國國父華盛頓就是被這樣的「放血療法」奪走了生命。
塔勒布提倡的干預方法是:「限速,但不要替他開車。」也就是說,要保持干預的存在,但是不要盲目上場、親自上手。
3.杠鈴策略
提升反脆弱的能力,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採用杠鈴策略。要學會做多手准備,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在杠鈴的兩頭都有儲備,避免滿盤皆輸的局面。
杠鈴策略的秘訣不是對未來的預測,其實未來是難以預測的。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投資榨油機的故事,往往被解讀為他可以准確地預測未來,其實泰勒斯的秘訣正是杠鈴策略,他准備好了橄欖豐收與不豐收的兩種可能,分別作了准備。
在實際操作中,利用好杠鈴策略,要求我們有全局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自信、也不貿然行事。諸如「賣房創業」這樣的舉動是冒險的,也降低了自身的反脆弱能力。
4.不對稱性
世界是非線性的,真正按照線性模式發展的情況少之又少。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不確定性、那麼多的隨機事件。
非線性帶來的就是大量的不對稱性。很多事物的發展都具有不對稱性,損失和收益不是完全對應的。在泰勒斯的案例中,他也有可能損失,但損失會很小,但與此同時收益會很大。
這樣的事件可以被定義為「凸性事件」,它的投入產出關系呈現成「微笑曲線」的形狀,這是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把握的機會所在。與之相反的「凹性事件」則恰恰不同,不具有反脆弱性。
一旦認清了這種不對稱性,我們就有了更多的可選擇性,有了更多發揮反脆弱性的空間,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喬布斯說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不斷地試錯、不斷地調整,以達到最大的收益。
結 語
塔勒布說,「反脆弱」的存在,說明世界不希望我們了解它,但它的魅力就來自於我們無法真正了解它。在這樣的世界當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應該追求生命的意義,擁抱波動性。
請記住:如果不覺得飢餓,山珍海味也會是味同嚼蠟,如果沒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結果將毫無意義。同樣的,沒有經歷過傷痛便不懂得歡樂,沒有經歷過磨難,信念就不會堅固,被剝奪了個人風險,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就沒有了意義。
生活中永遠都充滿著給你帶來進步機會的挑戰,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要努力從中獲益。
積分換書
G. 央行對防控金融風險採取哪些措施
你好,央行為防控金融風險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在總量適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調節好貨幣信貸供給,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繼續優化流動性管理,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資本流動的變化,合理安排工具組合、期限結構和操作力度,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處於適當水平,合理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靈活運用利率等價格調控手段,調節資金需求和投資儲蓄行為,促進經濟和價格總水平穩定。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的總量調節與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結合起來,並根據經濟景氣變化、金融機構穩健狀況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等對有關參數進行適度調整,發揮好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措施的逆周期調節功能。
二、著力優化信貸結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扎實推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引導金融機構把握好貸款投放節奏和結構,切實到有保有壓,有扶有控。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進一步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有效信貸投入。構建多層次、多樣化、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技術改造等。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
三、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快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增強風險定價能力,積極探索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推動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創新。順應市場需求,穩步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品種和范圍。進一步做好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工作,做好人民幣跨境流動監測和監管工作,探索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繼續推進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掛牌人民幣對新興市場貨幣交易。密切關注國際形勢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
四、推動金融市場規范發展,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大力發展金融市場,優化融資結構,繼續鼓勵金融創新,拓寬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渠道,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穩妥地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推動大型商業銀行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加快發方式轉型。扎實推進中國農業銀行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統籌考慮政策性金融總體發展,堅持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深化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改革,穩步推進中國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
五、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對民間借貸、房地產、政府融資平台等的監測分析,及時掌握風險狀況,從全局的、系統的、長期的視角處理好信貸合理增長和銀行貸款質量提升之間的關系,做好風險提示和防範工作。防範跨行業、跨市場風險,防範非正規金融及其他相關領域風險向金融體系傳導。既要防止金融風險蔓延,也要防止出現道德風險,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H. 反脆弱學習總結
1、什麼是脆弱
(1)天災人禍
(2)無法預測的人類行為,比如911
(3)大雨導致城市癱瘓
(4)金融危機
2、什麼是反脆弱
(1)在不確定性中獲益
①堅強只能保證在不確定性中不變化,而不是變得更好
(2)非對稱性原理
(3)總結:世界是不確定的、是非對稱的、是脆弱的,研究如何從中獲益,這就是反脆弱
3、為什麼要具備反脆弱能力
(1)人不是鋼球,人是活的,人應該具備反脆弱性
(2)世界正在越來越脆弱,比如Java行業消失,你也就失業了
(3)火雞原理:火雞每天過得很幸福,直到有一天被殺了。其實我們現在的職場也是這樣,如果只是滿足於當前的舒適,那麼萬一哪一天被裁員了就是一個火雞
4、線性
(1)
(2)意思是:努力和回報是成一次方正比關系,y=x+a
(3)但是現代社會已經不是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別人不努力也有很大的回報
5、非線性
(1)邊際效應遞減
①
②脆弱:投入越多,越難受,沒有一開始的預約,甚至可能醉酒猝死
③時間是敵人
④比如喝酒
(2)邊際效應遞增
①
②反脆弱:投入越多,收入沒有上限
③學習就是邊際效應遞增的過程,所以對於一本書,要精讀,直到產生收益
④壞的結果在可控范圍內,好的結果在無限遞增
⑤時間是朋友
⑥比如做教練、學技術
⑦前期花費一點學費,學習一個技能,肯定是負收入,但是當找到工作了,就開始有收入,並且是沒有上限的
6、如何提升反脆弱能力
(1)過度補償(對自己使用)
①提前做好心理准備,補充相應的知識,鍛煉相應的能力,當事情發生時,就可以應對自如
②比如打疫苗、提前學習目前接觸不到的業務和技術
(2)合理干預(對別人使用)
①對系統(公司、中國經濟、家庭教育)不是全盤接手,而是適度干預,否則就難以讓系統總結經驗
②比如讓孩子自己犯錯然後悔改,這樣就記住了,下次類似的問題就不會再出現,這樣的孩子才是反脆弱的,全盤接手只會讓孩子變得脆弱
(3)杠鈴策略(對自己使用)
①未來很難預判,要找到幾種可能性,做好多手准備,配置資源、時間、精力去學習,而不是一條道走到黑
②腳踏兩只船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創業就不應該辭職
③比如將來我不能做Java了,我還能做什麼?那麼現在就開始准備
④比如基金在未來哪些板塊會掙錢,我不知道,那麼就現在配置各種板塊
(4)非對稱性(用來解釋什麼是脆弱)
①世界是非對稱的,像上圖的線性增長少之又少,就因為不符合你的預判,所以世界是脆弱的,如果是線性增長,那麼理解這個世界就非常簡單了
②凸型曲線,是脆弱的
③凹型曲線,也就是微笑曲線,是反脆弱的,類似於基金中的曲線
(5)總結一句話就是:提前做好多手准備
①中國古代就有類似的名言:未雨綢繆、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