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銀和信銀理財哪個手續費高
Ⅰ 各大銀行信用卡與個人消費貸款利息、手續費哪個高
不管是信用卡還是公司貸款、銀行貸款都需要支付手續費和利息,許多銀行、機構都會不定期舉辦優惠活動,比如零息零手續費、1年免息、手續費五折等等,那麼整體而言,信用卡與貸款費用方面哪個更省錢、更低呢?
工商銀行介紹,個人消費貸款對客戶的要求比較高,分為有抵押物和無抵押物貸款。費率一般是7%-8%,貸出來款根據客戶自身的資質。
授信額度上,銀監會規定,消費金融是對每筆消費申請進行審核後發放消費貸款,其發放每一筆消費貸款的額度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
信用卡則是銀行針對個人的綜合授信,不需要對客戶的每筆消費進行審核。銀監會規定發卡行其普通信用卡額度最高為五萬元,一些商業銀行白金卡、鑽石卡,信用卡額度可達幾十萬元。
信用卡最長有56天的免息還款期,超出免息期後透支利息按每日萬分之五計算,年化則是近20%。而對於分期付款業務,用戶則按分期期數收取相應的手續費。
銀行的消費金融設定的還款期限1-5年不等。了解到的不同銀行的情況也不盡相同,貸款的預期年化利率一般是年化7%-8%左右。對比以上數據、貸款成本而言,銀行消費金融的成本要比信用卡的利息低很多。
招商銀行一名工作人員介紹,信用卡在規定最長56天的還款期內是不需要支付貸款利息,而消費金融從發放貸款開始計算,按借款人的風險定價,但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預期年化利率的4倍。
上述民生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個人消費貸預期年化利率約6%-7%,而信用卡按照分期付款的手續費計算大致貸款年預期年化利率在18%左右。
中銀消費金融貸款預期年化利率為央行基準預期年化利率至央行基準預期年化利率4倍之間浮動;
興業消費金融貸款預期年化利率為月預期年化利率在1.4%至1.7%之間浮動;
捷信消費金融貸款預期年化利率約為月預期年化利率1.67%,根據具體情況上下浮動;
錦程消費金融貸款預期年化利率:月預期年化利率在1.0%至1.7%之間浮動。
Ⅱ 理財和基金哪個手續費高
基金。
銀行理財除了封閉型理財提前贖回會產生費用,一般不收贖回費。其他幾種費用銀行理財也有,但通常費率會比基金低,所以還是基金的手續費高。
理財」其實就如字面上的意思一樣,「理」就是「管理」,「財」就是「財產」。如何管理我們的財產就叫「理財」。而「理財」中最常見的就是「投資理財」。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Ⅲ 招商哪款理財產品比較好
招行首推聚益生金理財,R1低風險=無風險,有30天60天90天180天的定期,收益率高達3.65%.如果是新用戶收益率更高
Ⅳ 招商銀行理財中提到的銷售費率,高好還是低好
招商銀行理財中提到的銷售費率當然是越低越好了。
銷售費率其實就是手續費,是銀行收費了。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高,收益穩定,不少的投資者都喜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通常我們去銀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都沒有繳納任何費用,但銀行理財產品真的就沒有手續費之類的費用嗎?
其實,銀行理財產品是收手續費的!
銀行理財不光收取手續費,而且手續費種類還比較多,通常包括以下5類:認購費、申購費、託管費、銷售費、贖回費、投資管理費。每個銀行對每種產品、每類手續費的收取標准有所差異,各類手續費率情況大致如下:
1、認購費、申購費:目前大部分銀行免收認購費、申購費,即費率為0;
2、託管費:理財資金通常要由另一家銀行進行託管,個別銀行由自己託管,託管費由發行行支付給託管行,但實際上這筆費用是由投資者支付的,費率大多在0.02%-0.2%之間;
3、銷售費:大部分銀行的銷售費率在0.2%-0.5%之間;
4、贖回費:封閉式、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大多沒有贖回費,但開放式、凈值類理財產品要收取贖回費,通常持有時間越短費率越高,比如個別產品規定持有1年以內收取、超過1年免收,費率在0.1%左右;
5、投資管理費:少數銀行會直接標示管理費率為0.3%、0.4%,但大部分銀行並不給出具體費率,通常情況下會作此說明:若扣除託管費用、銷售手續費後理財產品實際年化收益率超過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則超過部分將作為銀行的管理費。
以上5類手續費中,前四項都有明確規定,加起來一般不會超過0.5%,但由於幾乎所有的銀行都不公布理財資金運作的實際收益率,因此投資管理費就成了一個謎。
Ⅳ 首批養老理財產品完成申報,這4款產品各有哪些優劣
首批養老理財產品完成申報,這四款產品分別是工銀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和建信理財。這四種產品,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特點,可以為不同的人們提供不同的選擇方案,所以還是非常值得人們選購的,也為我們的養老提供了足夠的保障。目前這幾家銀行都在極力的宣傳這些產品,那麼這幾款產品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哪裡呢?
- 三、業績比較基準不同。
業績比較基準,可能會影響我們未來的一個預期收益。工銀理財的產品基準下限是5%而其他的三種都是5.8%。上線也有所不同,招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為8&,工銀理財為7&,光大理財為5.8%,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這些產品,在保證自己成本的前提下獲得收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Ⅵ 您好,這幾年我喜歡在中國銀行軟體買中銀理財,交銀理財,招銀理財,信銀理財
這幾年喜歡在中國銀行軟體買中銀理財,交銀理財。現在理財的產品很多,也很賺錢,因為現在把錢存在銀行里的利息很低,買理財產品利息會很高一些。
Ⅶ 招銀理財豐和短債7天(175171)怎麼樣
還可以。
這一款產品是招商銀行比較火的一款產品,每天上午9點放1億元的申購額度,但是20分鍾內就差不多顯示已售罄。同時這也是個人比較心儀的一款產品,雖然靈活性比較低,但是也在可控范圍內,另外在余額寶中的資金也可以使用。對比了一下其他的7日理財產品,這款的收益還是不錯的。業績比較基準為年化3.0%-3.8%,銷售手續費為0.15%/年,固定管理費為0.15%/年,託管費為0.03%/年。招銀理財招睿日開14天滾動持有。從收益上來看,比較推薦【招銀理財豐和短債7天持有期1號】,這里的費率都不會從我們的本金中扣除而是從我們的收益中扣除,不過我們界面顯示的收益是已經扣除了這些費用的收益了。只不過是說,費率的高低影響了我們的實際收益率,比如一款產品收益很高,但還需要從中扣除比較多的管理費、服務費等,那麼我們的實際收益其實就是沒有那麼高了。
Ⅷ 信銀理財還是交銀理財好
招銀理財(招商銀行)、工銀理財(工商銀行)和興銀理財(興業銀行)分列全國性銀行前三名,上海銀行、北京銀行和蘇銀理財(江蘇銀行)分列城商行類前三位,上海農商行、江蘇江南農商行和渝農商理財(重慶農商行)分列農商行類前三位。產品方面,共有80家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的537隻凈值型產品獲一年期金牛理財5星評價。
中證金牛金融研究中心近日還發布了金牛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系列發行指數。該指數包括發行熱度指數、權益類資產偏好指數、發行業績基準指數和發行風險等級指數四大類別,旨在全面反映凈值型銀行理財行業整體及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發行現狀和趨勢。
中證金牛凈值型銀行理財評價體系和發行指數均由中國社科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提供學術支持,新華網財經頻道聯合發布。
招銀理財、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分列三類銀行第一
一季度凈值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排名是以截至2021年3月31日數據為基礎,對107家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機構(包括銀行旗下已經開業的理財子公司)進行的綜合評價,具體包括全國性銀行17家,城商行60家,農商行30家。此次評價的基礎數據來源於中證金牛每季度開展的數據調研和理財機構的公開渠道披露。根據中證金牛凈值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評價體系,該評價採用定量評價為主和定性評價為輔的方法,考察的維度包括管理規模、產品業績、信息披露、產品豐富度等。
從排名結果看,招銀理財(招商銀行)、工銀理財(工商銀行)和興銀理財(興業銀行)分列全國性銀行前三名,上海銀行、北京銀行和蘇銀理財(江蘇銀行)分列城商行類前三位,上海農商行、江蘇江南農商行和渝農商理財(重慶農商行)分列農商行類前三位。
全國性銀行中,排名前十的銀行還有建信理財(建設銀行)、農銀理財(農業銀行)、信銀理財(中信銀行)、中銀理財(中國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交銀理財(交通銀行)和民生銀行等。
城商行中,排名前十的銀行還有南銀理財(南京銀行)、徽銀理財(徽商銀行)、貴陽銀行、杭銀理財(杭州銀行)、寧銀理財(寧波銀行)、天津銀行和鄭州銀行等。
農商行中,排名前十的銀行還有廣州農村商業銀行、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青島農村商業銀行、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江蘇蘇州農村商業銀行和江蘇崑山農村商業銀行等。
537隻凈值型產品獲金牛5星評價
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評價是以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近一年數據為基礎,從產品收益、風險調整後收益、超額收益穩定性等角度,對成立滿一年並且仍在存續期內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混合類理財產品進行評價,從獲取收益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兩個角度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進行評價。
本期評價結果顯示,共有80家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的537隻產品獲一年期金牛5星評價,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475隻,混合類產品39隻,現金管理類產品23隻。
截至2021年1季度末,獲評一年期5星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產品)共475隻,其中開放式凈值型產品207隻,封閉式凈值型產品268隻。產品主要來自工銀理財(工商銀行)、招銀理財(招商銀行)、杭銀理財(杭州銀行)、徽銀理財(徽商銀行)、寧銀理財(寧波銀行)、興銀理財(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甘肅銀行、杭州聯合農商行等69家機構。
獲評一年期5星的混合類產品共39隻,其中開放式凈值型產品15隻,封閉式凈值型產品24隻,主要來自工銀理財(工商銀行)、中銀理財(中國銀行)、信銀理財(中信銀行)、招銀理財(招商銀行)、光大理財(光大銀行)、貴陽銀行等9家機構。
獲評一年期5星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共23隻,主要來自華夏銀行(華夏理財)、南銀理財(南京銀行)、上海銀行、徽商銀行(徽銀理財)、寧銀理財(寧波銀行)、天津銀行、貴陽銀行等23家機構。
理財子公司漸成主力軍 新發產品風險偏好增加
根據布爾資管及數據調研結果,一季度我國凈值型銀行理財市場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銀行理財轉型穩步推進,公募產品發行基本與去年四季度持平,私募發行放緩。據布爾資管統計,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市場凈值型產品發行穩步推進,中資商業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新發公募凈值型產品6609隻,環比去年四季度小幅減少0.75%,同比去年一季度大幅增加73.37%。新發產品從數量來看仍然以封閉式為主,佔比85.34%。此外,一季度新發私募凈值型理財產品1081隻,環比減少17.29%。
在存續產品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存續的中資銀行公募凈值型理財產品共有21445隻,環比增加24.56%,私募凈值型理財產品共有4641隻,環比增加3.99%。
二是權益類公募凈值型產品發行明顯提速但數量仍然較少。從產品的投資類型來看,依然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一季度新發6183隻,佔比93.55%;混合類產品發行421隻,佔比6.37%;權益類產品發行5隻,佔比0.09%,其中有三隻為理財子公司發行,相比去年四季度僅發行1隻增幅達400%;一季度沒有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
三是理財子公司產品保持高速增長。一季度理財子公司新發凈值型產品1551隻,環比2020年四季度增加31%,佔全市場發行量的20.17%。截至一季末,理財子公司存續產品共計4968隻,較2020年末增長34.82%,占市場存續總量的19.04%。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數據,一季末理財子公司產品存續規模達到7.61萬億元,同比增長5.06倍,佔全市場規模比例達到30.40%,成為第一大銀行理財機構類型。
四是新發產品風險偏好增加,風險等級和業績比較基準小幅提升。一季度新發中等風險(三級)及以上的產品佔比11.95%,環比小幅增加0.5%。此外不考慮結構性產品和美元類產品,一季度新發公募凈值型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21%,環比去年四季度小幅上升12BP。
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四大系列發行指數發布
中證金牛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四大系列發行指數同期發布。該指數旨在全面反映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行業整體及理財子的發行現狀和趨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提供學術支持,新華網財經頻道聯合發布,每周發布在布爾資管平台。
中證金牛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系列指數包括發行熱度指數、權益類資產偏好指數、發行業績基準指數和發行風險等級指數四大類別。對資管機構和投資來說,指數有助於其了解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整體及理財子發行的活躍度和凈值型銀行理財市場在投資類型、業績基準和風險等級上的變動趨勢。
從指數自基期以來的走勢來看,凈值型銀行理財市場的發行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熱度呈上升態勢,尤其是理財子公司,其發行量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5月9日,最新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總發行熱度指數為1032.97,受節日影響環比減少29.19%;理財子產品發行熱度指數為2260.87,環比減少40.23%。
二是理財子的風險偏好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風險等級方面,行業整體發行風險等級指數自基期以來處於(2.04,2.17)區間,理財子處於(2.23,2.79)區間;發行業績基準方面,2021年以來行業整體發行業績基準指數平均值為4.20,理財子為4.33;
三是含權益產品發行積極性與股市相關度較高。2020年機構新發投向權益資產的產品積極性較高,進入2021年後熱度下降,其趨勢與股市行情波動基本相關。與其他理財機構相比,理財子公司的權益類資產偏好更高。自基期以來行業整體權益類資產偏好指數處於(387,2034)區間內,對應的行業整體含權產品佔比處於(2%,11%),理財子權益類資產偏好指數則高於660,處於(663,4984)區間,其含權產品佔比介於(5%,43%)之間。最新一周行業整體和理財子權益類資產偏好指數分別為387.2340和663.4615,均低於基期。
四是新發產品平均風險等級基本穩定,新發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風險等級波動較大。理財子混合類產品與固收類產品風險等級差距拉大,混合類上升,固收類走低。最新一周發行風險等級指數為2.0372,環比減少0.05,理財子發行風險等級指數略高為2.3077,環比減少0.12。
五是基期以來新發產品整體業績基準呈現下移趨勢。混合類產品與固收類產品業績基準差距拉大,固收類產品持續走低,混合類產品逆勢上行。截至5月9日,2020年行業整體和固收類業績基準指數均值分別為4.27和4.24,2021年分別下降至4.20和4.16;理財子整體和理財子固收類業績基準指數2020年均值為4.39和4.31,2021年下降至4.33和4.19。最新一周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業績基準指數為4.11,業績比較基準環比減少6BP,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收窄至0.95個百分點。理財子的為4.34,業績比較基準環比減少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