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房產金融資產在家庭佔比多少

房產金融資產在家庭佔比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1-27 15:39:40

A. 央行調查:28.6%的居民擬加大投資,房價的走向到底會如何

房價還是會上漲照現在來看。目前,美國股市的國內住房價格高達6124點。中國房地產的總市值達到65萬億美元(摺合450萬億元人民幣),高於房地產的總和。日本,美國和歐盟的房地產市場價值為60萬億美元。 (420億人民幣)。國內房地產泡沫很大。房地產法規抑制了上行空間,而下行空間已經開放。如果您是普通公民,則不想以最高價購買房屋。因此,您不希望每個人都進入房地產市場成為追趕者。

租金回報率和房價收入比,兩者都表明當前熱門大城市的房價缺乏投資價格。在上海市中心租一間兩室一廳的房子,年租金約為12萬元,這樣的二手房價格一般達到每套7-8百萬元,這意味著房東要花更多的錢。超過58年的租金才能賺錢,這種投資回報率不如存入銀行和賺取利息。從房價收入比來看,上海普通家庭每年節省10萬元也不錯。 7-8百萬元的房價可能需要70-80年的時間才能負擔得起,而房價與當地居民的能力相差太遠。

B. 當下社會資產有100萬以上的家庭有多少

如果說問當下資產有100萬以上的家庭有多少,首先要看如何定義資產,嚴格意義上講的話,資產也包括房產。車輛等有形資產,也包括現金、存款、理財的金融資產。


如果把這些都算上,在當下的 社會 中擁有1,000,000元人民幣不算什麼。在二三線城市一套房子也值100多萬, 據《中國城市家庭財富 健康 報告》統計顯示,我國城市家庭戶均資產161.7萬元,這說明80%以上的家庭資產是超過100萬。

但是家庭資產中房產的比例高達77.7%,也就是說,如果除了房子,其他資產僅為36萬元。其中金融資產佔比僅為11.8%,大約為19萬元。 這就和全國居民人民存款5萬左右的數據基本吻合,由此可見,家庭資產有100萬的真不少,但是有100萬存款的家庭不多。

中國的從古至今人們的觀念都是安家立業,所以人們都會置辦房產,按照房產的市值來計算,二三線城市的一套房子一般價值在100萬左右,如果一二線城市那就更高。所以滿足100萬的人是比較多的。

但如果說有100萬的可用於投資的話,據數據顯示能擁有100萬存款的人只佔國內居民總人數的百1%。也就是說,如果可以拿100萬投資,那就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百萬富翁,也是真正的實現了財務自由。

從圖中我們看出

當你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達到4950時,你就超過全國25%的家庭;

當你的家庭可支配收入達到44554元時,你就超過全國75%的家庭;

當你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達到10萬元時,你就超過全國90%的家庭;

當你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達到17.2萬元時,你就超過全國95%的家庭;

當你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達到55.9萬元時,你就超過全國99%的家庭;

這就說有100萬的資產和100萬的資金,以及100萬的每年可支配的收入這三種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們在看一個人的財富,通常是把他的所有資產,房子、車子、存款等都加一起來評估的,但是其實有100萬現金資金流的人是很少的。這就說明真正擁有100萬資產的人還算有錢人。


以上僅為我個人觀點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C. 家庭理財中房產應占家庭總資產的多少才合理

投資性房產占家庭總資產三分之一比較合理。
家庭資產合理安排建議為:三分之一貨幣資產,變現非常容易的,比如說貨幣基金、銀行存款。三分之一風險資產,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三分之一固定資產,如房產等

D. 有人說現在很多家庭有百八十萬,百萬存款真的很普遍嗎

存款百萬在中國至少是top1%。

之前發過一個帖子說30歲年薪百萬是鳳毛麟角,被噴得體無完膚。全是我朋友、我同學、我領導,都年薪百萬了。你這個問題就是場景重現。下次遇到說這話的人,你就先問他家有沒有,沒有就閉嘴。神煩這種誇大國情的人。

平心而論,現在的100萬不比從前,在北京存款百萬還挺普遍的。我這個小區,房子1500萬一套。別說買,租金都得1萬5起步,一年18萬。算你恩格爾系數50%。年消費在40萬以上的家庭,沒有百萬存款實在難以維系。北面小區一套房子1800萬。南面2200萬。同理可得。

北京人均工資近萬,還要去掉被平均的北漂們。獨一代、獨二代家庭,被4個錢袋子供養著。存上100萬是很多人的心理門檻。我不止一個朋友是卡上有了100萬才結婚的。

這樣一說,我們是不是沖出亞洲,趕超英美了。

但是!不要以偏概全啊! 財富圈簡直比次元壁還要難破。 中產家庭(有車有房無貸款,年收入30萬以上)百萬存款普遍。中產以下的家庭呢。

姑且認為80%叫普遍吧。放在全中國,百萬存款絕不普遍。誰的朋友圈沒有幾個為了20萬手術費就輕松籌、水滴籌的?

2016年,我國居民人均存款2萬元。

2020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19年全世界有1960萬「百萬富豪」(美元),其中有大概172萬人來自中國。按14億人口估算,佔0.12%。

央行數據顯示,我國存款超過50萬的人不足1%,遑論百萬。

所以如果你凈資產達到670萬,就是中國的千分之一。如果是100萬,至少是1%。誰敢管這叫普遍???

作為一個人到中年的農村人,我來詳細客觀的談談,關於農村家庭資產的一些具體情況吧,首先我們要突出的一個重點就是,有存款有錢,要看具體掌握在哪個年齡段,對於七老八十的老人來說,如果有個十萬八萬的養老錢,那麼在農村生活完全綽綽有餘了,可是如果說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兒女尚未婚配,那麼不要說十萬二十萬,即便是有三五十萬元的存款,那也只能算是一個窮人。

有人說現在很多家庭有百八十萬,百萬存款真的很普遍嗎?

接下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從我自己的農村人視角眼光來看,在農村家庭裡面這種情況基本上是沒有的,或許百八十萬的存款在城市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是放到農村,不過是處於哪個年齡階段,如果家裡面能有個100萬的存款,那絕對能算得上是一個好戶子了。


現金存款不是房產,不是各種不動產固定資產,它是可以隨時接受你的支配,現金流現金為王個,由此可以看出現金存款的重要性,有100萬的存款,一年啥都不幹,做個簡簡單單的理財一年的收益也能有5萬元的純收入,放眼農村和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城市,一年一個人能純收入五萬元,那就算是很不錯的事情了。

說說我們村裡面大多數家庭的存款情況吧,首先這個現金存款比例應該把老年人去除,因為大多數的農村老年人家庭,即便是經濟條件很不錯的能有個十萬八萬的就是好事了,一般的農村老人,忙碌了一輩子也不過是有個四五萬元吧。


農村人家裡有存款的,並且數額比較大在三五十萬左右,分布比較大的群體,大概就是屬於那種,打工種地有或者是做點小生意,辛辛苦苦幹了多半輩子的,並且兒女尚未結婚的中年家庭吧,這類的農村家庭是農村當前存款最多的家庭,也是必須有存款,並且看起來有錢,但其實非常窮的那種。

四五十歲的中年家庭,壓力在農村是最大的,這個時候的中年男人是全家人的頂樑柱,自己已經人過中年,身體 健康 開始走滑坡路,體力勞動也開始變得力不從心,但卻是一刻都不敢停下來歇歇,父母已經進入花甲之年,養老的重任已經放在了他們身上,孩子尚未結婚,面對日益水漲船高的彩禮,當父母的除了拚命幹活,別無他法。


他們手裡面有錢嗎?當然有,並且幾乎每家都有個三五十萬元的存款,這些錢怎麼來的?當然不是大風吹來的,不是買彩票中的,每一分錢真的可謂都是血汗錢來之不易,都是打工種地,靠著出力氣幹活掙來的。

這些錢他們敢花嗎?當然不敢,錢是他們掙的不假,但是絕對不屬於他們,這些錢最大且唯一的用處就是給孩子結婚娶媳婦罷了。


其實拋出去被平均的財富來看,我們作為一個生活在 社會 底層的來說,能支配的錢其實是非常有限的,說說我自己吧,一個月的工資5000元,一年最多掙60000元,我即便是不吃不喝,一分錢都不開支,也要存款17年才能擁有100萬的存款,這個問題現實嗎?所以與其總是喜歡八卦別人的財富,倒不如看看自己的錢包,然後安下心來,努力幹活爭錢吧。

現在的家庭擁有百八十萬存款的看起來很難的,實際上真的也是大有人在

2019年末,我國住戶存款規模是82.1296萬億元;截止2020年10月份最新數據是91.1389萬億元。

2019年末,我國人口數量是140005萬人,截至目前我國的人口數量也就14億500萬人。每人擁有存款的平均值是每人6.5萬元。

按照2010年國家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家庭規模是3.1人,這樣算起來每個家庭有20萬元存款就能達到平均線。可是,我們國家畢竟還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畢竟城鎮家庭的收入要比農村高1.5倍左右。2019年我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21元。 農村家庭擁有100萬存款的概率,要比城鎮家庭低得多

另外,什麼是住戶存款呢? 主要是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儲蓄存款,以及通過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戶部門支配的存款。其他方式吸收的存款,主要有我們的保證金存款以及個人委託業務在銀行的沉澱資金。也就是說,像股市投資和持有的理財產品、住房公積金余額等不少財富並沒有包含在內,居民的金融資產應該還要高一些。

話又說回來,金融資產佔比始終在家庭財富中佔有很少的比例。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我國是城鄉二元結構,城鎮、農村資產差距還是相差很大的),家庭金融資產佔比約為20.4%,這樣算起來城市家庭平均金融資產大約是64.85萬元。看起來能拿出百八十萬存款的家庭數量不少呢。

按照調查報告的數據,80%~90%的家庭總資產平均值為493.3萬元,相信這一組家庭拿出金融資產80~100萬元來沒有太大問題。也就是說,大約20%的城鎮家庭能夠擁有80~100萬存款。這樣看起來數量可就不少了。

2019年全國城鎮人口數量是84843萬人,按照平均每戶三人計算(城鎮戶人口規模小於農村戶)。城鎮家庭大約有28281萬戶,其中的20%就高達5,656萬戶,這樣的數量真的不少了。

另外,雖然說我們家庭規模只有三人左右,但實際上我們還有家族模式。父母岳、父母、年輕人夫婦,雖然是三戶家庭,但實際上是同氣連枝的。另外,還有其他親戚關系的家庭。說實話,一個家庭要想拿出百八十萬,也不是特別難。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 社會 確實變富裕了。不過還是希望國家能夠有效調整政策,讓低收入的人群收入水平增長速度再快一些,能夠讓大家共同富裕。

百把萬的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換個角度思考下

80年代的萬元戶時代,家裡有個百把元很普遍。

現在進入億元時代,擁有億元的資產就像以前的萬元戶,普通人有個百萬存款也不是什麼難事。

真金白銀有百萬資產的,真不算什麼有錢人。

真正有錢人是欠銀行百把萬,上千萬,甚至上億,這種人賬上還有百把萬才是高人。

你說的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百八十萬現金不要說個人拿,就算以家庭單位來計算估計都沒有多少人拿的出來的。

中國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貧富差據還是非常大的,前段時間國家發布的數據,中國目前還有至少6億人平均工資只有1000元,這是什麼概念,代表老百姓還很窮,攻堅脫貧還是非常大的一個工程。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至少90%以上用的都是智能手機,以前都是從電視、報紙、周刊、電台來獲取新聞和消息,不像現在玩著手機就知道國內外發生的一切情況,自媒體也滿天飛,各大首富排行也是每過一段時間就是增加了多少個億,好像別人賺錢就是有印炒機一樣,就剩下誰家印的快了,自媒體為了高點擊率高流量爆光不管消息真假,甚至自編虛假消息來炒作來獲取收益。

在這浮躁的 社會 ,自己要睜大眼睛去辨別,不要被一些聽來的話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覺得別人都這么有錢,自己這么窮,怪自己沒出息導致失去了去打拚的動力。

社會 不斷的在進步,房價一直在攀升,我們的錢也一直在膨脹,在現在好像擁有一百萬都不算是有錢人了。

可是回歸到現實生活中,真正能拿出一百萬的人多嗎?不得不說,這個存款真正的是一個很私人的話題,絕對的隱私啊!誰也不願意透露自己究竟存了多少錢,這個存款數量在民間肯定是無法統計到真正的數量的,那這個世界上誰最有發言權呢?



那肯定是銀行了,按照央行發布的信息,截止到二零一九年的九月底,全國的存款余額達到了一百七十六點一三萬億,這其中屬於老百姓的存款大概的是七十萬億,大約佔到存款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九,大部分的錢那不是咱們私人所擁有的,這大部分的存款都是企業、機構或者是其他組織的。

據銀行的內部人員表示啊,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有VIP系統,存入的錢越多,那麼貴賓級別就越高,說白了,就是給那些存款多的人一些福利,比如說持有VIP的用戶辦理業務的時候不需要排隊呀,還享有一些特殊的貸款權利,賜予這樣的優待。



而銀行的VIP一般又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金卡VIP、白金卡VIP和鑽石VIP用戶,其中白金卡的要求是最低存款二十萬,白金卡的要求是存款要達到五十萬,那達到一百萬就是鑽石級別的VIP用戶了,據銀行行長透露。

能達到鑽石級別的用戶相當的少,而且這部分人相對還是比較固定的,所以如果說在銀行能有一百萬的存款,那絕對是頂尖上的一小撮人,那有的朋友說了,我也想發憤圖強,我存他個一百萬,當了金字塔尖上的人,那一般的老百姓怎麼能擁有一百萬呢?咱們現在來算一筆賬,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個數據,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的員工年平均工資大概為九萬多塊錢。

城鎮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五萬三千多元,規模以上的企業從業人員,他的年工資呢大概在七萬多塊錢,假設我們一年可以省出一半的收入,那麼非私營的工作人員存夠一百萬大概需要二十二年,私營單位的員工啊需要存三十七年,而規模以上企業的這些從業員工啊需要存二十六年。所以說千萬別小看了這一百萬元,很多人一生都沒有辦法節省到一百萬,如果說一個人能在四十歲之前就存到一百萬,那可以肯定的說,這個人一定是個成功人士。

很多人連兩萬塊錢都拿不出來,卻總覺得一百萬是小錢。

身為銀行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和存錢的人打交道。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在我國家庭存款過百萬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我工作的銀行,存款總量有3個億,存錢的客戶有3000多個,平均到每個存款的客戶,還不到10萬塊錢。

這3000個客戶裡面,存款百萬以上的,只有100個不到,只佔3%的數量。再加上我國有將近一半的人沒有存款,所以實際上能夠存款過百萬的家庭,連總數的1%都不到。

在我工作的銀行,存款過百萬的客戶,大致上就是下面幾類人。

1 . 拆遷戶

我上班的銀行,附近有個小區,裡面住了很多城中村的拆遷戶。這些拆遷戶,都是有錢人。除了少數一些迅速敗光家產的人外,大部分拆遷戶都會選擇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

我們銀行就有十幾個這樣的客戶,存款從三五百萬到一千萬不等。每年的利息都有大幾十萬,足夠他們一家的開銷了。

2 . 做生意的

要說最賺錢的,那還是做生意。雖然做生意風險大,但是只要能熬過去,必定可以迅速的富裕起來。

能夠白手起家的這些人,個個都不簡單。不論是能力,還是眼光,或是膽量,都不是普通人可以相提並論的,

3 . 企業單位的資深員工

年薪幾十萬的不一定是領導,很多資深技術員工也可以做到,尤其是在一些新興產業里。

我工作的銀行,有幾個很年輕的客戶,存款都在百萬以上。他們都屬於這種,雖然是員工,但是屬於那種公司不可或缺的員工。年薪很高,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存款百萬以上。

4 . 普通人

有沒有普通人存款百萬以上的呢?

答案是:有。

我工作的銀行,附近是一個很大的菜市場,裡面很多賣菜的叔叔阿姨,都幹了十幾二十多年了。

有個賣菜的阿姨,每個月都要來我們銀行存錢。多的時候,也就萬把塊錢,少的時候就幾千塊。

這個阿姨和老伴,人手一本定期存摺,密密麻麻存了好多頁。兩人加在一起,存款也有一百多萬。

普通人想要存款百萬,沒有捷徑可走,只能像這個賣菜的阿姨一樣,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的積累。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財富的小溪,在時間的作用下,最終匯聚成寬闊的河流。

原因就只有一個,掙錢難,想把錢存下來更難。

1 . 20歲――30歲,這10年時間里

很多人20歲左右出去工作,30歲左右結婚生子。

在這個十年的時間里,因為剛出去 社會 工作,比較年輕,控制不住滾滾紅塵的誘惑,花錢大手大腳,很難把錢存下來。

即使十年的時間,存了十幾二十萬。但是到了30歲結婚的年齡,要結婚就要買房子,買車子。辛辛苦苦十年,一個結婚花的乾乾凈凈。

2 . 30歲――35歲,這5年時間里

30歲到35歲,剛好是孩子出生,然後讀幼兒園的時間。

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外面工作,一個人在家帶孩子。一個人的工資,要養活一家三口。

像我自己就屬於這個情況,今年30多歲了,因為孩子比較小,沒人帶,所以只能讓老婆全職在家帶孩子。

我每個月工資拿到手的都有1萬左右,把房貸一還,剩下的剛好夠花而已。想存錢下來,那真的是比登天都還要難。

3 . 35歲――50歲,這10年的時間里

等孩子上小學後,夫妻兩口才可以都出去工作了。

我國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5000元左右。假設一家兩口都是這個工資收入,已經算是不低的了。

夫妻兩人加孩子,一個月花6000元,存下來4000元,那一年可以存下來接近5萬塊錢。

如果還需要還房貸,每個月再沒2000左右,那一年只能存下來3萬塊錢左右。

這15年的時間里,夫妻兩個人,一般都可以存個四五十萬左右,可以說是最賺錢的年齡。

但是到了兩人50歲左右的時候,又會面臨人生的另一個花大錢的地方,孩子要結婚。

要給孩子買房子,買車子等。基本上這15年賺的錢,孩子結個婚,就會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4 . 50歲――60歲,這10年時間

真正能讓一個家庭存下來錢的,基本上都是50歲到60歲這個年齡,該花大錢的地方都花完了,終於是可以喘口氣,為自己好好的考慮一下了。

但是人生過了50歲,能力和精力都下降的厲害,普通人的工資收入也會少很多。可能這個時候,每個月只能賺個3000塊錢左右。

兩個人,每個月存下來2500元,十年的時間里,可以存個30萬左右。這30萬,就是普通家庭最終的資產了,也是一輩子的養老錢。

5 . 各種額外開支

房貸每個月都要還,生個病住個院可能一年的努力就白費了。如果要是遇見孩子比較敗家的,那就更是一個無底洞了。

我工作的銀行,有個阿姨已經退休了,每個月退休金有將近4000塊錢。按理說,這么高的退休金,可以安詳晚年了。

可是這個阿姨家孩子,整天不上班,到處玩樂,把阿姨這么多年的積蓄揮霍一空。阿姨每個月退休金4000塊錢,要拿出來3000,給孩子還各種貸款。

工資不高,花錢的地方又少,就算是有心要存錢,也註定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人這一輩子,為愛人活著,為子女活著,很少有能夠真正為自己活著的時候。真到了什麼都看開,能夠為自己而活的時候,卻發現人生已經時日無多。

也祝願每一個普通家庭都能過的幸福,存款百萬!!

百把萬的不少了,誰家沒個百把萬的,我告訴你,普遍大家都沒有那麼多,你說的是現金,而不是房產。

現在就按普通家庭來說,撫養個孩子上大學,上大學完了工作,最起碼35歲之前是不可能有百萬存款的,除非自己做生意或者中獎有突然來的錢那不算,說的就是普通家庭。

然後孩子撫養到上大學,結婚還要給買房,結婚辦喜酒這都是錢,所以普通家庭是不可能隨便有百萬。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有說的對的一面,也有不對的一面。我歲數稍大一些,經歷的、看到的、體驗的會多一點點。

四十多年前改革開放初始,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及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耗子就是好貓的精神帶動下,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大顯身手,抓住了機會,紛紛的下海經商、撈金。隨著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許多家庭有個百八十萬的,不足為奇。這和時代進步和 社會 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也是順理成章的。

又說回來,在農村真正靠種地吃飯,但土地又不多,不是種田專業大戶的農民階層,說他們家庭有個百八十萬的,這不現實。

城市裡,在工廠里踏踏實實做工的工人階層,及靈活就業的打工人員,說他們家庭有個百八十萬的,這也不現實。

總結一下,普普通通的工人、農民及靈活就業人員,路邊的小商小販,家庭有個百八十萬的,如果沒有外財的話,應該是極少數家庭。

在目前的情況下看,工人、農民的家庭還是佔大多數,百萬存款真的不普遍。

答:最高管錢機構"銀行"還是不能答出此答案。估計會失准。

近試的答案是這樣?

現在的我己經不至存現金100萬,(但我是存在家裡保險櫃裡面現金)不存在銀行,因為帳號曾經被封過 。被封的原因是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 、從外地匯來2萬多元入我戶,結果原頭破案是洗錢帳戶。(我是有完稅正當生意家)

(一)話歸正題:有錢人就會有、有錢人的圈子。圈子裡面的人存100萬是小s,普遍。甚至還上億呢!(房產、車、不去論它)

(二)你若處在每月還必須在還房貸、車貸、的圈子裡面,所碰到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 ,那麼多見到、聽到、的多人中?談論著還必須還多久利息本金才輕松過關。形成的認為就覺得存現金百八十萬少了。但總的來說:中國70% 是農村戶,目前存百八十萬的人還是少於:欠10萬和存款30萬內多。大家說否有道理?

E. 富裕家庭的主要投資方向是什麼

創業難,守業更難,富裕家庭主要投資方向就是這句話,衍生出教育,股權,基金


一:何為富裕家庭?


富裕家庭這個太籠統,每個人對於富裕理解都不一樣,換一個較為流行說法,就是高凈值客戶或是持有金融資產超過500萬人民幣的家庭。

當前中國具有金融資產超過500萬家庭,超過40萬,這些家庭在中國總的佔比低於0.2%,但掌握的財富佔比超過30%,應該夠得上你所提到富裕家庭標准。


二:富裕家庭的主要投資方向


1:教育

富裕家庭資產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一代或是幾代人打拚沉澱下來,開明些的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留下「起步」資金,大部分財富都回歸 社會 ,回報 社會 或是國家,比如投資界巴菲特,只是給予子女部分伯克希爾股票,大致每個子女擁有價值5000萬美元股票,其餘都承諾捐獻給比爾蓋茨基金做公益,當然大部分富裕家庭還是希望能後代傳承這些財富,基於這種想法,他們當然希望後輩能有更大成就,教育自然成為他們第一大投資方向。

這種富裕家庭,剛好身邊有幾個,對於下一輩教育投資都是以年均20萬偏上來計算,如果從小就到一些發達國家深造,年均就要往50萬偏上走。



除了對於小孩教育投資不菲以外,這些富裕家庭自己再教育深造也是敢於下大手筆,上個MBA進修一下,幾十萬上百萬,上個總裁班鍍金一下,幾萬到幾十萬......


2:股權

人無股權難傳承,股權投資也是富裕家庭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財智結合,發現有潛力合作夥伴,富裕家庭嫁接上資本和資源,助推孵化一些看得上的項目,獲取更高的收益,自20世紀80年代後,風險投資從美國興起開始走向全球,股權投資在富裕家庭中已經非常普遍,比如投資朋友網或投資自家企業的上下游.....




3:基金

富裕家庭非常重視睡眠財富,非常重視錢的效率,金融資產自然成為富裕家庭主要投資方向之三。

最新公布全球福布斯億萬富翁數據顯示,這些富翁超過60%資產是以股權和基金形式存在,投資基金的邏輯也是非常簡單的,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歸根而言,這些家庭就是投資未來(下一代教育),投資自己(深造),投資朋友(股權),投資時間(基金)從中對於大多數人,還是有很強的啟發作用。


富裕家庭的主要投資方向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多少可以思考的答案了,那就是房產。

按照相關機構提供的數據,目前,中國家庭資產結構中,房產已經占據了全部家庭資產的70%以上。而真正的富裕,房產佔全部家庭資產的比重,可能還要高。也就是說,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凡是有錢的家庭,大多把資金投入到了購房當中,將手中的錢全部轉化成了房產。

反過來,在今天的中國富裕家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購買房產而致富的。前些年,他們依靠膽量、關系、魄力等,將手中的錢,通過放大杠桿,購買房產,實現了財富的快速積累,進入到了富裕家庭行列,從而也讓自己的家庭財產變成了以房產為核心的財產結構,其他方面的財產很少。因而,也就經常會出現資產很多,買個象樣的電器都沒錢的現象。

這不是笑話,而是資產結構嚴重扭曲和失衡的必然結果。

除房產之外,有一些富裕家庭,還會儲存一些黃金等硬通貨,亦即通過儲藏硬通貨,以迴避房產過多、投資過於單一帶來的風險,將風險分散處置,以減少房價下跌等風險帶來的資產損失。同時,還有很多家庭購買了大量理財產品、投資股市、進行股權投資等,使投資更加分散,配置也更加合理。特別是對資本市場比較了解的人,會把財產更多地投資到股市和資本市場,投資企業股權等,從而讓投資的增值空間更大,靈活性更好。只有不懂資本的家庭,才會對房產的聚集度越來越高,可能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當然,還有一些家庭,為了未來利益考慮,在投資部分房產的同時,把投資的方向選擇在投資孩子教育、 健康 保險等方面,購買了大量教育保險、 健康 保險、養老保險等,為自己的未來配置好資產,防止可能出現的風險,減少風險帶來的傷害。

作為一個富二代我來講下,本文會比較干貨不會讀起來深奧。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就一條,用錢賺錢。富人在原始資本積累以前也是窮人,但不管怎麼樣發了一筆橫財有了點積累,富人開始賺錢了。為什麼說用錢賺錢會成為富人,很簡短資本不休息人要休息。人不僅要休息,還要消費還要消耗資本。所以你想發財,一定是靠資本。靠工資那是痴心妄想。

這時候一定一大群專家跳出來,這不是廢話嗎?誰都知道用錢賺錢來的快,但是我投資了房地產,投資了股市,投資了基金,投資了P2P,我做了那麼多,為啥我還是窮人?這里就要說到一個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區別就是風險管控。窮人為了快速翻倍什麼險都敢冒啊,看的我心驚肉跳。自己把房子抵押了把父母養老金拿著再找親戚朋友借一圈拿著幾十百把萬就敢去三倍杠桿五倍杠桿,那個只要下跌10%就要你補倉,下跌個20%那就傾家盪產啊。在中國股市上一天一個跌停太正常了,當牛市來了又好了傷疤忘了疼,又不要命往裡面沖。所以窮人因為缺少風控管理,看到別人賺錢就跟風。看到別人虧錢也跟風。看到P2P賺錢就去了,你不想下那個一年都30%多的利息了,誰還的起。金融界有句話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絕大部分的小散的情況是,理了財,錢就沒了。

好吧,再說下富人是如何投資的。首先富人有很強的風險管理意識,不會把所有雞蛋放一個籃子裡面。廣大的小散也知道不能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面的道理,但他們往往只有一個雞蛋。那富人投資什麼呢?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房子,老子有錢了買他10套出租,天天收珠子。沒錯,這是個辦法,房地產是普通老百姓最有效的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但是富人會怎麼想呢?富人首先考慮的是持房成本,這個房子我最少持有5年,這5年來房子會佔用我這筆資金,如果我做投資最保本的理財產品5%,5年就是25%,那我這個房子在這個地段5年後能不能上漲25%以上?第二富人還會投資理財產品,並且設定紅線超過6%收益的打死不碰,而且只在正規銀行購買,也是分期購買不會把所有錢投但一家銀行一個金融產品上。還有就是基金股票,這個就風險很大了,中國股市九熊一牛。牛市來了閉著眼睛買都賺錢,但熊市你在裡面做不到前10%就不要去,作為一名韭菜珍愛生命遠離股市,如果一定要買買什麼?買國債和買國債回購。還有一些外匯啊,分紅型保險啊都是低風險低收益的,富人就特別喜歡。

這時候專家又跳出來了,梗著脖子說那你這樣乾和存銀行有多大區別。的確沒多大區別,區別也就比銀行高2%-3%,但這是底風險的2%啊。如果一個富人有1000萬資金,通過上訴操作做到年收入5%,那就是50萬,50萬即使在在一線城市也算可觀的收入,在二線三線城市等於一個家庭幾年收入。這就是富人的投資了,看著收益不高但風險底本金大,如果這個富人20年堅持這種投資方式,想像下每年5%,20年後將是什麼級別的資本。美國有個老頭,叫巴菲特就是這樣乾的,每年不多但年年賺。我父親這樣幹了25年,現在他把接力棒交給了我。

F. 如何看待央行報告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中位數141萬元

這個數據可能不靠譜!大家看我簡單算一筆賬就知道了。

1、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大概60%,城市人口8.4億,大概2.6億戶家庭,如果戶均289萬資產的話,那麼中國城市家庭資產總量差不多是750萬億!如果折成美元的話,大概是107萬億美元,然而國際上多個研究機構評估結果是美國的家庭財富總量大概106萬億美元,世界第一,中國家庭財富總量大概是64萬億美元世界第二!換成人民幣大概是450萬億左右,但是這450萬億不僅屬於2.6億戶城市家庭,還有1.7億戶農村家庭,真正平均一下的話,城市農村一起算,平均水平大概是104.7萬元!個人認為這個數據更靠譜。

所以,央行這個報告結果並不靠譜!

2、為何央行這個報告不靠譜,因為是抽樣調查得來的,報告披露,一共調查了3萬戶,3萬戶什麼概念?總戶數2.6億戶,3萬戶才佔比才萬分之一點二而已!樣本數量實在太低了,根本反映不了那麼大的總量數據!

3、現在很多大城市家庭的確總資產量是非常嚇人的,比如北京上海一套普通的房子,價值就過千萬,如果算均值,加上4戶零資產的,平均一下也是戶均200萬。

4、現在各種名義的調查很多,但是靠譜的數據真不是太多。


央行報告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中位數141萬元。

先撇開這個數字的真實性與否,關鍵這個數據是怎麼調查來的,看他的報告中,我覺得這個數據有幾個方面不切實際。

1:中小城市一套房不超過百萬,甚至六十七萬左右,而百分之七十是貸款,甚至有部分包括首付也是借來的,所以,如何調查准確數據呢?

2:央行的調查是通過樣本家庭得出的答案,這些樣本家庭的選擇是否合理,他並沒有說這樣的樣本家庭是如何來的,區域差距較大,貧富差距也較大,樣本家庭的選擇不合理,得出的調查也就不科學。

3:只能說是一個模糊的參考數據,大約10%的家庭占據了總資產的百分之47.5左右,這個結果和某知名大學統計的結果完全不一致,前幾年,某知名大學通過取樣調查,發現10%的家族基本上占據了整個資產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基尼系數,貌似中國是最高的,通過對比,我們只能說這是模糊的參考數據,大概方向沒錯,很顯然是被平均的,其實在城市裡,大部分是不富裕的,房產其實並不完全屬於自己,大多數是貸款買房,而且是70%的貸款,甚至更高。

《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負債集中化現象明顯,負債最高20%家庭承擔總樣本家庭債務的61.4%;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占家庭總負債的75.9%。 》引用該報告的抽樣數據,既然負債率這么高, 家庭負債率達到56.5, 即便得出家庭凈資產平均289萬的,這樣的統計數據到底有何指導意義,

沒有說明抽樣的數據來源,所以,調查的結果只是一個參考,不要太當真。

綜述: 社會 財富分配的極端化讓這樣的 統計 數據完全沒有任何價值。搞一個家庭凈資產數,想說明大部分是很富裕的嗎?個人認為統計應該分得更細化一點,通過數據反映一個 社會 的真實現狀。

比如:金字塔式的統計,一目瞭然,多麼清楚。

另外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就這樣的報告,任何一個人也可以編一個大致數據,調查報告的最後一段話,是常識性的,沒什麼可說的,大多數人生活非常苦逼的,否則不會那麼多網友對數據發牢騷了。

其實,統計不統計,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的,大家看看就行,別那麼較真。

只能說我們被平均了,農民能有這么多錢就不這么苦了,可以說百分之八十的沒這么多錢,可能是領導們都認為平民百姓有房子住還有這么多存款國泰民安,其實城裡的房貸,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壓力山大,農村的糧食不值錢,老人每人一個月一百元,這些錢不夠吃菜的,還面臨拆遷,給的錢換新樓還得自己拿很多,如果有這么多錢就不愁了!很多人現在是負債!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但如果調查了不實事求是,所有的發言權或許不被大眾認可,而央行報告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萬元,網友直呼又一次被平均。

如果按照公里數141萬元計算,一個家庭有5口人,平均每一個人凈資產為28.2萬元,似乎看起來並不多,但總感覺哪裡不對!

央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於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3萬余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了資產負債情況調查。

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

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占家庭總負債的75.9%。

資產分布分化明顯,家庭總資產隨戶主年齡的提高呈現先增加後減少的特徵,戶主年齡為56~64歲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最高,18~25歲的戶均總資產最低;戶主為企業管理人員和個體經營者的家庭總資產明顯高於均值,其餘家庭總資產均低於平均水平。

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

居民家庭金融資產負債率較高,存在一定流動性風險,部分低資產家庭資不抵債,違約風險高;中青年群體負債壓力大,債務風險較高。

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突出。

我國2019年底,全國城鎮常住人口是83137萬人,如果算3口人一家的話,那麼全國城鎮家庭數量大概就是2.77億戶。

就算是家庭資產600萬以上的家庭494萬戶全部都在城市裡面,那麼全國600萬資產的家庭也就是大概佔到城市家庭總數的1.783%。

這樣來推算的話,全國家庭資產在300萬元的家庭大概也就是1000萬戶的樣子。

綜合來看:市場對於央行報告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中位數141萬元相對比較認可。

但是廣大網友與讀者並不買單,因為大部分家庭資產屬於房產,占據了70%,而大部分房產均屬於首付加貸款的形式,從某種角度來看房產應該屬於債務而不是資產。

對於資產和收入,大家吐槽的多,在於自己拉了後腿,顯示中國貧富分化嚴重加劇,這一點基尼系數位於高位也可以得到佐證。

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均值為317.9萬元,中位數為163.0萬元,中位數與均值差距越大,說明貧富分化越加厲害,居民家庭資產分布越是不均等,也就是富的更富窮人依然貧窮,主要是一些行政事業單位職工收入與私營企業職工收入差距在增加,資本市場每一個IPO就會製造一批的億萬千萬百萬富翁,可是二級市場投資者投資虧損普遍依然不改,股市成為一邊造富一邊造窮的場所,這是需要徹底改正的,可是只要股市依然秉承支持實體經濟的定位不改變,股市就很難惠及到千萬投資者,

造成家庭資產分布不均等,另一個原因是各地經濟發展極度不均衡,居民收入相差數倍,像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人均收入高達6-7萬元,可有的地方不足兩萬元。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中心位置擁有一套100平米房子,很有可能價值600-800萬元,可是有的地方擁有一套房子價值只有30-50萬元,相差十多倍。央行數據顯示,東部地區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為461.0萬元,分別高出中部、西部、東北地區197.5萬元、253.4萬元和296.0萬元。

從央行調查數據看,居民主要資產就是房產,有房產,家庭資產就是大大增加,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

擁有多套房產,一些是房改既得利益者,在住房分配製度下,有些人獲得了住房,房改制度房子是很便宜的,有的地方就是象徵性的給幾千元錢,有了房改房,居住沒有問題,有了多餘的錢,就可以加杠桿購買住房,有了新住房,舊房子可以出租,又可以加杠桿買房,所以有的家庭就會有幾套房子,家庭資產快速增加。

很多年前,國企改制,涉及到大量國有資產流失,造就了很多超級富豪,也因為權力失控,造就了很多的灰色收入,現在某些職業,灰色收入依然普遍,這些人攫取了大量的財富,形成巨大的 社會 不公。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發表了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這個調查是針對3萬多戶城鎮居民家庭進行的,從樣本量來看還是比較充分的 可以說算是近期最完整詳實的一個調查結果。

我們來看一下人民銀行的調查結果:

從家庭資產看,這3萬多戶城鎮居民戶均家庭總資產為317.9萬元,其中有70%的資產在房產上,也就是說房產的價值平均為220萬元,住房擁有率達到了96%,基本做到居者有其屋,城鎮居民中金融資產佔比僅為20.4%,相當於戶均65萬元,這個數字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家庭負債看,城鎮居民中有負債的家庭也比較高,佔比達到了56.5%,其中最主要的負債是房貸,佔了家庭總負債的75.9%。

從負債占家庭資產的比例看,城鎮居民的家庭資產負債率僅為9.1%,這個數據超乎我的想像,這樣看起來我國家庭的負債率並不是很高,可能和調查的樣本有關系。

(上圖可以看,出最富裕的10%的家庭佔了全部家庭資產的47.5%,最貧困的40%的家庭只佔了全部家庭資產的8.8%,所以城鎮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也非常大。)

如果刨除9.1%的家庭負債率,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平均值,大約為289萬元,如果換算成美元的話,大約為40萬美元,家庭金融資產大約為9萬美元,按照這個數值看,我國城鎮居民的資產狀況還是不錯的。

上述調查主要來自於全國3萬余個家庭,具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但是如果分區域看的話,差距應該是比較大的,北京和上海的戶均家庭資產比較高,都超過了800萬元,主要就是由於房產價值比較高。

城鎮居民的住房擁有率為96%,這個數據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從實際的情況看,城鎮居民的住房水平差異也比較大,比如北京的房子,基本都在500萬元以上,而一些鄉鎮和小中小城市,房子的價值僅有50萬元左右,房產占家庭資產的比例為70%左右,因為房子是用來住的,這說明老百姓把自己終生的積蓄都壓到了房產上,一旦房產崩盤,老百姓的財富將大幅度縮水,所以房產的價值可以說是一個虛價值。

最近人民銀行公布的全國居民存款為87.8萬億元相比較差距有點大,按這個數據計算全國戶均存款為16.9萬元,本次調查家庭金融資產為65萬元,這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城鄉之間家庭金融資產差距比較大,另一個就是城鎮居民可能有大量的資金,並不是放在銀行存款里。

總之,這次調查數據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但是由於這種調查沒有 歷史 數據進行參考,所以不好得出過多的結論,我們期待著人民銀行今後多做一些此類的調查,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全國居民的家庭資產情況。

這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用數據來衡量大多數人的財富可以看出我們的經濟狀況。雖然可能被平均,但是數據是真實的。這些年的高速發展, 社會 的總財富在不斷增加,老百姓手裡也越來越有錢,這是不爭的事實!

2但是,這只是紙面的數字,家庭凈資產的背後,大部分是房產。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就是說大部分的資產是不動產,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就算資產再高,它也不能當飯吃。雖然買房用來投資的不少,但是以後受到的限制也越多。

3高房價的背後,還有大量的負債。有的房子掏空了好幾代,大量的財富被吸收到了固定資產上,能用於消費和投資的占不了多少!我們不是要看有多少資產,而是要看有多少存款,有多少可支配收入,這是衡量生活 健康 的標准。

看到這樣的問答無語。百分之八十以上家庭都在均值以下吧,這數據誰統計的!很多家庭都拖了後腿!

央行的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為289萬,中值為147萬,這個理解有點困難,只能說,第一,和「被平均」有關,第二,和家庭主要資產是房產有關。

如果說,按照人均收入來看,19年我國人均GDP為一萬美元即摺合人民幣7萬元,每月平均為6000元,而事實上,每月人均收入是否達到6000元?應該說,東南沿海多數平均水平可以達到,而放在全國來看,則多數達不到而是被「北上廣深」和大型 科技 互聯網以及眾多國企和金融企業高管等收入「被平均」了——放在我們這個小四線城市,房價1.5萬,就算120平方也就是180萬了!又有什麼意義?

那麼,從央行發布的全國平均家庭凈資產來看,道理也是一樣的,應該或者說肯定包含了「房產」在內。而如果僅僅從「包含房產」來看「全國平均家庭凈資產」這個值——不論平均值還是中值,都不太靠譜,因為多數人的「房產」資產包含了「房產」和「房貸」,而如果去除房貸的「債務」後,則未必達到央行的報告值。

而如果假設不包含「房貸」負債來看「家庭凈資產」,那麼,央行報告結論「可能成立」,畢竟,目前全國的平均房價大約6000多,而假設「平均家庭擁有一套自住房」,而按照100平來計算,則凈值為60萬,加上北上廣深的「拉高均值」的權重影響,那麼可以說央行報告「可能成立」。

而從央行的報告來看,我國家庭主要的資產分布在房產上:

對比家庭負債率大約在65%和家庭主要資產77%在房產上,那麼這個結論的意義也就沒有多大——房產價格本身是一個動態並且高估的,未來「縮水」的概率從中長期來看,是比較大的,並且這個央行報告的均值或者中值,本身並不能帶來全國家庭平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或者現金流,甚至不能改變「全國家庭」的平均負債率。也就是沒有意義的事。

昨日《中國金融雜志》上發布了一篇: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於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3萬余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了資產負債情況調查。從當前掌握的資料看,這是國內關於城鎮居民資產負債情況最為完整、詳實的調查之一。

按照央行的調研數據顯示,我國的家庭總資產分布極不均勻,此次抽樣的人數共分為六個組,資產最低的20%,家庭資產均值為41.4萬元,這20%的人總的資產合計數占所有被調查人員全部家庭資產的比重僅為2.6%,與之相反的是,被調查人員中最高的10%的家庭,家庭資產均值為1511.5萬元,是最低的30倍以上,而且最高的10%群體,其家庭總資產之和占所有被調查家庭的47.5%,將近一半,可謂是兩級分化。

此次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均值為317.9萬元(所有家庭的資產之和除以總的家庭數量),中位數為163.0萬元(最中間的家庭資產,即一半家庭資產在163萬元以上,一半的家庭資產在163萬元以下)。資產均值與中位數之間相差154.9萬元,可見貧富差距兩級分化極其嚴重。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表格的第一反映是被平均,因為即使最低的戶均41.4萬元,很多人認為自己根本沒有這個數,一方面確實是被平均,另一方面,因為總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以說總資產是包括負債在內的,比如你買了一套房子總價200萬元,其中首付60萬元,貸款140萬元,那麼你的總資產就是200萬元,而不是首付款60萬元(60萬元是凈資產或者稱之為所有者權益)。

相信考慮到負債的情況下,如果你是在城市裡有套房子的話,即使是三四線城市,很多人的總資產也都可以破百萬吧。此次的調研數據也顯示了,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戶均253.0萬元,占家庭總資產的八成,而實物資產中74.2%為住房資產,戶均住房資產187.8萬元,居民住房資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為59.1%。這個比例高於美國的比例達到了接近30個百分點,所以說國人還是熱衷於買房。

對我而言,如果是平均數317.9萬元,我感覺還是太過於遙遠了,如果是中位數163萬元,最少還可以看得到努力的機會,大家呢各自的家庭總資產是多少呢?

G. 央行這份報告火了:4成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 你被平均了嗎

第一,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資產分布分化明顯;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
第二,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負債集中化現象明顯,負債最高20%家庭承擔總樣本家庭債務的61.4%;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占家庭總負債的75.9%。
第三,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分化程度高於資產的分化程度。與美國相比,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財富分布相對均衡(美國凈資產最高1%家庭的凈資產佔全部家庭凈資產的比重為38.6%,我國為17.1%)。
第四,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率為9.1%,總體穩健,少數家庭資不抵債;居民家庭債務收入比為1.02,略高於美國居民水平(0.93);償債能力總體較強,償債收入比為18.4%,居民家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第五,需關注兩方面問題。一是居民家庭金融資產負債率較高,存在一定流動性風險。二是部分家庭債務風險相對較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部分低資產家庭資不抵債,違約風險高;中青年群體負債壓力大,債務風險較高;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突出。
資產分化明顯,財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數家庭
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均值為317.9萬元,中位數為163.0萬元。均值與中位數之間相差154.9萬元,表明居民家庭資產分布不均。居民家庭資產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居民家庭資產的集中度較高,財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數家庭。將家庭總資產由低到高分為六組,最低20%家庭所擁有的資產僅佔全部樣本家庭資產的2.6%,其中最高10%家庭的總資產佔比為47.5%。
二是區域間的家庭資產分布差異顯著,經濟發達地區的居民家庭資產水平高。分經濟區域看,東部地區明顯高於其他地區。東部地區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為461.0萬元,東北地區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最低,僅占東部地區居民家庭的三分之一左右。
分省份看,家庭資產最高的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北京、上海和江蘇,最低的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新疆、吉林和甘肅。其中,北京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約為新疆居民家庭的7倍。
三是戶主的年齡、學歷水平及職業均影響家庭資產分布。戶主年齡為56~64歲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最高,戶主的學歷水平越高,家庭戶均總資產越多。戶主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明顯高於均值。
從資產形態看,住房是家庭實物資產的重要構成,居民家庭住房擁有率相對均衡。居民住房資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為59.1%。和美國相比,我國居民家庭住房資產比重偏高,高於美國居民家庭28.5個百分點。
居民的住房擁有情況相對均衡。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
相比於住房等實物資產,我國居民家庭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分化明顯,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戶均金融資產64.9萬元,占家庭總資產的20.4%。金融資產最高10%家庭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占所有樣本家庭的58.3%,而實物資產最高10%家庭擁有的資產佔比為47.1%。可見,金融資產的不均衡程度更顯著。
此外,高資產、高學歷家庭參與風險金融市場的意願更強,金融資產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隨著戶主學歷水平的提高,家庭持有活期與定期存款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持有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及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的比例有所上升。這主要是因為高學歷群體通常更了解相關的金融知識和信息,加之其往往擁有較高的收入和資產,因而在滿足了預防性需求後更願意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
居民家庭負債集中於中青年和高學歷家庭
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家庭運用杠桿現象較為普遍。受調查家庭中,有負債的家庭佔比為56.5%。但負債結構相對單一,房貸是主要構成部分,戶均家庭總負債為51.2萬元。
有意思的是,富裕家庭的負債參與率更高,且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低資產家庭對民間借貸的依賴度相對較高。按家庭總資產排序,資產最高20%家庭的負債參與率最高,為63.3%,且負債中97.1%為銀行貸款。資產最低20%家庭的負債來源中,89.4%來源於銀行貸款,遠低於其他家庭;9.0%來自於民間借貸,遠高於其他家庭。這主要是因為低資產家庭往往收入較低,或者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從銀行渠道獲得貸款相對困難,因而對民間借貸的依賴度相對較高。
從學歷和年齡看,居民家庭負債集中於中青年和高學歷家庭。戶主年齡為26~35歲的家庭負債參與率最高,家庭負債參與率與戶主的學歷成正比,戶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負債參與率越高。
報告稱,我國居民家庭償債能力總體較強,但低收入家庭、實體經營家庭和工薪階層償債壓力相對較大。其中,調查樣本中,沒有經營性債務家庭的償債收入比為16.1%,有經營性債務家庭的償債收入比為30.1%,高於前者14個百分點。
分職業看,戶主為企業一般員工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家庭月償債收入比相對高,分別為22.5%和19.9%,均高於平均償債收入比。
三類群體金融風險值得關注
將居民家庭的資產扣除負債,得到的凈資產更能真實地反映居民家庭的財富水平。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家庭凈資產中位數為141.0萬元。
不過,居民家庭凈資產分化程度高於家庭總資產。凈資產最低20%家庭的凈資產僅佔全部樣本家庭凈資產的2.3%,而最高20%家庭的凈資產佔64.5%。
與美國相比,中國居民家庭財富的分布相對均衡。美國全國最高1%的家庭所擁有的凈資產佔全部樣本家庭凈資產的38.6%,略高於隨後9%家庭的38.5%,而其餘90%的家庭僅佔22.8%,不到三分之一,說明美國居民家庭的財富向最富裕家庭集中的特徵明顯。
報告稱,我國居民家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居民資產負債率雖整體穩健,但是資產流動性較差,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部分低資產家庭資不抵債,違約風險高。特別是有三類群體的金融風險值得注意:
一是中青年群體負債壓力較大,債務風險相對較高。戶主年齡在26~35歲的居民家庭債務參與率、戶均債務規模、資產負債率、債務收入比都要高於其他家庭。中青年家庭由於面臨購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壓力,負債現象更為普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償債壓力相對較大。
二是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調查顯示,戶主年齡為65歲及以上居民家庭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產品的均值為23.9萬元,是總體平均水平的1.4倍,遠高於其他年齡段水平。
調研發現,盡管資管新規出台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部分銀行代理銷售的第三方投資理財產品風險較高,但仍有不少居民認為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本金不會損失,實際投資風險與居民投資安全性預期存在較大差距。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處於收入來源減少的人生階段,將大量資金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增加了投資及養老的不確定因素。
三是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突出。受調查家庭中,43.4%的家庭有住房貸款。有房貸家庭的資產負債率、金融資產負債率和月償債收入比分別為16.5%、101.5%和29.0%,債務風險明顯高於平均水平。其中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尤其突出,這三項指標分別為24.2%、151.3%和33.0%,均為所有群體中的最高值。相比之下,投資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要小得多,其三項指標僅略高於平均水平。

H. 中產階級家庭收入標準是多少

年收入在6萬至50萬人民幣之間。

中國中產劃分:

國家統計局根據人均GDP和購買力給出中產階級的家庭年收入在6萬至50萬人民幣之間的結論。

中國中產階層的財富在房產上的配置比例過重,高達79.5%,而金融資產佔比過低,僅有10.8%。

海瑟表示:「現在亞洲(日本除外)有大約2.2億人口屬於富裕中產,其中超過一半住在中國。這意味著全球四分之一的富裕中產說中文。這是中國迅速崛起的見證,並將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深遠影響。

各個國際中產階級現狀:

一、英國

1、世家中產,財富僅次於精英階層,經濟、社會和文化資本均相當雄厚。

2、新型富有工作者,多白手起家,社會、文化上活躍的新階層,擁有中等收入和經濟資本水平。

3、技術型中產,這一階層社交層面有限,對文化生活追求也有限,最典型的英國的中產,擁有一套價值近28萬英鎊,有三個卧室的獨棟房子,有一到兩輛汽車——通常是日產或者英國本土品牌,家裡有約26000英鎊的存款或投資品。

二、日本

1、日本中產階層的年收入,在300萬—600萬日元之間(約合19萬—38萬人民幣)。根據這個數據:中產階層占總人口的48.1%,但依舊有80%的日本人認定自己是中產。

2、大多數日本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感到「底氣十足」,只是他們的花錢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更多節省了「娛樂費」和「吃喝穿戴費」。日本社會原本更像一個蘋果,基本上大家都是中產階層,沒有太大的區別。

熱點內容
天壇生物股票歷史走勢圖 發布:2025-07-17 19:22:09 瀏覽:935
股市散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發布:2025-07-17 19:18:32 瀏覽:674
股市收金針是什麼 發布:2025-07-17 19:12:48 瀏覽:641
代理股權如何實現交易 發布:2025-07-17 19:06:53 瀏覽:662
基金創業板塊在哪裡 發布:2025-07-17 19:01:10 瀏覽:248
理財大宗商品怎麼做 發布:2025-07-17 18:59:45 瀏覽:504
想投資朋友店鋪該怎麼分股權 發布:2025-07-17 18:41:10 瀏覽:817
證券天一金融和未來教育哪個好用 發布:2025-07-17 18:41:01 瀏覽:440
玉米澱粉期貨多少噸一手 發布:2025-07-17 18:26:46 瀏覽:15
天奈科技股票怎麼買 發布:2025-07-17 18:26:04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