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公司金融方面的論文有哪些

公司金融方面的論文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2-07 17:33:21

❶ 經濟金融類論文題目有哪些

金融類畢業論文常用題目

1. 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 我國農村經濟增長中的農村金融抑制研究
3.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
4.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
5. 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範研究
6. 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及對策研究
7. 我國金融衍生市場創建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8. 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法律問題芻議
9. 論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
11.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
12.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機後韓國銀行業重組機制對中國的啟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須的法律規則及其實施
15. 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16. 制度、制度變遷與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17. 離岸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
18. 連接函數(Copula)理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
19.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研究
20. 構建中國金融條件指數
21. 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與分析
22. 論國際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問題
23. 金融投資風險評價BP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及應用
24. 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與實踐
25.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26. 試論金融債權資產的定價理論與實務
27. 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統計度量與分析
28. 無線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術研究
29. 中國漸進改革中以租金為基礎的政府金融支持行為
30. 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
31. 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
32. 論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
33. 金融監管有效性研究
34. 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35. 非正規金融在我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及應用研究
37. 西部地區縣域金融發展問題
38. 房地產金融風險的評價及防範對策研究
39. 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金融風險研究
40. 中國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與設想
41. 金融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42. 金融創新的擴散機理研究
43. 關於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研究
44.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45.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政策的協調性研究
46. 我國農村金融生態問題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發展與金融穩定問題研究
48. 中外汽車金融比較研究
49. 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解析及對江蘇的實際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51. 滬港金融中心發展的比較研究
52. 養老保險制度基礎與金融工具創新
53.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54.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與金融深化關系的實證分析
55. 金融反腐敗與金融安全
56. 我國金融中介作用於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
57. 中國金融領域反洗錢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務業消費者的安全保障問題研究
59. 基於資本市場的國防工業整合中的金融支撐研究
60.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61. 「新經濟」後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
62. 和諧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及區域金融生態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風險與監管研究
64.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研究
65. 我國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研究
66. 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
67. 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
68. 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之路研究
69. 中國汽車金融風險管理
70. 金融危機與民主化
71. 構建金融網格的若干技術研究
72. 金融深化、資本深化與地方財政分權
73. 金融創新環境中的銀行審慎監管機制研究
74. 重慶近代金融建築研究
75. 網路金融風險及其監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論和我國全能銀行的發展
77. 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研究
78. 非洲貨幣聯盟的發展
79. 關於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監管制度研究
81. 我國金融制度變遷路徑的不對稱研究
82. 我國的非正規金融
83. 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銀行國際化與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85. 基於VaR技術的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及實證研究
86. 世界金融監管模式的發展及我國之借鑒
87.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品牌理論與實踐探討
88. 山東省金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分析
89. 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路徑研究
90. 農村金融資源的逆向配置與政策研究
91.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問題研究
92. 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
93. 金融創新視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收益和風險模擬分析
95. 電子金融的風險發生機理與防範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團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研究
98. 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金融風險及其防範
99. FDI與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的作用
100. 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業務協同與創新研究
101. 新光證券交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02. 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實踐與完善
103. 資產證券化的定價探討和實證分析
104. 資產證券化理論及我國的應用探索
105.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透析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
106. 證券翻譯理論與實踐
10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運作模式及定價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定價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109. 中國早期證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問題研究
111. 證券服務機構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
11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制環境的分析和立法構想
113. 我國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114. 互聯網對我國證券經紀業的影響
115.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格的經驗分析
116. 中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
117. 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8. 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9. 證券市場中的會計事務所變更研究
120. 中國證券市場最小報價單位調整的效應分析
121. 證券公司網路改造技術研究
122. 數據挖掘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
123. 上市公司證券法監管研究
124. 證券欺詐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125. 中美證券市場比較分析
126. 資產證券化
127.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於與證券投資基金比較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
130. 我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行為研究
131.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風險與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13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
134.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35.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136. 我國證券市場股權結構的制度安排與改革
137. 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研究
138. 我國證券經紀人發展問題研究
139. 構建和提升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探析
140. 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問題研究
141.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的風險控制研究
142.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143. 傭金自由化下的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研究
145. 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
146.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與實證分析
147.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價格波動性的實證研究
148. 證券投資中股票選擇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
149.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及內部博弈研究
150.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管制的實證檢驗
151. 我國證券信息內幕操縱與證券監管研究
152.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53. 證券公司風險的法律監管
154.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與我國證券稽查執法模式比較
156. 資產證券化—我國的立法模式選擇
157.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法律規制研究
158. 資產證券化中特殊目的載體法律問題研究
159. 一類部分信息下證券投資最優化問題
160. 我國工商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研究
161. 信貸資產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62.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研究
163. 證券交易所上市費的經濟分析
164. 中國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發展環境分析
165.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分析
166. 淄博市農村合作銀行證券委託業務處理系統
16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障礙及對策研究
168. 證券業網上交易系統設計與實現
169. TT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
170. 證券公司數據採集與數據可視化
171. 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結構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證券定價中的應用
173. 資產證券化財務效應研究
174. 證券市場政府監管的適度性分析
175. 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176. 證券管制的立法目標及其實現
177. 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問題研究
178.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研究
179.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研究
180. 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問題研究
181. 抵押權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82.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營銷分析
183. 中國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購買了審計意見
184. 人壽保險證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國壽險業利差損問題中的應用
185. 證券市場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思考
186. 中國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轉變研究
187.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銀行業、證券業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
188. 中國證券市場信用問題研究
189.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評價體系研究
190. 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與我國證券市場的漸進開放
192. 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193. 我國證券監管法制現狀及其完善
194.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
195.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法律問題研究
196. 資產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
19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展問題研究
198.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結構研究
199.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
200. 我國證券公司融資模式研究

❷ 金融學有哪些比較好寫的論文題目嗎

學術堂整理了二十個好寫的金融學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企業破產重整中債權人利益保護研究
2、中國經濟部門價格指數波動差異性研究
3、並購方高管動機與並購貸款的特殊風險控制
4、消費金融發展的理論解釋與國際經驗借鑒
5、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並購的財富效應研究
6、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中國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7、國際金融公司在赤道原則出現過程中的作用分析
8、農村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政策建議
9、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問題探析--以河南省為例
10、區域金融生態評估方法比較研究
11、對農村法人金融機構監管模式的思考
12、貨幣政策區域非對稱性效應研究評述
13、大學生辦理信用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14、支付系統清算賬戶流動性管理研究
15、中國股市股票交易信息與股票橫截面收益研究
16、助學信用貸款的金融實踐和啟示
17、基於經濟周期的資產配置研究
18、經濟周期視角下的資產輪動模式
19、在華外資銀行進入的動因分析
20、基於數據倉庫的銀行個人信貸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❸ 金融學方面論文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金融產品和服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需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金融學方面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金融學方面論文篇1
試談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及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當前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並沒有一致的結論,而筆者分析認為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通過採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等工具來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混合金融模式。雖然從融資模式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直接融資的模式,但是這種融資模式與傳統的直接融資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身具有交易成本低,操作簡便,信息量大等特點。

傳統金融機構例如商業銀行通過自身的網上電子銀行體系為廣大的金融客戶提供的服務同樣是屬於互聯網金融的范疇,但是本文主要是側重於闡述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一)傳統金融的服務客戶減少

任何經濟相關業務的開展都離不開客戶這一關鍵要素,它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經濟收益的基礎。互聯網金融現如今憑借其自身方便快捷,成本低等優勢吸引了許多金融客戶的注意,用戶量呈幾何級增長。對於任何類型的企業來說,客戶都是他們經營活動運作的核心,一旦客戶流失勢必會影響整個公司的利潤目標的實現,甚至會導致企業經營危機,如何解決由於互聯網金融導致的傳統金融客戶的流失問題,是整個傳統金融行業需要積極面對的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平台沖擊了傳統金融機構的盈利基礎

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一些互聯網公司也越來越多地由非金融領域向金融領域發展,出現了諸如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網貸平台、眾籌模式投資平台、貨幣基金銷售模式等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這些互聯網金融企業參與到金融領域,推出了許多個性化,創新性的金融產品。正是客戶對於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濃厚興趣,導致傳統銀行的盈利支柱業務―存貸款業務受到了一定影響。

(三)加速了金融脫媒

“金融脫媒”是指在金融活動中,金融消費者在進行金融交易時,資金無需經過傳統金融機構體系便可以直接輸送給資金需求方和融資方,完成資金的運作。隨著互聯網介入到金融活動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再必然是金融活動的中介,主要有如下表現:從金融對象上看,在金融活動中可以不需要由傳統金融機構提供實際貨幣資金的流通;從融資方式上看,資金的供求雙方可以直接進行交易,而無需金融機構作為中介;從金融制度和調控機制上看,針對現有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缺失,而是以對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和保護金融客戶為主。

(四)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當前國內中小企業之所以經營不能長久,走不出發展的“怪圈”,除了自身實力弱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資金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但是我國傳統金融機構有嚴格的貸款融資流程,審核時間長,利率高等,使中小企業“望而卻步”,經常就會出現“非法集資”、“高利貸”等不法行為,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確實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受到了廣大中小企業的歡迎。

三、傳統金融應對互聯網金融影響的對策

(一)傳統金融積極應對,著力研發互聯網新業務

中國目前互聯網用戶數量持續增加,這些客戶必將是金融業務的最大潛在消費人群,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使金融活動更加方便快捷,互聯網金融也正是依靠這些特性成功吸引了數量龐大的客戶人群。所以傳統金融應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研究開發新穎、個性化的理財業務,致力於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並對之前的金融產品業務進行適時調整、升級使之更加富有人性化的特點,提高用戶體驗舒適度,用更加快捷、便民的方式來拓展新客戶、留住老客戶。

(二)傳統金融應積極增強傳統金融業務優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雖然互聯網金融確實發展迅猛,對傳統金融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畢竟發展時間有限,與傳統金融相比還是存在不少弱勢的方面,例如傳統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專業服務、龐大客戶人群、資金佔有量等存在著絕對優勢,這還不是互聯網金融在短期可以相比的,但是這其中也會存在不足之處,所以對於傳統金融來說,將自己現有的優勢業務水平進行提升,改進當前存在的僵化審查流程、手續繁雜等問題,提高服務水平,採取更加便民的形式,讓廣大客戶享受傳統金融服務的利處。

(三)傳統金融應加強與互聯網金融的合作,取長補短

其實目前對於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來說,雙方都存在對方所沒有的強大優勢,傳統金融完善的服務模式、風險監控,完善的基礎設施等是互聯網金融所羨慕的,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強大網路技術、龐大的線上潛在客戶數量、高效便捷的流程等優勢是傳統金融所不具有的,所以傳統金融機構可以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合作,所以傳統商業銀行要取長補短,積極加強與互聯網公司平台的合作,為金融客戶推出更優質的金融方案和金融理財產品。

(四)傳統金融應明確自身定位,形成產品特色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高,互聯網金融勢必會繼續對傳統金融造成影響和沖擊,互聯網公司、金融平台與傳統金融將對現有的金融市場進行激烈爭奪。在此過程中,傳統金融機構就需要對於自身在金融市場中所處的位置進行明確的定位以及明確自身的業務戰略方向,對市場客戶主體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切實深入金融市場,了解客戶的金融需求,同時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設置不同的金融產品和價格,發揮自身可以與客戶面對面、直接交流的優勢,讓客戶享受到更加便利、完善的綜合化金融服務。
金融學方面論文篇2
談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個人存款業務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首先,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強。互聯網金融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了一個開放、平等的交易平台,極大降低了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和交易成本。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傳統金融模式下的弱勢群體可以廉價、高效、便捷的利用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網路金融平台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這將極大的緩解金融排斥,提升我國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互聯網金融在緩解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及貸款審批流程繁雜等方面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網路金融平台對供求雙方發布的信息進行自動匹配,資金融通的去中介化趨勢明顯。

(二)建設銀行的金融現狀

在國有四大行之中,建設銀行在電子銀行方面的創新和探索已先一步啟動,建設銀行所推出的產品和服務也往往給業界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隨著互聯網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及其對金融業的日益滲透,各電子商務均想在金融領域中分一杯羹,面對著金融業的機遇與挑戰,銀行開始了各自的行動,以建設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大行更是勇於開拓,推陳出新。

建設銀行通過渠道的多元化給客戶帶來較大的便利,其提供的多項服務主要有個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簡訊金融服務、善融商務等。

2 銀行個人存款業務面臨的沖擊

(一)銀行個人存款業務現狀

幾年來,銀行業發展迅速,除了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紛紛加入到市場競爭行列,這必然會搶佔到作為國有銀行的--建設銀行的業務。股份制銀行為了搶占市場有限的份額,必然採取各種吸引客戶的手段,對個人儲戶的存款業務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會出台各種各樣的積極政策來鞏固資深儲戶,同時打壓對方銀行,發展本行的個人存款,市場就會發生變化。通過內部數據對於一季度的分析來看,對公單位的代發工資業務計批量代付是建設銀行個人存款業務增長的主要來源;消費和現金是個人存款流失的主要原因,不管是電子商務消費還是市場大額消費,,限制、減少了國有銀行個人存款增長,甚至產生負增長,這占據了個人存款業務大約50%的比例。

(二)銀行個人存款業務面臨的沖擊

儲戶對資金流動、大額資金儲存時限及利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受存款業務的局限影響,個人理財的熱情也越來越高,銀行發布的有針對性的理財產品正在成為居民財富增值的重要途徑,個人存款轉向理財產品的趨勢已是大勢所趨,也推動了建設銀行的市場化進程。個人財富的增長由儲存轉向了理財,強烈理財需求、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投資渠道的不斷豐富、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等宏觀有利因素持續加強,個人尋求更高資產收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持續沖擊著建設銀行的存款業務,不僅分流了增量存款,甚至還將影響分流存量存款。

3 建設銀行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發展方向

(一)傳統業務平台與互聯網對策平台結合

建設銀行應建立互聯網客戶綜合服務平台,這是戰略舉措,互聯網平台具有更廣的服務覆蓋范圍、更大的潛在客戶群體,這些遠遠超過當前實體業務網點的承載量,而且銀行的金融服務,將來必須依靠互聯網平台才能提高客戶粘性、發展新業務、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建設銀行應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的動向,關注大眾需求和客戶體驗,做好互聯網金融整體戰略布局,將互聯網的平台與銀行的核心業務結合,拓展更寬的服務渠道,研發更貼近客戶的業務品種。

(二)加快金融業務創新,搶占競爭制高點

互聯網的發展、貨幣電子化趨勢的加強、支付結算手段逐步先進,儲蓄賬戶和理財賬戶之間資金轉移會更加方便,手持現金和活期存款的客戶規模將逐步減少,個人存款業務會必然萎縮,但這也是機遇,銀行能更深入的參與客戶財富管理,這具有長遠而重大的意義,管理客戶財富資產獲取利潤就不僅僅是留住存款這么單一了。加快存款業務的理財、消費、網路支付等方面的創新,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幫助客戶財富增漲,是存款業務向理財業務的發展方向。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探討建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個人存款業務的影響。得出作為國有銀行的典型代表,建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以"善融商務"為代表的產品創新己經在業內嶄露頭角。通過研究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建設銀行個人存款業務的影響,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關注互聯網金融對建設銀行的沖擊,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建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1. 金融學方面參考論文優秀範文

2. 金融學方面參考論文

3. 關於金融學方面的論文

4. 關於金融方面的論文

5. 金融學的相關論文

❹ 經濟金融類論文題目有哪些

  1. 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 我國農村經濟增長中的農村金融抑制研究

  3.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

  4.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

  5. 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範研究

  6. 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及對策研究

  7. 我國金融衍生市場創建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8. 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法律問題芻議

  9. 論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

  11.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

  12.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機後韓國銀行業重組機制對中國的啟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須的法律規則及其實施

  15. 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16. 制度、制度變遷與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17. 離岸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

  18. 連接函數(Copula)理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

  19.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研究

  20. 構建中國金融條件指數

  21. 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與分析

  22. 論國際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問題

  23. 金融投資風險評價BP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及應用

  24. 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與實踐

  25.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26. 試論金融債權資產的定價理論與實務

  27. 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統計度量與分析

  28. 無線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術研究

  29. 中國漸進改革中以租金為基礎的政府金融支持行為

  30. 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

❺ 金融方面的論文

金融改革的當務之急目錄一、金融危機是心腹大患二、金融改革舉步維艱2.1 銀行業改革,避重就輕,缺乏新意2.2 警惕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三、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3.1 國有銀行的上市熱3.2 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3.3 赤字連年,有心無力3.4 隱性債務,觸目驚心四、國有銀行該不該上市4.1 銀行上市的基本條件4.2 不良貸款知多少4.3 能否把國有商業銀行切塊上市4.4 股市容量有限,承受不了國有銀行上市4.5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應當緩行五、如何消化國有銀行不良貸款5.1 消化不良貸款的一般途徑5.2 治理不良貸款,一動不如一靜5.3 如何提高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六、打破金融壟斷,迎接WTO挑戰6.1 競爭出效率,競爭促改革6.2 WTO的貢獻七、漸進改革與激進改革7.1 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經驗7.2 兩種改革方案八、開放民營銀行,深化金融改革8.1 金融體制產權改革8.2 民營銀行研究的進展8.3 開放民營銀行的戰略意義8.4 喚起金融危機意識,促進金融改革一、金融危機是心腹大患居安思危。中國加入WTO之後有沒有潛在的危機呢?當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經濟遭遇挫折的話,最大可能莫過於金融危機。在20世紀後期,在日本經濟高速起飛之後,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台灣)很快甩掉了窮困的帽子。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崛起更使人們對亞洲經濟充滿樂觀。最令世人震驚的是中國的奇跡。二十年來,中國經濟在體制轉型過程中保持了高速發展。有的經濟學家把亞洲經驗總結成「雁陣模式」,好像亞洲經濟就可以按照這個序列繼續發展下去了。可是,1990年以後,泡沫經濟的崩潰使得日本一頭栽進了泥淖,直到今天還沒有掙扎出來。雁陣序列,曇花一現。1997年,一場罕見的金融風暴橫掃東亞。我們的鄰居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倒了下去。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再提什麼「亞洲奇跡」了。有些國家「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好不容易把國內人均生產總值搞到三、四千美元,似乎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可是轉眼之間,一個跟斗跌掉了一半多。亞洲各國已經嘗到了金融風暴的厲害。在亞洲金融風暴中,許多人認為中國在劫難逃。在1998年11月「經濟學人」雜志的封面上,一艘掛著五星紅旗的帆船眼看就要被捲入漩渦,旁邊一行大字:「中國,金融風暴下一個犧牲品」。轉眼之間,幾年過去了,在滄海橫流當中,唯獨中國經濟巍然不動。 中國的穩定極大地遏制了金融風暴的蔓延,為亞洲經濟以至於世界經濟的復甦創造了轉機。中國的貢獻得到了各國政府以及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高度評價。也許中國的出色表現沖昏了某些人的頭腦。他們認為,亞洲金融風暴如此厲害,也拿我們無可奈何,今後還有什麼可怕呢? 中國有一則著名的寓言叫做「刻舟求劍」。有一個人在渡船上一不小心把劍掉進河裡,他不慌不忙,在船弦上刻個記號,打算到了岸邊再撈。某些人就像「刻舟求劍」一樣,他們就沒有想到,之所以中國能夠抵禦亞洲金融風暴是因為那個時候尚且沒有對外開放金融。我們有一道很好的防火牆。但是,一旦加入WTO,中國的外部金融環境就完全變了,這道防火牆將不復存在。時過境遷,如果拿昨天的皇歷來討論今天的問題,非出大紕漏不可。亞洲鄰國在對外開放金融領域之後吃了這么大的虧,難道我們還不應當從中吸取教訓?講經濟規模大小,我們不如日本;講經濟發展的時間長短,我們不如四小龍;講勞動密集產品的比較優勢,我們和東南亞各國不相上下。他們紛紛中箭落馬,難道中國就有什麼先天的免疫能力,一定能夠避免金融風暴的襲擊嗎? 全文共9頁,地址: http://www.biyelunwen.cn/show.asp?id=4157這里更多金融論文,有很多: http://www.biyelunwen.cn/class/jingrong.asp

熱點內容
理財通怎麼轉到微信好友 發布:2025-07-13 01:12:37 瀏覽:551
股票交易員工作現場 發布:2025-07-13 01:01:35 瀏覽:25
炒股的老師為什麼有空教人 發布:2025-07-13 00:50:54 瀏覽:412
茅台股票的歷史價格查詢 發布:2025-07-13 00:18:25 瀏覽:423
如何控制貨幣流通流量 發布:2025-07-13 00:18:24 瀏覽:784
什麼是特種貨幣 發布:2025-07-13 00:17:42 瀏覽:409
宏赫優選基金怎麼樣 發布:2025-07-13 00:17:28 瀏覽:929
炒股適合報考什麼專業 發布:2025-07-12 23:57:45 瀏覽:268
年金基金哪個品種好 發布:2025-07-12 23:43:01 瀏覽:150
四川東立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2025-07-12 23:32:55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