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怎麼影響經濟法
① 金融法的本質及其特點
金融法的本質是調整金融關系的法律總稱。金融關系包括金融監管關系與金融交易關系。
所謂「金融監管關系」,主要是指政府金融主管機關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及金融交易的監督管理的關系。所謂「金融交易關系」,主要是指在貨幣市場、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和外匯市場等各種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大眾之間,大眾之間進行的各種金融交易的關系。
金融法有以下三個特點:
1、系統性
傳統的商業關系是「一對一」的關系,例如,消費者到一家商店買東西,他們之間是買賣關系。如果這家商店關門了,消費者就會到另一家商店去買東西。而且,當一家商店關門時,另一家商店的生意還可能更興旺。但是,銀行與存款人的關系就不同了。如果一家銀行倒閉了,可能會引起整個銀行業的不安。
2、宏觀調控性
金融法是調整金融交易與金融監管關系的法律,所以,比較其他商法和民法,具有更明顯的宏觀調控性。金融法對金融關系的四大要素進行規范,這四大要素是:市場准入、經營范圍、利率及匯率和資格審查。由於上述因素對國民經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所以,金融法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比其他法律更加明顯。
3、效率性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兩句話都將時間與金錢聯系在一起,也反映出金融業中資金融通及效率的重要性。所以,調整金融關系的法律,也要求特別關注資金融通效率,也就是特別關注金融關系中的時間因素。假如,如果我國某公司欠日本某公司,用美元計帳的債務,由於不同時間美元對日元的匯率不同,要付的錢就會相差很大。
(1)金融怎麼影響經濟法擴展閱讀:
金融法與其他法案的關系與區別如下:
1、金融法與民法的關系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基本法。金融法調整的平等主體間的金融交易關系應適用民法的基本原則,但金融交易的具體關系和金融調控以及金融監管關系則是民法不予調整的。
2、金融法與商法
商法是調整商事主體從事商事活動引起商品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金融法調整的金融關系的性質,其中既有民事關系,也有商事關系,還有經濟調控管理關系。商法中關於商業信用的票據、公司融資的股票、債券等法律規范與金融法競合,但金融法調整的金融關系中的民事關系、經濟調控管理關系則顯然是商法所不能調整的。
3、金融法與行政法
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金融法中的調控關系應有行政關系的性質,因此應適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則。但行政法顯然不能調整金融交易關系。
4、金融法與經濟法
經濟法是調整平等經濟主體的經濟協作關系和不平等主體的經濟調控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前所述,金融法調控的社會關系,既有金融交易關系,又有金融調控管理關系,且是兩者縱橫協調關系的總和。因此,金融法屬於經濟法的范疇,是經濟法的一個重要分支,應適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金融
網路-金融法
② 金融抑制對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有哪些負面影響
金融抑制對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有負面影響:資本市場效率降低。金融抑制是指一國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機制未充分發揮作用,經濟生活中存在著過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壓制的金融反過來又阻滯著經濟的成長和發展。
金融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聯系,金融有助於提升經濟的增長水平與速度。當我國的金融發展較為穩定的時候,就代表著我國人民擁有積極與健康的投資意識,因此能夠為市場注入更多的活力。當我國的經濟保持增長的時候,我國人民就擁有了更多獲取資金的渠道,因此生活水平也能夠得到明顯地提升。當金融能夠穩定發展,經濟能夠保持持續性地增長,就代表著我國的發展步伐正在穩步地前行。
政府通過對金融活動和金融體系的過多干預,抑制了金融體系的發展,而金融體系的發展滯後又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從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經濟落後的惡性循環。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採取的使金融價格發生扭曲的利率、匯率等在內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金融抑制的根源來自於:①經濟的分割性,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要素分散得極其零散,國內市場也處於割裂狀態,金融體系脆弱,無法發揮其合理配置要素的功能。
②從政治方面看,新政府對於國家主權有強烈的控制慾望,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對自由經濟心存恐懼。
③對高利貸和通貨膨脹的恐懼也是導致金融抑制的重要原因。
金融抑制的手段主要是:政府對金融活動的強制干預,主要是人為的控制利率和匯率。在發展中國家中受到抑制的金融體系有兩個顯著表現:金融市場不健全和金融工具單調。
③ 論述金融風險對微觀經濟的影響
金融風險對微觀經濟的影響(1.可能會降低部門生產率 2.可能會降低部門資金利用率 3.可能會造成產業結構不合理、社會生產力水平下降)。
供參考。
④ 金融學中的微觀經濟學和經濟法處在什麼地位哪個應該重視些
金融學中的微觀經濟學和經濟法:
1、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基礎課程,而經濟法是金融學的輔助學科,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的。基本微觀經濟是必修課,但經濟法基本選修。
2、宏觀、微觀、貨幣銀行是經濟學的課程,也是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是要想真正進入金融領域,區別於其他經濟學專業學生,還是要把公司理財、金融市場、金融工程、國際金融學好,這是金融學專業的基礎課程。
3、金融學中的微觀經濟學和經濟法,微觀經濟學應該重視些。金融學的,不是法學專業。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⑤ 經濟法對現實中金融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啊
金融工作是在經濟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任何金融活動都不能超越經濟法!
⑥ 金融法的作用和意義
金融法的地位和作用,金融法的作用和意義。首先,金融是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心,在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金融活動能否正常、有序進行,關鍵要看金融機構本身是否健全。金融法的首要功能正是通過立法對各類金融機構的性質、職責許可權、業務范圍等加以界定,金融法對各類金融機構的組織管理、運行機制、設立、變更及終止等加以明確規定,進而為金融活動的健康開展創造前提條件。其次,金融市場是融通資金、買賣有價證券的場所。金融市場種類繁多,且金融法每一完善的金融市場必須具備交易主體、交易對象、交易工具、交易價格四大要素,金融法只有通過立法對各類要素加以規范,金融法建立起各類金融市場,並依法嚴格管理,才能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市場局面,才能加速資金的橫向流動和有效配置,提高融資的選擇性和及時性,最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市場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
再次,金融法在現代社會里,金融業是事關經濟全局、事關千家萬戶的公共性行業,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任何一個金融機構活動的開展,金融法其影響已超過了交易個體自身的范圍,都在現實或潛在地對其他市場主體產生影響,亦即對全社會發生作用。金融法通過其確認、引導、規范、調節、保障機能,金融法可以明確一國的貨幣金融政策的總體目標,確定金融監管機構的地位及職權,規範金融監管和調控的方式、方法,規定金融違法行為的懲處、制裁措施等。
⑦ 結合金融學專業,論述如何學好經濟法
想要學好經濟法一定要把相關的概念弄清楚,並且要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
⑧ 財政與金融如何影響社會經濟活動
◆財政政策包括:社會總產品、國民收入分配政策、預算收支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投資政策、財政補貼政策、國債政策、預算外資金收支政策等;
貨幣政策包括:控制貨幣發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公開市場業務、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選擇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等七種手段。
2008 年,國內外形勢逐步發生變化。國內發生汶川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國際上美國次貸危機加劇,並在9月中旬急劇惡化為百年難遇的國際金融危機。針對形勢變化,我國宏觀政策相應從「雙防」轉向「一保一控」再到「靈活審慎」,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一是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二是於9月和10月連續三次下調基準利率,兩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釋放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預期的信號。三是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四是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五是擴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成果:貨幣政策調控效果逐步顯現。貨幣信貸平穩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金融業穩健運行。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對災區、「三農」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逐步加大。2008年前三個季度,受地震災害影響較重的四川、甘肅兩省合計新增貸款2141億元,同比多增566億元,比上年全年多增484億元。農業貸款增加3188億元,同比多增129億元。一些金融機構已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門開展試點工作,目前普遍反映試點成效良好,正在逐步推廣
當前,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一是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啟動保障經濟金融穩健運行的各項應對預案,加強國際協作,應對金融危機的不確定沖擊。二是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三是促進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加大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強窗口指導和政策引導,著力優化信貸結構。五是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融資功能,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六是密切監測國際資本流動,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具體表現在:一是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二是在政府部門內部配置資源;三是對非政府部門資源配置的調控
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實現方式有四種:一是劃清市場分配和財政分配的范圍和界限;二是規范工資制度;三是加強稅收調節;四是通過轉移性支出,每個社會成員得以維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財政調控經濟職能的實現方式有四種:一是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分別採取不同的財政政策,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通過發揮累進的個人所得稅等制度的「內在穩定器」作用,幫助社會來穩定經濟活動。三是通過財政投資和補貼等,加快農業、能源等公共設施和基礎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和環境。四是逐步增加治理污染、生態保護以及文教、衛生等方面的支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監督管理,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從而為經濟正常運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二是通過對微觀經濟運行的監督管理,規范經濟秩序。三是通過對國有資產營運的監督管理。四是通過對財政工作自身的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財政分配效益和財政管理水平。
⑨ 金融學中的微觀經濟學和經濟法處在什麼地位哪個應該重視些
金融學中的微觀經濟學和經濟法:
1、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基礎課程,而經濟法是金融學的輔助學科,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的。基本微觀經濟是必修課,但經濟法基本選修。
2、宏觀、微觀、貨幣銀行是經濟學的課程,也是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是要想真正進入金融領域,區別於其他經濟學專業學生,還是要把公司理財、金融市場、金融工程、國際金融學好,這是金融學專業的基礎課程。
3、金融學中的微觀經濟學和經濟法,微觀經濟學應該重視些。金融學的,不是法學專業。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