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醫療股哪個基金好

醫療股哪個基金好

發布時間: 2022-04-03 17:06:13

① 定投股票(消費醫葯龍頭股) 和定投基金 哪個好

就目前的狀況來說,股票實在不是一個靠譜的選擇。基金的話,股票型的基金也最好不要選擇。我是做黃金,賺的絕對比股票和基金多。

② 現在想買點基金有推薦嗎酒類基金和醫葯類哪個好

基金投資是一種間接的證券投資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過發行基金份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託管人(即具有資格的銀行)託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然後共擔投資風險、分享收益。通俗地說,證券投資基金是通過匯集眾多投資者的資金,交給銀行保管,由基金管理公司負責投資於股票和債券等證券,股市、證券等投資行情都是有漲有跌的。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3-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醫葯etf哪個最好

選取的ETF,規模最大的是512010,規模超過13億人民幣。最小的是512120,規模不到1億。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幾個ETF的漲跌情況。可以看到,5年以來跑得最好的是512010,它不但規模最大,也跑得最好。但如果只看今年數據,則512170最好。 可以看到,512010裡面,恆瑞醫葯的佔比超過26%。換句話說,這個ETF的漲跌,基本上是由恆瑞這一家公司決定。(正如上證50也是平安一家獨大)相對而言,512170則平均很多,而且注意,它並不含有恆瑞這個巨頭,但包含了另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愛爾眼科。而最平均的則是001550,簡直是高度分散。而匯添富中證醫葯衛生159929則既包含了葯明康德,愛爾眼科,又有恆瑞,似乎是最全面的ETF。 結論:512010規模最大,但完全由恆瑞一家獨大,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相比較而言,512170和159929似乎是更好的選擇。
拓展資料:
一、etf和普通基金有什麼區別?
1、在交易體制上的不一樣:etf基金選擇一級市場認購和贖回與二級市場交易緊密結合的交易規章制度,這意味著投資者可以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進行套利操作;但普通封閉式基金只能在二級市場按市場價格交易,不能進行套利的操作;
2、在基金規模上的不一樣:etf的經營規模會伴隨著投資者的申請和贖出產生調整,而普通封閉基金的市場份額經營規模是固定的,在續存期內不容易發生改變;
3、在透明度與流通性上的不一樣:etf每日發布投資的市場份額,發布單位凈值,而普通封閉基金每個季度或是大半年發布一次,每星期發布一次基金凈值。
二、etf是什麼?
etf基金又叫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可以在交易場所上市交易,基金份額可改變的開放式基金,etf基金主要投資在股票身上。不僅如此,投資者既可以申購或者贖回基金份額,也可以在二手市場上買賣etf基金份額。

④ 為什麼醫葯板塊的基金錶現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政府集中采購導致葯費暴跌

「醫保局動真格了,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業的銷售費用了。」一家中標的葯企人士向記者感嘆,還有一位葯企人士向記者表示:「中標難受,不中標更難受。」
前幾天,國家首次「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的投標談判在上海舉行,集中采購的結果是葯價暴跌,正大天晴葯企的恩替卡韋降幅超90%。恩替卡韋被譽為乙肝用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葯吉非替尼降價75%。
這次參與集中采購試點的共有31種葯品,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間的有12個,降幅0-40%之間的有8個。平均降幅高達52%,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這次的試點大獲成功,4 7總共11個城市的31種葯品采購價直接被腰斬了,而采購價的降低,必然導致葯品銷售價的降低,而試點的開門紅也會導致國家迅速大范圍推進采購葯品的范圍,換句話說,困擾中國人很多年的高葯價問題,有望得到徹底的根除。
中國葯價有多虛
中國的葯價不僅高,而且很虛,虛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葯企,列支的營銷費用,居然佔到營收的60%,遠遠超過國際葯企10%的標准。
換句話說,葯廠賣出去100億的葯,銷售成本就佔了60億,而國際通用標准大概是10億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葯企的研發費用卻是出了名的低,遠遠低於國際標准。重營銷輕研發導致中國醫葯界回扣橫行,而新葯研發能力極低。
僅僅被央視公開報道點名的醫葯回扣亂象,包括但不限於:
2010年,葯價虛高1300%的「蘆筍片事件」,湖南湘雅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3.5%;
2011年,虛高達2000%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北京公立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0%;
2013年,漳州醫療腐敗案,全市公立醫療機構100%涉案,葯價的50%用於回扣;
2013年,「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其副總裁梁宏在供述中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打開銷路投入的行賄費用佔到葯價的30%,每年的總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兩地葯價虛高近10倍,醫生回扣佔到葯價40%
這動不動就10~20倍的利潤,意味著成本價只有零售價的10%,甚至只有5%,中間的巨額利潤,都被層層剝削了,最後讓患者來買單,導致中國的葯價高企,但是葯廠實際利潤並不高,研發能力薄弱且極其重視營銷,不給回扣而重視研發的葯廠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集中采購曾讓葯價暴漲
實際上,中國葯價高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如何解決高葯價問題成了政府的心頭病,提出的解決方案千千萬,通過政府集合公立醫院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集中招標,通過巨大的采購量來壓低價格,讓患者得到實惠。
聽起來似乎沒問題,政府手底下有那麼多公立醫院,全部聽政府號令,而公立醫院就診患者的數量佔到總就診量的90%,換句話說消耗的葯品,也是90%,把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來和葯廠談判,不可能拿不到好價格。而政府出面帶量集中采購來降低價格,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關部門就開始推行以量換價」,讓葯物進行集中采購,帶量招標,試圖取得價格上的優惠,降低葯價。在外國,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價格,雖然不多,但是考慮到外國市場競爭激烈,葯價透明,本來就很低,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降低實屬難得。引入中國後,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葯價。
中國醫葯部門不僅實行了集中采購,以量換價,還對醫院葯價進行行政限制,不允許醫院以葯養醫,曾經只允許加價15%,後來乾脆實行零差率,一分錢都不允許加價,什麼價格采購的,就什麼價格出售,最大程度讓利給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購量集中起來進行招標獲得最低價格,然後不加價賣給患者,葯價一定很便宜了吧,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行集中采購和零差率二個政策後,葯品的采購價年年增高,高葯價問題越演越烈。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震驚了,這怎麼可能,這套方案怎麼看都沒問題啊,降低葯費利國利民十拿九穩,怎麼最後居然導致葯費連年增高,這不科學啊。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外國行之有效的帶量集中采購降低葯價的辦法,到了中國不僅無效,反而導致葯價升高。
原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套方案里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標是由政府集中組織的,但是采購量是由各大醫院自行決定的,用哪個葯,用多少,是由每個醫院自己定,或者說,是由每個開處方的醫生來決定。
所以這些葯廠們想出了一個新點子,高中標價高回扣,把中標采購價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潤空間做成回扣給開處方的醫生,以及整個醫葯管理鏈條上的一系列人,瞬間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銷量大增,所有的醫生都在瘋狂的開這家葯廠的葯。
而那些低價中標的葯品則陷入了一個很窘迫的情況,醫生不願意開這個葯,沒有銷量,下場和沒中標是一樣的。
同一款葯品,有人出低價,高價怎麼可能中標,當然不可能啦,競標的規則就是價低者得。要規避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不是同一款葯品就可以了,同樣的葯灌裝到另外一個包裝里,取另外一個名字,上報給葯監局拿一個批號,當新葯賣,既然是剛「研發」出來的「新葯」,那自然擁有自主定價權,你報多高,也沒有競爭者,因為這款葯全國只有你這一家有。
例如,傳統的青黴素,價格極低,不過你們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因為按照集中采購制度,根本賺不到錢,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葯廠自行「研發」的XX黴素,號稱改良版的青黴素,實質上還是青黴素,不過中標價立刻暴漲十倍甚至幾十倍,然後就有利潤空間給回扣了。
所以,新葯的審批權立刻火了,醫生的處方權也立刻火了,帶來的問題是葯監局這些年被國家查處了一大批貪官,基本都是有審批權的那些人,而基層的醫生吃醫葯代表的回扣,已經從密布新聞,變成不算什麼新聞了。
所以,在央視曝光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丑聞中,葯價虛高2000%,出廠價0.6元,北京市中標價高達11元,醫生的回扣為每支4.4元,而山東一個街頭小診所,進貨價為0.64元,賣給患者為2元。所謂的集中采購降低葯價,完全形同虛設,整個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進行采購,不僅沒有壓低價格,反而瘋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購導致葯價大降
看完了中國葯價的歷史,只能感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這次的新集中采購導致中標價暴跌這么厲害呢,他們雙方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肯定是有的,否則中標價依然絲毫不會變,這次的新規最大的改變在於收回了公立醫院自定采購量的權利。
現行的集中采購制度,缺乏明確的用量要求,中標未必代表有銷量,醫院仍然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因為葯企需要對醫院進行二次公關,醫院則進行二次議價,導致中標結果形同虛設。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新的采購制度實行招采統一,什麼意思呢,就是招標會上要明確采購量,由這些城市下屬的公立醫院,提前確認未來一段時間的某葯品的需求量,匯總給醫保局之後,由醫保局統一采購,然後下發給公立醫院,實現真正的帶量采購。
這個創新之舉,等於沒收了醫生的處方權,因為醫院失去了采購權,院里就這么多存貨,你開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報備,醫保局幫你買,你還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沒有特殊的疾病大爆發,對各項葯品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不會有大的波動。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長詹積富在公開場合表示,醫保局的主要任務是讓醫務人員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機會,讓醫務人員不敢再去拿回扣。通過這個制度,他們完全有希望做到這一點,廢除高葯價存在的基礎。
正是因為廢除了中間的回扣環節,讓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銷量,所以各葯企報出的中標價格立刻斷崖式下滑,中標平均價直接來了個腰斬,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葯企迎來長期利好
這次集中招標,讓葯企的中標價大幅度下降,導致醫葯股大幅暴跌,沒中標的幾個甚至跌停,市場看到價格降了,就解讀為利空。
按正常的思維來看,價格降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麼,但是如果深究這件事可以發現,價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錢,對葯企本身的利潤沒有太大的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醫葯市場一直重回扣,輕研發,是否能研發出新葯不重要,砸錢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給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葯換新瓶,也能躺著賺大錢。
這種風氣是典型劣幣驅逐良幣,缺乏研發能力會直接斷掉中國醫葯進步的根基,廣大基層患者還飽受其害,苦不堪言。
葯企喜歡給回扣嗎?不喜歡,但是如果別人都給自己不給,自己就被市場消滅了,有關部門從制度上杜絕給回扣的空間,不僅僅是對患者好,也是對葯企好,這樣才能讓葯企腳踏實地,把心思都放在研發上,消除市場競爭亂象,正本清源,我認為對葯企來說,是構成長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國家醫保局下發《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文件》,按照這11個城市所有公立醫院2017年同品種采購量以60-70%核算,承諾用量進行集中采購,在12月6日進行了首批公開采購,導致了中標價格腰斬式暴跌。
目前只有11個城市作為試點,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進行采購的,也僅僅只有31種葯品。
但是鑒於首次試點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辦法會迅速推廣到全國所有城市,而且會覆蓋到所有的葯品,那個時候,全國所有的患者會看到一個奇觀,所有葯品的平均價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
這一天不會太久,高價葯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受益人,很快你們就會看到這一天的。
望採納

⑤ 買醫葯股好還是醫葯行業指數基金好有純醫葯行業指數基金嗎

醫葯股集中了單一風險,但同時也會有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率
國泰國證醫葯衛生行業指數分級基金是一隻行業類指數基金產品

⑥ 醫療類基金哪個最好

主題基金集中投資於某一主題行業或企業。這類基金往往根據經濟體未來發展趨勢將某一或某些主題作為投資標的,例如 「醫葯主題基金」、「新興產業基金」、「美麗中國主題基金」和「城鎮化主題基金」等。
主題基金的設計,也使得基金管理人能夠展開深入研究,把握單一類項晉的投資機會,精準地駕馭相應的投資主題。因此,主題投資仍然是基於自上而下的投資分析框架,針對區位或產業經濟發展的趨勢與動因進行前瞻性研究,挖掘尚不被市場看好且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行業與企業。主題投資的另一魅力則體現於分散整體股票投資的風險,投資者通常期望當大市面臨下行風險時,主題基金能相對獨立於市場行情,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波幅。

⑦ 買醫葯基金好還是醫葯基金的重倉股好

買醫葯基金風險小一些,收益穩定。如果買醫葯基金的重倉股票,風險大收益也大。重倉股很多,不可能都買的,而自己買了的,未必是上漲最大的,有可能是上漲最少的呢。

⑧ 哪一個醫葯基金比較好

基金是隨時浮動的,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的眼光。

投資者可以根據以下方法來挑選基金:

1、基金經理的經營能力

基金經理的經營能力強弱影響基金業績的好壞、以及基金凈值的走勢。投資者盡量挑選基金經理經營能力較強,所管理的基金都出現較高預期收益的基金。

2、基金投資標的的情況:基金投資標的的走勢情況,也會影響基金凈值的走勢,投資者的未來預期收益,投資者應該挑選那些基金標的處於上漲趨勢,其發展潛力和前景較大的基金。

3、市場行情

投資者在市場行情處於熊市的階段,盡量選擇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規避風險,在牛市階段,投資者盡量選擇股票型基金,來獲取更大的預期收益。

4、基金的回撤率和標准差

標准差衡量一定期間內總回報率的波動幅度,標准差越大,基金未來凈值可能波動的程度就越大,穩定性越小,風險就越高。

最大回撤率是指在任意時點買入基金可能出現的最大虧損率,最大回撤率越高,虧損越大,因此投資者盡量選擇標准差越小、最大回撤率低的基金。

⑨ 長期 定投 基金好 還是定投 醫葯股好

股票能定投?你有多少資金?你是指醫療保健類基金吧!都可以的!

⑩ 有哪些醫療行業比較好的基金經理

我們買基金肯定會看這個基金的基金經理的能力和經驗,能力越優秀,經驗越豐富的基金經理給我們帶來的收益就會相對要高,而且比較穩定。所以很多人對基金經理的選擇都會非常慎重,都希望可以選擇一個靠譜的基金經理。在醫療行業,比較有名的基金經理有哪些呢。

王爭嬌,從業三年多,她是醫葯投資先鋒,擁有多年A股和港股醫葯研究經驗,篩選醫葯賽道中的好風口,好公司。她是醫葯主題基金的新秀黑馬,她的醫療基金為南方醫葯保健靈活配置混合,基金規模為36.52億,這只基金近一年漲幅為22.50%,晨星評級也有四星,總體評價不錯。這些都是不錯的醫葯基金經理,他們的能力都是很不錯的,管理的基金在同類中也是比較靠前的,你可以選擇一個你覺得不錯的基金進行投資。

熱點內容
股市黃昏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5 15:15:00 瀏覽:495
建設銀行股票歷史最低是多少 發布:2025-07-05 14:43:57 瀏覽: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866
如何介紹基金定投業務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744
黃金期貨浮動盈虧如何處理 發布:2025-07-05 13:47:41 瀏覽:251
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5 13:39:43 瀏覽:126
股票歷史財務指標查詢網站 發布:2025-07-05 13:34:23 瀏覽:777
首旅酒店股票歷史 發布:2025-07-05 12:29:18 瀏覽:606
佛山照明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7-05 12:21:47 瀏覽:48
對沖基金的對沖成本指什麼 發布:2025-07-05 12:12:09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