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東體育基金會如何運作
❶ 1984年,霍英冬用一億港元建立了什麼基金
是霍英東教育基金會。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是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1923 - 2006)出資一億港元,與原國家教委(現教育部)合作,於1986年成立的。基金會旨在鼓勵中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和出國留學青年回國內高校任教,對從事科學研究和在教學與科研中做出優異成績的青年教師,進行資助和獎勵。基金會設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基礎研究課題和應用研究課題,為優秀青年教師從事研究工作,每項提供5,000-20,000美元的資助;設立青年教師獎,為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教師個人進行獎勵,每項獎金1,000-5,000美元。
❷ 霍英東家族的慈善基金
霍英東家族基金會主要包含霍英東基金會、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霍英東體育基金會。霍英東基金會成立於1977年。四十二年來,基金會以捐獻和非牟利投資形式,為推動地區發展,支持改革開放,向社會各界投入了60多億元港幣,策劃了數以百計的項目,尤其是在推動各地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科學與文化藝術、山區扶貧、幹部培訓等方面做了難以勝數的工作。如果想專業化地建立家族基金可以聯系優脈,優脈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已總結出一套在中國支持家族辦公室發展的成功模式,並形成了高端圈層網路:優脈·家族辦公室聯盟。至今優脈服務超過50個家族辦公室,提供投資建議和解決方案逾100億元,優脈已成為中國家族辦公室服務領域的行業領先者!
❸ 關於霍英東從學徒到總裁詳細成功歷程
霍英東:紅色資本家的傳奇人生(圖)
童年、少年(1923年-1943年):木船里出身的赤腳孩童
1923年5月10日,霍英東出生於香港一戶水上人家的小木船上,在家裡排行第四。 霍英東的祖籍是廣東番禺,但從祖父一代起就已經全家遷往香港,霍英東出生時,霍家的處境已是相當困難。直到6歲的時候,他還沒有穿過鞋。港灣、風浪、小船、漁火、濤聲……這些幾乎就是他全部的幼年記憶。
7歲那年,霍家遇上浩劫:一場台風驟然間奪走了兩個哥哥的生命,幾個月後父親又染病身亡。為了不讓剩下的3個孩子重蹈覆轍,霍母帶著他們棄舟登岸,住進了當時的「貧民窟」——整間房子只有20平方米,但住著50多人,破舊不堪。在這里,霍英東一家人住了五六年。
日軍侵佔香港,霍家的生活再次陷入危機中,霍英東被迫輟學,18歲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他在輪船上做火夫,在太古船塢做打鐵工,在啟德機場做苦力……跟開車師傅做學徒,偷學開車,遭日本人毒打。
故事:
童年的一切,有些已變得很模糊,但有這樣一件事,至今仍然很清晰地留在霍英東的記憶中——有一年大年初一,霍家也和所有的水上人家一樣歇業過年。霍家雖然窮,但過年過節還是要給小孩子添件新衣裳的;至於鞋子呢,那就免了——因為春節他們也是在船上過的。不過,那天,難得一閑的霍父心血來潮,說要到街上逛逛。對於水上人家來說,市井坊間可是另一個世界。可能是為了「入鄉隨俗」,霍母特意買來一雙新鞋子,給霍耀容穿上。霍父穿上鞋子,覺得很別扭,渾身不自在,而霍家大大小小也像看馬戲一樣,盯著父親評頭論足,噓笑一場。
霍耀容還是穿著新鞋子上岸去了。在街上游來盪去幾圈後,肚子餓了,就進入一間小食店。他把鞋子一脫,光著雙足蹲在板凳上。一碟米粉端上來,霍耀容大大咧咧吃完,用手擦擦嘴,雙腳落地便回船上。�看見父親光著雙腳回來,霍家幾兄妹覺得奇怪,連忙問父親新鞋子哪裡去了?霍父一怔,才發現把鞋子遺落在小食店裡,忘了穿回來,一家人於是又大笑一番。「這不能怪父親,因為我們水上人家向來沒有穿鞋的習慣……」很多年之後,當貴為億萬富豪的霍英東向別人回憶起這件往事時,總是自我解嘲地說上這么幾句。
青年(1943年-1950年):聰慧加勇氣,賺來第一桶金
在多份痛苦的打工經歷後,霍英東醒悟到自己不適合給別人打工,應該自己創業當老闆。於是,發動親戚朋友湊錢,開了一間雜貨店,經營咸魚、腐竹等日用雜貨。傑出的經商頭腦在小店裡就已凸顯。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憑100元參加戰時剩餘物資拍賣,出價1.8萬元投標買下一批機器,一轉手,就賺了2.2萬元,做成一宗無本生意。此後,拿著這筆錢,霍英東周旋於物資拍賣場,參加投標,從事物資買賣,並且不時有所斬獲。
與此同時,霍母經營的貨運生意紅火,駁運生意越做越大。朝鮮戰爭爆發後,霍英東率領船隊沖破美軍的海上封鎖,將大批急需的物質運到內地。幾年下來,賺了一筆大數目。
故事:
年少氣盛的霍英東也做過一筆失敗的生意:他聽說有人高價收購「海人草」,又聽說東沙群島中一帶有大量的「海人草」繁殖,於是,他帶上80名僱工坐上柴油機船就駛向茫茫大海。在島上,他過著魯濱遜似的生活,差點喪命。但歷經千難萬苦滿載著「海人草」回到香港後,他卻發現這種草已經根本不值錢了……
中年(1950年-1964年):房地產起家擠身超級富豪
30歲那年,霍英東已經積蓄了豐厚的財產。此時,他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業,決定把自己的資金全部押在地產上,大幹一場。結果,在短短一年間,他就賺了超過600萬。在這幾年裡,聰明的霍英東首創了「分期付款」和「賣樓花」,並制訂出大廈的公共契約,這些招數如今已成為全世界地產行業通行的慣常做法。
20世紀60年代初期,霍英東的財產已數以千萬港元計,躋身於香港的超級富豪之列。
故事:
成為巨富後,霍英東樸素的生活習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最初做地產生意時,霍生一般是去幫襯橫街窄巷的小店鋪,花十來二十元叫師傅做一雙皮鞋。但他不喜歡皮鞋的後沿太硬,所以平時總喜歡用腳踩著後沿,把皮鞋當拖鞋穿。在家這樣,在公司亦是這樣,只是出街時才乖乖把腳套進鞋裡。我還記得他那時喜歡買香港製造的伊人牌襯衫,那是很普通的一種襯衫,不是什麼名牌。」一次,談起霍英東50年代的生活,霍氏集團一位老職員這樣說。「至於飲食,他特別偏愛粟米和芋頭,這種飲食習慣至今仍然沒有改變。」
�20世紀50年代經營地產時,霍英東偶爾亦到酒吧、夜總會等一些風月場所消遣。霍英東跳舞跳得很好,他跳舞的功底就是在那個時候練就的。直到後來,孩子長大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他才與那些風月場所絕跡,而轉到另外一種場所——私人性質的男人俱樂部活動,在那裡與一些商界朋友打麻將、打「十三張」玩樂;餓了,俱樂部雇請的那些「自梳女」就為他們做飯。
老年:(1964年-1984年):投資內地,成為愛國資本家
1967年,香港經歷地產低潮,霍英東開始逐步退出房地產業。與此同時,他與北京方面走得更近,跟中方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起來。1962年起,他開始與內地合作海沙生意外,到了70年代初又與內地合作石油生意。1978年開始,霍英東率先進入內地,興建了內地第一間中外合作興建的酒店和第一家高爾夫球場。此後,他又參與興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早開業的第一家大型合資酒店廣州白天鵝賓館。
富了,他更樂善好施。1984年,霍英東出資10億港元,成立「霍英東基金會」,致力於中國的投資和捐贈,到2005年,不算投資辦實業部分在內,霍英東給內地的純捐款已超過20億港元,可能是對內地捐款最多的華人資本家,他作為愛國資本家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1983年,霍英東發現自己患上了癌症。
故事:
霍英東很愛國,他多次講述1984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情景----
「那年,正好是建國35周年大慶典。以往,每次參加國慶觀禮團,我都是站在天安門城樓下觀禮,但這次,第一次被安排在樓上。我當時也覺得很奇怪,因科威特王子以及不少國家的貴賓都只是在樓下觀禮。慶典開始,鄧小平作為中央軍委主席坐在開篷吉普車上檢閱三軍隊列,戰車載著中國造的巨型導彈駛過長安街,又看到剛剛從洛杉磯凱旋的中國體育健兒胸口掛著金牌在我們面前走過……我那時看得很入神,很激動,這時,有一個女記者走到我身邊,問我有什麼感想。我當時一時不知說什麼話好,眼淚卻流了出來……」
晚年:(1984年-2006年)愛國奔忙,輝煌一生
雖然身患絕症,但霍英東沒有停止為祖國奔忙。為了使北京成功申辦2000年奧運會,霍英東父子協助中國,向國際奧委會執委做了大量的游說工作,甚至答應捐資非洲建立一個體育基金會。
與此同時,他開始涉足政壇。1980年,霍英東被中國政府邀請為全國政協第5屆委員會委員,這是霍英東第一次公開在政權架構中擔任職務。1983年,他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93年更晉身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國家領導人之一。
晚年的霍英東,把很多精力投向廣東番禺的南沙島,一心要把這里建設成「香港」式現代化的濱海城市。
故事:
1993年,北京申奧,霍英東充滿信心。他已預先在香港《文匯報》等報刊訂好廣告位,以期一宣布結果,幾個小時之後香港報紙就出現大事慶祝北京申辦成功的廣告。投票前一兩個小時,霍英東、北京申辦團成員還與北京、香港方面電話聯系,通告形勢一片大好,北京會穩操勝券。而北京、香港方面得到這個信息,自然嚴陣以待,准備大事慶祝一番。而香港《文匯報》,更預先把霍英東慶祝北京成功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廣告特刊印好。 香港時間深夜3點鍾左右,投票結果揭曉,北京僅以一票之差敗給澳洲悉尼。
� 卻說香港《文匯報》方面,因為匆忙之下,未能把霍英東祝賀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會的廣告從已經放好的報紙堆中全部取出來,結果,一大早,不少市民打開《文匯報》,赫然看到這份廣告,禁不住啞然失笑。《文匯報》無意間開了霍英東一個玩笑。
「一宣布,我很失望。那時跟我去的人都擔心我會自殺。」霍英東說。
❹ 霍英東對運動有什麼貢獻
霍英東年輕時最渴望的事業,是成為全職足球員。
霍英東說過:「我出身貧寒,少年時因過早為生計奔波而營養不良,嘗夠了體弱多病之苦。懂事後見國家貧弱,人民多難,更深感如果不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民族難興國家無望之理。」為此,霍英東一直把體育運動視為振興中華的重要標志和手段。
1977年7月26日,霍英東帶領香港足球隊一舉打進了在北京舉行的亞非拉國際足球邀請賽決賽。在比賽前,鄧小平來到了休息室,熱情地和霍英東及全體隊員握手,並和大家一起進進球場看台。此時,在場的8萬觀眾一起鼓掌歡呼,鄧小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這給霍英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霍英東把支持祖國的體育事業視為對祖國建設的最大貢獻。
霍英東對經濟和體育向來持辯證的觀點,他堅信只有經濟的發展才能真正帶動體育的進步;同時,他也強調「強國須從強體開始」,他說:「沒有經濟的發展,中國體育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體育水平是國家興盛的標志。體育在和平發展時期的影響力是政治、經濟、文化因素所無法替代的。我們在這次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取得的成績堪稱奇跡,為此中國人都很受鼓舞,外國人也很震驚,這就是體育的力量。」
霍英東本人也十分熱愛體育運動,他年輕時是綠茵場上的健將,年紀大了之後還每天進行網球和游泳鍛煉。霍英東曾語重心長地說:「以前中國人吃不飽、穿不好,現在經濟好了,競技體育也進步了,接下來應該讓體育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對整個民族來說,金牌很重要,人民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❺ 霍英東的情況
霍英東先生祖籍廣東番禺,1922年11月21日出生於香港。早年就學於香港皇仁書院,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輟學。先後當過船上的燒煤工、糖廠的學徒、修建機場的苦力,開過小雜貨店。1948年,遠赴東沙島與人合股做打撈海人草生意。20世紀40年代末,從事海上駁運業務,開始了創業生涯。1953年和1954年,分別創立立信置業有限公司和有榮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後組建霍英東集團,任主席。1965年至1984年,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1981年起,先後任國際足球聯合會執委,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主席,世界象棋聯合會主席,亞洲足球聯合會副會長,香港足球總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1984年至1988年和1990年至1994年,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後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1986年獲中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94年獲美國春田大學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分別獲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名譽博士學位和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銀質勛章。1997年7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的大紫荊勛章。
霍英東先生歷任政協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八、九、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在香港回歸祖國的歷程中,先後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事務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霍英東先生是香港知名實業家。20世紀40年代,他開始幫助母親經營雜貨店,培養了堅強的意志和靈活的處事方法。抗日戰爭結束後,他抓住運輸業急需發展的機遇,重操父輩的駁運舊業。20世紀50年代,香港人口激增、工商業興起,對土地和樓宇的市場需求日趨旺盛。他審時度勢,創立立信置業有限公司,開始經營房地產業。他首創分層預售「樓花」和分期付款的經營方式,對香港房地產業的發展貢獻極大。房地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建築材料業,他開始進軍海底采沙業,成為「海沙大王」。為了增強實力,他收購了美國人的太平島船廠,在香港開創了中國人收購外國公司的先河。他還投身填海造地事業,承包國際性招標工程,是最早中標國際重大工程的港人之一。1955年起,他先後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信德船務有限公司等,業務范圍涉及地產、建築、航運、建材、石油、百貨、旅館、酒樓等,在香港商界嶄露頭角。20世紀60年代中期,香港地產業陷入低潮,關鍵時刻他大力倡導共同發展、共創繁榮,聯合廣大房地產商召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第一屆會董會議,被推舉為會長,並連任20年之久。由於對香港經濟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霍英東先生在香港工商界享有盛名,長期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並被推舉為永遠名譽會長。與他人共同創辦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成為澳門經濟主要支柱和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對澳門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霍英東先生是著名的愛國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他年輕時就有為國家做事的志向、激情和膽略。抗美援朝期間,在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全面禁運、港英當局武力「緝私」的情況下,他在香港組織了頗具規模的船隊,為祖國運送了大量急需物資,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改革開放伊始他就著手籌劃到內地投資。1979年,他投資興建中山溫泉賓館,成為最早到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之一。1983年,他與廣東省有關部門合作興建的廣州白天鵝賓館開始試營業,成為我國第一家由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大型現代化酒店,受到鄧小平同志的好評。他堅決擁護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偉大構想,衷心擁護中央對港方針政策,為確保香港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和長期繁榮穩定殫精竭慮,作出了突出貢獻。從1985年起,他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積極履行職責、建言獻策,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成功制定發揮了重要作用。1993年7月開始,他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和籌委會中擔任副主任委員的重要職務,頻繁奔波於香港與北京之間,出席或主持有關會議活動,聽取和反映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見,參與制訂各種方案和政策。他多次公開表示,在中央關懷和正確政策指引下,在香港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支持下,相信未來的特別行政區政府一定會把香港建設得更好。他的真知灼見和赤誠愛國之心,感染了廣大香港民眾,堅定了他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信心。香港回歸祖國後,他一如既往地運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積極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作出新的貢獻。他積極投身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長期致力於香港繁榮穩定發展,受到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並與中央幾代領導人結下了深厚友誼。
霍英東先生為國家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他積極投身內地經濟建設。先後投資或捐贈了番禺大石大橋、洛溪大橋、沙灣大橋和廣珠公路上的4座大橋等多個重大項目。他為廣州南沙的開發建設嘔心瀝血十多年。在灘塗上建起了廣州南沙海濱新城。他傾力支持國家的教育事業,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捐出巨款設立各種基金會支持內地教育,捐資建成大批教學設施。迄今為止,他的基金會對全國各地教育文化事業的捐贈累計達7.6億港元,其中霍英東教育基金會捐贈1500多萬美元,共資助了2000多名青年教師。他和香港其他愛國企業家於1982年聯合發起建立的培華教育基金會,為內地培訓經濟管理人才和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人才1萬多人。他不遺餘力地支持國家的體育事業。1974年,在他的大力奔走和積極努力下,中國恢復了在亞洲足球聯合會的席位,此後他又積極推動中國重返羽毛球、籃球、排球、自行車等體育項目國際組織。他為北京主辦第十一屆亞運會和申辦2008年奧運會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鼓舞祖國體育健兒,他多次為在奧運會和其他國際重大賽事上取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頒發獎金。他還捐巨資建成中國體育歷史博物館和中國武術研究院,在全國許多地方和學校興建體育設施,並設立致力於向全世界推廣中國象棋的亞洲象棋基金。20多年來,他為支持國內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事業發展捐贈的款項達10多億港元。他還十分關心革命老區建設,提出在廣東韶關、江西贛州和湖南郴州三個革命老區之間建立優勢互補的「紅三角」經濟區,並通過所屬的基金會,為該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交流活動捐助1.5億港元,為老區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1992年華東水災和2003年「非典」期間,他都捐出巨資扶貧濟困。他還捐款支持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開展救助工作,關心和支持中醫中葯的推廣。他的善舉得到國家的充分肯定。2005年,他榮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總會頒發的「中華慈善獎」。改革開放20多年來,他通過自己創立的霍英東基金會、霍英東體育基金會、霍英東番禺建設基金會等機構,分別以獨資、合資、捐贈、低息貸款等方式,在內地興建了數百個項目,總支出90多億港元。他說:「我們在內地多方投資、捐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興旺、民族富強。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我願盡我之所能,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多辦些實事。」
霍英東先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長期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熱心人民政協工作,積極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重要事務的協商,為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積極建言獻策。他廣交海內外朋友,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響,廣泛宣傳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積極介紹香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成功實踐。他始終關注兩岸關系的發展變化,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盡心竭力。他積極推動香港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大力倡導粵港經濟合作,鼓勵港人到內地投資興業,強調香港應在內地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不僅向港人介紹內地改革開放的成就和到內地投資的經驗,還經常協助解決港人在內地投資遇到的問題,被港人譽為「與內地溝通的橋梁」。為推動香港體育界與內地的交流,他還一手促成了「省港杯」足球賽,自1979年至今已連續舉辦28屆。他堅持做生意賺錢不忘回饋社會的人生准則,熱心支持香港各項社會事業。通過他的基金會,向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基金會、香港職業訓練局、香港皇仁舊生會中學等教育機構捐贈了大額款項,對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也都有巨額捐贈。他為發展香港足球事業不遺餘力,是第一屆香港足球總會會長,他出資為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的香港運動員頒發獎章和獎金,還多次邀請國際體育界名人訪問香港,推動香港體育事業的發展。他關心百姓疾苦,熱心慈善事業。多年來,捐款資助許多醫院興建大樓、增添設備、設立研究基金等,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霍英東先生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奮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他愛國至誠、愛港至深,堅持真理、愛憎分明,不畏邪惡、光明磊落,是愛國愛港的傑出代表;他面對逆境勇於拼搏,鍥而不舍終至成功的傳奇奮斗人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典型寫照;他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無私奉獻,是服務社會的楷模;他為人謙厚,處事低調,生活儉朴,胸襟品格令人敬佩。他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興衰融為一體,他的愛國精神和高尚品格永遠值得人們尊敬和懷念。
❻ 霍英東家族的發展
霍英東一家合影霍英東的第一桶金是在朝鮮戰爭期間賺來的。霍英東1923年5月10日出生於香港一個水上人家,自小家裡就特別窮,直到6歲他還沒穿過鞋子。7歲時父親病故後,母親一個人拉扯3個孩子,住的是貧民窟,睡的是硬床板。但無論過得多苦,她都咬著牙把霍英東的學費省出來,送他去讀書。霍英東也很爭氣,小學畢業時以優異的成績考進香港著名學府皇仁書院。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霍英東已經有了一家小型修船廠。當時,歐美國家聯手對中國進行物資封鎖,聲言「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中國」。物資短缺造成物價飛漲,不少海外商人險中求財,將「違禁物資」偷偷運往中國內地。盡管冒險又辛苦,霍英東前後加起來賺了一百萬,都是辛苦錢。
成房地產大鱷 在霍氏集團里,長公子霍震霆不但繼承了父親的產業經營,還是他的體育事業接班人。他主要幫父親打理番禺南沙及造船等投資。霍震霆還接替年事已高的父親出任香港足球總會會長。他是獲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的香港第一人。北京申奧成功,霍震霆順理成章被國際奧委會任命為北京奧運會協調委員會委員。香港人稱譽繼往開來的霍震霆為體壇外交部長。霍英東一家3代人在香港媒體上出現的頻率以第三代的霍啟剛、霍啟山為最高。第二代雖有婚變等等傳聞,但給人的主要印象還是在經營實業,熱心社會公益,以比較務實的姿態示人。霍英東家族 - 重要人物 霍英東,全國政協副主席,男,漢族,廣東番禺人。1922年5月生,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歲。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霍英東率先積極地開始了在中國內地的事業,從廣州白天鵝賓館到中國溫泉賓館,從公路到橋梁,從體育基金到殘疾人福利基金,從暨南大學到英東游泳館等。1993年3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霍震霆,霍英東長子,1978年與港姐冠軍朱玲玲結婚。朱玲玲婚後全面脫離娛樂圈,並育有三子(霍啟剛、霍啟山、霍啟人)。2000年,朱玲玲突然搬離霍家大宅,有傳夫婦關系亮紅燈。但自1999年起,多次傳出兩人婚變消息,朱玲玲更是搬離霍家大宅及脫離夫姓。朱玲玲透過好友承認跟霍震霆兩年前已正式離婚,結束維持了26年的童話式婚姻。霍震寰,霍英東二子,1981年與演員陳琪琪結婚,陳琪琪同樣於婚後即時息影,並育二子一女。 霍英東家族 - 遺產爭奪案 爭產風波自2011年由長房三子霍震宇掀起,他控告同是遺產執行人的兄長霍震寰、霍震霆、姑姑霍慕勤及其他家族成員,指霍震寰吞家族財產,要求撤換遺產執行人。2011年12月,霍震宇控告到香港高等法院,指霍英東逝世後,霍震寰涉嫌私吞家產,包括與父親聯名的7.3億元(港元,下同)銀行存款、3間資產總值7億元的海外公司股份、有近60年歷史的家族企業「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的350股普通股。另外,他還控告霍震寰控制價值9000萬元的珠寶,自行決定如何分配給三房各個成員。其後,霍震寰力圖與其他家族成員達成家庭協議。2012年7月底,各方一度達成和解協議,但很快又告破裂。2013年10月,長房三子霍震宇不滿二哥霍震寰隱瞞亡父在南沙發展項目中價值35億元的產權,認為二哥不值得信任,因此向法庭申請撤銷和解協議並重審案件。 霍英東家族 - 慈善基金 霍英東基金會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霍英東體育基金會 霍英東家族 - 主要物業 薄扶林沙宣道「石頭庄園」(1970年購入,長房住宅)山頂普樂道2號(1960年購入,三房住宅)淺水灣海灘道53號(1954年購入,收租物業)淺水灣香島道41號(1985年購入,收租物業)中環畢打街畢打行(1970年購入,收租物業)銅鑼灣蟾宮大廈頂樓(1967年興建,收租物業)尖沙咀彌敦道文遜大廈(1955年興建,收租物業)佐敦彌敦道立信大廈鋪位(1954年興建,收租物業)觀塘裕民坊大廈(1961年購入,收租物業)灣仔庄士敦大廈(1961年購入,收租物業)上水古洞農地(1960年購入)
❼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的組織歷史
1978年,中央政府決定大批派出留學人員出國學習。為配合國家的留學工作,1985年,霍英東先生先是捐款100萬美元,設立出國留學獎學金。1986年4月2日,他對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教委主任李鵬表示,為了振興中華,培育人才,決定提供1億港元,成立霍英東教育基金會,支持國家的教育事業。在基金會成立時,他說,設立的基金會是長期的。要世世代代把這件事堅持下去,為國家的教育和四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了吸引優秀留學人員回國服務,並鼓勵年輕有為的國內教師,脫穎而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利用本金的利息,設高校青年教師(35歲以下)科研基金和優秀青年教師獎金。霍先生為基金會的成功運作,付出了大量心力。成立了以他為首的,當時教育部主管領導、國務院港澳辦領導,以及有關人員參加的理事會,還聘請了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組成顧問委員會(如陳省身、雷潔瓊、張光斗、丁石孫、謝希德、談家楨等)。從基金和獎勵學科及名額的設定,到基金及獎金的力度,都作了細致的考慮。基本的宗旨是盡可能配合國家教育科技發展的需要。並有利於優秀青年教師的成長。對出國留學人員,凡准備半年內回國的,也可提出申請。截至2004年底,基金會共襄助2149名教師,資助金額1311.023萬美元。18年來所進行的資助和獎勵,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界矚目和贊譽的獎項之一,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有作為有成就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成為一些學科的帶頭人,不少獲得資助的科研項目,也取得豐碩成果。
❽ 霍震寰的社會公益
1990年,中國首次舉辦亞運會,興奮不已的霍氏父子慷慨解囊,捐巨資建設了高標準的英東游泳館、中華武術研究中心及中國體育歷史博物館。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後,霍氏父子激動得流下淚水,欣然捐出2億港元用於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設。自打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霍氏父子在每屆奧運會後,都以「霍英東體育基金會」名義為中國奧運健兒全體金、銀牌選手頒發高額獎金,冠軍每人一塊一公斤重的金牌,亞軍則折半,並作為慣例,永久延續下去。與此同時,霍氏父子為促進廣東體育事業的發展,亦捐出巨資建設了番禺體育館、中山運動場及中山大學體育中心。
對教育等公益事業,霍氏父子也鼎力相助,先後捐巨資建設北京師范大學英東教學大樓和廣東仲愷農業技術學院教學大樓,以及中山醫科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等。「我現在除了經營好家業外,主要是忙於一些公益事業。」霍震寰說。作為香港培華教育基金委員會主席,霍震寰從1983年即參與基金會工作。該基金會成立於1982年,由香港商界名人霍英東、李兆基、鄭裕彤發起,主要致力於投放資金、高端人才培訓工程。該工程以香港為培訓基地,但需內地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為將此項工作做到實處,並保證其高質量、高層次,霍震寰經常風塵僕僕奔走於內地與香港兩地,調查研究,征詢意見,聘請師資,選派學員,根據內地改革開放的進程與急需,舉辦各種針對性很強的培訓班。從1982年至今,已舉辦各種培訓班數百個,先後培訓多領域高層人士近萬人,成果斐然。
1986年,霍氏集團出資1億港元,與國家教育部合作成立了霍英東教育基金,對內地高校在教學與科研領域做出優異成績的青年教師予以資助和獎勵。霍震寰說:「我們基金會設立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為優秀青年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提供資金支持,每項提供5000至20000美元資助;設立了青年教師獎,為在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教師個人予以獎勵,獎金為1000至5000美元。」為鼓勵高校青年教師從事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科學研究,基金會從2003年開始,設立「優秀資助選題」,對每項課題資助20000美元。
與此同時,霍震寰通過霍英東基金會,於2003年首次向香港科技大學捐贈3000萬港元,2005年,更向香港科技大學再次捐贈8億港元,以支持該校向全球學術領軍方向發展。對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澳門大學、廣州暨南大學等多所高校,霍震寰也異常關心,常以巨資予以大力支持。
❾ 霍英東體育基金幾時設立的
霍英東博士以貧弱之身,從多難的社會中走出來,成一代俊傑,對強身健體與振興國運的關系,自有深切的體會。他一旦發現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應付生活拼搏的風浪,便立即以罕有的意志和毅力投身於體育運動和體育事業之中。
1984年10月,霍英東博士宣布捐贈一億港元設立體育基金,並且個人亦傾注大量時間和精力發展體育事業以及相關活動。此後,霍英東體育基金會對推動和發展祖國體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20年來,已累計投入4億港元,例如:
在內地、港澳各地建設20多個現代水平的各種體育運動基地、中心、場館和設施培養體育人才;推動中國流行的羽毛球運動與中國象棋進入國際體壇。
設立各種獎金,獎勵在比賽運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體育人才;此外,霍英東博士還在國內外贊助、支持和直接參與組織各種體育活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霍英東博士排除種種內外阻力,多方設法,全力策動恢復中國在國際體壇中的合法地位的工作。幾經艱難,這項工作取得了完滿的結果,在國際體壇產生重要影響。霍英東博士亦由此獲得「中國民間體育大使」稱號。
❿ 霍英東體育基金是什麼
由香港富翁霍英東出資設立的基金會,專門為了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