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葯基金會有哪些表現
『壹』 醫葯基金接下來會暴跌嗎
不一定的,導致基金暴跌的主要原因如下:
1、基金分紅
很多基金合同上都會約定,達到一定條件後基金經歷需要向投資者進行分紅。而分紅通常會導致基金凈值短期內出現暴跌。
2、投資虧損
基金投資實際上是投資者將資金交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進行管理和運作。以債券型基金為例,基金經理將資金主要用於債券投資,所獲得的債券投資回報就是基金預期收益來源之一。如果某隻債券出現違約,而基金經理又重倉持有該債券,那麼凈值就有可能因此下跌。
3、大額贖回
規模較小的基金若遇大額贖回,基金凈值也會受到重大影響。基金贖回凈值是按四舍五精準到小數點後5位的,因此贖回核算時是有一定誤差的,一旦遭遇大額贖回,基金規模又較小,這種誤差就會變得很明顯,導致基金凈值出現暴跌的情況。
(1)醫葯基金會有哪些表現擴展閱讀:
投資者投資於基金主要有以下優點:
1、風險較低。債券基金通過集中投資者的資金對不同的債券進行組合投資,能有效降低單個投資者直接投資於某種債券可能面臨的風險。
2、專家經營。隨著債券種類日益多樣化,一般投資者要進行債券投資不但要仔細研究發債實體,還要判斷利率走勢等宏觀經濟指標,往往力不從心,而投資於債券基金則可以分享專家經營的成果。
3、流動性強。投資者如果投資於非流通債券。只有到期才能兌現,而通過債券基金間接投資於債券,則可以獲取很高的流動性,隨時可將持有的債券基金轉讓或贖回。
『貳』 醫葯基金有哪些
目前,全市場共有27隻醫葯行業主題基金,其中包括15隻主動管理型的醫葯基金、11隻被動指數醫葯基金(包括8隻ETF)
參考:http://fund.eastmoney.com/news/1594,20150127472252790.html
『叄』 2022年葛蘭的醫療基金能「翻身」嗎
在近一段時間的市場中,中歐基金的「醫葯一姐」葛蘭旗下的醫療基金,出現了凈值上的大幅回落。這種情況,也使得不少基民出現了比例不小的浮虧。雖然醫療基金凈值跌了不少,但從一個時期內的市場風格角度看,葛蘭的醫療基金在短期內「翻身」的可能性不大。持有相應基金的基民們,可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等待期,才能迎來一個新的盈利周期。
再次,葛蘭旗下的基金,也面臨著「基金經理休假」的情況。現階段,「葛蘭去休產假」是資管行業人員都知道的信息。因此,葛蘭旗下的醫療基金,也面臨著「主心骨」暫時不在崗的局面。雖然中歐基金內部也安排了不錯的基金經理進行輪替,但葛蘭的暫時缺席以及葛蘭回歸後的工作狀態,都可能是醫療基金在中期內會面臨的不確定因素。畢竟,主動管理型基金,更依賴基金經理的調節能力。
綜上所述,雖然葛蘭的醫療基金在短期內面臨一定的「翻身難度」,但基金投資始終是一項「長期工程」。如果基民們看好葛蘭醫療基金的長期投資價值,那麼短期內的凈值回撤,就是基民們展開定投的機會。不過,不少基民很難應對短期內的「困難期」,因此我們在選投這只基金前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肆』 醫葯基金為什麼會一直下跌跟人們的醫療用葯怎麼成反比
記住一句話很有用: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
操作股票或者基金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追漲,一種是低吸,也就是很多人說的右側買入和左側買入。
無論是追漲,還是低吸,都是很好的操盤方法,但是為啥有人追漲被套,有人追漲就能賺錢呢?這是因為他們追漲的位置不同。高位追漲往往被套在山頂,底部追漲則是最省時省力的賺錢的方法。
低吸同樣如此。低吸的時機和位置不對,就非常難以盈利。當賣點已經出了之後,你如果選擇低吸,那就會被套很久,但是當經過一段大跌之後你選擇低吸,就會很快迎來鳳凰涅槃、一飛沖天的機會!
現在的醫療就處於波段上漲的前夜。理由如下:
1、以中證醫療的K線為例,20日均線已經逐漸走平。20日均線由向下轉為走平和向上,是一種趨勢的轉折。我們在趨勢轉折附近買入,就是低吸的最好的機會。
2、MACD是紅柱,說明多頭占據了主動。MACD紅柱,而股價下跌,正是一種股價和趨勢的一種背離,正是買入的大好時機。
3、醫療調整的時間已經不短了,周線上MACD綠柱不斷縮短,說明空方的力量已經逐漸減小。
4、大家可以觀察,有一種常見的走勢:上漲之前先站上20日均線,然後在跌至20日均線之下,然後低位盤整之後開啟主升。20日均線之下是低吸的良機!大家可以參見近期的證券板塊走勢!
『伍』 醫葯基金最近哪些好
在最近一個月醫葯行業大漲的行情下,除9月份新成立的鵬華醫療保健外,其餘20隻醫葯主題基金平均凈值大幅上漲5.55%,同期偏股型基金指數及主動偏股型基金指數的漲幅為2.77%和2.98%,分別落後於醫葯主題基金2.78和2.57個百分點。在同期可比的各類主題投資基金中,醫葯主題基金的漲幅也僅略遜於軍工主題基金,而遠高於消費、新興產業、資源、商品等主題基金。
具體來看,最近一個月被動型醫葯主題基金(6.11%)平均漲幅要好於主動型的醫葯主題基金(5.07%)。被動投資的匯添富中證醫葯衛生ETF以7.01%的漲幅居首,華安中證細分醫葯ETF、嘉實中證醫葯衛生ETF則以6.68%、6.26%的漲幅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主動投資的醫葯主題基金以博時醫療保健行業、長城醫療保健相對領先,漲幅分別達到6.26%和6.16%;前期持續強勢的富國醫療保健最近一月表現稍遜,漲幅僅為2.94%。
『陸』 醫療基金下半年還會不會跌你是怎樣的看法
我覺得醫療基金下半年很有可能會跌,原因是目前的醫療板塊的基金已經有了很高的漲幅,所以會出現一定的回調。
對於醫療板塊來講,醫療板塊的長期走勢肯定非常好,因為我們的老齡化問題會越來越重,人們的醫療需求也會越來越強,這些都會有利於當前醫療板塊的發展。但如果我們僅僅從這一次的牛市行情來看的話,醫葯板塊的漲幅顯然已經太高了,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板塊。目前醫療板塊的估值也非常貴,我覺得這個板塊會進一步回調。
一、我認為醫療板塊下半年會跌。
正如我在上面所想的那樣,目前醫療板塊的所有個股基本上都處在高位,本身個股的價格也非常貴。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已經沒有多少新資金能進場了,新資金很難拉動當前醫療板塊的價格。我覺得醫療板塊可能會有回調的需求,至於能回調到什麼程度,這個需要等待市場的檢驗。
『柒』 為什麼醫葯板塊的基金錶現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政府集中采購導致葯費暴跌
「醫保局動真格了,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業的銷售費用了。」一家中標的葯企人士向記者感嘆,還有一位葯企人士向記者表示:「中標難受,不中標更難受。」
前幾天,國家首次「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的投標談判在上海舉行,集中采購的結果是葯價暴跌,正大天晴葯企的恩替卡韋降幅超90%。恩替卡韋被譽為乙肝用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葯吉非替尼降價75%。
這次參與集中采購試點的共有31種葯品,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間的有12個,降幅0-40%之間的有8個。平均降幅高達52%,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這次的試點大獲成功,4 7總共11個城市的31種葯品采購價直接被腰斬了,而采購價的降低,必然導致葯品銷售價的降低,而試點的開門紅也會導致國家迅速大范圍推進采購葯品的范圍,換句話說,困擾中國人很多年的高葯價問題,有望得到徹底的根除。
中國葯價有多虛
中國的葯價不僅高,而且很虛,虛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葯企,列支的營銷費用,居然佔到營收的60%,遠遠超過國際葯企10%的標准。
換句話說,葯廠賣出去100億的葯,銷售成本就佔了60億,而國際通用標准大概是10億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葯企的研發費用卻是出了名的低,遠遠低於國際標准。重營銷輕研發導致中國醫葯界回扣橫行,而新葯研發能力極低。
僅僅被央視公開報道點名的醫葯回扣亂象,包括但不限於:
2010年,葯價虛高1300%的「蘆筍片事件」,湖南湘雅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3.5%;
2011年,虛高達2000%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北京公立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0%;
2013年,漳州醫療腐敗案,全市公立醫療機構100%涉案,葯價的50%用於回扣;
2013年,「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其副總裁梁宏在供述中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打開銷路投入的行賄費用佔到葯價的30%,每年的總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兩地葯價虛高近10倍,醫生回扣佔到葯價40%
這動不動就10~20倍的利潤,意味著成本價只有零售價的10%,甚至只有5%,中間的巨額利潤,都被層層剝削了,最後讓患者來買單,導致中國的葯價高企,但是葯廠實際利潤並不高,研發能力薄弱且極其重視營銷,不給回扣而重視研發的葯廠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集中采購曾讓葯價暴漲
實際上,中國葯價高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如何解決高葯價問題成了政府的心頭病,提出的解決方案千千萬,通過政府集合公立醫院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集中招標,通過巨大的采購量來壓低價格,讓患者得到實惠。
聽起來似乎沒問題,政府手底下有那麼多公立醫院,全部聽政府號令,而公立醫院就診患者的數量佔到總就診量的90%,換句話說消耗的葯品,也是90%,把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來和葯廠談判,不可能拿不到好價格。而政府出面帶量集中采購來降低價格,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關部門就開始推行以量換價」,讓葯物進行集中采購,帶量招標,試圖取得價格上的優惠,降低葯價。在外國,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價格,雖然不多,但是考慮到外國市場競爭激烈,葯價透明,本來就很低,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降低實屬難得。引入中國後,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葯價。
中國醫葯部門不僅實行了集中采購,以量換價,還對醫院葯價進行行政限制,不允許醫院以葯養醫,曾經只允許加價15%,後來乾脆實行零差率,一分錢都不允許加價,什麼價格采購的,就什麼價格出售,最大程度讓利給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購量集中起來進行招標獲得最低價格,然後不加價賣給患者,葯價一定很便宜了吧,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行集中采購和零差率二個政策後,葯品的采購價年年增高,高葯價問題越演越烈。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震驚了,這怎麼可能,這套方案怎麼看都沒問題啊,降低葯費利國利民十拿九穩,怎麼最後居然導致葯費連年增高,這不科學啊。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外國行之有效的帶量集中采購降低葯價的辦法,到了中國不僅無效,反而導致葯價升高。
原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套方案里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標是由政府集中組織的,但是采購量是由各大醫院自行決定的,用哪個葯,用多少,是由每個醫院自己定,或者說,是由每個開處方的醫生來決定。
所以這些葯廠們想出了一個新點子,高中標價高回扣,把中標采購價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潤空間做成回扣給開處方的醫生,以及整個醫葯管理鏈條上的一系列人,瞬間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銷量大增,所有的醫生都在瘋狂的開這家葯廠的葯。
而那些低價中標的葯品則陷入了一個很窘迫的情況,醫生不願意開這個葯,沒有銷量,下場和沒中標是一樣的。
同一款葯品,有人出低價,高價怎麼可能中標,當然不可能啦,競標的規則就是價低者得。要規避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不是同一款葯品就可以了,同樣的葯灌裝到另外一個包裝里,取另外一個名字,上報給葯監局拿一個批號,當新葯賣,既然是剛「研發」出來的「新葯」,那自然擁有自主定價權,你報多高,也沒有競爭者,因為這款葯全國只有你這一家有。
例如,傳統的青黴素,價格極低,不過你們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因為按照集中采購制度,根本賺不到錢,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葯廠自行「研發」的XX黴素,號稱改良版的青黴素,實質上還是青黴素,不過中標價立刻暴漲十倍甚至幾十倍,然後就有利潤空間給回扣了。
所以,新葯的審批權立刻火了,醫生的處方權也立刻火了,帶來的問題是葯監局這些年被國家查處了一大批貪官,基本都是有審批權的那些人,而基層的醫生吃醫葯代表的回扣,已經從密布新聞,變成不算什麼新聞了。
所以,在央視曝光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丑聞中,葯價虛高2000%,出廠價0.6元,北京市中標價高達11元,醫生的回扣為每支4.4元,而山東一個街頭小診所,進貨價為0.64元,賣給患者為2元。所謂的集中采購降低葯價,完全形同虛設,整個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進行采購,不僅沒有壓低價格,反而瘋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購導致葯價大降
看完了中國葯價的歷史,只能感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這次的新集中采購導致中標價暴跌這么厲害呢,他們雙方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肯定是有的,否則中標價依然絲毫不會變,這次的新規最大的改變在於收回了公立醫院自定采購量的權利。
現行的集中采購制度,缺乏明確的用量要求,中標未必代表有銷量,醫院仍然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因為葯企需要對醫院進行二次公關,醫院則進行二次議價,導致中標結果形同虛設。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新的采購制度實行招采統一,什麼意思呢,就是招標會上要明確采購量,由這些城市下屬的公立醫院,提前確認未來一段時間的某葯品的需求量,匯總給醫保局之後,由醫保局統一采購,然後下發給公立醫院,實現真正的帶量采購。
這個創新之舉,等於沒收了醫生的處方權,因為醫院失去了采購權,院里就這么多存貨,你開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報備,醫保局幫你買,你還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沒有特殊的疾病大爆發,對各項葯品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不會有大的波動。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長詹積富在公開場合表示,醫保局的主要任務是讓醫務人員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機會,讓醫務人員不敢再去拿回扣。通過這個制度,他們完全有希望做到這一點,廢除高葯價存在的基礎。
正是因為廢除了中間的回扣環節,讓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銷量,所以各葯企報出的中標價格立刻斷崖式下滑,中標平均價直接來了個腰斬,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葯企迎來長期利好
這次集中招標,讓葯企的中標價大幅度下降,導致醫葯股大幅暴跌,沒中標的幾個甚至跌停,市場看到價格降了,就解讀為利空。
按正常的思維來看,價格降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麼,但是如果深究這件事可以發現,價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錢,對葯企本身的利潤沒有太大的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醫葯市場一直重回扣,輕研發,是否能研發出新葯不重要,砸錢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給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葯換新瓶,也能躺著賺大錢。
這種風氣是典型劣幣驅逐良幣,缺乏研發能力會直接斷掉中國醫葯進步的根基,廣大基層患者還飽受其害,苦不堪言。
葯企喜歡給回扣嗎?不喜歡,但是如果別人都給自己不給,自己就被市場消滅了,有關部門從制度上杜絕給回扣的空間,不僅僅是對患者好,也是對葯企好,這樣才能讓葯企腳踏實地,把心思都放在研發上,消除市場競爭亂象,正本清源,我認為對葯企來說,是構成長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國家醫保局下發《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文件》,按照這11個城市所有公立醫院2017年同品種采購量以60-70%核算,承諾用量進行集中采購,在12月6日進行了首批公開采購,導致了中標價格腰斬式暴跌。
目前只有11個城市作為試點,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進行采購的,也僅僅只有31種葯品。
但是鑒於首次試點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辦法會迅速推廣到全國所有城市,而且會覆蓋到所有的葯品,那個時候,全國所有的患者會看到一個奇觀,所有葯品的平均價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
這一天不會太久,高價葯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受益人,很快你們就會看到這一天的。
望採納
『捌』 醫療基金為什麼會跌這么厲害
最近醫葯個股都下跌,整個板塊估值比較高出現集體回調的跡象,再加上醫保局最近開始第二輪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所以跌也是正常的。
原因:
1、醫療基金在近兩年可以說是基金投資的黃金賽道,很多醫療基金老手都在醫葯板塊盈利了不少。但是近期,醫葯行業出現了整體的回調,大幅度的下跌,並且是持續性,這一波回調打的很多基民措手不及。不說以前,就在近兩個月醫療都已經跌了不止10個點了,跌一天要好幾天才可以漲回來。
2、醫葯板塊前期漲幅大很多投資者都十分看好,醫葯指數及其主要標都在歷史新高附近徘徊。近期,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審評中心發布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葯物臨床試驗研發指導原則》,明確市場解讀為負面新聞,消息公布之後影響了醫葯行業的投資行情,導致市場開始_現了短期的消化估值,估值大幅度下跌。同期,國家推出了相關醫葯外包服務行業的政策,市場解讀為負面,是的今年領漲的醫葯外包服務大幅度回調,導致醫葯今年整體行情不景氣。但是投資不能夠只看當下,醫葯一直屬於中長期中最優質的投資對象。醫葯板塊在下半年之後會進入市場估值切換,預計估計會上漲回調至相對合理的水平,因此下半年可能處於一個震盪的狀態。
3、醫葯醫療基金這次短期的進行一波回撤,主要是受到了出台的醫療相關政策影響。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在這時可以降低自己對基金的預期收益,同時也要相信醫葯行業屬於一個高景氣行業,醫葯行業是一個具備競爭力提升的公司,我們需要成長,從成長過程中獲得盈利。
總結:對於這次的醫療大幅度下跌,投資者可以選擇市場加倉降低風險,俗話說又跌就有漲,一直基金不可能一直持續下跌或者上漲。
以上僅供參考,投資需謹慎。
『玖』 2020年7月份醫療基金會漲嗎
會。
醫葯類一直是市場中較為高漲的行業,其風險會比其他行業小一些,對於投資者來說,只要選對基金管理人,如果不發生極端情況,進行定期長期投資,還是有較高的獲利機會的。
據醫保2020年7月新規定表明,自7月1日起,繳納醫保費用的參保者將按照800元的標准進行繳費,這相當於比原來的250元多繳納了550元,這550元就是財政補助,但如果不在財政補助范圍內,還需要補足這一部分。
(9)醫葯基金會有哪些表現擴展閱讀:
醫療基金投資注意事項:
建議用戶盡量迴避弱勢基金。雖然近期保險,銀行,有色,鋼鐵,房地產的大金融、大藍籌都進行了一輪強勢上漲,但相關主題基金的表現還是不盡如人意,相比證券基金都要明顯偏弱,更不要說跟科技、消費,醫療等熱門主題基金相比。
這個保險基金的夠買額度就好比購買保險的保障額度一樣,購買的多少直接關繫到保障。
用戶不要重倉一隻基金,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無論股票還是基金,都要做到分散投資、均衡配置。不要看到這周券商基金的表現,就要重倉甚至全倉買進券商基金,要知道證券基金在近期突破之前,長達數月在底部徘徊,像近期的瘋牛式上漲不會常有。
『拾』 醫葯基金走勢還會上漲嗎
如果我們從長線的視角來看的話,醫葯板塊的基金肯定會繼續上漲,因為醫療板塊是近5年甚至近10年的黃金板塊。
如果我們從短線的視角來看的話,醫葯板塊目前已經出現了大幅上漲,這個上漲不會一直持續,未來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至於回調多久或者回調多少幅度,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知道。換而言之,投資者需要在短線考慮避險的問題。
一、醫葯基金的走勢確實非常猛。
我從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持有醫葯板塊的基金產品,會非常看好這個板塊的發展。因為如果我們從長期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未來一定是醫葯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我們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進一步加劇,醫葯行業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這會直接看好醫葯板塊的基金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