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值多少
Ⅰ 買史博的基金能賺嗎
史博的基金一般都是老基金,相對比較靠譜,但不能確保每個投資人都能賺錢。
投資基金其實是一件相對比較專業的事情,即便有些明星基金產品確實賺錢,但未必保證每個人都能賺錢。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因為多數投資人並不能長期持有相關基金,有些人也會錯過行情。雖然基金經理對基金本身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但投資人的入場和出場時間也非常重要,沒有誰能保證你一定賺錢。
一、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史博的基本情況。
史博所任職的單位是南方基金,所打理的基金產品一般是南方新能源產業混合。這是一款明星基金產品,投資年齡比較老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這款產品。對於史博這樣的基金經理來說,史博應該可以算是公募基金界相對比較老的基金經理了,因為史博到從業年齡已經超過了13年,這已經戰勝了全國90%以上的基金經理。
Ⅱ 500億基金經理頂流誰扛住了一季度下跌謝治宇為基民賺13億
「頂流減倉?拋售白酒?」基金漲跌、基金經理調倉牽動人心。
近日,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興全基金、嘉實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的成績單,張坤、劉格菘、董承非、謝治宇等數十位明星基金經理「頂流」的持倉和收益也相繼曝光。
一季度,A 股市場震盪下跌,滬深 300 指數下跌 3.13%,上證指數下跌 0.90%,創業板指數下跌 7.00%。具體從股票市場來看,一季度分化較為明顯,鋼鐵、銀行、公用事業、輕工等行業表現較好,而國防軍工、通信、非銀金融等行業表現相對落後。
幾大明星基金經理調倉路數也得以窺見,目前,張坤、王宗合、馮波以消費類投資為主,重倉茅台、五糧液等白酒股,劉格菘則格外青睞 科技 股、新能源股。而董承非在管盈利的興全趨勢混合基金一季度進行大幅調倉,其中股票倉位從2020年末的78.86%下降至本報告期末的67.21%,從而平衡了市場風險。
頂流業績分化 :
興 全 謝治宇為基民賺了 13 . 2 億 廣發 劉格菘虧 掉 66億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過500億的明星基金經理有15人,其中張坤、劉格菘、劉彥春3人在管基金規模超過700億元,還包括茅煒、董承非、謝治宇、歸凱、王宗合、馮波等人。
連日來,伴隨著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廣發基金等基金公司一季度的披露,旗下明星基金經理頂流一季度在管基金的成績單也隨之出爐。
貝殼 財經 從目前已經發布一季報的8位明星基金經理在管基金一季報發現,僅有興證全球基金經理董承非和謝治宇兩人的在管基金出現盈利,其中謝治宇一季度為基民賺了13.2億元。
具體來看,董承非共計管理興全新視野和興全趨勢投資2隻基金,前者一季度虧損5.37億元,後者一季度為基民賺了1.14億元。而謝治宇在管的4隻基金中,3隻基金在一季度扛住了市場下跌,逆勢實現收益。
隨著一季度市場的調整,絕大多數明星基金經理在管基金均出現了下滑,廣發基金劉格菘在管基金的利潤下滑最多,一季度虧了66億元,「一哥」易方達基金張坤緊隨其後,虧了57億元,易方達基金馮波以逾36億元的虧損位列第三。
此外,一季度嘉實基金頂流歸凱虧了30億元;鵬華基金王宗合虧了34億元,鵬華基金梁浩虧了近14億元,興全基金董承非虧了4億元。
明星 基金 經理 調倉:
謝治宇 盈利 背後 持倉 均衡 疊加 市場走勢
一季度,明星基金經理業績調整的背後,與其投資風格和持倉比例息息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管理基金的投資方向也多為此前市場熱議的「抱團股」,包括白酒等消費股、醫葯股、 科技 股以及能源股等等。
具體來看,張坤、王宗和、馮波以消費類投資為主,重倉茅台、五糧液等白酒股,劉格菘則格外青睞 科技 股、新能源股。
而從一季度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A 股市場震盪下跌,滬深 300 指數下跌 3.13%,上證指數下跌 0.90%,創業板指數下跌 7%。整體來看,春節前依然是以去年的核心抱團資產為主線,持續上漲,而春節後開局便一路下跌,去年漲幅較大的板塊整體調整也更大一些。
進而一季度行業分化較為明顯,鋼鐵、銀行、公用事業、輕工等行業表現較好,而國防、軍工等板塊表現相對落後。
謝治宇在管基金的持倉也完美地迎合了市場走勢,相對而言持股更「均衡」。一季報顯示,根據其管理的興全合宜C和興全合潤的前十大重倉股來看,第一大重倉股為海爾智家,持有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均在7.00%以上,同期還持有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中國平安、海康威視等一季度熱門股。
此外,整體相對其他頂流來看,謝治宇本人在管基金的持股行業較多,包括消費、製造、傳媒、銀行等多個方向。從持股集中度來看,興全合潤前十大重倉股占基金資產凈值比重為43.72%。而張坤的持股集中度高達80%。
而劉格菘在管的基金配置多以面板、光伏、動力電池、煉化、鈦白粉、晶元等製造業以及醫療服務等行業為主,比如,廣發 科技 先鋒持股集中度超過65%,京東方A、隆基股份和億緯鋰能三隻股票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位列前三,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大。
不過劉格菘認為,上述製造業行業具備明顯的全球比較優勢特徵。「從中期(2-3年)與長期(3-5年)的角度,我們對市場更加樂觀,新一輪製造業企業的盈利上行周期已經清晰可見。建議投資人適當降低今年的收益預期,堅守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
王宗合表示,一季度市場出現了比較大的震盪主要的背景有兩個,一是過去兩年整個市場上的一些優質資產估值處於抬升狀態,導致這部分資產目前來看靜態估值處於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
二是在去年疫情背景下,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都很寬松,尤其美聯儲的寬松政策非常激進。現在在疫苗大面積推廣的情況下,全球的貨幣政策出現一定不穩定預期。國內的貨幣政策的基調從邊際角度來說也處於一個微變的過程中。
投資者 建議 :
多位頂流建議降低年內收益 預期
一季報中,這些頂流基金經理同樣對後市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張坤表示,盡管自己的持倉結構進行了調整,但在個股方面,依然長期持有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
張坤認為,判斷周期性的頂部和底部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相對可行的是,不斷審視組合中的公司長期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有沒有受損,如果沒有,只要內在價值能夠穩步提升,股價運行中樞提升就是遲早的事情。
他強調,股價的波動是劇烈的,有時一天都能達到20%,如果心中沒有企業內在價值的「錨」,投資就很容易陷入追漲殺跌中。「長期來看,我們認為股票市場類似幅度的波動在未來仍會不斷出現,而且事先難以預測。但只要企業的內在價值提升,這樣的波動就終歸是波動,不會造成本金的永久性損失。」
劉格菘表示,製造業的發展關繫到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近幾年,中國具備全球比較優勢的製造業行業佔比不斷上升,在全球從新冠疫情中逐步走出的過程中,立足中國比較優勢、需求面向全球的製造業會不斷在全球復甦中受益,這些行業的龍頭公司是其未來配置的重點方向。
董承非則認為,今年國內外經濟逐步進入復甦階段,雖然很難判斷疫情消退的時間,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像去年那樣以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來支持經濟的局面將在邊際上變弱,因此,在基本面及估值的判斷上面需要更加謹慎。
「市場階段性選擇了低估值的板塊。」歸凱分析,過去兩年基金的業績表現普遍比較亮眼,基金重倉的行業或者個股估值也大幅抬升,長維度來看,其隱含的復合回報率在下降,應當對今年基金的收益率適當降低預期。
馮波認為,經過前兩年的大幅上漲,由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驅動的A股核心企業的估值重構過程基本完成。「在合理估值水平下,企業盈利的增長將成為推動未來股價上漲的最重要的因素。這將更加考驗管理人對基本面的研究深度,以及合理定價的能力。」
他強調,市場的大幅波動,對短期投資者來說是風險,但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則是獲取超額收益最好的機會。當然對於新基金來說,市場的大幅波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建倉機會。
王宗合表示,從 歷史 上來看,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流動性的變化等因素,會對市場在一段時間內造成較大的波動。但對於個股而言,決定公司價值增長的核心還是在於公司自身的長期盈利和現金流的創造能力。
Ⅲ 春節後基金凈值出現大規模下跌,不少明星基金成了重災區,具體是什麼情況
在春節之後期間出現了大規模的下跌,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很多基金都處於一個高估值狀態,並且在春節前夕基金也漲到了一個比較高,所以在近期基金出現大規模的下跌也是比較正常的一個現象!而有些基金的凈值跌到了5%,多個明星基金經理的回撤也是非常大!
現在好多年輕人都已經投入到了基金的投資當中,而在2020年的基金投資當中,很多人確實收到了一定的利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2021年春節剛過後,基金就出現了很大的回落,造成了很多年輕人的恐慌!
投資是具有一定風險性的,因此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應當理性投資,不要對於投資抱有太大的期望,同時也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在下跌的時候就太過於焦躁,同時在漲幅非常好的時候,也要注意把握機會將其及時拋出,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基金的投資過程當中賺取一些金錢,基金就長期的一個趨勢來看還是比較好的!
Ⅳ 想要購買嘉實基金旗下的基金,哪幾款基金比較好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總是會選擇投資基金或者是股票,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好一點,所以我們在投資股票或是基金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些朋友在投資購買嘉實基金旗下的基金的時候,對於買哪些基金能夠賺錢也是非常好奇的,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一下,我們在購買這一隻基金的時候,可以買哪些基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這幾只基金的漲幅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我們在投資基金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以及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進行相關的投資,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更大的風險發生,才能更好的幫我們規避風險。
Ⅳ 張坤劉格菘旗下基金創最大回撤紀錄,這個數值已經達到了多少
截止目前,張坤旗下的藍籌精選創下了最高回撤率達到了22%,而劉格松旗下的廣發雙擎升級的回撤了也達到了23%,這兩只股票都遭遇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牛年開始之後,A股就沒有一天的牛的,從最早的抱團瓦解,到現在的大盤回撤,無論是股票還是基金無一倖免。有基民過年聽了親戚介紹來買基金,結果開年就給你來個大跌,新基民們根本承受不住,各大基金的評論區也是各種段子橫飛,此時股民們除了調侃,也做不了什麼事了。
Ⅵ 張坤、朱少醒、葛蘭等,「國民」基金經理究竟長成啥樣
文/程繼明
優秀的基金經理堪稱「國寶」。那麼,張坤、朱少醒、葛蘭、謝治宇……,目前紅極一時的優秀基金經理,究竟都有哪些共同特徵呢?看看能否幫助我們更加科學地遴選出優秀基金。
從業年限長短是檢驗基金經理優秀與否的首要標准。
也就是他做基金經理做了多少年。時間當然是越長越好,起碼超過6年,最好超過8年以上。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股市6年到7年一個周期,上次牛市2014年-2015年,至今6年-7年。再往前推,2006年-2007年,至今14年。沒有經歷完整的牛熊周期,就沒有經過市場洗禮和檢驗,僅僅依靠短期業績靚麗就判斷一個基金經理優秀,這是不科學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從業年限6年以下的基金經理就沒有優秀的。主要是因為基金經理如果有6年以上的從業年限,穿越牛熊周期,那麼其業績的「含金量」就很高。
從這點看,朱少醒最符合優秀基金經理標准,在富國一干就是15年,現在也沒有分手的意思,這有「白頭偕老」的跡象。
另外,張坤和謝治宇,從業年限都已經超過8年。
而醫葯女神葛蘭目前任職中歐基金5.9年,接近於這個標准。
毫無疑問,所有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業績,這是當之無愧的首要標准。然而,我們評價基金經理的業績,一定不能從短期來看,要看長期業績,至少要考察其6年以上的投資業績。
從業績標准來看,最好選擇平均年化15%以上的基金經理。其實,很多優秀的基金經理年化業績居然高達20%以上,甚至更高。特別是持續10年以上如此高的業績,恐怕連巴菲特都感到驚嘆。
截至今日,我們選擇了10個較為優秀基金經理從業年限及業績表現如下:
1、富國朱少醒,從業15.6年,至今僅管理一隻基金富國天惠成長混合,收益2161%,堪稱一絕。
2、興證基金董承非,從業14年,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8年360.14%。
3、景順長城劉彥春,從業12.1年,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6年303%回報。
4、易方達張坤,從業8.7年,8年800%收益。代表作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成立13年,凈值增長1027%,不過張坤是中間接手管理的。
5、興證基金謝治宇,從業超過8年,興全合潤7年1000%。
6、易方達蕭楠,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8年526.34%。
7、廣發基金劉格菘從業7年,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2年多280.33%。需要注意的是,劉格菘之前在中郵基金等其他基金,表現一般。
8、中歐基金葛蘭,從業將近6年,中歐醫療 健康 混合335%。
9、銀華基金焦巍從業將近6年,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2年半264.40%。但之前在大成和平安表現一般。
10、匯添富胡昕煒從業5年,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5年317.60%。
上述年化就是復利,利滾利。比如,15年前買10萬朱少醒,現在就變成了200萬,這可是沒加杠桿的20倍啊,這個收益率比一線城市的房子還要高。
總的來說,這些優秀的基金經理的業績都是逆天的。估計巴菲特看完都覺得驚訝,要知道,這才是一個高速成長的中國資本市場才能具備這樣驚艷業績的土壤。
所謂回撤就是,這個基金上漲過程中,突然掉頭,而且掉頭幅度還不小。估計今年年初進入基市的基民都記憶猶新,春節後滿懷期待延續春節前行情。但事與願違,各大明星基金突然掉頭向下,基金凈值回撤20%以上比比皆是。一時間,基民怨聲載道。
其實,回撤對於基金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哪有隻漲不跌的基金?只不過有兩點一定注意:
第一,優秀的基金不怕回撤,因為優秀的基金經理一定是經歷過市場檢驗的,遲早會漲回來。可惜的是,A股很多基民把基金投資做成了股票投資,追漲殺跌。回撤時紛紛贖回,現在看來,很多優秀基金已經回到 歷史 高點,甚至創下 歷史 新高。
第二,回撤幅度也是檢驗基金優秀程度的標准之一。回撤,肯定是越小越好,最好不回撤,但那是不現實的。
回顧一下國寶級基金經理回撤情形,朱少醒回撤最大的是在2008年,回撤將近60%;2015年半年,回撤45%左右;2018年時,回撤了38%;2021年初,回撤不到15%。看到了嗎?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就這樣慢慢成長起來,回撤幅度逐步縮小。
再看張坤,2015年回撤30%左右;2018年差不多也回撤了30%;2021年初,回撤不到25%。
基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基金經理,買基金實質就是用資金「投票」基金經理。
基民把錢交給你管理,不管是賺還是虧,基民都要付出一定管理費。不善良的基金經理把注意力總放在擴大管理規模, 比如高位發新基金,一買就陷入巨虧,這是典型的無良基金類型。
相反,有良心的基金經理總是處處為基民著想,在股市高位的時候,「勸阻」基民不要買。當然,人家「勸阻」不是拿個大喇叭喊,而是通過「限購」方式實現。
以張坤為例。
2020年初,疫情突發,人心惶惶。張坤卻在2020年2月10日發公告,他的基金從原本限購10萬,放寬到了100萬。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別人恐懼時你貪婪」,這需要多大勇氣。最終股市基本一路上漲。
漲到9月份,橫盤震盪,張坤又發公告,將基金限購降到5萬元。意思是,我要做風險提示了。
然後,2020年11月23日,限購5000元。12月28日,限購2000元。2021年2月10日,限購1000元。2021年2月24日,徹底限購。
在別的基金經理經理,趁著股市瘋狂時,比股市還瘋狂,玩命發新基金,甚至「見天光」。
此時,優秀的基金經理用實際行動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朱少醒,謝治宇,也都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職業操守和良知。
優秀者必有優秀的理由。其中,優良風格是決定能否成為優秀經理的一種很重要的品質。
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羅斯,這些如雷貫耳的投資大師,都有各自的成功之道。從上述國民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上看,也或多或少有著這些大師的邏輯。
巴菲特看來,要集中式投資。跑贏大盤的最佳方法,不要在手裡囤積數百隻股票,耐心等待最有可能帶來超額回報的幾只股票。正如費雪所言,把雞蛋放入不同籃子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你無法看好每個籃子中的全部雞蛋。因此,投資者會冒著對熟悉的公司投入太少而對不熟悉的公司投入太多的風險。張坤就是這樣的基金經理。持倉非常集中,比如重倉白酒的龍頭股。
巴菲特說,復利,是偉大的。「市場先生」喜怒無常,要做好長期持有的准備。這點來看, 張坤、朱少醒都一樣,不會去主動擇時,只要他們認可的公司都會堅定持有,不會過多判斷股市漲跌。
但朱少醒,是中國最像彼得林奇的基金經理,持倉比較分散,比較重視組合風險控制。
正如郭樹清所講,通貨膨脹如期而至。而且,通貨膨脹持續的時間可能比所有專家預測的要長。最可怕的是,一旦全球進入加息周期,經濟就會面臨嚴重的長時間的「滯漲」局面。普通投資者要想守住中產階級的階層,配置優質資產勢在必行的、迫不及待的。優秀的國民基金經理所掌控的龍頭基金無疑是普通投資者首選。
Ⅶ 春節後基金凈值出現大規模下跌,不少明星基金成了重災區,具體是什麼情況
主要是抱團股出現一定程度的瓦解,所以才導致這些明星基金都出現大規模的凈值下跌。新年過後,A股市場似乎沒有年前的那麼熱鬧了,在節後開盤幾個交易日內,早前抱團的白馬股出現大幅的下跌,尤其是白酒板塊多隻股票出現跌停,連龍頭股貴州茅台也出現也出現了連續三個交易日的下跌,累計跌幅超過了10%。而早前重倉白酒的明星基金也出現大幅的凈值下滑,其中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甚至直接暫停申購,有業內人士分析,很可能是基金想要控制規模,避免規模影響到基金的收益率。而其他多隻明星基金包括景順長城,鵬華精選等,也出現了凈值的大幅下滑。
Ⅷ 諾安基金高管頻頻離職、旗下明星基金高度重倉凈值大起大落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高闊
年初以來,共有124家基金公司、208位高管發生了職位變動。雖然基金公司高管職位變動的情況屢見不鮮,但同一家公司最近一年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相繼被停職、免職的情況則較為罕見。
8月7日,諾安基金發布公告,稱副總經理楊文因工作需要離職。公開資料顯示,楊文為企業管理學博士,曾任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員、中融基金管理公司市場部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8月楊文加入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市場部總監、發展戰略部總監;2006年9月29日,出任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一職。至8月5日離任,楊文在諾安已經工作近17年。
高管層頻頻離職
2019年8月22日,諾安基金公告稱,停止奧成文所擔任的總經理職務,由董事長秦維舟代為履行總經理職務,且代為履職的期限為90日。
《每日財報》注意到,一周後的8月28日,諾安基金再次發布公告稱,免去曹園的副總經理職務。曹園早年任職於國泰基金,於2010年5月加入諾安基金,歷任華北營銷中心總經理、公司總經理助理等職務,後升任該公司副總經理。
此後,公司先後發布公告稱,經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七次臨時會議決定,對公司總經理奧成文、副總經理曹園分別給出了停職、免職的處理,並宣布由董事長秦維舟代任公司總經理。
今年5月,諾安基金再次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副總經理陳勇因「個人原因」離職。據有關報道顯示,在諾安基金任職超過16年的陳勇,在離任前還擔任諾安基金固定收益事業部總經理,他的離去或將對諾安基金的固定收益投資帶來影響。
在陳勇擔任諾安基金固定收益事業部總經理期間,諾安基金債券基金規模曾在2018年出現較大增長。隨著機構資金撤出,2019年其債券基金規模下滑了46%,諾安基金的凈利潤也下滑了近四成。
營收持續下滑
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總部設在深圳,注冊資本金為1.5億元人民幣。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諾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經理人數26人,管理著超過80隻開放式基金,超過1000億元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
《每日財報》注意到,相對2019年債券基金規模大幅縮水,諾安基金的權益類產品表現相對較好,混合型基金的資產規模較2018年末增長了80億元左右。
這主要得益於旗下的基金諾安成長(320007)在2019年取得了95%的年度收益率,在凈值增長和凈申購份額推動下,為公司貢獻了超過63億元的新增規模。不過,諾安基金2019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仍然出現了下滑。
Wind數據顯示,2018年諾安基金營業總收入達9.08億元,同比下滑5.8%。2019年,就在諾安旗下基金規模達到最高峰1123.81億元時,公司全年營收卻下降為7.21億元,同比繼續下滑20.62%;凈利潤達1.89億元,同比下滑近40%。
究其原因,我們注意到,隨著基金規模上漲,諾安基金支出的託管費、客戶維護費、銷售服務費同比增加。2019年諾安基金的託管費為1.33億元,佔比24.06%;客戶維護費為2.39億元,佔比43.25%;銷售服務費為1.72億元,佔比31.1%。
此外,由於諾安基金的持倉和交易風格,每年股票、債券的交易傭金也在1億元以上波動,這也加劇了成本的增加。2018年,諾安基金總傭金為1.36億元,2019年,諾安基金總傭金為1.17億元。
重倉股高度集中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投資者討論最多的是諾安基金的一款明星基金——諾安成長混合(320007.OF)。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自2009年3月10日成立以來,收益達到187.13%,今年以來上漲54.22%。
但近三個月,隨著A股的強勢復甦,該基金業績卻僅為15.49%,跑輸混基平均業績20.70%,同時跑輸滬深300的22.68%。
細看產品持倉可以發現,該基金更青睞信息技術和材料板塊,重倉股票為聖邦股份、北方華創、卓勝微、兆易創新、韋爾股份、滬硅產業、三安光電、長電 科技 、中微公司、聞泰 科技 。
據該基金二季報顯示,上述十大重倉股占基金比例達81.43%。基本上高倉位押注了晶元半導體一個行業的股票,而這和基金經理的風格有關。
執掌諾安成長混合的蔡嵩松,畢業於中國 科技 大學計算技術研究所,專業主攻晶元設計。2017年進入諾安基金後,蔡嵩松對諾安成長混合持倉股進行了大換血,重倉 科技 股。
近三個月業績平平原因也在於此,諾安基金旗下多隻混合型基金風格較為單一,持有的個股集中度較高。
所以也導致了大起大落,今年的4月30日該基金單日漲幅達到了8.38%,5月6日該基金單日漲幅達到了7.67%,這兩個交易日里,出現漲停潮的就是晶元和半導體相關股票。這些股票的估值情況,PE大部分都超過了100倍!有漲就有落,到了7月14日-15日,兩天回撤超過20%,並因此被推上微博熱搜。
Wind數據顯示,自2019年年中以來,隨著基金管理規模突破千億,諾安旗下基金數量也突破60隻,達到史上最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諾安旗下基金重倉前十大股票佔比合計為15.1%,遠高於市場同類基金平均的持股集中度。
這種「一把梭哈」的風格,在板塊輪動加速的市場行情下,會導致基金業績的大起大落。
Ⅸ 什麼是最牛公募基金,業績可以到達多少
2020年「瘋狂的基金」終於告一段落。110隻基金凈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賺近60%,收益最高的冠軍基金年回報超過166%,每個數字單拎出來都相當炸。
乘著2020年業績的東風,「十倍基」(Ten bagger)的隊伍也進一步完成了擴容。將時間拉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以發現,在公募基金陣營中,雖然十倍基是一個相當珍稀的「品種」,但截至2020年底,整體漲幅超過10倍的基金達到了驚人的50隻(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回報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將近40倍了,堪稱「業績之王」。
這些不同類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點?它們的風格、業績爆發時點、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經理,又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怎樣才能識別「靈魂投手」,買到一隻真正的十倍基?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拆解了全市場50隻十倍基,用數據和事實告訴您答案。
正是由於績優基金經理的不斷接力和傳承,才鍛造出了這些優秀的產品。
如果結合這3隻基金的業績爆發年度來看,還能發現一些別的規律,於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作了一個統計。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這2隻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來了一波業績爆發,年度凈值增幅為70%左右。在其後的幾年間,這2隻基金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好,年度回報在-20%和20%之間來回波動,一直到劉彥春接手以後才重新起飛,收益扶搖直上。另一隻基金景順鼎益的情況與此類似,2015年劉彥春開始擔綱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當年回報就達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報均超過了50%。一個字,穩。
對於另外一些基金,或許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更大。例如華夏大盤精選,王亞偉以一人之力貢獻了近12倍的任職總回報和49.77%的任職年化回報,在同類型基金中一騎絕塵。在他離開後,華夏大盤精選又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經理頂著巨大的壓力,也創造了比較穩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國內公募歷史上唯一的一隻「四十倍基」。
總的說來,一隻「十倍基」背後往往是多個基金經理和其投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業,行情下跌時巨大的壓力或者公司人事的變動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發揮,毀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隻「十倍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能少。
怎樣才能買到「十倍基」?
最後來簡單講一講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怎麼才能買到「十倍基」。
通過前面部分的統計,大家可以發現,即便是最年輕的「十倍基」,也誕生於2008年,到2021年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將一隻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夠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人。這個沒有對與錯,主客觀因素都有,大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備這么長線的資金實力。
作業還是可以抄的。與其去抄基金的重倉股,也許不如認准這個基金經理,直接買這只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歸納了不少「十倍基」的特點,比如選擇中長期業績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動管理能力優秀、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深刻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同時避開一味炒熱點、做短線的產品。其實只要做到了這些,要選出一隻「潛力基」並不難。
這些已經成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可以進入你的基金池而進行關注的。近兩年市場風格轉換很快,熱點賺錢效應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結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業績來挑選出眼下依然能夠適應新形勢、沒有落後於市場的好基金。
還有一個特點是,近兩年業績增長一倍、兩倍的「翻倍基」隊伍也日趨龐大,從這些「翻倍基」中尋找下一個「十倍基」,也許並非天方夜譚。
總的說來,業界一直以來強調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資,不間斷,不以錯過「十倍基」而懊惱,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長期持有,中間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Ⅹ 節後超2000隻基金跌超10%,明星基金為何成重災區
最近,無論是微博、朋友圈、知乎還是抖音,各大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幾乎都和基金有關。而年前大漲的明星基金在這波大規模下跌潮里,瞬間成了“重災區”,一時間可謂是漲也熱搜,跌也熱搜。
一、明星基金為何成重災區?
基金漲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尤其是偏股型基金,背後主要投資股票市場,A股震盪,基金凈值也會跟著震盪。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基金主要投資標的是證券市場,證券市場止跌了,基金也就止跌了。無論是年前的股市大漲,還是春節後的大跌,大部分還是由增量資金推動的。一方面國家出台了各種財稅優惠政策,樓市的嚴格調控等方面的因素導致大量資金進入股市。另一方面,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外很多企業停產,經濟停滯。而中國在2020年年初開始恢復,在促進經濟內循環的趨勢下,整體經濟開始呈現正增長,這也讓大量海外資金在中國尋求避險的港灣。兩種情況一疊加就出現了北上資金大抄底,基金抱團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