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炒股的人都是自己虧呢
A. 為什麼說大多數人炒股票的結局是註定虧損
股票投資並非資金充足和技術精湛便能輕易盈利。許多人自信滿滿地進行操作,但最終卻陷入虧損。甚至一些金融學家也不例外。
這背後是因為人性的弱點。這些弱點從小就根植於我們的潛意識中,由於在日常生活中造成的危害不大,我們往往難以察覺。但在股票投資中,這些弱點會被放大,導致巨額損失。
我將這種人性的弱點稱為人類的原始生存本能。因為這些弱點從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存在。
在股票投資中,人類的原始生存本能會導致以下虧損:
1. 小賺即拋,大虧死扛。
超過75%的人在股市中,當小有盈利時,會選擇拋出股票;而當虧損嚴重時,則選擇堅決不賣。有人甚至死扛十年以上。這真的是理性的選擇嗎?這實際上是人類的原始本能。
這源於原始社會,個人獲取食物不易,很容易被其他人搶走。因此,獲取食物後,最佳選擇就是立刻食用——即落袋為安。這就是原始的生存本能。現代人依然在大腦中具有這種本能,當炒股時,賺了5萬元或50%時,腦中的第一反應大多是賣出!
在原始社會,當個人遇到危險時,如遇到野獸,最佳選擇是與野獸決一死戰而不是逃跑。因為人類一般跑不過野獸。現代人在金融投資中也會出現這種想法——虧損嚴重時,選擇死扛不賣,希望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實際上,在股市中這種決策往往是錯誤的,經常會造成更大的虧損。人們經常容易將原始本能用在現代金融社會的股票決策中,最終失敗是必然的。
在西方,社會科學家將人類對待收益和風險的這種完全不同的決策態度描述為:面對收益時,人們更喜歡保守的確定性收益;面對風險時,人們更願意採取激進的、賭一把的策略。這就是人性——人類的原始本性。
因此,當人們被套牢時,如虧損50%,大多會選擇死扛到底。這實際上只是一種原始本能。當人們做出死扛的決定時,並沒有認真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值得死扛。人們面對風險只想賭一把!
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賭性。
人們這樣投資下去,會出現好股票由於賺錢了,就早早賣出。甚至漲了幾倍、幾百倍。手裡被套的股票都死死地留著,這樣手裡就會拿著一大堆績差公司的股票,甚至最後拿到退市。
實際上,很多人就是看了我今天的文章,也明白我說的道理,但他們依然不會賣出手裡的深套的股票。下次,手裡的股票賺了點小錢,他們依然會馬上賣出。這就是人性的弱點。這些原始本能紮根於人類的腦海中,人們自己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手。
這就像人們都知道每天大量時間打游戲、看電子小說會使人變得平庸,但大多數人仍然無力改變這樣的生活。這就是人的原始本性在起作用。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克服「小賺即拋,大賺死扛」的本能沖動是絕大多數人做不到的。包括很多金融學家。
即使我自己在一隻股票獲利50%以上時,腦中也會無數次有個聲音呼喊:「快賣吧!再不賣就跌回來了。」
幸運的是,我有強大的意志力能控制自己,能理性分析股票,能堅決不賣。這樣,我才賺到了一倍以上的盈利。比如,我手裡的王府井18元多買入,69元多拋出。股價從18漲到28、38、48、58...這個過程我的大腦里也有無數次的聲音呼喚我馬上賣出。就是我的幾個好朋友也不斷地在20多元、30多元、40多元強烈建議我賣出股票。
我能堅持到69元以上才考慮賣出。這個過程是經歷了多少煎熬,反思了多少次自己,排除了多少干擾才回歸理性!
這種不被外界環境干擾、不被利益左右,不被人性弱點影響而依然能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才是最寶貴的。這可能是一種極少數人才有的能力。也許這算是一種天賦。
我有個好友炒股也20多年了,買了一隻股票賺了40%就拋出了。不久這只股票又漲了2倍!他事後說自己缺少耐心。我認為他缺少的不是耐心,他缺少的是戰勝人性弱點的能力!我敢說,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他依然會早早拋出股票。
人們當遇到這種小利時往往就會急於獲取。這時就會大多腦袋短路,失去了理性分析的能力。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老太太為了免費得到2個雞蛋,會坐公交車20里地去排一天的隊。最後還花2000元買了一口所謂的「超級鍋」回來。
2. 不能客觀分析自己持有的股票
這有點像「兒子都是自己的好。」
人們的大腦實際上並不是客觀思考的。人們經常會由於個人需求而無視大量有用的信息。如果從腦結構這個角度來說,人們的投資虧損是由於大腦的思維結構。
科學家做過試驗,讓人們看一場電影。這時有個小孩子舉著氣球在電影院的大屏幕前走過,也就是說在所有觀眾的眼前走過。但是,事後調查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看到這個電影播放過程中的小孩子。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了人們只能看到他們關注的東西。人們不關注的東西或信息會被大腦處理掉,所以人們就看不到。
比如,我年輕時有一次拿著一隻百貨股,我就總注意它的基本面優點和各種有利的公告。而無視其基本面的缺點和其有關的利空因素。直到我同學說:「你是因為有這只股才怎麼看就怎麼好吧?」
從那以後我才如夢初醒——我以前對自己持有的股票失去了客觀判斷的能力。
人們在股市上大多如此。因為手中持有的股票關系著我們的利益,所以我們就容易本能地選擇性地只看這只股票好的一面,看不到這只股票基本面中不好的一面。
股市中大多數的人都是如此。從人性的層面看,炒股大多數人虧損是註定的。
人類還有很多原始本能困擾著人們的股票投資。但是人們卻很難克服它。就像大家知道少吃就能減肥一樣——道理很簡單,但是能做到少吃的都是少數人。
B. 為什麼大部分人炒股是虧錢的,炒股賺的人多還是虧的人多
炒股虧錢的人多於賺錢的人,炒股虧的人多。以下是對這一結論的詳細解釋:
一、股市的高風險性
股市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市場,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市場情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往往難以預測和控制,導致股票價格波動較大。因此,炒股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風險性,投資者很容易因為判斷失誤而遭受損失。
二、投資者的認知偏差
很多投資者在炒股時存在認知偏差,如過度自信、盲目跟風、賭博心理等。這些偏差往往導致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虧損。例如,一些投資者可能因為一時的盈利而過度自信,加大投入,結果在市場回調時遭受重大損失。
三、被迫留在股市的投資者
有一部分投資者在股市中虧損後,由於不甘心虧損,選擇繼續留在股市中試圖回本。這種心理往往導致他們在虧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遭受更大的損失。這類投資者往往被迫留在股市中,無法及時止損。
四、賺錢效應的誘惑
盡管股市中存在很高的風險,但仍然有一部分投資者通過炒股獲得了可觀的收益。這種賺錢效應往往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股市,試圖復制別人的成功。然而,股市中的成功往往難以復制,大部分投資者最終都會因為缺乏足夠的投資知識和經驗而虧損。
綜上所述,由於股市的高風險性、投資者的認知偏差、被迫留在股市的投資者以及賺錢效應的誘惑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炒股虧錢的人多於賺錢的人。因此,投資者在進入股市前應該充分了解股市的風險性和復雜性,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和止損機制,以降低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