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精神分裂什麼感覺
『壹』 精神分裂症的感覺是什麼
精神醫學中的感覺障礙,是指在感覺神經和感覺器官都沒有病變的情況下,病人卻出現各種感覺異常,最常見的症狀有感覺增強,指的是病人對外界輕微的刺激,產生不適及難以忍受的疼痛,這種現象屬於感受性增強,也叫感覺過敏。還有的病人針刺皮膚而不感到疼痛,稱為感覺降低、減退等,都屬於感覺障礙,常見於神經症的患者。 精神分裂症常見的感覺障礙有感覺過敏。如有的病人把別人很輕的腳步聲聽得很響,認為別人故意吵他睡覺;還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到頭上的帽子猶如重石,或有如緊套著鐵圈等。精神分裂症另一個常見的感覺障礙叫「內感性不適」。如病人感到自己的內臟被牽拉、肺臟被擠壓等,這些症狀往往從疾病早期一直到慢性期,頑固存在而不易消除。精神分裂症病人還有一種情況應指出的是,由於長時間服用抗精神病葯物而使之對疼痛不敏感,因此,有的病人患急性闌尾炎而無明顯疼痛,常延誤治療而導致腸穿孔,給醫生及時診治帶來很大困難。 總之,精神分裂症常出現感覺障礙,其特點是症狀較荒謬離奇,缺乏現實基礎。精神分裂症的感覺障礙常與其它症狀同時存在。 下面,我們談談什麼是知覺,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能會出現哪些知覺異常。 外界事物的個別屬性在大腦中的反映叫感覺。人的大腦在反映外界事物個別屬性的基礎上,通過感官和經驗的作用,把事物的多種屬性聯合起來,形成對某一事物的整體認識,叫知覺。知覺和感覺一樣,是外界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知覺和感覺的區別在於,知覺是事物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而感覺只是事物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
『貳』 精神分裂是何種體驗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覺和妄想會給他們帶來恐懼、緊張、焦慮等的情緒體驗,他們也會因此而採取行動來努力緩解、消除這些不好的情緒體驗,只不過他們使用的方法和行為是我們常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叄』 精神分裂發作時感受
幻覺、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兩大主要特徵。從你描述來看,是有幻聽、幻視還有被控制感的,這是典型的精神分類症。同時你是間歇性的發作,不發作的時候是有自製力的。應該是青春型的分裂症,抓緊時間治療,預後效果是明顯的。
『肆』 關於精神分裂的症狀
什麼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組最多見的疾病,在精神科的門診及住院部本病患者約占就診人數的2/3。大多數患者在年富力強的青年時期起病,以25歲左右為最多,也有不少在15~40歲之間的少年和壯年時間起病,大多起病緩慢,少數呈急性或亞急性。
病程多為冗長,從數月至數十年。如不及時治療常會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當疾病在高峰期,患者的工作、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等均適應不良,客觀檢查發現情感、思維、意志行為的互相不協調,即精神活動有分裂現象。
但患者對本身的疾病卻毫無認識,往往拒絕就醫,即使家人勉強將其帶至醫院,大多也不願意接近醫生,不願意訴述自身的感覺,都認為自己沒有病不需要診病更不需要服葯或接受其他治療。
此時如果家人給以遷就,往往會使疾病拖延治療,拖延過久不治,會反復發作或逐步發展為慢性,到了疾病的晚期則逐漸變為精神衰退,此時病者變成整日無所事事的徘徊或獨坐一隅,對任何人任何事物均不感興趣,漠不關心,不與親人來往,學習工作上毫無要求也沒有什麼打算,甚至連生活上必需要的吃飯、喝水、個人衛生等均需別人照料。
所以精神分裂症把本來精力最充沛、對社會貢獻最大的黃金時代奪去了,除了患者本人健康受到了很大損失以外, 還給家屬及單位的同志帶來了精力上及經濟上的負擔,精神上帶來了痛苦。所以該疾病一當發現即應及時治療,以減少疾病的遷延與復發。在變態心理及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是最值得我們重視與研究的問題。
精神分裂症的病象都是變態心理,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十分繁雜,可以說是「千變萬化」,不僅不同的病人症狀不一樣,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時期也表現不一樣,但如能掌握其「萬變不離其宗」的要領,就可以把這個病區別出來。該病的主要表現是精神活動(也稱心理活動)脫離現實,在知覺、情感、思維及意志行為之間互相不協調及互相影響,而導致學習、工作、生活、社交等適應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維持原來的學習工作能力,原來的生活習慣方式也變為異常。下面談談該疾病各時期的表現:
一、早期
大部分患者無明顯誘因下緩慢起病,許多病狀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最早被發現很多時候獨自呆坐似在思考問題,生活較前懶散,紀律鬆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經心,學習成績下降,與其談話話題不多,語句簡單、內容單調,逐漸對人冷淡,疏遠親人,本來很有興趣的事物也不感興趣。
偶然可發現有一兩句話不可理解或「牛頭不對馬嘴」,或有時有點奇怪的行為。如突然發怒摔爛東西,或為一點小事執拗與人糾纏不休,無理取鬧,莫名其妙地傷心落淚或欣喜。此時常易被誤會為「思想問題」或性格改變。有部分患者會訴說:時有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倦無力等不適,也有表現為怕臟,反復洗手,無故心慌恐懼,心煩意亂等,也常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
部分患者可因軀體有病或精神受刺激等因素誘發,突然出現失眠、興奮、言語與行為明顯異常,少數會出現短暫意識不清並有片斷性幻覺妄想或呆著不動成為木僵狀態等。
二、充分期
此期為精神分裂症明顯顯露特徵性病狀時期,其表現如下:
1.思維障礙也稱聯想過程障礙,較輕病狀時為思維散漫,病者講話或寫文章時,每句話文法結構尚通順,但上下句之間或上下文之間缺乏連貫性,因而整段講話或文章使人無法理解其中心內容。病狀嚴重時加重思維破裂,不僅句與句之間無聯系,每個語句也不完整,好象語詞的雜拌或語句的堆積,紊亂得支離破碎,好象一個文盲的人亂按打字機所打出來的文章。
有的可表現為思維中斷,與人談話時突然停頓片刻,再接下講時己轉變了話題。
此外還有思維涌現,即腦子內不由自主地冒出一連串毫無聯系語句,有如泉水一般湧出,病者想壓也壓不住。有時又覺似被別人施加外力把一些思想插入或擠入腦袋中,是別人強加於自己的,這種感覺叫強制性思維。還有的表現為思維貧乏,與他坐在一起,如果你不提出問題就只有相對無言,對問話的回答也非常簡單,多重復單調地答「是」或「不是」。另有些病者向你敘述事情時僅講了三言兩語就認為表達了許多含意,認為別人已詳紉了解其要說的內容了,這稱為病理性簡述。
病人對事物的思考和推理常缺乏邏輯性,對事物的判斷分析不符合現實規律,不符合一般情理,卻自認為很有道理。缺乏邏輯性的表現形式有語詞新作和病理象徵性思維。病人創作一些圖案、符號、文字或動作,以表示他自己才能理解的概念。如寫「女男」表示結婚,舉起彎曲的末指表示歡迎。
病理性象徵性思維是因為病者把抽象的概念與具體事物混淆不清。如一男青年經常保持雙膝關節不屈以表示堅強,堅強是抽象概念,雙膝關節的位置是具體事物,兩者混為一談。還有一中年工人不準許女兒買黑毛線回家打毛衣,妥買只能買紅的,以表示他這家人走「紅線」(革命路線)不走「黑線」。
思維障礙還包括思維內容的障礙的部分病者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妄想,以被害及關系妄想最多見,其次誇大、嫉妒、等妄想也常見。這些妄想可以單一或多種同時存在且互相影響。例如有一青年搭公共汽車時旁邊坐著兩位解放軍,下車後在馬路上行走前後都有摩托車,則推想自已是個大人物,不然為什麼上街有解放軍保護和有摩托車開路。在家聽到鄰居在打撲克,傳來斷續的聲音說:「槍斃……糟了……出錯啦……」,又推想「他們嫉妒我是個大人物,給我加上犯錯誤的罪名,要拉我去槍斃了」。這個病者同時存在誇大、關系、被害三種妄想且互相關聯及滲透。
2.情感障礙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之一。病者在安 靜時表現冷淡,對周圍事物無興趣,不關心,與親人疏遠,告知重大事件時無動於衷,喜歡一人獨坐房中,甚至連吃飯也不與親人一起吃。有時會出現興奮激動或焦慮抑鬱等反應,但大多與周圍環境無聯系而是受幻覺妄想所支配,有時其情感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為親人開追悼會的時候他卻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與思維內容不協調,如笑嘻嘻的敘述她的悲慘遭遇。
3.意志行為障礙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如要完成某項任務必須決心克服一切困難才行。病者無論對學習或工作都無責任心,抱無所謂的態度,對近期或遠期的打算也不考慮,整天無所事事地呆坐、卧床或無目的地徘徊,甚至日常生活的吃飯、洗臉、換衣服、梳頭理發等也是被動的。有時可因幻覺妄想的影響而自語、自笑或作出打人毀物、自傷等行為。
以上提過的病者在思維、情感與行為三方面不協調也是主要的特徵,這些特徵常從病者日常的事例可以找得到。
三、後期
病者經過積極治療以後,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轉歸:一部分經治療後病況逐漸好轉而達到痊癒,愈後可以恢復其原來工作。部分病人雖經努力治療但不易完全控制症狀,常呈反復發作。部分患者雖病況好轉但遺留淡漠、孤僻、少語、學習工作不主動等症狀。也有些遺留性格改變,對什麼事都採取無所謂的態度,對社會及家庭均無責任心。少部分逐漸發展為精神衰退,即除了本能地感到飢餓時主動吃東西外無所要求,終日呆坐一隅或蒙頭大睡,不與任何人接觸,生活全部需別人照顧。
在精神分裂症的充分期,臨床醫生為了治療與護理的方便,常把典型表現的病人分為四種類型。
一、單純型
於青少年期緩慢起病,一般無明顯誘因,以孤僻懶散、冷淡、思維貧乏、意志缺乏為主要特徵,可有片斷的幻覺妄想,早期常有頭痛、頭暈、失眠、全身無力等神經衰弱症狀群,常易被誤診為神經衰弱。病程發展緩慢,往往短者l一2年,長者3—5年;因此早期易被誤認為性格或思想問題。如不及時診斷及治療,易逐漸遷延為慢性精神衰退。
二、青春型
在16~23歲的青春期起病,大多為急性驟起失眠興奮。行為紊亂、幼稚,常沖動打人毀物。情感不穩,無外界誘因而獨自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瞬間即轉變。思維明顯破裂,言語增多,無論唱歌或講話都是雜亂無章,可有片斷離奇的幻覺妄想。這種類型著重早期控制興奮症狀,如發展為疾病充分期則難以控制。此型大多呈反復發作,發作多次後易趨向精神衰退。
三、緊張型
發生於青壯年,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以表情淡漠行為抑制為其主要特徵。初期言語動作明顯減少,發展至嚴重時呈木僵狀態,躺著不言、不動、不食,毫無表情,活象一個木頭人。但要警惕有時會突然解除抑制呈興奮狀態,突然起來打人、毀物、逃跑,常歷時短暫,又可轉回木僵狀態。此類型一觸預後良好,經治療後可完全恢復。
四、妄想型(偏執型)
青壯年起病,起病形式緩慢,早期為敏感多疑或間伴有聽幻覺,以後逐漸發展為妄想觀念,大多以被害、關系、誇大、嫉妒、疑病或影響等妄想。由於妄想及幻覺而影響其言行異常,但其情感反應常與思維內容及環境不協調,妄想內容荒謬脫離現實。病程發展較慢,早期尚能正常工作故不易被發現。常發展至影響工作生活,產生異常行為時才被發現有病。此型預後較好,經治療大多可痊癒,只有少部分會遺留性格改變,極少數逐激發展為慢性精神衰退。
神經衰弱不會導致精神病
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腦衰弱症狀,病人經常感到精力不足、不能用腦,或腦力遲鈍、睏倦思睡,特別是學習或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難,學習或工作效率明顯下降,記憶力也明顯減退,同時還可伴有緊張性頭痛,失眠、好發脾氣等症狀。
神經衰弱多好發於知識分子、大、中學生。治療並不困難,只要注意大腦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的用腦,適當地應用一些對症葯物,是不難治癒的。但是,在臨床上往往有一些病人可能多年久治不愈,甚至對治病失去信心,有的甚至害怕自己變成精神病。
我們通常所說的精神病主要是指精神分裂症,該病患者在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出現明顯異常,以致不能正確反映客觀現實,不能正常工作和學習,或在病態支配下出現危害自身和社會集體的行為。這種病人沒有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他們到醫院就診都是強迫的。其病因和病理變化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因而治療效果也不理想,這是和神經衰弱截然不同的一種疾病,所以患有神經衰弱的人不必擔心會導致精神分裂症。
不過,在某些患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中,由於起病緩慢,在早期具有類似神經衰弱的臨床症狀,經過幾年的病程演變,才逐漸出現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狀。這類病人在早期求醫時,醫生也可能診斷為神經衰弱,後來出現精神分裂症症狀後才改為診斷精神分裂症。所以,這種病人雖有過神經衰弱的症狀,但不能說他是神經衰弱導致的精神分裂症。
由於神經衰弱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它雖不能導致精神分裂症,但嚴重的病人如果不積極治療,也可能發展成其他類型的神經症,如強迫性神經症,恐怖性神經症、焦慮性神經症、抑鬱性神經症等。這些疾病雖不屬精神病,但也可能影響人的社會功能,嚴重的還要住院治療。
精神病人服葯護理
作好精神病人服葯的護理,是家庭康復治療中一個關鍵問題,也是預防病復發的重要措施。不同時期、不同症狀的精神病人,其護理方法各不相同。在精神病急性期怎麼做好服葯護理呢?
急性發作期病人一般都無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故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服葯。對此一般只能採取耐心的勸說,可找病人最信任或最有權威性的人來勸說。勸說時注意不要說「你有精神病應該服葯」之類的話,應該盡量換另一種說法,或根據他平時有那些疾病,帶他到平常診治的醫生看病開葯後,悄悄將葯調換再給服用。有些患者能夠辯識以往服過的抗精神病的葯物,可將葯裝在膠囊中給其服用。有些病人不聽勸說,拒服一切葯物,可把無味的(氯氮平、氟哌定醇等)葯攪拌在飯菜里或飲料、牛奶中。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一方法不宜用於被害妄想的病人,因為這樣做一旦被病人發現,則會使其更加懷疑有人在飯菜里放毒而不肯進食。
若以上辦法均無法讓病人把葯物服下時,則應請醫生診治,把葯物改為肌注,急性症狀得到控制後,病人一般都肯服葯。
其次,就是恢復期的服葯護理,對恢復期病人的的服葯護理,重點在於不斷加強病人對堅持服葯重要性的認識,維持服葯治療的目的在於治療疾病,預防和減少疾病的復發。一般來說,病人病情穩定後要堅持服葯2——3年。很多病人出院後往往服一段時間的葯就自行停葯,其原因就是認為自己的病已經好了。也有病人家屬因為對堅持服葯的重要性缺乏明確的認識,擅自同意患者停葯,甚至還有家屬反對患者繼續服葯,怕患者服抗精神病葯多了腦子會變呆,或影響肝臟功能。其實,這些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有些病人因為服葯後出現副作用而不願服葯,這一點有必要予以解釋:服葯後僅有嗜睡、動作呆板、便秘、流延、肥胖是較輕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療處理。如出現頭頸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顫抖這些症狀則是較重的副作用,這時就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或減少服葯劑量,經用葯治療即很快會好轉。我們主張病人在恢復期維持治療期間,一定要定期到門診檢查,以便於醫師根據病情調整葯物,使葯物作用「恰倒好處」,副作用也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樣病人也樂於堅持服葯。對服用氯氮平、碳酸鋰等葯者還應定期到門診檢查血常規及血鋰濃度。另外,葯物服法一定要按醫生囑咐,不能自己隨意增減或不規則服葯。突然停葯可以出現葯物戒斷反應,而停葯後突然服葯又會出現較大的副作用,而且容易發生意外。有的病人當病情出現反復時,往往由原來的願意服葯轉變為拒服葯,說自己病已經好了不用服葯,此時家屬更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送往門診檢查治療,以預防病情加重。還有,家屬在給病人喂葯時,應看著病人把葯服下,方可離開,必要時還要檢查病人的口腔(舌下或牙縫),以防病人將葯藏起儲積後頓服而達到自殺的目的。
精神1.精神病人自信心的缺乏,自卑感的存在,心理護理是相當重要的,向周圍人群精神衛生宣教,使他們消除對精神病的偏見。
2.生活技能訓練:康復期的病人,家人應鼓勵病人加強生活技能的訓練,幫助病人制定適宜的作息時間表,逐步開始有規律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年輕力壯者可參加一些健身活動。切忌整日卧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所事事的生活。
3.人際關系的恢復和發展:精神病人病後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為退縮、依賴性強等不利於人際關系恢復的因素,周圍人群也以新的目光看待病人,其中不乏偏見和誤解。家人應幫助病人恢復原有的人際關系發展新的人際關系。家屬、同事、鄰居給以關心、幫助。
4.我們應該多學習精神衛生知識,根據情況安排恰當的工作,這對病人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5.預防復發:堅持服葯對預防精神病復發是很重要的,期間,忌煙酒,忌濃茶,生活起居有規律,同時細心觀察病人的睡眠、情感、行為、葯物反應等變化,遇有心理、社會或其他應急事件時應及時防範。
病人的康復
神經病和精神病
神經病和精神病這兩個詞,在民間語言中基本上是通用的,是同一個意思。但在醫學語言中,這兩者有明確的區分。
所謂精神,是指人的感覺、知覺、記憶、聯想、情感等各方面的總稱。精神方面出了問題,就表現為精神活動與周圍環境不協調,即病人自己的所見所聞、心裡想的事情、感情的變化與正常人大不相同。比如一屋子人好好的,他非說進來一隻大老虎,在地上轉了三圈又出去了;或者本來生活很正常,他卻無緣無故地發愁,無心茶飯,不思工作,整天在床上躺著。
因為精神活動都是大腦的功能,所以在神經系統疾病時,或者其它部位的疾病影響到大腦時,有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精神方面的異常,我們把這叫作精神症狀。反之,在大腦沒發現什麼具體問題的情況下,出現了精神方面的嚴重異常,就叫精神病。
這兩者的關系,我用下面這個表來表示。通俗地總結一下:精神表現不正常的人,如果經過醫生的客觀檢查,發現了病變,就是精神症狀直接治療原發病就可以了;如果沒發現病變,就很可能是精神病,需要由精神科醫師來治療了。
『伍』 精神分裂症狀是怎麼樣
幻覺和感知綜合障礙
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表現是 幻聽 ,主要是言語性幻聽。病人聽見鄰居、親人、同事或陌生人說話,內容往往是使病人不愉快的。最具有特徵性的是聽見兩個或幾個聲音在談論病人,彼此爭吵,或以第三人稱評論病人(評議性幻聽)。語聲常威脅病人、命令病人,或談論病人的思想,評論病人的行為。病人可以清楚地聽出議論他的每一句話,因此十分痛苦。
病人行為常受幻聽支配。如與聲音做長時間對話、發怒、大笑、恐懼,或喃喃自語,作側耳傾聽狀;或沉醉於幻聽中,自笑、自言自語、作竊竊私語狀。幻聽可以是真性的,聲音來自客觀空間,外界。也可以是假性幻覺,即病人聽見腦子里有聲音在對話,在談論他。
幻視也不少見。精神分裂症幻視的形象往往很逼真,顏色、大小、形狀清晰可見。內容多單調離奇。如看見一隻手、半邊臉、沒有頭的影子,燈泡里有一個小人等。幻視的形象也可在腦內出現,病人說是用「內眼」看見的,即假性幻視。
感知綜合障礙在精神分裂症並不少見。人格解體 在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特點,如病人感到腦袋離開了自己的軀干,喪失了體重,身體輕得好像風能吹起來,走路時沒感到下肢的存在等。有時此類的體驗較復雜抽象,如病人訴述喪失了完整「我」的感覺,「我」分裂成兩個或三個,自己是其中一個,只有部分精神活動和肉體活動受自己的支配等。
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在部分病例中妄想可非常突出。內容上以被害妄想、關系妄想、影響妄想最為常見。此外,還可見疑病、鍾情、自責自罪、嫉妒等妄想。
1. 關系妄想 :患者堅信周圍環境中的一些與他不相關的現象均與他有關。如旁人之間的談話認為是在議論他,別人吐痰是在針對他。
2. 被害妄想 :毫無根據地堅信別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種多樣,被跟蹤、被誹謗、被隔離、被下毒等。
3.影響妄想:自覺有一種 被控制感 。患者堅信自己的心理活動與行為受到外界特殊東西的干擾與控制。可以是無線電、光波、某種射線等等。患者體驗有強烈的被動性和不自主性,此為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
4.嫉妒妄想:患者堅信自己的配偶對自己不忠,與其他異性有不正當的關系。跟蹤、監視配偶,拆閱別人寫給配偶的信件,檢查配偶的衣物等。
5.誇大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無上的權利、大量的財富等等。
6. 鍾情妄想 :患者堅信自己受到某一異性或許多異性的愛戀。當遭到對方拒絕時認為這是在考驗他,仍反復糾纏不休。
7. 罪惡妄想 :堅信自己犯有嚴重的錯誤。患者認為自己做錯了事說錯了話,對不起別人,應該受到懲罰,應該判刑,甚至罪大惡極,死有餘辜,因而患者採用各種方式來贖罪。
8.疑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軀體疾病,因而到處求醫。患者反復找 醫生 看病,重復做各種檢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9. 被洞悉感 :稱內心被洞悉或思維被揭露。患者堅信自己的思想未經過言語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就被別人知道了,甚至盡人皆知,鬧得滿城風雨。
10.超價觀念:是指由某種強烈情緒加強了的,並在意識中佔主導地位的觀念。這種觀念一般有一定的事實作為依據,由於受到強烈情緒的影響,患者對某些事實作出超過尋常的評價,並堅持這種觀念,而且影響其行為,往往與他的切身利益有關。
11.金錢妄想:是指患者在金錢的刺激時引起神經錯亂,常常幻想著自己擁有足夠的錢與上流社會融合,至此,許多患者會把身邊的類似於錢幣之類的物體看成是金錢,比如紙張、畫面等等。
緊張症綜合征
此綜合征最明顯的表現是緊張性木僵:病人緘默、不動、違拗或呈被動服從,並伴有肌張力增高。病人的姿勢極不自然,如病人卧在床上,頭與枕頭間可隔一距離( 空氣 枕頭),也有日夜不動地閉目站立。可見蠟樣屈曲,病人的任何部位可隨意擺布並保持在固定位置。有時可突然出現沖動行為,即緊張性興奮:病人行為沖動,動作雜亂,做作或帶有刻板性。
上述為精神分裂症比較典型的症狀,而在發病早期,這些症狀可能不太明顯,因而常常被忽視而耽擱了治療時機。本病起病形式不一,可慢性、亞急性或急性。臨床上以緩慢起病者最為常見,此時病程進展緩慢,一般很難確切估計起病的時間。早期症狀以性格改變和類 神經官能症 症狀最為常見。病人的精神活動逐漸變得遲鈍。對人冷淡,與人疏遠,躲避親人並懷敵意;或寡言少語,好獨自呆坐,或無目的漫遊,生活懶散,不遵守紀律,對周圍人的勸告不加理睬。有的病人表現為性格反常,好無故發脾氣,不能自製,敏感多疑;或沉湎於一些脫離現實的幻想、自語、自笑;或無端恐懼。此時常常不容易被家人理解為病。
有的病人則出現 強迫症 狀:怕臟,怕得病,怕說錯話,怕別人看自己或毫無原因的恐懼,或表現為刻板儀式動作,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有些病人的早期症狀為人格解體,病人感到自己的體形變了,有的出現疑病觀念,但總的來說這類早期症狀不固定,時隱時現。
部分病人亞急性起病,從可疑的症狀出現到明顯的精神異常約經兩周到三個月。此時情感障礙表現抑鬱、憂愁,容易發生強迫性症狀或疑病觀念,繼之產生妄想性體驗,可持續數周至數月。
急性起病的病人,一般在兩周內發病,病人突然出現興奮躁動,沖動毀物,行為反常,情感恐懼不安、困惑,或毫無原因的喜悅。此時病人可伴有 意識障礙 。
在明顯精神刺激下起病的患者,可以反應狀態開始。病人意識模糊,情感焦慮,言語增多,並有片斷妄想。妄想內容可反映精神刺激,但內容零亂,邏輯推理荒謬。
當疾病發展至一階段,可按其臨床佔主導的症狀分為若干類型(單純型、緊張型、青春型、偏執型等),雖然在臨床上可見到部分病例從一種類型轉變至另一種類型,或數種類型的特點結合在一起,但不同類型的發病形式、臨床特點、病程經過和結局有一定差別,對估計治療反應和預後有一定指導意義,因此臨床分型有一定意義和必要性。隨著現代物理療法和葯物療法的進展,明顯提高了本病的臨床緩解率,人們對精神分裂症預後的看法比半個世紀以前樂觀了。目前,偏執型和急性緊張型的預後是最好的,青春型在葯物治療後也能獲得較好的緩解,單純型的預後仍最差。
來自網路詞條 <轉自網路文庫>
『陸』 精神分裂有什麼感覺
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識清楚,智商不會下降,只是思維和知覺歪曲、情感不適當。如,思維會鬆弛不連貫並缺乏邏輯性,表現為言語支離破碎,破裂性思維、思維中斷、強制性思維、象徵性思維、詞語新作或新解等...他們不會失去記憶,但是記憶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太大用處了,因為記憶是腦內儲存的東西,腦之所以儲存是為了下次的使用,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在記憶的使用上出現了問題,所以即便記憶准確那也意義不大了,因為記憶不能被正確的使用。 基於你的提問,我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應該是記得自己的行為過程和感覺,但他所表達出的東西卻不十分可信。
『柒』 精神分裂有哪些症狀
精神分裂症的表現涉及多個方面,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表現,但每一位患者的表現僅是其中的個別症狀,並不是要具備所有的症狀。如何根據表現進行診斷,祥見疾病診斷。
疾病早期症狀
大部分病人屬慢性起病,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對家人不知關心照顧,生活懶散,敏感多疑,性格改變等。部分病人可有失眠、頭痛、頭暈、無力、情緒不穩等不適感及神經症症狀。部分病例可急劇起病,臨床上多表現為突然興奮、沖動,言語凌亂,行為紊亂,片斷幻覺和妄想。
思維聯想障礙
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徵性的症狀。
患者整段的談話或寫作內容缺乏邏輯性,敘述不很切題,不能圍繞談話的中心思想明確表達意義,與其交談有十分困難的感覺,使人感到迷惑不解(思維松馳)。語句之間缺乏聯系,言語凌亂(思維破裂)。
患者在說話時聯想突然中斷,腦內一片空白,之後轉換為新的話題(思維中斷)。同時感到思維被抽走(思維被奪)。在腦中突然涌現一連串的聯想(思維雲集或強制性思維)。有時感到腦子里的想法不是自己的,是外界強加的,是別人借自己的腦子思考問題(思維插入)。上述情況下患者伴有明顯不自主感,不受自己控制。
患者在思考時感到自己的思想同時變成了言語聲,自己和他人都能聽到(思維化聲)。自己的想法被擴散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思維擴散)。)
患者的邏輯推理過程離奇古怪,荒謬離奇(邏輯倒錯)。將一些普通的詞句、動作、符號賦予特殊的意義,除患者外旁人無法理解(病理性象徵性思維)。創造字、詞或符號,並賦予特殊的意義(語詞新作)。
慢性患者和以陰性症狀為主的患者,語量少,言語簡單,言語內容貧乏,缺乏主動言語(思維貧乏)。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構成了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群
思維內容障礙
主要表現為妄想。妄想是一種病理性的歪曲信念,這種信念與客觀事實、所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不相符合,甚至荒謬離奇,但患者確堅信不疑,無法被說服,也不能親身的經歷加以糾正。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出現各種妄想,部分病人妄想非常突出。在疾病初期,患者對某些明顯不合理的想法可能將信將疑,隨著病情的發展,與病態的信念融為一體,自己不能識別。
關系妄想、被害妄想是最多見的妄想,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威脅,無根據地認為有人想陷害、破壞、謀害自己,進行跟蹤、監視等(被害妄想)。患者感到周圍發生的事都與自己有關,是針對自己的,認為周圍的人都在說他、議論他(關系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維、情感、行為及軀體運動受外人或外界某種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被動體驗,被控制感,影響妄想)。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別人就都已知道(內心被洞悉感)。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是親生父母(非系統妄想)。堅信某異性對自己產生了愛情(鍾情妄想)。堅信愛人對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嫉妒妄想)。無根據地誇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財富(誇大妄想)。突然發生,與患者的經歷、現實環境無關的病理性信念(原發性妄想)。患者突然對正常的知覺體驗產生妄想(妄想知覺)。
幻覺
幻覺指在客觀現實中並不存在某種事物的情況下,患者卻感知到他的存在,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症狀。
最常見的幻覺為幻聽,周圍沒有人說話,患者卻聽到有說話聲。以言語性幻聽多見,內容為評論性、爭論性、命令性或思維鳴響(患者想到什麼,就有一個聲音講出他所想的內容)是具有特徵性意義的幻聽,較持續存在的言語性幻聽也具有診斷價值。
其它類型的幻覺有視幻覺、觸幻覺、味幻覺、嗅幻覺、內臟幻覺等。
情感障礙
患者對周圍事物情感反應缺失,早期為細致的情感缺失,如對親人的關心體貼(情感平淡),嚴重時對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漠不關心,對一般人都感到煩惱痛苦的事,患者無相應的情感反應(情感淡漠)。還可表現情感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無原因自笑,很難與患者進行情感溝通。上述症狀為精神分裂症特徵性症狀。
意志行為障礙
表現孤僻離群、被動退縮、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整日無所事事,生活懶散,無高級意向要求(意志減退),工作、學習、交往沒有興趣,能力明顯下降,社會功能受損。還可出現愚蠢、幼稚、怪異行為。
較輕時患者表現少語、少動,行為遲緩,嚴重時不吃、不喝、不語、不動,伴肌張力增高(緊張性木僵)。在木僵狀態時,可以突然出現興奮、沖動、行為雜亂(緊張性興奮)。緊張性木僵和緊張性興奮組成緊張症狀群緊。
自知力
自知力指對自己疾病和表現的認識能力。
患者對幻覺、怪異的想法和行為意識不到是病,患者不能認識到自己精神活動有問題,不能意識到自己的病態變化,否認有病,無自知力。
『捌』 精神分裂症病人適合炒股和交易期貨嗎
與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並不適合炒股或教育機會,因為他沒這樣犯病之前是很好的,如果炒股或交易是有風險的,他萬一遇到風險受到刺激,容易加重他她的病情
『玖』 我父親20年沒工作了,患有嚴重精神分裂症,現在天天在家裡炒股,一直虧錢,最近卻想著去貸款炒股了。
我想請問一下他的行為有古怪嗎!他是一直都在炒股嗎!?還是近期?我覺得他不是精神分裂,而是想從一種狀態中逃脫的表現!他只是藉助於炒股來滿足他內心的空虛!家人要多關心她!多和他溝通!多給她製造一些並非金錢可以得到的快樂!讓他轉移他的注意力!從那個情景中走出來!
『拾』 炒股對心理健康影響
1,股票漲跌、虧損、踏空、操作錯誤等都容易導致情緒波動,久而久之會使得大腦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下降,平時會表現出喜怒無常,莫名地生氣、低落,這種情況經過休養之後是能夠自動恢復的,而如果一直維持高強度高頻率的情緒波動,會造成情緒控制系統前額葉-杏仁核通路的不可逆性地損害。
2,進入上癮狀態,它跟賭癮的神經機制類似,很明顯的表現是不看股票就難受、對其它事物提不起興趣,癮的一個特徵是人總是會想方設法去滿足它,沒錢了就去弄錢、沒時間就去擠時間,當這種癮滿足不了時,會感覺痛苦、亢奮、煩躁、空虛。炒股的癮比煙癮要大,比毒癮要小,它的可怕之處在於炒股不違法又能賺錢、對身體也沒有明顯傷害,因此很多人不覺得這是癮或者認為不妥。
3,因為長時間把注意力投入股市、對其它活動缺乏興趣,相比不炒股前,與社會的交流互動頻率大幅減少,這在職業股民里特別明顯,缺少正常頻率的社交會導致社會能力下降,面對社會事物時會感到自卑、害怕、力不從心,這又會促使自己去迴避社交,形成了一個負反饋,長期下來,會有很明顯的孤獨感,社交恐懼。
4,一些觀念發生改變,除了不勞而獲的觀念加強外,像這些行為,比如持有軍工股、疫情股的人內心都期望事態能更嚴重一點,自己空倉了會希望股市大跌、看到別人賺錢會眼紅,當自己的賭癮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滿足時就會去想做一些極端的事來滿足,等等,每當有這些行為想法時,自身的道德觀、社會價值觀都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