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判斷期貨套利機會
『壹』 期貨的套利機會.請高手詳細解釋
期貨和現貨之間可以套利,同樣兩個不同交割期的同種商品也能套利,再有同一系列不同品種之間也能套利。只要兩者之間有比較穩定的價差,當價差出現超出常規的變動的時候,就能套利。
比如A:B 的比值一般穩定在1:2左右,當比值超出常規達到1:2.5或者1:1.5時,都有套利機會出現。
『貳』 關於股指期貨的套利機會
因為股指期貨最後是要按滬深300指數交割的。也就是到最後交易日,股指期貨應該與標的指數基本一致。既然最後這兩個數字是要一致的。那麼在今後這段時間里這兩個數字也應該越來越接近。否則肯定對一方有利。所謂套利就是一頭在股指期貨做空,另一頭買入相應數量滬深300指數股。這樣到最後交割日理論上你無論如何總歸可以賺到59.3點指數。當然我們這點錢不可能完全按照滬深300指數配置。但基本是這個意思。比如在股指期貨開一口空倉。相應差不多是100萬股票。你就買入100萬元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建築等等有代表性的滬深300樣本股票。到5月底,如果300指數漲到3415點了,那麼你在期貨里正好平手。而在股票里賺到59點。如果指數跌到3000點了,那麼在股票里你虧損356點,而在股指期貨里賺了415點。結果還是賺到59點指數。這就叫「套利」,明白了嗎?
在國外成熟市場。股指期貨這種套利佔有很大比例。所以除非在大牛市,一般也就不可能出現我們這么大的升水。當然也不會有很大貼水。
『叄』 請問如何判斷合約間是否存在套利
套利( spreads):
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合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合約,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系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
套利一般可分為三類: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種,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又可分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兩種形式。例如在進行金屬牛市套利時,交易所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希望近期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合約價格的上帳幅度;而熊市套利則相反,即賣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約,買入遠期交割月份合約,並期望遠期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
跨市套利是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套利交易行為。當同一期貨商品合約在兩個或更多的交易所進行交易時,由於區域間的地理差別,各商品合約間存在一定的價差關系。例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與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都進行陰極銅的期貨交易,每年兩個市場間會出現幾次價差超出正常范圍的情況,這為交易者的跨市套利提供了機會。例如當LME銅價低於SHFE時,交易者可以在買入LME銅合約的同時,賣出SHFE的銅合約,待兩個市場價格關系恢復正常時再將買賣合約對沖平倉並從中獲利,反之亦然。在做跨市套利時應注意影響各市場價格差的幾個因素,如運費、關稅、匯率等。
跨商品套利指的是利用兩種不同的、但相關聯商品之間的價差進行交易。這兩種商品之間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約。跨商品套利的交易形式是同時買進和賣出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種類的商品期貨合約。例如金屬之間、農產品之間、金屬與能源之間等都可以進行套利交易。
交易者之所以進行套利交易,主要是因為套利的風險較低,套利交易可以為避免始料未及的或因價格劇烈波動而引起的損失提供某種保護,但套利的盈利能力也較直接交易小。套利的主要作用一是幫助扭曲的市場價格回復到正常水平,二是增強市場的流動性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以較低的利率借入資金,同時以較高的利率貸出資金,假定沒有違約風險,此項行為就是套利。這里最重要的是時間的同一性和收益為正的確定性。
在現實中,通常會存在一定的時間先後順序,也可能是以很小的概率出現虧損,但仍被稱作「套利」,主要是從廣義上而言。
通俗的說,套利就是在同一時間進行低買高賣的操作!
目前證券市場中,比較獲得大家認同的套利包括ETF套利,搬券套利,轉債套利、權證套利等
來源http://down.cenet.org.cn/download.asp?code=Jrhsgppqnqiro
套利 Arbitrage:試圖利用不同市場或不同形式的同類或相似金融產品的價格差異牟利。最理想的狀態是無風險套利。 以前套利是一些機警交易員採用的交易技巧,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在復雜計算機程序的幫助下從不同市場上同一證券的微小價差中獲利的技術。例如,如果計算機監控下的市場發現ABC股票可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10美元的價格買到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以10.12美元的價格賣出,套利者或者專門的程序就會同時在紐約買入而在倫敦賣出同等數量的ABC股票,從而獲得兩市場的價格差。
套利(Interest Arbitrage)
目錄
1 套利概述
1.1 非抵補套利
1.2 抵補套利
2 套利交易概述
3 套利交易在期貨市場起到的作用
4 套利交易的分類
5 套利交易的優點和不足分析
5.1 套利交易的優點
5.2 套利交易的不足
6 套利投資風險來源評估
7 為什麼要選擇套利交易
7.1 對沖相關商品的不確定性
7.2 套利是獨立於投機的交易策略
套利概述
在一般情況下,西方各個國家的利息率的高低是不相同的,有的國家利息率較高,有的國家利息率較低。利息率高低是國際資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的函數,在沒有資金管制的情況下,資本就會越出國界,從利息率低的國家流到利息率高的國家。資本在國際間流動首先就要涉及國際匯兌,資本流出要把本幣換成外幣,資本流入需把外幣換成本幣。這樣,匯率也就成為影響資本流動的函數。
套利是指投資者或借貸者同時利用兩地利息率的差價和貨幣匯率的差價,流動資本以賺取利潤。套利分為抵補套利和非抵補套利兩種。
非抵補套利
非抵補套利是指套利者僅僅利用兩種不同貨幣所帶有的不同利息的差價,而將利息率較低的貨幣轉換成利息率較高的貨幣以賺取利潤,在買或賣某種即期通貨時,沒有同時賣或買該種遠期通貨,承擔了匯率變動的風險。
在非抵補套利交易中,資本流動的方向主要是由非抵補利差決定的。設英國利息率為Iuk,美國的利息率為Ius,非抵補利差UD,則有:
UD=Iuk—Ius
如果luk>lus,UD>0,資本由美國流向英國,美國人要把美元兌換成英鎊存在英國或購買英國債券以獲得更多利息。非抵補套利的利潤的大小,是由兩種利息率之差的大小和即期匯率波動情況共同決定的。在即期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兩國利息率之差越大套利者的利潤越大。在兩國利息率之差不變的情況下,利息率高的通貨升值,套利者的利潤越大;利息率高的通貨貶值,套利者的利潤減少,甚至為零或者為負。
設英國的年利息率luk=10%,美國的年利息率lus=4%,英鎊年初的即期匯率與年末的即期匯率相等,在1 年當中英鎊匯率沒有發生任何變化£1=$2.80,美國套利者的本金為$1000。這個套利者在年初把美元兌換成英鎊存在英國銀行:
$1000÷$2.80/£=£357
1 年後所得利息為:
£357×10%=£35.7
相當$100(£35.7×$2.80/£=$100),這是套利者所得到的毛利潤。如果該套利者不搞套利而把1000 美元存在美國銀行,他得到的利息為:
$1000×4%=$40這40 美元是套利的機會成本。所以,套利者的凈利潤為60 美元($100—$40)。
實際上,在1 年當中,英鎊的即期匯率不會停留在$2.8/£的水平上不變。如果年末時英鎊的即期匯率為$2.4/£,由於英鎊貶值,35.7 英鎊只能兌換成85 美元,凈利潤60 美元減到45 美元,這說明套利者在年初做套利交易時,買即期英鎊的時候沒有同時按一定匯率賣1 年期的遠期英鎊,甘冒匯率變動的風險,結果使其損失了15 美元的凈利息。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英鎊貶值越大,套利者的損失越大。當然,如果在年末英鎊的即期匯率$3/£,這個套利者就太幸運了,化險為夷,他的凈利潤會達到67 美元〔($35.7×3)=40]。
抵補套利
匯率變動也會給套利者帶來風險。為了避免這種風險,套利者按即期匯率把利息率較低通貨兌換成利息率較高的通貨存在利息率較高國家的銀行或購買該國債券的同時,還要按遠期匯率把利息率高的通貨兌換成利息率較低的通貨,這就是抵補套利。還以英、美兩國為例,如果美國的利息率低於英國的利息率,美國人就願意按即期匯率把美元兌換成英鎊存在英國銀行。這樣,美國人對英鎊的需求增加。英鎊的需求增加,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英鎊的即期匯率要提高。另一方面,套利者為了避免匯率變動的風險,又都按遠期匯率簽定賣遠期英鎊的合同,使遠期英鎊的供給增加。遠期英鎊的供給增加,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遠期英鎊的匯率就要下跌。西方人根據外匯市場上的經驗得出這樣一條結論:利息率較高國家通貨的即期匯率呈上升趨勢,遠期匯率呈下降趨勢。根據這一規律,資本流動的方向不僅僅是由兩國利息率差價決定的,而且是由兩國利息率的差價和利息率高的國家通貨的遠期升水率或貼水率共同決定的。抵補利差為CD,英鎊的貼水率或升水率為F£,則有:
CD=Iuk—Ius 十F£
如果英國利息率Iuk=10%,美國利息率Ius=4%,遠期英鎊的貼水率F£=—3%,CD=10%—4%—3%=3%)0,這時資本會由美國流到英國。因為套利者認為,盡管遠期英鎊貼水使他們利潤減少,但仍然有利潤可賺。如果遠期英鎊的貼水率F£=—8%,其他情況不變,CD=10%—4%—8%=—2%(0,這時,資本會由英國流向美國。因為套利者認為,遠期英鎊貼水率太高,不但使他們的利潤減少,而且使他們的利潤為負。而英國人則願意把英鎊以即期匯率兌換成美元,以遠期匯率把美元兌換成英鎊,使資本由英國流到美國。
下面,再用一個例子說明抵補套利的實際情況。設套利者的本金為$1000,Iuk=10%,Ius=4%,英鎊即期匯率為$2.8/£,英鎊遠期匯率為$2.73/£。套利者年初把美元換成英鎊存在英國銀行:
$1000÷$2.8/£=£357
1 年後所得利息為:
$357×10%=$35.7
根據當時簽定合同的遠期匯率,相當於$97($35.7×$2.73/£),這是套利者的毛利潤,從中減去套利的機會成本40 美元($1000×4%),套利者所得的凈利潤為57 美元($97—$40)。這個例子說明,套利者在買即期英鎊的同時,以較高遠期英鎊匯率賣出英鎊,避免英鎊匯率大幅度下降產生的損失,在1 年之後,即期英鎊匯率$2.4/£,套利者仍按$2.73/£賣出英鎊。
套利活動不僅使套利者賺到利潤,在客觀上起到了自發地調節資本流動的作用。一個國家利息率高,意味著那裡的資本稀缺,急需要資本。一個國家利息率較低。意味著那裡資本充足。套利活動以追求利潤為動機,使資本由較充足的地方流到缺乏的地方,使資本更有效地發揮了作用。通過套利活動,資本不斷地流到利息率較高的國家,那裡的資本不斷增加,利息率會自發地下降;資本不斷從利息率較低國家流出,那裡的資本減少,利息率會自發地提高。套利活動最終使不同國家的利息率水平趨於相等。
世界上幾個重要的金融市場的外匯供求關系的失衡為保值、投機、掉期、套匯和套利等外匯交易提供了機會,反過來這些交易活動又能自發地使世界上各金融市場的外匯供求關系趨於均衡。均衡總是相對的,失衡才是絕對的、長期的。所以,保值、投機、掉期、套匯和套利等活動是外匯市場上必不可少的交易。離開了這些交易,外匯市場就要萎縮,也起不到調節資金或購買力的作用。
套利交易概述
套利交易目前已經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一種主要交易手段,由於其收益穩定,風險相對較小,國際上絕大多數大型基金均主要採用套利或部分套利的方式參與期貨或期權市場的交易,隨著我國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以及上市品種的多元化,市場蘊含著大量的套利機會,套利交易已經成為一些大機構參與期貨市場的有效手段。
套利交易又叫套期圖利是指利用不同國家或地區短期利率的差異,將資金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利率較高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投放,以從中獲得利息差額收益的一種外匯交易,是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
在進行套利交易時,投資者關心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投資者買進自認為價格被市場低估的合約,同時賣出自認為價格被市場高估的合約。如果價格的變動方向與當初的預測相一致;即買進的合約價格走高,賣出的合約價格走低,那麼投資者可從兩合約價格間的關系變動中獲利。反之、投資者就有損失。
套利活動的前提條件是:套利成本或高利率貨幣的貼水率必須低於兩國貨幣的利率差。否則交易無利可圖。
在實際外匯業務中,所依據的利率是歐洲貨幣市場各種貨幣的利率,其中主要是以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 rate--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為基礎。因為,盡管各種外匯業務和投資活動牽涉到各個國家,但大都是集中在歐洲貨幣市場上敘做的。歐洲貨幣市場是各國進行投資的有效途徑或場所。
]套利交易在期貨市場起到的作用
套利交易在期貨市場起到兩方面的作用:
其一,套利方式為投資者提供了對沖機會;
其二,有助於將扭曲的市場價格重新拉回來至正常水平。
套利交易的分類
套利交易主要有三種形式: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及跨品種套利。
跨期套利是投資者對不同交割月份的商品價格間的變動關系的預測和買賣;
跨市套利則是對不同交易所的同種商品價格間的變動關系的預測和買賣。
跨品種套利是投資者對相同交割月份的不同但相關商品價格間的變動關系的預測和買賣。
按在套利時是否還要做反方向交易軋平頭寸,套利交易可分為兩種形式:
不抵補套利(un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指把資金從利率低的貨幣轉向利率高的貨幣,從而謀取利率的差額收入。這種交易不必同時進行反方向交易軋平頭寸,但這種交易要承擔高利率貨幣貶值的風險。
抵補套利(Covered Arbitrage)是指把資金調往高利率貨幣國家或地區的同時,在外匯市場上賣出遠期高利率貨幣,即在進行套利的同時做掉期交易,以避免匯率風險。實際上這就是套期保值,一般的套利保值交易多為抵補套利。
套利交易的優點和不足分析
套利交易風險小回報穩定,對於大資金而言,如果單邊重倉介入,將面臨持倉成本較高、風險較大的不足,反之,如果單邊輕倉介入,雖然可能降低風險,但其機會成本、時間成本也較高。因此整體而言,大資金單邊重倉抑或單邊輕倉介入期市,均難以獲得較為穩定和理想的回報。而大資金如以多空雙向持倉介入期市,也就是進行套利交易,則既可迴避單邊持倉所面臨的風險,又可能獲取較為穩定的回報。
套利交易的優點
1、更低的波動率。由於套利交易博取的是不同合約的價差收益,而價差的一個顯著優點是通常具有更低的波動率,於是套利者面臨的風險更小。一般而言,價差的波動比期貨價格的波動小得多。例如,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銅每天的價格變化一般為400-700元/噸,但是相鄰交割月份之間的價差每天變動約為80-100元/噸。許多商品價格的波動性都很強,需要日常監控。而價差的日內波動往往很小,只需要每天監控幾次甚至更少。如果一個賬戶的資金波動很厲害,投機者必須存入更多的錢來防止可能的損失。利用套利交易,則很少有這樣的擔憂。
2、有限的風險。套利交易是唯一的具有有限風險的期貨交易方式。由於套利行為的存在以及套利者之間的競爭選擇,期貨合約之間的價格偏差會得到糾正。考慮到套利的交易成本,期貨合約之間的價差會維持在一個合理范圍內,所以價差超過該范圍的情況是不多的。這意味著你可以根據價差的歷史統計,在歷史的高位或低位區域建立套利頭寸,同時你可以估算出所要承擔的風險水平。
3、更低的風險。因為套利交易的對沖特性,它通常比單邊交易有更低的風險。這是我們在比較套利和單邊交易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為什麼風險會更低?投資組合理論表明,由兩個完全負相關的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組合風險。套利是同時買賣兩個高度相關的期貨合約,也就是構造了一個由兩個幾乎完全負相關的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該組合的風險自然大大降低了。
4、對漲跌停的保護。許多套利交易的對沖特性,可以對漲跌停提供保護。因為政治事件、天氣和政府報告等等,期貨價格可以暴漲暴跌,有時甚至引起漲跌停,價格封死在漲跌停板上而無法成交。一個做反了的單邊交易者在能夠平倉之前會損失慘重。這往往會造成交易者的賬戶虧空,而需要追加保證金。在同樣的環境下,套利交易者基本上都受到保護。以跨期套利為例,由於套利交易者在同一種商品既做多又做空,在漲跌停日,他的賬戶通常不會發生大幅虧損。雖然在漲跌停打開後,價差可能不朝交易者預測的方向走,但由此所造成的損失往往比單邊交易小得多。
5、更有吸引力的風險/收益比率。相對於給定的單邊頭寸,套利頭寸可以提供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風險/收益比率。雖然每次套利交易收益不很高,但成功率高,這是由價差的有限的風險、更低的風險以及更低的波動率特性帶來的好處。長期而言,做單邊交易盈利的只佔少數,往往10個人中不超過3個人是盈利的。而套利不一樣,它有收益穩定、低風險的特點,所以它具有更吸引人的收益/風險比率,從而更適宜大資金的運作。在持有單邊頭寸的多空雙方激烈爭奪過程中,套利者往往可以擇機介入,輕松獲利。
6、價差比價格更容易預測。期貨的價格由於其較大的波動率往往不容易預測。在牛市中,期貨價格會漲得出乎意料的高,而在熊市中,期貨價格會跌得出乎意料的低。套利交易不是直接預測未來期貨合約的價格變化,而是預測未來供求關系變化引起的價差的變化。做後一種預測顯然比前一種預測的難度大為降低。決定未來影響商品價格的供求關系是十分復雜的,雖然有規律可循,但仍然包含許多不確定性。而預測價差的變化,則不必考慮所有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由於兩種期貨合約的關聯性,許多不確定的供求關系只會造成兩種合約價格的同漲同跌,對價差的影響不大,對這一類供求關系就可以忽略了。預測兩種合約間價差的變化只需要關注各合約對相同的供求關系變化反應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價差變動的方向和幅度。
套利交易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套利交易也不例外。除了上述優點外,還有以下幾處不足:
1、潛在收益受限制。在許多投資者看來,套利的最大缺點是潛在的收益受限制。這是很正常的,當你限制了交易中的風險,通常也會限制你的潛在收益。不過,最終是否選擇套利交易,還得權衡套利的諸多優點和有限的潛在收益。
2、絕好的套利機會很少頻繁出現。套利機會的多寡,與市場的有效程度密切相關。市場的效率越低,套利機會越多;市場的效率越高,套利機會越少。就目前國內的期市而言,有效程度還不高,各個期貨品種每年都會存在幾次較好的套利機會。不過,相對於單邊大趨勢,每年的套利機會也算多的了。
3、套利也有風險。套利雖然具有有限風險、更低風險的優點,但畢竟還是有風險的。這種風險來自於:價格偏差繼續錯下去。合約之間的強弱關系往往在短期內保持「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態勢。假如這種價格偏差最終會被糾正,套利者在這種交易中也不得不遭受暫時的損失。如果投資者能承受這種虧損,最終就會扭虧為盈,但有時投資者無法熬過虧損期。況且,如果做空的合約遇到擠空現象且持續到該合約交割,那麼價格偏差將無法糾正,套利交易必以失敗告終。
套利投資風險來源評估
成功的投資源自於對風險的認識和把握。和其它投資一樣,期貨套利投資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分析評估其風險來源有助於正確決策和投資。具體來說,套利投資中可能存在如下風險:
(一)價差往不利方向運行。除了期現套利之外,其餘套利方式均是通過價差的變動獲利,因此價差的運行方向直接決定了該項套利盈虧與否。我們在做套利投資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價差往不利方向運行的可能性,如果一次套利機會價差不利運行可能造成的虧損為200點,而價差有利運行可能導致的贏利為400點,那麼這樣的套利機會就應該把握。同時,也應對可能的價差不利運行設定止損,並嚴格執行。鑒於價差的風險如此重要,在實際操作中一般給予其風險權重為80% 。
(二)交割風險。主要是指期現套利時能否生成倉單的風險以及在做跨期套利時倉單有可能被注銷重新檢驗的風險,由於在做一份套利計劃時已經詳細考慮到了上面的情況,並做了周密的計算,因此,我們給予該風險權重為10% 。
(三)極端行情的風險。主要是指出現極端行情時交易所可能會強制平倉的風險。隨著期貨市場的日趨規范,這類風險已經越來越小,而且,該風險還可以通過申請套期保值等方法來迴避。因此,同樣給予其權重為10% 。
為什麼要選擇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其對應的交易對象和所制定的交易策略不同於價格單邊交易,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劣,是一種獨立於單邊交易的投資交易渠道。而對兩者的取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投資風險和資金大小。
一般情況下,套利交易所涉及到的合約間價差的變化比單一合約的價格變化要小得多,屬於風險小、收益穩定的交易方式。所以,套利交易主要是大資金量,或者風格穩健的交易者的投資選擇。下面我們對套利交易的整體優勢或者特點進行說明。
對沖相關商品的不確定性
(1)更低的波動率和風險
相對於單種商品而言,套利交易對沖了部分影響價格變動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價差的波動比價格的波動小得多,套利者所面臨的風險更小,同時減小了投資者的資金管理壓力。
(2)有限風險
對於那些有對應現貨運行機制的套利,還可以做到有限風險,甚至理論無風險。例如,如果可存儲商品近期合約的價格低於遠期合約,且價差高於商品的持有成本,可以進行買入近期合約、賣出遠期合約套利。即使在臨近交割時,遠期合約對近期合約的價差擴大了,套利者可以選擇在近期買入交割、在遠期賣出交割,因此,這種套利是有限風險套利。這也是通常所說的「現貨持有套利(cash and carry arbitrage)」。
(3)對漲跌停板形成保護
許多套利交易的對沖特性,不但對日間價格波動形成對沖,還可以對漲跌停板形成保護。例如,因為政治事件、重大事故、天氣、政府報告等突發事件,期貨價格會出現暴漲暴跌,甚至漲停或者跌停,這時候,做反的頭寸就會在平倉前損失慘重,甚至會造成交易者賬戶虧空。而在同樣的條件下,套利交易者基本上受到了保護,造成的損失往往比單邊交易小得多。
(4)風險/收益比更具吸引力
相比於給定的單邊頭寸,套利頭寸可以提供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收益/風險比率。雖然每次套利交易收益不很高,但成功率高,這是由價差的有限的風險、更低的風險以及更低的波動率特性決定的。長期而言,做單邊交易盈利的只佔少數,往往10個人中才有3個人盈利。而套利不一樣,它有收益穩定、低風險的特點,所以它具有更吸引人的收益/風險比率,從而更適宜大資金的運作。
套利是獨立於投機的交易策略
客觀而言,投資方式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劣,對投資方式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投資風險和資金大小。套利交易是一種風險相對單邊交易小、收益穩定的交易方式。其對應的交易對象和所制定的交易策略不同於單邊的價格交易,因此,是一種不同於單邊交易的可選擇的投資交易方式。
在一般情況下,套利交易所涉及到的合約價差變化比單一合約的價格變化要小得多,並且獲利機會較多。同時,套利是用「兩條腿」走路,所以,套利交易往往是大資金量,或者風格穩健的交易者的主要投資選擇。實際上,基於套利收益穩定、投入資金較多的特點,基金是進行套利交易、獲得套利利潤的一個上佳途徑。
『肆』 期貨有哪些套利方法
在金融投資市場上,大家可能會經常聽到關於「套利」的相關術語,相信對於空手套白狼的交易行為,大家也是頗感興趣。尤其是私募基金中的CTA策略,會經常用到「套利」的策略。今天我就為大家來解讀一下CTA策略中的「套利」策略。
那麼,究竟什麼是期貨套利策略?私募基金又是如何套利的?
在交易市場中,套利可謂是無處不在。當一個商品存在兩種不同價格的時候,投資者就可以在低價市場買入該商品,而在高價市場進行賣出,在這買賣之間賺取差價從而獲得收益。與其他交易不同,套利所賺取的潛在利潤並不是基於所購買商品價格的上漲或下跌,而是基於兩個市場或合約之間價差的擴大或縮小。
按照機制進行劃分,分為關聯套利和內因套利。關聯套利中,各個對象之間沒有必然的內因約束,只是在價格上受共同因素的主導,但其受影響的程度並不相同,因此可以在不同對象對同一影響因素的不同表現而建立起套利關系。內因套利中,當對象間價格關系因為某種原因而出現過分背離時,可以通過內在糾正力量而產生套利。
進行跨市場套利一般需要具備三個前提,第一是期貨交割標的物的質量相同或者十分相近;第二是該期貨品種在兩個期貨市場的價格走勢具有相對較強的相關性;第三是進出口政策相對寬松,交易的商品可以在兩國之間進行自由流通。
小結
交易是一門科學,套利在市場中無處不在。資本市場上的「套利操作」好比朋友圈各種類型的代購,當差價足夠大時就能獲取利潤,同時也和代購類似,套利中最大的風險之一就在於時間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伍』 期貨套利的分析方法
在進行套利交易前,首先應對套利關系用圖表加以分析。在普通的交易方面,圖表是決定時點的主要工具,它對價格的波動提供了歷史性資料。套利圖表與一般的價格圖表不同在於它記載著不同月份的合約之間彼此相互的關系。所以,套利圖表作為分析、預測行情的工具,它並不注重絕對的價格水平,而是在圖表中標出價差的數值,以歷史價差作為進行套利分析的依據。
另外,套利常常會顯示出季節性的關系,即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顯示出價格變動幅度的寬窄差異,實踐證明其符合性的程度相當高,此種套利即為季節性套利,並且在期貨交易中提供了最佳獲利機會。為了利用季節性進行套利,必須回溯分析多年前的價格資料和研究此種套利,並且必須將供求加以考慮,然後研究確定過去的市場行為是否能夠應用在未來的幾年。這種類比研究法是以多種市場分析方法綜合而得的分析技術,此類方法是用來證明最初激勵因素能否在套利季節再度發生。為了使這種季節性的趨勢增加可信度,重要的是確定明顯的等量使得激勵因素能發生作用。
在收集以往套利資料時,不要將不同期間的資料拿來做比較。在期間相似的情形下,通常相同的供求力量會引起類似的套利。因此,在價格劇烈上漲的期間里,參考同期的利多市場可得到相似的價格行為。例如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逆轉市場」主宰了整個行情,後來比較正常的市場結構引導市場走向,但有的供給量較吃緊的商品期貨如咖啡、可可仍保持著逆轉形式。了解這些引起市場不均衡的因素及特定商品對這些不均衡狀況的反應,可在後來的套利中有所參考和借鑒。
據分析,糖市存在套利機會。因為白糖現貨市場、近月合約受到明確而較強的支撐,但是遠月合約則遭遇較強的壓力,原糖因為其基本面不利變動而下跌破位,又會給國內糖市帶來不小壓力,這些壓力也相對集中於遠月合約。因此,遠月合約將重現並持續貼水格局,在1209與1301合約價差絕對值縮小時,可以關注多1209合約、空1301合約的套利。預計遠月合約最大貼水可達300~400元/噸。
『陸』 黃金期貨如何套利
黃金套利有三種方式:
1、期現套利保值。也就是說你有現貨黃金,然後在期貨市場做空單。
2、跨期套利,也就是在期貨市場不同的期貨合約做一個對充式的兩張單子。
3、跨市套利,和跨期套利相似,只是不同的合約變成不同的市場。
個人操作黃金期貨的話你需要開通期貨賬戶,資金夠你就可以操作了
『柒』 期貨套利分析方法有哪些
一般有三種:
一、圖表分析法。進行套利交易前,首先應對目前的套利關系用圖表加以分析。在普通的交易方面,圖表是決定時點的主要工具,它對價格的波動提供了歷史性資料。套利圖表與一般的價格圖表不同在於它記載著不同月份的合約之間彼此相互的關系。所以,套利圖表作為分析、預測行情的工具,它並不注重絕對的價格水平,而是在圖表中標出價差的數值,以歷史價差作為進行套利分析的依據。
二、季節性分析法。套利常常會顯示出季節性的關系,即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顯示出價格變動幅度的寬窄差異,實踐證明其符合性的程度相當高,此種套利即為季節性套利,並且在期貨交易中提供了最佳獲利機會。為了利用季節性進行套利,必須回溯分析多年前的價格資料和研究此種套利,並且必須將現在的供求加以考慮,然後研究確定過去的市場行為是否能夠應用在未來的幾年。這種類比研究法是以多種市場分析方法綜合而得的分析技術,此類方法是用來證明最初激勵因素能否在套利季節再度發生。為了使這種季節性的趨勢增加可信度,重要的是確定明顯的等量使得激勵因素能發生作用。
三、相同期間供求分析法。在收集以往套利資料時,不要將不同期間的資料拿來做比較。在期間相似的情形下,通常相同的供求力量會引起類似的套利。因此,在價格劇烈上漲的期間里,參考同期的利多市場可得到相似的價格行為。例如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逆轉市場」主宰了整個行情,後來比較正常的市場結構引導市場走向,但有的供給量較吃緊的商品期貨如咖啡、可可仍保持著逆轉形式。了解這些引起市場不均衡的因素及特定商品對這些不均衡狀況的反應,可在後來的套利中有所參考和借鑒。
『捌』 期貨如何套利
套利的方法有很多
如 跨期套利 跨品種套利 跨市套利 還有蝶式套利。不同的套利方法是不同的。
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線交流。Q344408596
『玖』 如何把握股指期貨結算日套利機會
其他市場「到期日效應」:海外市場上股指期貨到期日交割價產生方式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按照股票現貨市場某一時點的價格即收盤價或開盤價進行交割;另一是按照某個時段內的平均價格交割。兩種市場上在股指期貨到期日基本上都會出現股票現貨交易量的顯著變化,而按時點價格交割的市場上股票現貨的波動更為明顯,相對平均價格的最大偏離程度接近交易成本。 到期日套利策略:將 ETF 交易的申購贖回機制應用到股指期貨到期日,可以規避因為股票現貨的T+0 交割制度對把握到期日的套利機會的限制,通過買進ETF 轉換成一籃子股票同時賣出股指期貨能夠獲取股指期貨相對股票現貨較大幅度的升水收益,而將已經持有的股票現貨賣出並買進股指期貨能夠獲取股指期貨相對股票現貨較大幅度的貼水收益。 到期日套利影響因素:由於到期日內套利策略的特殊性,實際套利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各種可能影響因素更多,主要包括:顯性交易成本、ETF 交易沖擊成本、ETF 升貼水、ETF最小申購贖回單位、股票現貨交易沖擊成本、股票訂單執行速度等。 正文套利機會成因滬深300 指數期貨結算制度根據海外市場經驗,股指期貨結算日會出現到期日效應,即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日或臨近到期時由於交易中買賣失衡而導致現貨價格交易量及波動性出現異常變化的現象。一般認為到期日效應主要由於套利者的交易行為引起。套利者在股指期貨合約與股票現貨相對定價出現一定程度偏差且足以彌補各種成本時將會同市介入股票現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分別建倉構成套利組合,然後維持套利組合至期貨到期日再平倉結束套利。而根據股指期貨結算規則,期貨合約到期交割使用現金而非股票現貨進行交割,因此在到期日將會出現大量套利者在集中的時段內需要賣出或買進大量股票現貨,顯然這樣會影響市場的流動性產生較大的沖擊成本,股票現貨價格出現異常變化也就容易理解了。 一些對股票價格的操縱行為也可能導致到期日效應,研究顯示股指期貨到期日的股票價格操縱行為的目的包括兩個方面:直接的是要在到期日當天就到期結束的套利組合上獲取更多收益,間接的是希望在尚未了結且將維持下去的套利倉位上獲取收益。直接獲取收益的方式表現為一些套利者在到期日之前已將股票現貨倉位平倉,到期日通過操縱股票現貨價格能夠獲得更有利的期貨結算價格從而獲取收益。間接獲益的方式表現在一些市場參與者利用到期日效應通過有意為之的交易影響價格朝自身希望的方向加劇變化,從而在後續合約上建立套利組合所定更大價差。 從海外市場經驗來看,一些到期日效應比較明顯的市場上,股票現貨價格偏離均衡水平能夠達到相當的幅度,基本能夠覆蓋一般投資者的交易成本。 根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對滬深300 指數期貨的交易細則的規定:股指期貨交割結算價為最後交易日標的指數最後2 小時的算術平均價。顯然在這樣一種在某個時段內產生結算價,並且實行現金結算的結算方式下,出現到期日效應是可以預期的。而國內股指期貨的結算價既不同於美國、日本等市場的某個時點價格,也不同於香港、澳大利亞等市場某個較長時段內的平均價,加之國內證券市場投機交易較為普遍的特點,我們認為未來國內市場股指期貨推出之後在到期日當天現貨價格存在較大幅度的波動在所難免,這就為套利機會的出現墊定基礎。 傳統套利力量的缺失國內股票交易的T+1 日交割機制使得傳統股指期貨套利力量無法在到期日實施套利行為。當股指期貨價格在到期日價格相對現貨價格升水幅度超過交易成本時,按照標準的套利交易可以賣出股指期貨買進股票現貨所訂價差,由於是到期日需要在當天按期貨結算價賣出所買股票,而T+1 的交割機制下當天買進的股票不可以再賣出,因此這樣的套利活動就無法實施。另外基於目前的態勢,未來國內股指期貨推出時市場上即使已經推出融資融券業務,但較為普遍的個股賣空交易難以有所作為,從而股指期貨相對股票現貨貼水時無法通過買入股指期貨賣空股票現貨的方式建立套利倉位。套利力量的缺失加之前述我們認為到期日當天現貨價格將會有較大幅度偏離均衡水平的表現,從而結算日股指期貨結算之前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之間出現較大幅度的偏差也就難以避免,而兩者間大幅的偏差意味著套利機會的出現。 其他市場到期日效應 股指期貨在海外市場經歷了較長時期的發展,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一直是很多研究者及業內人士關注的一個焦點。根據結算價格產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區分兩類市場考察。 美國、日本等最早的股指期貨是美國市場在1982 年2 月16 日由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的價值型指數期貨(VLF),目前交易最為活躍的是1982 年4 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的S&P500 指數期貨合約,該合約在1987 年6 月之前的交割價為到期日當天成份股收盤價格加權平均數,之後調整為按到期日當天成份股開盤價格加權平均數。日本本土市場最早推出的股指期貨是1987 年6 月開始交易的50 種股票期貨合約,由於當時日本證券交易法禁止現金交割,因此50 種股票期貨合約採取現貨交割。至1988 年5 月,修改後的日本證券交易法才允許股票指數和期權進行現金交割,1988 年年9 月,大阪證券交易所開始日經225 指數期貨交易。日經225 指數期貨的交割價為到期日當天早上的開盤價。 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在美國市場較為明顯,眾所周知的「三巫聚首」時段即是對每個季度的第三個星期五最後一小時交易時間的刻畫,當天股指期貨、股指期權、股票期權同時到期。 從S&P500 指數期貨的到期日效應來看,由於其交割價按某個時點成份股加權價格決定,因此會出現大量股票現貨集中在交割時點賣出的現象,針對S&P500 指數期貨的研究就發現按收盤價交割時有大量套利者發出以收盤價為目標價的市價委託單(MARKET-ON-CLOSEOders)。顯然在一個時點有大量市價單集中出現,很容易導致的結果是沒有對手盤,價格扭曲在所難免。從統計數據還可以看出,因為交割價產生時間從收盤時間改變為開盤時間導致到期日效應從收盤時轉移至開盤時。 從S&P500 指數期貨到期日效應研究中的統計數據來看,到期之後價格回復比例為0.366%,而做市商能夠提供足夠流動性的最小報價差為0.417%左右,即到期日對價格的影響基本接近成本,再考慮到做市商的成本優勢,顯然對於某些機構來說到期日當天存在套利機會。針對日本市場日經225 指數期貨的研究也顯示到期日當天股票現貨交易量顯著增加而價格反轉程度不明顯即變動不足以覆蓋交易成本。Karolyi 對在1988 年5 月之1991 年11 月期間日經225 指數期貨到期日當天股票現貨市場的交易量和價格數據進行統計檢驗發現交易量有異常變化而價格反轉僅為0.2%左右。 香港、澳大利亞等香港市場1986 年5 月推出恆生指數期貨,其到期日交割價為到期日當天恆生指數每五分鍾所報指數點的平均值;澳大利亞市場於1983 年即推出以AOI 指數為標的指數的SPI 指數期貨,其到期日交割價經過一次變革,在1997 年3 月之前交割價為到期日當天AOI 指數的收盤價,之後改為按股票現貨市場收盤15 分鍾之後在一個特別叫價市場決定的價格進行交割,這樣的結算價產生方式下,到期日當天現貨市場上的所有信息基本都能夠得到反映,因此類似於按全天指數平均價計算。 香港市場上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不明顯。在Bollen 和Whaley 的研究中發現早期由於程序化交易的缺乏在到期日交易量的增長低於非到期日,而隨著程序化交易的引入,才出現到期日交易量的相對異常變化的現象;他們的研究還發現恆生指數期貨到期日現貨收益率較非到期日低但統計檢驗不明顯。 從以上兩類結算價產生方式不同的市場上股指期貨到期日現貨交易量及價格回復的統計數據來看,無論採取時點價格還是時段均價作為期貨結算價,在到期日交易量都有較為明顯的變化,現貨價格在期貨到期之後回復到均值水平的幅度也均不足以覆蓋交易成本,但按時點價格結算的市場上價格變化更接近一般交易成本,主要原因在於按時點價格結算時,套利者在現貨倉位上的平倉交易大多需要集中在結算價格產生的時點左右平倉,大量現貨在短時間內交易產生較高的沖擊成本也是必然的市場表現;按照某一時段內的平均價格或是在收盤後能夠反映之前一個時段內信息的價格進行結算,套利者不必集中在個別時刻平倉,另外相對操縱時段內價格走勢要遠比操縱時點價格更難,因此現貨市場上的表現不容易出現明顯的異常變化。 到期日不同類型交易者行為的影響從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目標來劃分,我們把參與股指期貨和股票現貨的交易者劃分為三類:套利者、套保者及投機者。套利者力圖從股指期貨和股票現貨兩者之間或各自內部的定價偏差中尋找機會,相對偏差是其關注重點;套保者運用股指期貨為其持有的股票現貨對沖風險,兩者之間價格吻合更符合其交易需求;投機者根據趨勢決定交易行為,影響趨勢朝向自身有利方向變化能夠獲取更多利益。 如前所述,股指期貨到期日由於套利者的交易行為將會使得股票現貨市場出現異常變動,實際上到期日三種不同類型的交易者會在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兩個市場上分別進行各種交易活動,而不同類型的交易者各自基於不同的預期做出決策,因此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兩個市場受不同類型交易者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認為未來國內股指期貨推出時即使已經推出融資融券業務,但包括高額成本、規模有限等在內的苛刻限制條件將使得日常股指期貨期現套利交易主要是賣出股指期貨買進股票現貨的正向套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