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股權並購如何避免隱性負債

股權並購如何避免隱性負債

發布時間: 2022-10-11 10:10:55

『壹』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有哪些及防範措施

一、並購前的財務風險及防範 並購企業在並購計劃實施之前,需要選擇並購的目標企業和具體的並購方式,因此,並購前的風險主要是這兩個選擇所造成的風險。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其選擇的並購行為不但應該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符合主購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並購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謀求協同效應、實現戰略重組,或是為了某些特定目標。因此在並購前必須仔細考慮選擇適當的目標企業,而在實際操作中卻不乏多選擇失敗的案例。例如許多企業由於盲目進行混合並購或盲目進入不相關領域,最後使企業進入多元化經營的誤區,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於主購企業的發展。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慮選擇目標企業的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2.企業的並購方式多種多樣,有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及合並。股權收購又有整體性股權收購、控股性股權收購、承債性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又有規模擴張型、借殼上市型、重組型和置換型資產收購四種。每種方式要求的資本數量不同,不同的並購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並購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本規模及各方式的優缺點,適當的選擇並購方式,減少選擇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二、並購中實施階段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1.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是指企業在並購過程中是否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同時是否能夠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一種風險。如果融資的安排不當或是與企業運行連接不夠完善就會形成融資風險,如果融資過早就會出現承擔許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資過晚或過慢就會出現資金不足或是資金供給不正常,導致並購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對於融資的安排也是並購過程中的重點。融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指企業所需的資金均來源於內部的自留資金,內部融資的好處在於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沒有還貸壓力,可以減少企業的並購成本和由於無法還貸可能造成的破產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視的缺點;完全運用自有資金,一則我國的企業規模一般較小,無法獨自承擔並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完全動用寶貴的自有資金進行並購會影響企業對於外部市場的反應能力及抗風險的能力,如果進一步的融資不能夠順利進行,則非常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正常運行,更不用說企業的並購大計。 外部融資是指企業運用外部手段籌集並購資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權益融資、債務融資和混合性證券融資三種。 權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融資。通過大量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可以籌集到大量的長期可使用資金,且因為股票本身沒有確定的付息日以及歸還期限,所以企業的資本風險較小,但是由於股票的發行需要長期的時間,且需要支付的發行費用較高,不利於在並購過程中的資金銜接,更有可能出現由於大量股票而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甚至出現大股東對全企業控制權的喪失,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債的方法獲得資金的一種手段。通過舉債進行融資的資金成本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達到了避稅的效果,而且運用舉債的方法籌集資金所需時間較短,不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並且手續簡便,利於運用。但是債務融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負債率較高的企業難以藉此方法獲得資金,並且銀行或債權人對於資金的提供有較苛刻的條件。一旦企業不能合適的掌握負債尺度,過高的負債率或造成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不能到期償還借款和利息,會使得企業面臨破產的巨大風險。 解決融資風險首先要合理選擇並購的籌資方式與結構時,要遵循資成本最小化原則;債務籌資與股權籌資要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另外,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盡可能將籌資風險降到最低。最後,並購企業在選擇籌資方案時,必須結合並購動機,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並購企業對融資風險的態度,資本市場的情況等因素,選擇最佳的融資方式組合,規劃融資結構,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保證並購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 2.企業並購的信息風險。 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隱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響,並購中往往潛藏大量的信息風險。由於並購各方信息不對稱,出讓方往往對目標公司進行商業包裝,隱瞞不利信息,誇大有利信息,而並購方也常常誇大自己的實力,製造期望空間,雙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況。因此,並購冒然行動而失敗或交易後才發現受騙上當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風險防範對策一方面應要求對方真實、完整,不會產生誤導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況並做出保證;另一方面應針對對方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進行審慎的調查與評估,充分了解其現狀與潛在風險。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證並購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學、專業和沒有歧義的語言披露其所有應當的信息,並作出聲明、承諾與保證。包括:出讓方向並購方保證沒有隱瞞重大信息,並購方向出讓方保證有法律能力和財務能力並購目標公司等等,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消除並購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應當要求對方提供書面承諾,作為防範風險的保證及進行索賠的依據,並在並購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等救濟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 3.支付風險。 現金支付是指企業以現金為並購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財務風險。一則,對於企業具有的現金流量及數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是企業並購能否完成關鍵;二則,由於直接運用現金進行支付,很有可能因為匯兌的差別造成多餘的匯兌損失;三則,完全用現金進行支付會導致股東權益的減少,可能會因此引起股東對於並購行為的抵觸,增加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股票交換是以並購方股票替換目標企業的股票,即以股換股。對於運用股票交換和進行運用權益融資一樣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而股權稀釋的風險高低則是由股權稀釋率所決定的。當並購前後的股權稀釋率發生激烈變動,說明並購行為將給企業的原股東帶來巨大的股權稀釋風險。如果發行新股後的股權稀釋率小於50%,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高;反之,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低。當主要股東的股權被稀釋到無法有效控制並購後的企業而主要股東也不願放棄這種控制權力時,主要股東可能反對並購,使並購活動無法進行下去。除此以外為了並購行為而發放新股不僅發行費用較高而且還具有耗時長手續復雜等缺點。 對於現金支付的並購,首先考慮到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導致變現能力就越高,也說明企業越能迅速並順利獲取收購資金。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很難在市場上化解,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來匹配。同時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通過建立流動資產組合,將一部分資金運用到信用度高,流動性好的有價證券資產組合中,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對於股權支付的並購,應綜合考慮目標企業的成長性、發展機會、並購雙方的互補性、協同性等因素,全面評估雙方的資產,正確確定換股比例。目前,並購雙方換股比例所採用的換算標准或依據主要有並購雙方的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 三、並購完成後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企業並購後主要有整合風險。企業並購後如果不能採取積極的行動將被收購的企業快速整合到收購企業的組織結構中,收購仍有可能失敗。 整合前進行周密的財務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包括對並購企業自身資源和管理能力的審查以及對目標企業的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可為並購企業的運行提供可行性分析;還可通過審查發現被並購企業財務上存在的問題,以利於在整合過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財務審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使並購方確定被並購企業所提供的財務狀況,其審查內容包括並購後需要整合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需要的資金投入、企業的負儲結構、現有融資能力。加強並購後企業的組織結構整合。組織結構的整合主要是並購重組後企業的機構設置問題,其關鍵是合並雙方的人事安排。並購方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發展目標,盡快制定並購後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用人標准,做到人盡其才。要盡量挽留人才,防止磨合過程中出現團隊行為弱化、不負責任、負權壓利、擾亂工作秩序的現象。企業並購後,要發揮人才資本優勢並進一步挖掘人才資本的潛力,就必須根據人力資本的特徵正確評估人力資本價值。並購之後絕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未來得到顯著提升,結果卻是資產規模不斷擴張,創利能力不斷下降,不同業務單元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和必要的相互支撐,主業和副業相互爭奪有限的企業資源,造成企業主業被拖累,而副業又難以為繼。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並購後不重視財務戰略整合向造成的。 總之,如何迴避並購風險是企業並購的核心問題,並購風險是很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並不是必然會發生的風險。因此,只要認真做好防範對策,就可以實現預期的企業並購目標。

『貳』 進行收購期間,企業要如何避免所面臨的各項問題

企業並購是圍繞企業的特定權益展開的交易活動,完成交易活動必須要有交易的主體、交易的對象、交易的形式與程序、交易的對價與對價支付等交易要素。

在並購活動中,依據並購交易的客觀情形,對這些要素進行適當安排,這就構成了企業並購的交易結構。

綜合大量實務操作案例,企業並購的組織結構、企業並購的交易路徑、企業並購的交易對價及支付、企業並購的交易模式,構成了企業並購交易結構設計的核心要素。

企業並購的交易雙方不直接進行交易,而是要藉助相對復雜的組織結構關系,實施企業並購的各項活動,這就形成了企業並購的組織結構。

針對上述報批情況,B國有獨資公司調整了收購方案,由B國有獨資公司和關聯企業C投資有限公司、C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收購,收購方案修訂為:

大梁公司以企業凈資產(固定資產扣除主要負債的資產,主要負債包括A商業銀行的貸款和B公司的應付款等)出資,設立一家新公司,C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無限合夥人發起設立D並購基金並認購5%的份額,B國有獨資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認購全部份額的36%,C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認購10%的份額,剩餘份額面向A大型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進行私募,D並購基金、C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收購大梁公司新設立公司50%和10%的股權,從而獲得實際控制權。

並購基金和C投資有限公司收購完成後進行治理結構方面的整合,條件成熟並符合收購要求之後,將股權轉讓給B國有獨資公司。

『叄』 股權並購的利弊是什麼

優點:
1、無需履行新公司的設立程序,僅需履行對目標公司的股權變更程序即可以完成投資行為。
2、產品銷售和業務開展的起步點高。
3、技術、管理員工隊伍和普通員工隊伍是現成的,省去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培訓經費。
4、對生產型企業來說,可以節約基本建設時間。
5、可以節約大量的新企業、新產品、新市場、新渠道的宣傳費用和開發費用,因此一般不會出現新設公司在經營之初的虧損期。
6、投資的現金流相對較小。
7、可以節約流轉稅稅款。
8、可以化競爭對手為受投資公司的友軍。
缺點:

1、由於並購前後目標公司作為民事主體是持續存在的,因而有關民事權利義務是延續的,因此,基於出讓方披露不真實、不全面,導致目標公司遭受或然負債,使投資公司對目標公司的權益減損的風險是普遍存在的。這是股權並購的主要風險,也是最難防範的風險。
2、由於目標公司的廠房、機器、設備往往是舊的,因此,雖然並購的現金流量相對新設投資較少,但並購後可能需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否則可能難於提高目標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3、由於目標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勞動繼續有效,並購後往往面臨目標公司冗員的處理,這不僅容易激化勞資矛盾,而且會增加目標公司的經濟負擔。
4、並購程序復雜,受讓股權需要徵得目標公司存續股東的同意,修改目標公司的章程需要與存續股東進行談判,為防避或然負債需要進行大量的盡職調查工作,因此,股權並購的工作成本較高。
5、並購後的整合難度大,投資公司對目標公司行使管理權的阻力大。在投資公司並購目標公司全部股權持有者特別是僅為相對控股的情況下,並購後的整合及投資公司對目標公司行使管理權都會遇到困難。股權並購後對目標公司整合和行使管理權的難度很大。
6、股權並購受國家反壟斷法的規范和限制。

『肆』 如何避免股權轉讓的法律風險

一、主體資格風險。防範:作為主體資格的盡職調查,主要通過考察目標公司的營業執照、公司章程等注冊文件來了解; 同時還要查證是否有批准文件,批准和授權的內容是否明確、肯定,內容對此次並購可能造成的影響。 二、財產和財產權利風險。防範:土地與房產的價值主要查看產權證和 土地使用證 ,其權利狀況決定了土地和房產的價值; 機器設備要查看其原始采購憑證,扣除適當折舊後,評估其凈值,對於通過融資租賃形式獲得的機械設備,在未付清全款之前,所有權都不歸公司所有。 三、債權債務風險。防範:律師在做盡職調查時,應該要求目標 公司的股東 或者管理層對債權債務、特別是可能有的債權債務做出書面承諾; 同時要在 股權轉讓合同 中劃清雙方責任,要求在正式交割前的所有負債,不管是故意還是過失,均由出讓方承擔。 四、行政司法風險。防範:司法行政風險主要從法院、工商、稅務等行政部門及律師事務所咨詢。 五、轉讓的程序風險。防範:律師在做盡職調查時,可以要求目標公司召開股東會,做出同意出讓方股東出賣其股份的《 股東會決議 》,股東會決議應該面簽。 六、其他風險。防範:律師在盡職調查中,補貼要看到原始的正式文件,環保問題要有相關的環評文件,質量和技術監督問題主要看企業的質檢證書。《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 如何在章程中規定限制股權轉讓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伍』 隱性負債的基本危害

隱性負債具備隱蔽性,往往把一個健康的企業拖入泥潭。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目前陷入了破產的傳言中,債券也被穆迪等機構降級。陷入今日的困境,與通用汽車龐大的醫療負擔有很大的關系。追溯到20多年前,當時的CEO 和工會達成協議,工資保持穩定,但是為職工負擔醫療費用。醫療費用的增長超過了預期,通用汽車難以自拔。
意外事故往往會讓隱性負債提前爆發。2005年底,吉林化工的事故發生後,政府的環保意識上升。當廣東省發現北江的水質被污染後,斷然關閉了上市公司中金嶺南在韶關市的工廠,如果不進行改造,這個工廠可能被永久關閉。而今天許多鋼鐵股價格低於凈資產,與投資者對隱性負債的預期關系很大。
忽視隱形負債會讓並購方輸掉整個交易。一個有名的案例就是ABB公司並購美國某石棉生產企業,對消費者訴訟准備不足,最後被消費者的索賠搞得焦頭爛額,只好低價賣掉。
企業破產
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目前陷入了破產的傳言中,債券也被穆迪等機構降級。陷入今日的困境,與通用汽車龐大的醫療負擔有很大的關系。追溯到20多年前,當時的CEO 和工會達成協議,工資保持穩定,但是為職工負擔醫療費用。醫療費用的增長超過了預期,通用汽車難以自拔。
意外事故
意外事故往往會讓隱性負債提前爆發。2005年底,吉林化工的事故發生後,政府的環保意識上升。當廣東省發現北江的水質被污染後,斷然關閉了上市公司中金嶺南在韶關市的工廠,如果不進行改造,這個工廠可能被永久關閉。而今天許多鋼鐵股價格低於凈資產,與投資者對隱性負債的預期關系很大。
交易風險
忽視隱形負債會讓並購方輸掉整個交易。一個有名的案例就是ABB公司並購美國某石棉生產企業,對消費者訴訟准備不足,最後被消費者的索賠搞得焦頭爛額,只好低價賣掉。

熱點內容
總市值最大回撤多少合理 發布:2025-07-15 15:01:14 瀏覽:452
前沿生物股票歷史記錄 發布:2025-07-15 14:52:01 瀏覽:948
做什麼理財比銀行貸款利率高 發布:2025-07-15 14:19:41 瀏覽:851
北京生育基金去哪裡領 發布:2025-07-15 14:14:59 瀏覽:329
怎麼買a股大盤股指期貨 發布:2025-07-15 14:14:02 瀏覽:953
樂視網股票歷史 發布:2025-07-15 14:13:59 瀏覽:989
華天科技股票有多少土地 發布:2025-07-15 14:07:17 瀏覽:815
華恩科技股票 發布:2025-07-15 13:51:06 瀏覽:465
存款不到10萬怎麼找理財師 發布:2025-07-15 13:44:45 瀏覽:172
京山輕機增發股票對股價的影響 發布:2025-07-15 13:42:43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