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股權分散有什麼不利影響

股權分散有什麼不利影響

發布時間: 2022-12-12 19:42:53

Ⅰ 上市公司的股權過度分散有什麼不好

股權過度分散一方面不利於公司穩定經營,另一方面則容易引起第三方資本的關注,一旦有第三方資本強勢舉牌並不斷增持,則可能影響到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穩定。

Ⅱ 股權分配沖突的根本原因和經濟後果

根本原因就是分配不均,容易導致股東們二心,在公司決策上有爭議,從而影響公司利益。
股權分配要主次分明,主次合理,既不能過於集中,也不能過於分散。股權佔比的意義:股東在持有公司股權比例佔到67%以上的,是該公司的絕對控股股東,可以決定公司各項重大事務。
股東在持有公司股權比例為51%以上的,相對控股;33.34%以上50%以下重要事項一票否決;要約收購30%;臨時股東會召開10%;上市公司重大股份變動5%;臨時提案3%;代表訴訟1%。

Ⅲ 創業階段股權分散的危害及解決思路

創業者無論是因為資金不足,還是因為希望匯集盡量多的各類資源,助推創業項目成功,都有可能採取「人多力量大「的思路來處理問題,即,吸收了比較多的股東。但是,創業夥伴在項目設立之初,對於股權往往礙於情面而採取了非常「曖昧」的處理方式,比如均分。由此導致的股權分散問題對於一個創業項目而言是極具危害的。

通常情況下,有限責任公司的決策權與股權比例是一致的。因此,股權的分散意味著決策權的分散。一個創業項目的建立,意味著創業團隊在初期對於項目的重要事項已經達成了基本一致。但是,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創業者在初期不可能預見後續產生的全部問題。例如,企業步入正軌後,有的人希望擴大規模,有的人希望練好內功,這時很難說誰對誰錯。在這種情況下,走任何一條路可能都是可行的,但最壞的結果是由於決策權的分散,創業夥伴互相僵持不下,進而無法行動,形成了公司治理層面的僵局。

事實上,一個創業團隊雖然是同舟共濟,但並不意味著每個人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完全相同的。很多人礙於情面的平分股權或者近似平分股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貢獻更大的人(也可能只是自認為貢獻更大)心態失衡,貢獻較小的人坐享其成。大家都不好開口,於是就會產生心態上的失衡。

很多項目走到這個階段,並不一定會導致項目的停滯或者死亡,但是,很可能導致貢獻較大的股東動「歪腦筋」,比如利用公司的商業機會謀取個人利益,從而禍起蕭牆。所以,股權結構一定要符合人性本身。

一個好項目想要快速起飛,往往需要藉助資本的力量。所以我時常建議創業企業在創業初期就做好融資計劃,哪怕是粗線條的。投資人有很多類型,不同的類型關注的方嚮往往有所區別。但是無論是那種類型,都不會喜歡非常分散的股權。

我曾經服務過一家業績不錯的小微企業,但是股權非常分散,有十幾位股東之多。持股比例多則百分之十幾,少則百分之幾。在業績蒸蒸日上的情況下,大家對於後續如何發展七嘴八舌、僵持不下,於是決定尋找收購者。我協助對接的幾位投資人都頗感興趣,但最終卻都知難而退了,因為完全不知道跟誰談、怎麼談。在專業投資者眼裡,談判也是成本之一。

最終所有投資人都放棄了,那十幾個股東仍然在一起互相熬著。

創業初期,未來還不明確,自己持股80%,只給兄弟們20%好像有點張不開嘴。自己只有20%又不想幹了。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呢?這里提供幾個思路,僅供參考。

1、 股權與收益權相分離。 依據《公司法》,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與收益權是可以有所區別的,具體以公司章程的規定為准。在創業時,可以將大部分股權授予最核心的創業者,但是創業成功所帶來的收益可以依據創業夥伴的另行約定的比例進行分配。

2、 一致行動協議。 創業團隊可以通過簽訂一致行動協議而形成某種意義上的統一表決主體。這個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創業團隊與投資人之間的問題。但這本質上仍是一種約定,實際操作中仍然面臨著違約的風險。

3、 股權比例動態調整 。創業夥伴之間貢獻和價值有可能與初期設立的股權結構不匹配,或者即便初期匹配,隨著項目的推薦而出現差異。因此,雙方或各方可以以一個事先約定的條件或指標對股權比例進行調整,但具體設計比較復雜,不能一概而論。

4、 持股平台 。持股平台通常可以用來解決員工持股導致的股權分散問題。持股的員工對收益權的需求較高,而對決策權的需求較低。員工通過持股平台間接持有公司的股權,哪怕一次授予多位員工股權,公司也僅僅是直接增加了一個法人股東而已。

結語 :創業階段的股權分散,看似無私,實際上是對創業項目和創業夥伴的不負責任。

Ⅳ 分散選股會不會降低風險過度分散選股會帶來什麼隱患

如果說我們把倉位分散成很多的倉位,這樣子是否具有降低風險的作用呢?如果倉位過於分散又是否會帶來什麼樣的隱患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一下我的經驗。

一.是否能降低風險

如果說把倉位分散成很多的倉位,這樣子是能夠有很好的降低風險的作用的。因為在倉位分散之後,你整個賬戶的波動它就會大大的減小。因為在你的這一些股票裡面,它有一些是在上漲,而有一些是在下跌,這一綜合起來就會導致你整體的漲跌幅都會相對比較小一點,而不會說像買一隻股票一樣漲就是暴漲,跌就是暴跌。如果說你把你的倉位分散成10個票的話,你要是有其中一隻票跌掉50%,那這樣子對你的總倉位仍然影響不是特別的大。所以說分散倉位對於風險的把控,是有一個非常好的效果的。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Ⅳ 股權結構分散化有哪些影響(利弊)

股權分散:
1、優點:有利於產生權力制衡,有利於民主決策
2、缺點:容易降低公司的反應速度,很可能錯失機會,降低工作效率
拓展資料
股權分散就是持股的量大的大股東人數多,而且持有的股票少。
分散
第一大股東持股5%
第二大股東持股2%
第三大股東持股1%
第四大股東持股0.5%
集中
第一大股東持股51%
第二大股東持股20%
第三大股東持股10%
第四大股東持股5%
優缺點
股權分散:
1、優點:有利於產生權力制衡,有利於民主決策
2、缺點:容易降低公司的反應速度,很可能錯失機會,降低工作效率
股權集中是指大股東集中持有控股權(Shleifer & Vishny,1986)、(Burkart,Gromband Panunzi,1998),也就是說,大股東要麼自己作為經理人要麼密切監督管理團隊以此控制公司政策,其他股東缺乏能力和動機去反對控股股東的決策。
當公司的股權集中,存在控制性大股東時,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表現出兩種相反的效應,即利益協同效應和侵佔效應(Shleifer和Vishny,1986)。
一方面,一定程度的股權集中使得控股股東有更大的收益要求權,使得大股東有足夠的激勵收集信息並有效監督管理層,從而避免了股權分散情況下股東的「搭便車」問題;同時,相對集中的控制權也保證了大股東可以對公司決策行為施加足夠的影響力。
Shleifer和Vishny(1986)認為,即使是在完關的市場條件下,大股東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因為大股東不僅減輕了股權高度分散所引起的搭便車問題,而且有利於公司並購活動的順利進行,當公司管理層存在犧牲股東利益建造經理帝國的行為時,大股東可以通過代理權爭奪或接管的方式將其撤換,從而增加公司價值這就是所謂的利益協同效應。
另一方面,大股東的出現也為企業帶來了成本。因為大股東的利益往往和公司的其他股東及利益相關者並不一致,兩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代理沖突。在缺乏外部控制威肋、的情況下,大股東可能犧牲其他股東的利益追求自身利益,這就是所謂的侵佔效應。

Ⅵ 股權結構分散化有哪些影響(利弊)

股權分散是相對於股權集中而言的。
股權分散就是持股的量大的大股東人數多,而且 持有的股票少。股權集中就相反。
股權分散:
1、優點:有利於產生權力制衡,有利於民主決策
2、缺點:容易降低公司的反應速度,很可能錯失機會,降低工作效率

Ⅶ 由於「一股獨大」和「股權分散」 會分別出現什麼問題,並簡述理由。

「一股獨大」和「股權分散」出現的問題:

「一股獨大」的局面不利於公司人力資源配置優化,不利於董事會治理結構的規范,控制人容易利用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的優勢,掌握內部信息操控董事會,損害其他中小合作者的利益。

如果股權過於分散,由於股東之間為爭奪企業控制權而展開權力斗爭的概率會相應增加,並可能因此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最錯誤的做法是股權五五分:

五五分的結果是沒有分配決定權。在開始的蜜月期可能不會產生爭執,正所謂可以共患難,難以同甘苦。到了一定階段,出現分歧的時候,如果有沒有一個人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可能誰也不服氣誰,最終的結果就是分道揚鑣,創業失敗。

基於公司法規定的的股權1/2的決議規則和2/3的特別決議規則,相對理想的股權分配是持1/2以上股權,更理想是2/3以上。本文試圖解釋實際中有些具體的操作問題。

Ⅷ 股權分散的含義是什麼股權分散的利弊體現在哪些方面

股權分散指的是一個公司的股票期權掌握在多個不同的股東手裡,且各自股權比例相對均衡。股權分散好處是公司將由全體股東進行決策指導。根據投票決定公司的戰略方向。缺點就是由於權力過度分散,可能會引起公司人事權力的爭奪和甩鍋。

一個企業裡面股權集中或是分散。是決定企業究竟由誰領導的重要表現之一。股權如果過度集中集中在單一股東裡面,那麼這個股東就相當於是公司的直接掌控者。他可以直接拒絕許多中小股東的訴求,而自己獨立決策一些公司的未來方向。而股權過度分散的話,則是由股東大會進行投票來決定公司的戰略和路徑。

一:股權分散好處是公司的財務數據更加可信。

作為一個企業公司。如果一個企業的股權相對集中於單一股東裡面。那麼這個股東就可以繞過董事會,獨立決策所有的事情。像股票的發行、公司的資金使用以及公司的財報支出,也將可以由該股東進行決策。而如果股權分散的話,由於各股東的權力相對均衡。互相就會形成一個制衡局面。單一股東就很難進行財務數據的造假和挪用。

Ⅸ 跟別人合股的利和弊是什麼

這個真的要看你們兩個的關系和融洽程度了。
1.如果你們負責不同的部分也許是個好事,如果負責同一部分的工作最好分工明確。
2.其中至少一個人是決策者,掌握團隊的方向。不要分工不明確,導致意見上沖突。
3.最重要的一點是雙方的信任。這個真的很重要,慢慢會有體會。股權分散的不利方面:

股權結構過於分散,易引起投資人對公司控制權是否穩定和未來發展前景擔憂,但是對於公司股東來說,特別是創始股東,在企業發展的一定時期,如果能有外部資本進入,外部投資人除了對豐厚的回報感興趣,對於公司的控制權同樣垂涎三尺。

當引入外部投資時,很多股東將更多注意力放在資本上的同事,卻忽略了因讓出股權導致對公司控制權喪失的問題。

股權過於分散,因此「股東大會做出決議,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這種方式也容易影響公司決策的效率。實際控制人缺位,往往會引發對公司治理效率的質疑,股權結構過於分散則可能帶來管理風險。

理論上,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可能遭敵意收購導致控股權不穩定,主要股東意見分歧則會影響公司經營、決策效率延緩等,因此構成「無實際控制人風險」。

>>>>

但並不是說股權被分散了,就一定都是弊端,有的時候,公司股權適度分散,利大於弊。

多一種聲音,多一個風險提醒。每一種反對的聲音往往都揭示了經營中風險,如果只有一個股東或者形同一個股東,自然不會產生風險提示的現象。

從這個意義上說,股東多元化的股東會可以降低決策風險觸及率,是企業穩健經營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

股權分散、股東多元化要求負有管理權力者需要具備綜合分析多種信息,在多元化信息環境下做出決策的能力。

多個股東帶來的多種聲音的情況下,給最終決策者(表決權超過三分之二股東或者股東會採取民主集中制規則時的最終決策者)帶來更大挑戰的同時,也將大幅提高決策正確率。

>>>>

這是權力制約監督體系的需要。

如果經營管理權力不受制約,就很容易產生權力濫用或者隨意使用的狀況。股權激勵是促成股權多元化的一種有效措施。

基於以上,企業實際控制人需要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實施股權激勵。

熱點內容
什麼理財產品是日化的 發布:2025-04-29 16:07:07 瀏覽:46
現在什麼理財渠道最好 發布:2025-04-29 15:51:18 瀏覽:705
中原消費金融強制攔截怎麼回事 發布:2025-04-29 15:49:45 瀏覽:224
巨資理財收益怎麼樣 發布:2025-04-29 15:27:54 瀏覽:41
貨幣兌幣是用什麼作為基礎 發布:2025-04-29 15:23:25 瀏覽:441
庫藏股票交易什麼意思 發布:2025-04-29 15:21:16 瀏覽:215
搞金融考哪個證最好 發布:2025-04-29 15:17:17 瀏覽:488
航天科技股票新聞 發布:2025-04-29 15:07:51 瀏覽:295
股票交易100問 發布:2025-04-29 14:52:32 瀏覽:916
一千買基金一天可以賺多少 發布:2025-04-29 14:47:11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