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Ⅰ 十三五老百姓投資什麼
一、股票投資
在「十三五」期間,股票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分享企業成長的機會。作為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股票代表著對公司的投票權和對利潤的分配權。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股票投資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者可通過股票投資享受到公司成長的收益,但同時也需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
二、債券投資
債券作為一種相對穩健的投資工具,在「十三五」期間吸引了眾多尋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債券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內可獲得固定利息,並在到期時收回本金。在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中,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因其信用風險相對較低而受到青睞。
三、房地產投資
房地產作為一項傳統且重要的投資渠道,在「十三五」期間依舊保持著其吸引力。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穩定的增長態勢。購房或投資商業地產,不僅能夠實現資產的增值,還能通過租金獲得穩定的收入。
四、互聯網金融與新興產業投資
科技的發展為投資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十三五」期間,互聯網金融和新興產業成為投資的熱點。互聯網金融產品如貨幣市場基金、網路借貸平台等,提供了便捷的投資方式和高收益潛力。同時,新興產業如人工智慧、可再生能源、生物技術等領域,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時,應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投資目標和資金狀況,審慎決策,確保風險與收益的合理平衡。
Ⅱ 中國衛星股票的投資現狀引發市場關注
中國衛星股票的投資現狀備受市場關注,主要歸因於以下幾點: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 「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強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並推動我國商用遙感高解析度光學微波載荷的研製和應用。這些政策為中國衛星企業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推動了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的走高。
產業競爭力提升:
- 中國在北斗導航系統、通信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與成就,逐漸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體系。這使得國內衛星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
市場需求旺盛:
-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對於空間信息服務、遠程監測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旺盛。處於行業鏈條關鍵地位並擁有先進技術優勢的中國衛星企業因此受到青睞。
然而,中國衛星股票投資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與挑戰:
- 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科創板」的開設讓初創型或未盈利型公司有機會通過IPO方式募集資金,這增加了市場的復雜性,提高了投資風險。
- 技術發展制約:衛星產業作為高技術領域,其發展受到政策環境、國際競爭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相關企業的業績表現,進而影響股價。
投資建議:
- 投資者在關注中國衛星股票的同時,應保持理性和謹慎心態,深入研究相關企業基本面情況。
- 考慮到股市存在的風險,投資者應在專家或機構的指導下進行具體操作。
綜上所述,中國衛星股票憑借其廣闊的行業前景和科技創新驅動力量的支撐,已成為市場焦點之一。但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需關注其潛在風險,並進行明智的決策。
Ⅲ 十三五概念股有哪些
十三五概念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領域的股票:
節能環保概念股:
- 主要涉及從事污水處理、大氣治理、節能設備製造等領域的上市公司。
- 這些企業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及「十三五」規劃的推動,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新一代信息技術概念股:
- 主要包括集成電路、通信網路、軟體服務等涉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上市公司。
- 這些領域在「十三五」期間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生物產業概念股:
- 涵蓋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等多個領域。
- 特別是生物醫葯領域,隨著人們健康需求的增長,相關生物企業在市場中表現活躍。
高端裝備製造概念股:
- 主要涉及智能製造、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上市公司。
- 這些企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升級,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新能源概念股:
- 主要包括涉及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領域的上市公司。
-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的推廣,這些企業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投資者在投資這些概念股時,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發展前景、財務狀況及市場情況等因素,進行理性投資。
Ⅳ 十三五規劃受益股票有哪些 五大概念股龍頭分析解讀
「十三五」規劃涉及的主題及相關個股如下:
一、環保板塊:
「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的全社會投資有望達到 17萬億。
相關個股包括:東江環保(002672)、蒙草抗旱(300355)、永清環保(300187)等。
二、碳排放
中國明確提出了一些短期目標:計劃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這份聲明承諾意味著中國未來五年,將跑步進入低碳新紀元,預計低碳經濟將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方向之一,是值得中期關注的布局方向。
相關個股包括:中電遠達(600292)、菲達環保(600526)、三愛富(600636)等。
三、人口老齡化
按照國際老齡化的界定標准(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占總人口數量的10%),我國於1999年即進入了老齡化。隨著老齡化的深入,對經濟與社會的負面沖擊也愈發明顯:一方面因勞動人口比例減少,人口紅利不再甚至變成累贅,中國未富先老;另一方面,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需求結構變化,根據美日經驗,房地產進入長周期下行通道,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失速。
預計「十三五」時期,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將從兩方面發力:一是放鬆計劃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底部老齡化壓力;二是增加與養老相關的服務業供給,滿足老齡人生活與精神層面的需求。
二胎概念:戴維醫療(300314)、貝因美(002570)、威創股份(002308)等。
養老概念:樂金健康(300247)、萬達信息(300168)、東軟集團(600718)等
四、信息經濟
信息經濟的內涵並不局限於「互聯網+」。從存量上看,中國的信息產業已經初具規模,2014年中國信息產業消費規模為2.8萬億元,貢獻GDP 0.8個百分比。從增量上看,在居民信息消費多樣化與政策引導的刺激下信息經濟發展迅速,2014年信息消費規模同比增長18%,而根據工信部的預測2015年將增長15%達到3.2萬億,成為增長新亮點。預計十三五時期,信息經濟仍將是驅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上下游產業鏈為市場提供投資機會。
大數據:東方國信(300166)、天璣科技(300245)、銀信科技(300231)
信息安全:藍盾股份(300297)、北信源(300352)、啟明星辰(002439)
五、智能製造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 勞動力供給減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勞動力製造業就業意願的下降,對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了巨大制約。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搶先進入「工業4.0」時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產業- 製造業競爭力,是我國無法不選擇的一個命題。「中國製造2025」將成為傳統製造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標桿。「中國製造2025」將成為今年以至未來幾年A股市場持續受關注的主題。
相關個股包括:機器人(300024)、藍英裝備(300293)、三豐智能(300276)、沈陽機床(000410)等。
六、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頂層方案等國企改革相關文件陸續發布。推動國企整合重組,重點是在央企層面。新一屆政府央企強強聯合的思路主要是針對龍頭企業進行整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品牌」,避免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產生惡性競爭、自相殘殺,拓展海外市場、加快產能輸出。未來央企整合方向在推動附加值較高、對出口帶動作用較大、業務存在惡性競爭的央企進行合並同類項。
央企重組相關個股包括:中國船舶(600150)、中船防務(600685)、東風汽車(600006)、東風科技(600081)、一汽轎車(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