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影響哪些股票
A. 「厄爾尼諾」的影響有哪些
在大洋洋面上,大氣低層風驅動著表層海水的流動,由於受到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海水並不順著風向流動,而是在北半球偏向它的右側,在南半球偏向它的左側。南美北部太平洋沿岸盛行東南信風,風向平行於海岸,因此海水的流動是離岸的,沿岸表層沒有海水來補充,迫使表層以下的海水上升,以替代流走的海水,使這個地區出現冷海水上翻現象,生成巨大的涌升流,使得該地區海溫偏低。涌升流把海洋深層營養豐富的物質帶到海面,受到陽光照射後,浮游植物利用這些營養生成葉綠素使自己大量繁殖,為靠吞食浮游植物生存的浮游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再影響到海洋食物鏈中高一層次上的魚類等海洋生物。
當「厄爾尼諾」發生時,南美沿岸涌升流減弱,無法把海洋下層營養豐富的冷海水帶到海面,正常的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浮游生物大量減少,很多魚類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東風減弱又使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西部降低、東部上升,表層海水沿赤道向東涌。這股較暖的海水在數月之後到達太平洋東側時,被迫沿海岸向南和向北流動,導致魚類大量遷徙或死亡。這種影響可以北至加拿大,南至智利中部沿岸。因此,「厄爾尼諾」常常給赤道中、東太平洋沿岸國家漁業帶來巨大損失。例如,1970年秘魯的魚捕獲量達1200萬噸,而經過1972年的強「厄爾尼諾」,1973年陡降到200萬噸以下。由於魚類的大量消失,海鳥也因得不到食物而遷徙或死亡,南美沿岸國家又因此失去了寶貴的鳥糞肥料,使當地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和秘魯沿海等地區海平面高度上升也是海洋許多生物遭災的一個原因。1982~1983年強「厄爾尼諾」期間,聖誕島海平面高度上升,出現了大量海鳥被迫拋棄巢中幼鳥在茫茫無際的大洋上絕望地尋覓食物的慘象。其他海洋動物也難逃劫難,到1983年中期海洋狀況恢復正常時,當年25%的成年海豹和海獅以及全部的幼崽喪生。
「厄爾尼諾」現象不但對海洋生物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也會對氣候產生影響。正常情況下,赤道太平洋地區東風強勁,處於太平洋東部的冷海水區域上方的空氣溫度低、密度大,難以把水汽抬升到能夠成雲致雨的高度。因此,這一帶洋面上空通常為無雲或少雲天氣,年降水量只有500毫米左右;而印度尼西亞以西的熱帶太平洋暖海水區域則雨水十分豐沛,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
但是,當某種原因引起信風減弱時,維持赤道太平洋海面東高西低的支柱被破壞,冷水與暖水的區域就要發生變化,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東蔓延,以前覆蓋在熱帶西太平洋海域的暖水層變薄,海溫在太平洋西側下降,東側上升。同時,赤道東太平洋的涌升流也隨信風減弱而減弱,暖海水逐步占據了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當這種增暖達到一定程度並持續幾個月以上時,被稱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溫暖的海域又是大氣能量的寶庫,它加熱海洋上空的潮濕空氣,潮濕空氣變輕並上升,形成對流雲,使得這些地區降雨增加。熱帶西太平洋地區的多雨區隨著海洋溫度的改變而向東移動,直接導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發生乾旱,中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異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澇等災害。例如,印度季風與「厄爾尼諾」有很大的相關性,在1871~1990年間發生的26次「厄爾尼諾」中有22年印度降水偏少或乾旱,其中最嚴重的幾次乾旱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在1991~1992年,1993年,1994~1995年三次「厄爾尼諾」事件期間,澳大利亞東部經歷了近60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持續時間長達4年之久;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也先後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乾旱。「厄爾尼諾」引起的持續乾旱,使得這些地區的糧食和經濟作物受到嚴重損失。
「厄爾尼諾」不僅改變了整個熱帶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狀況,而且還影響到熱帶的其他地區,甚至會導致熱帶以外地區的氣候異常。研究表明,「厄爾尼諾」還與非洲東南部和巴西東北部的乾旱有聯系;也對大西洋颶風有明顯影響,「厄爾尼諾」年大西洋颶風日數明顯減少;對西太平洋台風的活動也有一定影響。「厄爾尼諾」年登陸中國的台風數也較少,如1997年只有4次台風登陸中國,明顯少於常年的7~8次,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如1957~1958年及1991~1995年三次連續的「厄爾尼諾」期間中國也出現登陸台風較多的情況。此外,「厄爾尼諾」還與熱帶以外的地區如加拿大西部和美國北部暖冬以及美國南部冬季降水偏多相聯系;與日本及中國東北的夏季低溫、日本和中國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氣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它常常是各種氣候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在熱帶地區,尤其是熱帶太平洋地區,「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最為顯著;但在熱帶以外地區,如中國,「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就比較復雜。況且每次「厄爾尼諾」的出現時間、區域以及強度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同類型的「厄爾尼諾」對氣候造成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很難斷言「厄爾尼諾」發生時中國某個地區的氣候一定會發生某種特定的異常。
B. 厄爾尼諾現象原因及影響
一、原因
東南信風減弱,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東南信風減弱後,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會減少或停止,從而形成大范圍海水溫度異常增暖,傳統赤道洋流和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迎來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則乾旱嚴重。
當地球自轉減速時,「剎車效應」使赤道帶大氣和海水獲得一個向東慣性,赤道洋流和信風減弱,西太平洋暖水向東流動,東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積而發生海水增溫、海面抬高的厄爾尼諾現象。
二、影響:厄爾尼諾易導致暖冬,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北方易出現高溫乾旱,東北易出現冷夏。比起單純的氣溫變化,極端天氣更容易引發危險。
1、台風減少。西太平洋熱帶風暴(台風)的產生次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次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中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北方地區夏季容易出現乾旱、高溫,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近百年來我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次年。
3、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2)厄爾尼諾影響哪些股票擴展閱讀:
2015年出現史上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全球升溫不可逆轉,2015年的聖誕節,不但南半球,連北半球亦異常地迎來了一個溫暖聖誕。褪色冬日聖誕過後,正當人們寫意地享受新年伊始的暖意之際,極端寒潮卻不期而至,席捲大半個北半球。
12月,於大西洋形成的颶風一路向北推進,挾帶了低氣壓地區的暖空氣。該股溫暖氣流掠過英倫、美國及冰島,到達寒冷的北極地區上空。來勢洶洶、氣勢如虹的暖空氣源源不絕地輸入北極地區,連當地的冷空氣也要退避三舍,不敢攖其鋒。
此時,北極地區的氣溫突由攝氏零下30度升至1度。這是有記錄以來第二次,北極地區的氣溫高於攝氏0度。雖然為時短暫,但由於外界暖空氣的大量入侵,令原本穩定的極地渦旋陡然分裂,形成了多股南下的寒流。美國東部首當其沖,十數個州分迎來了暴風雪、龍卷風及強風等極端天氣。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的和煦暖冬,霎時被朔風撲臉的嚴冬所取代,連一向四季和暖的琉球群島都下雪。
C. 厄爾尼諾對恆順股票影響
幾乎沒有影響,對農業股有影響
D. 厄爾尼諾現象股票什麼意思
厄爾尼諾現象往往會造成多個地區的旱澇災害,相關地區的農產品(行情,問診)、資源品產和價格會受到較大影響。
災情過後,救災物資,災後重建,會使企業短期內業績提升
主要會影響農產品投資,新能源方面討論,資源方面
E. 厄爾尼諾概念股是什麼意思
廝院落澆咸雨量評
F. 厄爾尼諾概念股有哪些
厄爾尼諾概念一共有33家上市公司,其中12家厄爾尼諾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21家厄爾尼諾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根據雲財經大數據智能題材挖掘技術自動匹配,厄爾尼諾概念股有以下上市公司。
G. 厄爾尼諾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會改變傳統的赤道洋流和東南信風,而洋流與信封有著密切的聯系,海水的流動發生變化,海平面高度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其實厄爾尼諾這個東西科學家自己都說不太清楚
H. 厄爾尼諾現象對股市哪些行業會產生影響利好的有哪些大神們幫幫忙
水利工程是利好,還有新股也是利好 查看更多答案>>
記得採納啊
I.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太平洋現厄爾尼諾受益股有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出現所謂的「厄爾尼諾現象」。
5月12日訊,澳大利亞氣象局自2010年以來首次宣告厄爾尼諾出現。
該局稱,太平洋(601099)處於厄爾尼諾現象的早期階段;厄爾尼諾現象料在未來數月持續。
厄爾尼諾現象有望刺激有色金屬大幅上漲。
有色概念股有望持續受益,關注羅平鋅電(002114)、吉恩鎳業(600432)、華澤鈷鎳(000693)、鋅業股份(000751)、江西銅業(600362)、雲南銅業(000878)、錫業股份(0009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