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股權之爭對股票的影響
① 萬科股權之爭為什麼內亂不影響股價
「萬寶之爭」升級為「三國殺」
由於「門口野蠻人」寶能的「插足」,市值超過2700億元的萬科A從去年12月停牌至今已有半年之久。但就在原定復牌的截止時間6月18日來臨之際,這場萬科「話語權」的爭斗因為可能出現的股權佔比變化而又起波瀾。
據6月18日萬科發布的公告顯示,前一天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方案的議案》,萬科擬以發行股份的形式購買深圳地鐵持有的深圳地鐵前海國際100%股權,初步交易價格為456.13億元,全部交易以對價交易發行股份方式支付。
增發完成後,深地鐵將獲得萬科20.65%的股權,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寶能系(深圳鉅盛華、前海人壽)的股份同時將被稀釋。因涉及事後審核,萬科A自6月20日開始起繼續停牌,待取得深交所審核結果後另行通知復牌。
熟料這一結果卻引起了原第一大股東華潤的質疑。除了傳出華潤的三名董事在6月17日的萬科董事會上對增發預案投了反對票,華潤也在6月18日在官方微信上發文稱:不認同以增發股票收購資產的方式符合萬科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並直指萬科發公告前未通報全體董事是否已獲得獨立法律意見,也未將公告內容提交全體董事,此舉嚴重損害了董事圈裡和董事會尊嚴。如果萬科不重新審視重組預案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的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上提出相同方案進行表決,華潤將會繼續投反對票。
有市場人士指出,作為萬科多年來的第一大股東,華潤一直被視為是萬科管理層的支持者。直到「萬寶之爭」的初期,萬科也曾向華潤求助增持。但此次對增發重組預案的質疑,則使得原本的「萬寶之爭」演變和升級為「三國相殺」的局面。
最終「坐下來談」的可能性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萬寶之爭」的原主角之一——寶能系,早在今年春節前與華潤會晤後,就逐漸低調。此次「華萬之爭」被爆出後,有媒體報道稱,國資委原則上同意華潤收購寶能名下萬科股份,這一說法已被華潤否認。
不過在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夏強看來,萬科股權之爭的演進並不是所謂建立在「話語權」分配上的爭執,「資本方不可能簡單的因為一己私利而爭斗不休。」他說,該事件其實反映出產業資本對優質資產控股權的爭奪。至於華潤為何現在提出質疑,除時間節點的考慮,可能還有對引入深地鐵方式的眾多探討。
按照程序,萬科收購預案已創提交深交所審核,一般來說,深交所需要1到2個月的審核時間,期間有可能要修改預案,並提交董事會二次審議,然後再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另外在「野蠻人」寶能的「攪局」之後,目前萬科的股權結構已不再鬆散,除寶能、華潤和安邦三大股東外,排名靠前的股東也大多為機構,股權集中度已經較高。市場人士由此認為,包括寶能在內其他股東的發聲將會是一個關鍵空間因素。
「萬科股權之爭一波三折,最終解決估計還得『坐下來談』。」華安證券投顧屈放分析,目前幾方都不能說佔有決定性優勢,所以股票也需要在談判達成一致,取得相對平衡、滿意的結果下復牌,「畢竟萬科議案沒有迅速通過的話,股價大跌也是相關方不願看到的。」
事件本身可寫進並購「教科書」
在引發市場關注的同時,這次事件也成為財經圈內鬧騰熱門。
「從萬科關聯獨董可以看出獨董制度的缺憾。」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獨立董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為,萬科關聯獨董公開坦言迴避表決,說明被監管者、投資人寄予厚望的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即「獨董不獨」和「獨董不懂」,難怪中小股東批評獨立董事是花瓶。劉紀鵬對華商報記者說,無論是萬科購並重組的復雜性、綜合性還是各股東間對控制權爭奪的關注度,這次事件持續時間長,市場關注度高,「這個案例都可以寫入資本市場購並歷史的教科書。」在各方談判的基礎上,最終結果還是股東代表大會說了算。
② 一張圖看懂股權爭奪戰對萬科的傷害有多大
現在股權激勵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從各個媒體上都能看到,很多老闆也開始關注,不少企業實施了股權激勵以後效果也不錯。作為一個有效的激勵方法,股權激勵開始走進更多人的視野並逐漸引發大家的思考,本文著重從人性的角度,從員工和老闆這兩個不同的群體來分析,以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股權激勵。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中國人大多有這樣一個心理: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所以員工是不願意一輩子給別人打工的,一旦有條件有機會,他一定會選擇為自己幹事情而拋棄老闆,那麼老闆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就是怎麼去激勵員工,既讓他為自己幹事情又不會拋棄老闆。通常,老闆會選擇給員工股份,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比較有效的。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比如企業去挖人,一般會說:你在這里干多長時間都還只是個員工,你來我這里,我給你股份。這樣就很容易把人挖過來,從這個角度看,給股份是很容易引起共鳴的。有一次我和一個老闆聊天,他說他有一個員工很有潛力,是個人才,想讓他去當項目經理,但是這個員工更喜歡那種不用操心的工作狀態,說什麼也不幹,直到老闆給他說:「那我給你10個點的股份吧。」結果這個員工就非常痛快地答應了。這個小故事說明,每個人都喜歡給自己干,做自己的事,操心也願意,不是給自己干,還是不操心的好。
管理群體的變化
時間進入2015年,我們面對的管理群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80後、90後逐漸成為工作的新生代甚至主力軍,這個群體更加自主,更加個性,更加張揚,更加不服從傳統的管理,更不願意遵守過去層級式、教條式的管理,這個群體要求更多的是自主,是自我經營。現在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70後既願意上班又願意加班,80後只願意上班不願意加班,90後既不願意上班也不願意加班。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我們不需要眾多創造去討論這個現象的對與錯、利與弊,因為無論如何這個社會空間將會是80後、90後的天下。我們沒有辦法來迴避這個群體,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根據這個迅速騰飛群體的特性來考慮、設計我們的激勵模式,讓這群新生的力量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注未來的安全
對未來的安全的關注,也是中國人骨子裡普遍存在的特性之一,中國人不僅僅要求現在有豐厚的物質收入,更關注未來是不是有安全穩定的收益。雖然現在反腐敗打得官員官不聊生,公務員的收入也並不很高,但是報考公務員的人數並沒有下降,之所以會有這么多人熱衷於報考公務員,是因為他們看重的正是公務員未來的安全穩定。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有一種激勵方式能讓企業的員工對未來有一定的安全感,那麼這種激勵方式就會深受歡迎,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股權激勵就是這樣一種激勵方式。當一個員工對未來有了安全感,就不會錙銖必較,只顧眼前利益,而是會為了自己未來的安全主動去維護企業的安全和發展,所以給員工未來以安全感也是每一個老闆必須關注的事情。
③ 萬科股權之爭會影響萬科房地產嗎
買家退訂、信用重新評級
萬科股權之爭負作用顯現
融創集團董事長孫宏斌肯定了萬科管理層在三十年來的卓越成績,甚至表態,如果萬科管理層再造一個萬科,自己願意投資一個億。並且相信寶能、華潤以及萬科三方應該能拿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郁亮在會上表示,罷免萬科所有的董事及監事,確實對萬科造成非常大的困擾,甚至旗下在售的物業出現買家退訂、銀行對萬科信用重新評級等不穩定因素。一旦公司人心渙散,股東和相關方的利益都得不到保證。
④ 結合寶能萬科股權之爭談談對股權的認識
具體各佔多少比例我已經記不清了,寶能融資加杠桿瘋狂買萬科股票就是為了奪得萬科的控股權,有了控股權就有了話語權也就控制了萬科。
⑤ 近日萬科與寶能系爭奪股權對該股是利好還是利空
無論結果,都是利好於股價。看看600000浦發銀行一騎絕塵於銀行股。
⑥ 萬科中期業績報告公布 "股權爭奪戰"都帶來什麼影響
此前,萬科對外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中顯示,萬科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48億,同比增長 48.8%;實現銷售收入1900.8億元,同比增長69.9%;有少數股東因合作項目損益。
報告中還提到,雖然業務穩步推進,但未來的下半年,萬科或面臨更加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而由於股權事件所帶來的各種眾多創造不確定性,也不排除未來業績會因此受到影響。
萬科董事會秘書朱旭在介紹上半年業績空間情況時表示,萬科近年來約7成項目通過合作方式獲取。但6月底以來至8月初,萬科已有31個合作項目因股權問題而被要求變更條款、暫緩推進或考慮終止合作。
朱旭在會上還提到,股權事件對萬科經營的迅速她騰達影響進一步體現為:新的土地項目獲取受阻,合作夥伴和客戶信心受損、公司業務拓展受到影響以及團隊穩定性受到沖擊。
恆大入局 爭奪戰升級
萬科有何看法?
8月15日晚間,恆大集團發布公告稱已通過附屬公司進一步增持萬科股票。截至目前,恆大占萬科股權比例約6.82%,已經超越安邦,成為萬科第三大股東。
萬科股權爭奪戰本已經風雲詭譎,恆大入局使局面更加撲朔迷離。據媒體統計,截止目前萬科第一大股東「寶能系」持股已達25.4%,華潤持有15.29%,安邦僅次於恆大,持有6.18%萬科股權。
針對恆大入股問題,朱旭回應稱,萬科股票是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一個品種,買賣股票是股東的一個權利,而恆大並未向萬科透露它未來是否有進一步增持或者減持的意圖,但萬科認為只要對萬科的健康穩定發展有利,就都是好的。
此外,當被媒體問及是否有反購恆大的可能性時,萬科執行副總裁王文金與朱旭均表示,萬科沒有意向收購。
⑦ 萬科股權之爭對萬科樓盤有影響嗎
股權之爭對於萬科的影響,最終以深圳地鐵替代華潤成為萬科新的大股東而告終。
最後的結果還是利好萬科的。
⑧ 請問萬科股權之爭事件對於上市公司是好還是壞
內部的股權之爭,當然是壞事了,首先消息本身就是利空,即便近期沒有跌以後也會補跌。其次股權之爭,實質是利益之爭,權力之爭,會影響到集團的穩定、士氣,進而影響到中遠期的收益。
⑨ 萬科股權之爭哪些股票好益
兩類股票會從中收益:
1、地產股,地產股票再近期已經有所表現了。
2、有類似潛在股權爭端問題的上市公司股票,比如前期的梅雁吉祥,沒有一個大股東控股,就導致最後發生了證金控股的奇觀。這個股票前期已經經過爆炒,不可輕易再入。其他類似的可以參考,按圖索驥。
希望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