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欺詐退市的股票
⑴ 因違反法律法規被勒令退市企業,散戶持有該公司的股票該怎麼辦
退市股票的處置:
有三種可能:一種是重組後再重新回到主板(如濟南輕汽);另一種就是將來上三板;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破產,徹底沒有了。
如果你的股票上了三板就可以去三板市交易,每周交易三次(一、三、五),還有的是一周交易一次(每周五),根據業績決定。之前你首先要去證券營業部開立一個三板市場的股東帳戶。需要你本人帶身份證,股東帳戶卡,還有你的股票交易卡。先辦理一下三板股東開戶,然後辦理一下股票過戶。如果還沒有上三板你要耐心等待。。
⑵ 假如我賣空了某隻股票。結果第二天公司掛掉了,股票完蛋,那麼我該怎麼補進還是說不用補了
你應該知道,在A股市場有一種對績差公司的特別處理的制度,即ST制度。你做空某隻股票,假設你做空的理由真的發生了,也就是公司的業績發生了重大惡化,那麼其季報、年報會反映出虧損。如果虧損,第一年按股票名稱前加ST處理,兩年以後仍然虧損,按*ST處理,如果再虧損,則退市。所以不存在你說的,第二天公司掛掉的情況。而且,我國目前出台的融資融券業務,標的股票,是有相當嚴格的要求的,一是不允許出現劇烈波動,二是不允許被特別處理,也就是ST,那麼也就杜絕了你說的公司完蛋的情況。還券,也存在直接還券和買券還券兩種。選擇直接還券,就是以你賬戶里已有的去還。如果是買券還券,退一萬步講,萬一公司股票完蛋,那麼股價為0,你要還給公司的股票是按數量計算的,0乘以任何數等於0,那麼你還需要給錢嗎?
⑶ 公司退市後股民持有的股票怎麼辦
在通常情況下,A股市場的股票很少有退市的。據統計,股市開設近二十年來,真正退市的股票不超過50隻。早期退市有水仙、藍天、九州、鞍一工等,他們現在都在三板市場交易。這個三板市場叫老三板,老三板市場開戶沒門檻,普通投資者可以隨意到券商那邊開戶。
通常某隻股票退市了,而股民還一直持有該股票,也就是股票在退市之前還沒賣掉,這種情況就比較麻煩(建議投資者,如果買了即將退市的股票,在受到退市通過書前,還是盡早出售為妙)。當然,投資人如果遇到該股票已經退市,即可聯系當地券商,開通交易;股票代碼會變成4字頭,交易方式是櫃台式。
此外,三板市場通常根據凈資產值等指標分別設定為每周五天,三天,跟一天交易;在每天3點收盤給出價格,投資人可在交易時間內掛單,漲跌幅為5%;以連續漲停或連續跌停為主。不過,三板市場每天成交量稀少,某些個股一天成交才幾萬元或者十幾,股票就算漲了,投資者也未必拋得掉。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遇到上市公司退市,真要退到三板市場了,此時投資者該如何自救?我先教大家三個辦法:首先,投資者要看,這家上市公司是什麼原因被勒令退市的,如果上市公司在欺詐和重大違法行為之前,你買入股票的,那退市之後可以積極尋求法律途徑申請維權。建議該股票的投資者可以集中起來,選擇一家律師事務所,通過集體訴訟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基本權益。
再者,如果上市公司沒問題,就是業績不好而退市的,你就要看一下,該股票有無國資股東,有沒有重組的可能,以後可以通過重組再次獲得上市資格。因為,有些上市公司退市之後,業績有重新恢復的可能。若其還有國資背景,恢復上市資格相對容易一些。不過,現在從主板退市至三板市場的企業有很多,而從三板市場再轉回主板的企業就屈指可數了。
最後,在三板市場,也有股價波動,投資者可以趁著該股股價的上升,減少一定的損失,也可以及時地拋出,等待該股價格回落時再買回攤薄成本,進行生產自救。不過,三板市場只有幾個熱點股票才有較大成交量,而多數股票每天沒什麼成交量。所以,投資者要想在三板市場分攤成本,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在股票退市之前,最好把該股給處理掉,實在不行股票被摘牌退至三板市場,投資者也要冷靜對待,看看上市公司是否是因欺詐退市,看看上市公司業績是否有可能恢復,企業是否有可能通過重組回歸主板市場。如果沒有絲毫重返A股市場的希望,那隻有通過在三板市場上做做波段差價,來盡可能的減少自己的損失,這也是最後的無奈之舉,下下之策。
⑷ 中潛股份如果存在欺詐退市了可以獲取賠償嗎
如果是因為欺詐發行上市是可以獲得部分賠償的,但是具體怎麼賠償誰都不知道,因為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⑸ 欣泰因為欺詐而退市,股價一路下跌。我想請問一下這種情況下手中的股票該何去何從
退市後可以上新三板的可能,只要公司運作可以就行,也有老鼠倉,用公司資金就資金資金的人
⑹ 上市公司因欺詐發行強制退市能否重新上市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2018年修訂)》第八條規定,公司因觸及欺詐發行強制退市情形,其股票被強制終止上市的,不得申請重新上市。
⑺ 退市風險警示的股票怎麼辦
發布退市風險預警公告的公司中大多數被立案調查的原因主要是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除了上海家化,還有三木集團、*ST中富、榮豐控股、恆星科技、鍵橋通訊、科倫葯業、勤上光電、風神股份、青鳥華光、*ST國創、*ST成城、五洲交通、大有能源、*ST大荒、上海物貿、博匯紙業、博元投資等均因信息披露涉嫌違法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創業板連續虧損二年 主板帶*st的 都可能退市
⑻ 股市因為造假的原因導致退市如何維權
有一種觀點認為,股市投資應該風險自擔,如果不幸買到退市股,也應該自己承擔風險。從理論上講這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退市股還有一個雞肋的整理期可以讓投資者退出。但是,如果讓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在退市整理期退出,這顯然不公平,因為但凡進入整理期能正常交易的,基本股價就是停牌前的零頭,你讓投資者在這個位置割肉出局,和搶劫差不多。況且,很多退市股是因為財務造假被處罰,或者被強制退市的,怎麼可能一退了之?
其實,應該有一個公司退市就啟動追溯賠償的機制。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是因為造假被強制退市的,中小投資者的賠償權還算是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護,賠償程序也相對簡便易行,基本都是保薦機構出錢賠償。如欣泰電氣因欺詐發行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被強制退市以後,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就出資5.5億元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主動承擔賠付責任。但這樣的懲戒其實遠遠不夠,因為對於這樣的違法行為,只有60萬頂格罰款,保薦機構的賠付也是取了一個股價的中間數,大多數投資者還是虧損的,對於違法事實確鑿的上市公司,不應只有幾十萬的罰款、賠付,還應該加倍處罰補償投資者,二級市場操作都可以數十億地罰款,造假上市只是如此輕罰,顯然不公。
此外,對於不是被強制退市但投資者又無法左右的退市股,也應有一套簡便易行的賠償機制。因為一家公司走到退市邊緣,基本都不是正常經營產生的結果,要麼財務弄虛作假,要麼經營出了大問題。特別是像碳烯退這樣的公司,停牌幾年搞重組,大家希望都很大,結果還是被退市,且有污點,難道中小投資者就該在其1元以下的價格賣出自認倒霉?當然,對於這種污點公司,投資者也可以維權起訴,但這個過程卻不是一般中小投資者可以運作的,取證、起訴等過程非常復雜,耗時耗力。況且,由於不是造假退市,理論上講保薦機構沒有多少責任,則公司自己賠錢,而公司自己有錢賠嗎?幾乎沒有。
因此,很有必要改革現有的退市制度,要麼加大保薦機構的責任,一旦保薦的公司退市,無論任何情況,都應承責啟動賠償,退市公司還將面對巨額罰款,這部分錢可以用於賠償投資者,多餘的進入投資者保護基金。沒錢的就保薦機構承擔,投資者保護基金也應相應啟動簡便易行的先行賠付。在這個基礎上取消退市整理期,公司一旦認定退市就直接退,而且不允許恢復上市,這樣才能讓整個市場有畏懼之心。要不然,60萬罰款加上「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理會讓很多劣質上市公司不拿退市當回事,要圈要騙的錢一分不少,搞砸了一退了之,又不還錢又不擔責,何樂而不為?